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穿了千年的棉衣禦寒,在棉花引進之前,古人穿什麼過冬

2021-01-20 海哥說歷史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中國服裝史》一書,作者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我們現代人的冬天的禦寒衣物和被子大部分都是棉花製成,但是棉花在漢朝才被引入到我國,在《尚書》中就有記載到,海南島的部落向漢武帝進貢棉花,因為棉花柔軟禦寒,成為了貴族的專享,他們製作成為一種叫做白疊子的衣物用來禦寒,但是卻遠遠沒有推廣種植。

直到唐朝,棉花才在政府的推動下開始大範圍種植,但是卻遠遠沒能達到供應大部分百姓所需,那時候的棉衣仍然是士族才可以享有,到了明朝,棉花經過不斷的改良,產量逐漸變高,朱元璋大力推廣下種植範圍進一步擴大,才作為最平常的禦寒衣物走入尋常百姓家,那麼在棉花沒有普及之前,古人靠什麼禦寒呢?

大家都知道一個成語叫做捉襟見肘,這個詞語就包含古代人禦寒的衣物,當時人們會在衣服裡面塞進繅絲剩下的下腳料,保暖效果並不是很好,而且太過碎小容易從衣服裡漏出來,戰國時期的大學者曾子冬天一抬胳膊,衣服壞了,然後就裸露在了寒風中,所以後人就有了捉襟見肘這個詞語。

這是最底層的人士的禦寒方法,如果稍稍有錢的就有了皮製的大衣,這個在現代也很流行,如狗皮帽子,對於冬天來說,沒有比動物的皮毛更加禦寒的了,有錢人就會選擇貂皮,狼皮這種皮厚毛密的,那麼下層人士也只有狗皮羊皮了,但是保暖效果仍然要比繅絲衣服好太多。

當然不要想著當時人人都可以穿上貂皮大衣,比如當年秦王要殺孟嘗君,孟嘗君沒辦法了只好賄賂秦王王妃,於是就贈了一件裘皮大衣,秦始皇一高興,立馬就放了孟嘗君,連帝王都特別寶貝的裘皮大衣,一般的王公大臣應該不會人人標配一件吧。

但是皮製的衣服太悶了,那些真正有錢的古人想在冬天裡暖和還想要透氣,於是他們發明了類似於現在的棉服,他們會在一件絲質的衣服上面鋪滿蠶絲,禽類的絨毛等保暖的材質,外面在罩上一層麻質的表層,這樣一件即透氣又暖和的衣服做好了,但是這種衣服只能在暖和的大殿裡,外出可能還是要被凍傻吧。

想到我們的大詩人杜甫在詩中寫到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踏裡裂。當時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並不是在大雪紛飛的冬季,而是在深秋啊,杜甫已經凍得不僅聯想到失去的祖國了,如果到了惡寒的冬季可能杜甫什麼都想不到了吧,開個玩笑,畢竟杜甫的愛國情懷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相關焦點

