編譯 | 林舒羽
原文來源 | 企鵝蘭登英國官網
企鵝科幻系列集合了全世界最富想像力、最天馬行空的科幻小說作品,其中包括洛夫克拉夫特和扎米亞京的先鋒派作品,萊姆和馮內古特的新浪潮經典,以及俄羅斯、阿根廷、德國等世界各國作家的太空歌劇、反烏託邦、滑流派以及推理性科幻著作。
《離家一萬光年》——小詹姆斯·提普奇
愛麗絲·B·謝爾頓以筆名小詹姆斯·提普奇寫作的一系列開拓創新的短篇小說可謂20世紀的科創傑作,講述了反烏託邦追求、外星人的「性」以及宇宙的孤獨。
「提普奇無疑是科幻小說眾星中最耀眼的一位。」——《紐約時報》
「她的作品帶給科幻作品抒情與創新的結合,仿佛一位詩人寫了一系列科幻小說標準,又傳承給了一位精神分析師」——布萊恩·阿爾迪斯
「這位以男性筆名寫作的女作家為女性主義反烏託邦文學做出的貢獻堪比瑪格麗特·阿特伍德。」——Vox
《地毯製造者》——安德裡亞斯·埃施巴赫
在遙遠的宇宙,自有時間記載以來,人們就傾其畢生用女孩的頭髮編織地毯,這是為什麼?安德裡亞斯·埃施巴赫神秘又哀傷的太空歌劇探尋工作與人生本身的荒謬。
「這是一部有思想的小說,通過精巧的情節喚起複雜的情感,又有吉恩·沃爾夫、厄休拉·勒古恩、艾薩克·阿西莫夫等人的影子」——《紐約時報書評》
《奇蹟的維度》——羅伯特·謝克裡
這部瘋狂的喜劇講述了倒黴蛋Carmody的冒險,他贏得了銀河系賭金全贏制比賽之後,一路遇到平行世界、無能官僚、會說話的恐龍,最終回到地球的故事。
「這是一部有趣的科幻諷刺作品。道格拉斯·亞當斯說這是唯一一部能和《銀河系漫遊指南》相媲美的作品,儘管寫於10年前。太精彩了。」——尼爾·蓋曼
「這是科幻作品中的小品……才智的終極體現」——J·G·巴拉德
《特拉法加》——Angélica Gorodischer
半是低俗小說中的冒險,半是超然冥想,這就是特拉法加··美德拉諾,這位跨銀河系苦咖啡與黑香菸販賣者與愛好者的故事。在阿根廷羅薩裡奧的酒吧和咖啡館裡,他向人講述自己太空穿越的故事,其中包括時間旅行與會跳舞的穴居人。
「獨樹一幟的科幻……與我之前讀的都不相同。」——《洛杉磯書評》
《世界末日十億年》——斯特魯伽茨斯基兄弟
前蘇聯知名科幻小說作家的這部諷刺幽默小說以天體物理學家Dmitri Malianov的故事為中心。當他取得很大突破的時候,發現自己受到一箱神秘的伏特加和一個在家門口的迷人女子的困擾。這是宇宙向他傳達什麼訊息嗎?
「寫得很漂亮。」——厄休拉·勒古恩
「他們寫的書,讀完之後仍感覺到後背一陣涼,毛骨悚然。」——《紐約時報》
《我們》——葉夫根尼·扎米亞京
《我們》描述了一個未來的集權社會「OneState」,在那裡,人們只是數字,這部反烏託邦小說是喬治·歐威爾《1984》的靈感來源。本書在俄羅斯過了好幾十年才得以出版,預示了被科技所奴役的世界。
「這是科幻小說最偉大的作品。」——厄休拉·勒古恩
「扎米亞京的寓言預見了氣候變化和監視文化……小說所展現的未來就是現代社會往回看的映射。」——《經濟學人》
《貓的搖籃》——庫爾特·馮內古特
這部黑色幽默的冷戰諷刺小說表達了我們對世界末日深深的恐懼,成為了反文化運動的經典。
「馮內古特直視世界,從未退縮。」——J·G·巴拉德
「一個有真心的諷刺作家,一個令人捧腹的道德說教家。」——傑·麥克倫尼
「我們文學史上能與伏爾泰相媲美的作家。」 湯姆·伍爾夫
「當你開始讀馮內古特,就是你開始懷疑世界不是你所想的那樣的時候。他不僅幽默,還非常一針見血。」——《紐約時報》
《平面國》——埃德溫·艾勃特
《平面國》影響了卡爾·薩根、史蒂芬·霍金等作家,設定在一個所有生命只以線條與形狀存在的二維世界——直到一位名叫「A. Square」的國民的視角徹底轉變。這部怪誕的經典使讀者思考現實之外的世界。
「它既是玩轉幾何的燒腦作品,又嘲諷了維多利亞禮儀,同時又精彩地展現了宇宙最神秘之處。」——《華爾街日報》
「《平面國》讓我們深刻思考宇宙與自我。」——艾薩克·阿西莫夫
《機器人大師》——史坦尼斯瓦夫·萊姆
史坦尼斯瓦夫·萊姆是世界上最受喜愛的科幻作家之一,以對人類與科技之間的關係怪誕幽默的想像著名。在這部科幻喜劇中,兩位「建築師」對決,比賽誰能想像出更有創意的現實之外的宇宙。
「二十世紀科幻巨人。」——《衛報》
「太空時代的博爾赫斯,玩轉各種哲學與物理概念。」——《紐約時報》
《星之彩》——H·P·洛夫克拉夫特
H·P·洛夫克拉夫特是奇幻文學大師,在這三篇外星惡勢力、變形、時空穿越的小說中將幻想與恐怖結合。
「在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中,惡是無處不在的。」——麥可·謝朋
「他的預言與創新手法越來越精湛……體現了現代人對宇宙深深的恐懼。」——《衛報》
「這是一個有獨特遠見,充滿驚奇、驚悚與迷幻的世界。」——克萊夫·巴克
(以上圖源全部來自penguin.co.uk)
原標題:《企鵝科幻小說系列來啦!》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