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麼禦寒?宋朝之前沒有棉花,那古人用什麼做衣服被子?

2021-01-09 魅力故事計

探秘趣歷史,大家好,我是冷知識小宮。上期,小宮帶大家探秘了唐朝是否以胖為美,今天,小宮要帶大家來看看古人沒有棉花,怎麼禦寒呢?廢話不多說,來一起看看古人們的禦寒發展史吧!

宋朝的時候,棉花傳入了中國。可惜的是,起初,宋朝的人們並沒有當棉花是禦寒之物,反而將棉花作為觀賞植物。小宮覺得簡直想穿越回去,告訴宋朝人,棉花是可以拿來蓋的,拿來保暖的。如果有人能在棉花剛傳入宋朝時,就告訴宋朝人,棉花可以用來保暖,那得有多少人能免受寒冷的威脅呀!

明朝的時候,開國皇帝朱元璋有一天偶然發現,堆在身上的棉花,讓自己很暖和。於是,朱元璋就先讓身邊的人是試著做了棉布。驚訝棉布的好用之餘,朱元璋就讓全城的婦人都用棉花做棉布。從此之後,棉花開始在我國被普及開了。後來,就有了現在大家現在的棉服和棉衣了。說完了有棉花後的宋和明,讓小宮帶大家看看,宋朝以前的人們是如何禦寒的吧?

漢朝的時候,出現了很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朝時,絲綢之路特別的發達。靠著絲綢之路,漢朝把中華特色商品往國外運送了非常多。連著名的羅馬皇帝凱撒大帝,都對絲綢愛不釋手。絲綢是用蠶吐的絲製成的,大家見過蠶絲嗎?蠶絲很細,所以,絲綢是很薄的,一層像薄紗一樣。薄絲綢怎麼能保暖呢?所以只有厚絲綢才能保暖。

黃帝時期,也就是上古的時候,中國就出現了養蠶司。不過,小小的一隻蠶,吐絲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即使枝頭絲綢也是薄薄的一層,像沙一樣,如果想要織一匹厚絲綢,需要大量的蠶,日夜不停地吐絲,花費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極高。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用絲綢保暖都是富貴人家的專利。甚至,就連普通官商家庭都很難用絲綢保暖,基本上,絲綢的使用是被皇室給壟斷了的。

古代的老百姓都穿什麼呢?在棉花還沒有發明的時候,古代普通的老百姓只能用麻布,或者是葛布禦寒。葛布和麻布,是用麻的一種植物纖維做成的布,大家在生活中都見過麻繩吧?麻繩特別粗糙,穿在身上,皮膚都會被磨破,怎麼可能會舒服呢?身上披著粗麻布,冬天饑寒交迫的老百姓,穿不暖的日子持續了很久。

除了麻布,古代也會有一些少數民族穿裘皮,也就是現在大家所說的皮草。皮草的確很保暖,但小宮覺得,為了保暖殺死動物也挺殘忍的。還好,現在既不用殺死動物,又能穿到都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的棉衣。小宮覺得,要感謝偉大的古今發明家們不懈的探索,保護更多的生靈,也是科技進步的偉大的意義吧,大家覺得呢?