  • 古人怎麼禦寒?宋朝之前沒有棉花,那古人用什麼做衣服被子?
    上期,小宮帶大家探秘了唐朝是否以胖為美,今天,小宮要帶大家來看看古人沒有棉花,怎麼禦寒呢?廢話不多說,來一起看看古人們的禦寒發展史吧!宋朝的時候,棉花傳入了中國。可惜的是,起初,宋朝的人們並沒有當棉花是禦寒之物,反而將棉花作為觀賞植物。小宮覺得簡直想穿越回去,告訴宋朝人,棉花是可以拿來蓋的,拿來保暖的。
  • 古人冬天禦寒穿什麼衣服?
    古人冬天禦寒穿什麼衣服?我們現代人的冬天的禦寒衣物和被子大部分都是棉花製成,但是棉花在漢朝才被引入到我國,在《尚書》中就有記載到,海南島的部落向漢武帝進貢棉花,因為棉花柔軟禦寒,成為了貴族的專享,他們製作成為一種叫做白疊子的衣物用來禦寒,但是卻遠遠沒有推廣種植。
  • 棉花明朝才傳入我國,古人之前用啥禦寒?一名貴衣物讓現代人眼紅
    如今的人們可不僅僅追求衣能蔽體、禦寒保暖了,為了讓自己在數九寒冬也能暖暖和和的同時帶有一絲絲縈繞身邊的時髦氣息,大家每年入冬前沒少給自己添置過冬的裝備,什麼羽絨服、暖手寶、暖腳貼等等
  • 古代人穿什麼衣服禦寒?花樣一點兒不比現代人少
    你在北方的暖氣房裡吃雪糕,我在南方的豔陽天裡凍成狗,冬天還真是冷呀,不過現代人不怕冷,出門又是羽絨服,又是棉衣,還有各種新奇的保暖設施,我們在享受著現代文明社會帶給我們舒適的生活的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在古代的人們,是靠什麼度過寒冷漫長的冬天的呢?
  • 古代人是如何禦寒過冬的?看完這些,古人的智慧實在太令人佩服了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古代的人們越冬寒的一些小妙招,古人的智慧也是不容小覷的哦~~古代的人們過冬,從冬至那天起就會開始畫九九八十一朵梅花,每過一天就給一朵梅花上一縷嫣紅,等到全部的梅花都嫣紅綻放後,就代表大地回春,冬天過去了。古人應對寒冷的冬天呢,主要有三種方式,即添加衣物,烤火取暖,和用娛樂來消遣。當然看這三種方式肯定是前面兩個會比較靠譜一些,娛樂消遣好像作用不是太大。
  • 古代有沒有褲子,古人是如何為腿部禦寒的呢?
    看古裝劇的朋友會發現一個問題,古代人的服裝大多都為裙袍,這就不僅讓人感到疑惑,也會產生一個疑問:古人究竟有沒有褲子,如果沒有,古人裙袍下面又穿著什麼呢?眾所周知,中國處於溫帶地區,四季分明。如若夏天不穿褲子,那倒還有幾分涼爽。
  • 大年初一別穿運動服,今年流行這6款棉衣,保暖又帥氣
    男士防風禦寒保暖百搭棉衣外套典的排骨服造型簡潔大氣,給你舒適得體的穿著體驗,才是男兒本色,肩袖設計,行走在流行與自我之間,都會給你最好的選擇以及體驗哦。男士防風禦寒保暖百搭棉衣外套立體剪裁線條清晰,很多人穿上了羽絨服,好面料源自好材質,出門披上一件大棉服,款式簡潔帥氣,穿出你的型男氣質。冬季立領韓版休閒加厚保暖棉衣簡簡單單,不易起球和變形,極大限度的提升男神氣質,衣襟的設計,時尚又帥氣,採用保暖舒適的夾棉防風面料,展現男人的帥氣。
  • 宋朝以前沒棉被,古人如何抵禦冬天的寒冷?
    棉花的種植傳播路徑是從西北和東南兩條路向長江中下遊地區匯合。到宋朝末期時,棉花的產量已經非常可觀,但此時欠缺的是棉花紡織技術。直到元朝時期,一位名叫黃道婆的女性掀開中國棉花歷史的新一頁,她推廣了棉花紡織技術,大大提高棉花紡織的效率,改善了古代中國人使用棉花棉布的水平。在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中曾寫道「桂布白似雪,吳綿軟於雲。布重綿且厚,為裘有餘溫。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
  • 沒有棉被的時候,古代寒冷的冬夜,富人和窮人如何過冬?
    隨著天氣的慢慢轉冷,許多地方又降雪不止,所以很多地方的人們都已經是棉衣一層層加身了。但我們要知道的是我國最開始是沒有棉花的。直到宋元交替之際,棉花才被中原人作為紡織品進行使用。既然棉花是宋元之際才開始被應用在織料作物中,那麼沒有棉衣棉被的時候古人是如何過冬的?低估什麼也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雖然沒有棉衣棉被,但是古人有很多越冬的辦法。古代階層等級分明,每個等級的過冬方式都不一樣。我們先來說說王侯將相們是怎麼樣過冬的。王侯將相佔據著整個社會的大片資源,所以冬季他們的保暖是立體化全方位的。
  • 猶記兒時烤棉衣,烤熱一件穿一件
    冬天裡除每天做三頓飯時屋裡有點熱乎氣外,其它基本沒有什麼取暖設施,屋內屋外幾乎一樣像個「冰窖」,水缸和洗臉盆經常結冰,晚上睡覺凍的鼻子疼,尤其是刮北風降溫時,最低零下十幾度,蓋三床棉被也不覺得暖和,凍的瑟瑟發抖,兩隻腳冰涼,不敢伸腿,整夜睡不好覺。有的人怕冷晚上睡覺蒙著頭,還有的戴著棉帽子睡覺。
  • 冬天沒有棉被的古人是怎麼過冬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準備了秋褲秋衣、圍巾帽子、暖寶寶這些過冬必需品。相比起現在,古代就沒有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條件了,沒有暖氣,甚至沒有像我們現在這麼好的禦寒物品。特別是宋代之前,古人是沒有棉被的!是不是覺得不可能?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古代人是怎麼禦寒的。為什麼說宋代沒有棉被?其實,棉花在宋末元朝初期才大量傳入內地的,在明朝初期才被逐漸推廣。
  • 寵物穿棉衣、睡電毯
    【金陵晚報報導】「下雪了,我們都穿上羽絨衣了,也該為小狗買件棉襖了。」記者了解到,隨著石城氣溫的降低,寵物用品店也迎來了銷售旺季。  記者昨日在一家寵物用品店看到,寵物的冬裝琳琅滿目,看得人眼花繚亂。從款式上看,寵物的冬裝有唐裝、卡通裝、和服、聖誕裝等,與人的穿著無大的區別。
  • 萌寵過冬,這些招數請你收好
    進入冬季,不僅人裹起了厚厚的棉衣棉褲,窩在家中不肯出門,不少畏寒的「小毛孩」們也需要特殊的關懷。那麼這個秋冬季該給家裡的萌寵置辦哪些必需品?什麼樣的保暖品最適合它們?近日,記者特意採訪了幾位寵物主人,分享下他們各自寵物的過冬經驗。
  • 好男人過40歲,穿這8款中老年男裝,年後春遊穿,體面有檔次
    【中年男裝】男士加厚保暖抓絨衛衣柔軟舒適透氣,做工精緻的領口設計,體現出高端嚴謹的品質氣度【中年男裝】冬季中長款加厚保暖棉衣外套男人冬天要風度也要溫度,羽絨服穿的好,可以讓你看上去更有時尚都市的男人氣質。
  • 店子鎮中心小學開展棉衣棉被捐贈活動
    捐贈活動現場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於淋凡 高夢君 通訊員 韓繼成 濱州報導  11月6日,店子鎮中心小學黨支部根據上級通知精神,在全體黨員中廣泛開展了「不忘初心 奉獻愛心」棉衣棉被捐贈主題黨日活動
  • 開空調、裝地暖、泡溫泉……看重慶市動物園的小動物們如何禦寒過冬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劉釗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7日15時訊(董進)伴隨著寒潮來襲,山城的氣溫也持續降低,市民們紛紛穿上厚厚的棉衣禦寒。不過動物園裡怕寒的小動物們怎麼辦呢?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今(7)日從重慶市動物園獲悉,動物園工作人員為近百種怕寒的小動物們準備了空調、暖風機、油汀、加溫燈、加熱棒等多種防寒保暖設施,幫助它們抵禦嚴寒。
  • 到冬天穿棉鞋的時候,這幾種鞋暴露年齡,都是老一輩的記憶
    文/惜談到冬天穿棉鞋的時候,這幾種鞋暴露年齡,都是老一輩的記憶天氣一冷不少朋友都已經開始換上棉鞋或者一些其他保暖裝備,一些小姑娘們更是鍾愛軟軟的毛茸茸的雪地靴,各種顏色款式任他們挑選。但是在以前,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沒有現在那麼好的時候,我們中國人冬天是靠穿什麼鞋過冬的呢?如果認識這幾種鞋的人,估計就要暴露年齡了,因為這都是老一輩的記憶啊。以前人們可沒有現在這麼多的衣物材料,人們穿的衣服可能是自家染缸裡染制的,一件棉衣也是老大,穿完老二穿,一個個傳下去,穿破了還會打補丁。而說到鞋子,真的是勞動人民靈巧的雙手中創造的奇蹟。
  • 古代生活趣談:清朝時期北方人如何過冬?其都有哪些取暖方式?
    生活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裡,讓古代過冬成了一件難事。古代老百姓會趁著秋末,趕製過冬的棉衣,將房子進行一系列修砌,做過冬前的各種準備,但是也難免會出現手腳凍壞的情況。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各種「過冬神器」逐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筆者認為,古代生產力低下,人們所能準備的過冬產品非常少,所以就導致冬季生活非常困苦。
  • 潮人們都在穿的襪筒靴2000多年前古人已經上腳了?
    堪稱360°無死角展現一代帝王的精彩人生一時間圈粉無數不過自從看到乾隆十分愛踢人之後小隱就對乾隆腳上的那雙鞋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這雙鞋乍一看竟然還有點眼熟這不和前些年流行的網紅鞋如出一轍麼時尚圈果真是一個輪迴原來我們的乾隆已經早早站在時尚尖端了不光是乾隆的鞋子很潮,細數古今中外那些古人穿過的鞋子
  • 你家有不穿的棉衣、不用的棉被嗎?快捐給貧困地區的人吧,他們需要!
    你家有不穿的棉衣、不用的棉被嗎 來源:魅力中國網   時至霜降,秋意濃寒,10月30日下午,記者從中國福利基金會隨手公益總部了解到,甘肅省多個貧困鄉村、學校的孩子,因為家裡貧窮,他們沒有更多的錢購買衣物,他們需要過冬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