最後小宮想說,縱觀古人的禦寒之物發展史,顯然與文明程度的發展是同步的,了解了古人的禦寒史,就能了解古代社會的工藝水平。小宮每天都會跟大家探秘有趣的歷史,想每天長些知識嗎?快關注冷知識小宮吧!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穿了千年的棉衣禦寒,在棉花引進之前,古人穿什麼過冬
    我們現代人的冬天的禦寒衣物和被子大部分都是棉花製成,但是棉花在漢朝才被引入到我國,在《尚書》中就有記載到,海南島的部落向漢武帝進貢棉花,因為棉花柔軟禦寒,成為了貴族的專享,他們製作成為一種叫做白疊子的衣物用來禦寒,但是卻遠遠沒有推廣種植。
  • 古人冬天禦寒穿什麼衣服?
    古人冬天禦寒穿什麼衣服?我們現代人的冬天的禦寒衣物和被子大部分都是棉花製成,但是棉花在漢朝才被引入到我國,在《尚書》中就有記載到,海南島的部落向漢武帝進貢棉花,因為棉花柔軟禦寒,成為了貴族的專享,他們製作成為一種叫做白疊子的衣物用來禦寒,但是卻遠遠沒有推廣種植。
  • 冬天沒有棉被的古人是怎麼過冬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相比起現在,古代就沒有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條件了,沒有暖氣,甚至沒有像我們現在這麼好的禦寒物品。特別是宋代之前,古人是沒有棉被的!是不是覺得不可能?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古代人是怎麼禦寒的。為什麼說宋代沒有棉被?其實,棉花在宋末元朝初期才大量傳入內地的,在明朝初期才被逐漸推廣。所以說,在宋朝之前是沒有棉花更不知道棉被是什麼。
  • 棉花明朝才傳入我國,古人之前用啥禦寒?一名貴衣物讓現代人眼紅
    如今的人們可不僅僅追求衣能蔽體、禦寒保暖了,為了讓自己在數九寒冬也能暖暖和和的同時帶有一絲絲縈繞身邊的時髦氣息,大家每年入冬前沒少給自己添置過冬的裝備,什麼羽絨服、暖手寶、暖腳貼等等
  • 宋朝以前沒棉被,古人如何抵禦冬天的寒冷?
    棉花的種植傳播路徑是從西北和東南兩條路向長江中下遊地區匯合。到宋朝末期時,棉花的產量已經非常可觀,但此時欠缺的是棉花紡織技術。直到元朝時期,一位名叫黃道婆的女性掀開中國棉花歷史的新一頁,她推廣了棉花紡織技術,大大提高棉花紡織的效率,改善了古代中國人使用棉花棉布的水平。在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中曾寫道「桂布白似雪,吳綿軟於雲。布重綿且厚,為裘有餘溫。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
  • 古代有沒有褲子,古人是如何為腿部禦寒的呢?
    看古裝劇的朋友會發現一個問題,古代人的服裝大多都為裙袍,這就不僅讓人感到疑惑,也會產生一個疑問:古人究竟有沒有褲子,如果沒有,古人裙袍下面又穿著什麼呢?眾所周知,中國處於溫帶地區,四季分明。如若夏天不穿褲子,那倒還有幾分涼爽。
  •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如何做飯?燒烤燉菜味道也不賴
    近年來穿越題材的小說或影視劇非常火,大家無聊的時候,是否也幻想過穿越回古代體驗一下古人的生活,順便來一段盪氣迴腸的戀情?但穿越只是看上去很美,要是真穿了,就該叫苦連天了。倘若穿到秦、漢、唐的普通人家,沒有手機、沒有王者榮耀、沒有阿迪達斯球鞋,就連炒菜的鐵鍋都沒有。沒錯,現在家家戶戶都備著、每天做飯都必須用到的鐵鍋,是在宋朝時期才大量普及的。
  • 古人居然這樣禦寒~
    小雪剛過大家的禦寒裝備都就位了嗎?如今室內供暖、出行有車我們已不再受寒冷威脅那古代呢,如何禦寒?今天小據帶你去看看~首先來get一下古代冬天的氣候特點,古代有四個寒冷期,是遠比現代冷的。在這樣寒冷的氣候背景下,各種禦寒裝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古人又是如何運用他們的智慧進行保暖的呢?裝備之一:火爐。秦朝時出現了壁爐,更為神奇的是,秦朝時還發明了「火牆」,這是中國最早的「暖氣」開始,不過那個時候沒有鐵件的暖氣,而是用陶製的筒瓦相扣,將之埋在牆中,利用牆體的升溫,而使整個屋子增加溫暖。裝備之二:火炕。
  • 古代人穿什麼衣服禦寒?花樣一點兒不比現代人少
    你在北方的暖氣房裡吃雪糕,我在南方的豔陽天裡凍成狗,冬天還真是冷呀,不過現代人不怕冷,出門又是羽絨服,又是棉衣,還有各種新奇的保暖設施,我們在享受著現代文明社會帶給我們舒適的生活的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在古代的人們,是靠什麼度過寒冷漫長的冬天的呢?
  • 古人睡覺沒有棉被蓋?那他們在冬天是怎麼度過的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有的人睡覺是沒有棉被可蓋的。那說到這,有人就會比較好奇,那古人是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的?在古代,我們要把富人與窮人分開來講,他們蓋的被子是很不一樣的。富人一般蓋的被套,用的是綢緞,而且被子裡面的填充物,也基本都是保暖的產品,比如兔毛、羊毛等。
  • 古代人是如何禦寒過冬的?看完這些,古人的智慧實在太令人佩服了
    現在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一月份了,正值整個冬天最冷的時候,對這種冷到刺骨的冬天,現在人禦寒的方式可謂是越來越多樣化了,這也得益於社會在進步,我們有足夠的方法去對抗冬天,例如北方最常見的暖氣,隨身貼著暖寶寶,各種羽絨服等等,而大家有沒有想過在各方面都不完善的古代,古人在面對這麼冷的天氣的時候,是如何去抵禦渡過冬天的
  • 沒有暖氣的古代,人們如何禦寒?原來從頭到腳都有保暖措施
    現在我們過冬,可以躲進有暖氣、暖風的屋子裡,或是裹上厚厚的衣服。那麼在古代,在沒有這些現代化禦寒方式的時候,古人們是怎樣過冬的呢?  在我國古代,人們為了禦寒,也是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神器,從頭到腳都可以防護好。
  • 棉花被子怎麼洗 棉花被子選購指南
    人在睡眠的時候會排除汗液,而汗液也會滲入蓋在我們身上的被子、床單上面,因此這些床上用品都是需要定期清洗的。但是對於棉花被子來說,一旦泡水清洗就會造成棉被結塊變質,而且影響保暖效果。那麼棉花被子怎麼洗,棉花被子選購指南有哪些?下面就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 古人遇風沙霧霾怎麼穿戴
    古代沒有口罩,遇到風沙霧霾怎麼辦?早在先秦時,古人已設計出了有遮蔽功能的女用「面衣」,後又發明更時尚的羃離(罒下離字)、帷帽等。此外,古人的衣袖、巾帕亦都能派上用場……  先秦時期已開始穿戴「面衣」  《禮記》記載:「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  古人對付風沙霧霾的首選「裝備」,大概要數面衣了。
  • 古人睡覺用的陶瓷枕頭,又冷又硬還硌頭,可是他們卻愛不釋手
    古人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地方是現代人無法理解的,就拿陶瓷枕頭來說,那你說古人枕著這麼硬的枕頭,難道就不硌頭嗎?枕頭的由來和發展枕頭一詞,最早來自於曹操。有一次曹操夜裡讀書,困極了,就枕著書匣(裝書的木頭匣子)睡著了。旁邊的書童見此情形,突發奇想,依照著書匣的樣式製作出一個枕頭。
  • 棉花被子能水洗嗎 棉花被怎麼清洗
    棉花被子能水洗嗎 棉花被怎麼清洗 2018-06-21 15:00:53 來源:全球紡織網 棉花被子能水洗嗎?棉花被怎麼清洗?
  • 古人的智慧:綾羅綢緞四樣布
    綾羅綢緞雖然是一個詞,但所指的四種絲織品卻起源於不同的時代,這也許是跟當時的紡織技術和人們對衣服布料的追求和喜好有關。綾綾始於魏晉,盛行於唐,質地薄,富有光澤。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后妃被皇帝賜予「三尺白綾」。大家都知道,楊貴妃就是被唐玄宗賜了白綾而死。「三尺白綾」就是用的這種絲織品,由此也可看出,此類絲織品很結實。
  • 古人經常籤字畫押,可是古代又沒有指紋技術,那是要做什麼呢?
    文/行走天涯古人經常籤字畫押,可是古代又沒有指紋技術,那是要做什麼呢?相信很多人在看以古代題材為歷史的電視劇或者電影的時候,應該都能看到這樣的一幅畫面,那就是犯了罪的百姓在認罪的時候,一般都需要籤字畫押,籤字的意思就是證明這個罪是自己犯的,那麼畫押一般就是按個手印,除此之外,古人在很多方面經常都會籤字畫押,比方說借錢,相當於留個憑證!
  • 古人是怎麼過春節的,你知道嗎?
    古人是怎麼過春節的,你知道嗎? 再過幾天就是春節了~ 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節日 中國人過春節已有四千多年歷史 如果時光倒流回唐宋明清 古人春節又是怎麼過的呢
  • 李子柒彈棉花為奶奶做被子,粉絲卻紛紛表示:羨慕那...
    李子柒在很多人心中,都是「仙女」般的存在,不僅仙氣飄飄,還會做美食、家具、蜀繡等等,仿佛就沒有她不會的東西,前不久李子柒還為奶奶做了一床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