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集高能,這是什麼大膽國產劇?

2021-01-08 影圈堂叔

2020年真的可以稱得上國產懸疑大年。

有《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摩天大樓》這樣的口碑佳作。

也有《白色月光》、《迷霧追蹤》這樣充滿話題和爭議的熱門常客。

當然,因為同期作品太過耀眼,從而也會讓人錯過許多值得一看的懸疑好劇。

比如我今天要安利的這部——

《潛夢追兇》

這部劇的主角都不算是大眾熟臉。

女主王鶴潤是才出道不久的新人,演過最為人熟知的,是《知否》裡的大姐華蘭。

而宋洋,近年更多出現都是在電影裡。

演過徐浩峰的《師父》裡的小徒弟。

也獨挑過高分佳作《暴裂無聲》的大梁,演技的確沒話說。

同為懸疑探案,但這部劇的設定和上面說到的那幾部都不太一樣。

劇情背景是在民國時期,同時還融合了「解夢」這樣的奇幻元素,觀感很是新奇。

故事開篇就十分勾人。

江面迷霧繚繞,氣氛詭譎。

被委派到江城接任探長一職的女主陳思,坐在小船裡搖搖晃晃的進入這座城。

可突然一雙鬼手,攀上船沿。

她猛地驚醒,原來只是一場夢。

船家說,來到江城的人,都愛做夢,因為這裡有著流傳已久的「解夢術」。

但陳思並不信這個。

當船緩緩駛向岸邊,江邊正在熱鬧的舉行一年一度的燈會,人們把做的百家燈放進水裡,祈求平安。

就在這時,畫風突變——

一邊是陳思看到江邊有男人正在對一名意識不清的女子動手動腳,更試圖把她往沒人的地方帶。

另一邊,漂浮在水面的百家燈,底部赫然驚現一顆人頭,眾人嚇得連連後退。

兩起案件並驅。

第一樁帶出了男主袁不解,他是江城之前最有名的解夢師。

那名被下藥的女子,是江城最有權勢的白大帥的獨女,白靈犀。

因驚嚇過度和迷藥作用,她一直昏迷不醒,醫生於是向白大帥推薦了袁不解。

他可以進入別人的夢,找到那個人夢境中的主人格意識,然後讓她醒來。

這一段劇情,引出了袁不解的解夢能力和他的過往。

幾年前,他是江城聲名赫赫的解夢師。

但如今已經衣衫襤褸,買醉為生。

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在白靈犀的夢裡,他聞到了白靈犀的迷藥,有他熟悉的氣味。

這像是刺中他的神經一般,他開始瘋狂尋找這迷藥的來源。

他的人生裡也出現過這東西?甚至被它所害?

在尋找迷藥來源時,袁不解和陳思抓到了一個有相關聯繫的賭場黑手。

就在袁不解想要入他的夢探尋一些線索時,卻被一個面具人捷足先登,救走了這人。

而且還有獄警喪命,死狀很是奇怪,明明被割喉,卻沒有任何反應。

就像是被控制了一樣,毫無反抗的死去。

這樣的死法,似乎又勾起了袁不解的某些痛苦回憶。

探究袁不解的過往,和背地裡與他作對的面具人,便是連串這部劇的主線。

中間,也安插了一個又一個高能反轉的案件,來為劇情內容增劇了懸疑燒腦的基調。

這些案件看似零散,實際與主線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第一個案件,便是開頭提到的人頭點燈案。

明明是用來祈福的百家燈,卻赫然驚現出一具男屍,這鬧得江城人心惶惶。

剛上任的陳思迅速開始調查此案,她與袁不解達成協議。

他幫她破案,她會為他找到隱秘在背後的面具人。

這起案件的死者,是白雲道觀道士劉金鑫,號稱送子半仙。

據說他有一種仙丹妙藥,但凡吃過的產婦,最終都會誕下男嬰。

沒過多久,江城又出現了一模一樣的「人頭點燈」,第二名死者以同樣的方式被發現。

這個人,是李大夫。

同時,在不遠處還發現了重讀昏迷的產婆王婆。

她大腦已經因為溺水損傷,隨時可能出現腦死亡。

劉半仙,李醫生,王婆...

三個人接連遇害,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麼樣的聯繫?

如今三個人死的死,昏的昏,想要調查出什麼並不容易。

只能入夢。

袁不解帶著陳思進入王婆的夢中,這裡陰冷潮溼,十分詭異。

在夢裡,他們看到了王婆和李大夫之間的私情,也看到了他們被追殺的一幕。

接著夢境突轉,王婆站在河邊,把一個個女娃娃浸入水中。

嘴上念叨著「有的留,沒的丟」。

原來,根本沒有什麼顛倒陰陽的靈藥,一切都是這三人的苟且勾當。

劉半仙從李大夫那拿了藥,然後把產婦送到王婆那去,因為江城歷來的習俗,生產時只有產婆和孕婦在場。

如果生出男嬰,他們就留下。

而生出女嬰,就直接溺死,對外宣稱夭折。

利用這個時代泛濫的「重男輕女」思想,他們謀取著這罪惡的暴利。

令人不解地是,王婆明明也是女子,為何一樣如此?

王婆的原名叫王招娣,她一樣是重男輕女思想下的受害者。

為了給弟弟娶媳婦,父母把她嫁給了一個好吃懶做的癩子,受盡折磨。

好不容易生了一個女兒,她暗下決心要好好撫養,不讓她走自己的老路,可最後卻生病而亡。

深受老舊觀念的荼毒,王婆的價值觀開始不斷扭曲,最終捲入這樣的罪惡。

雖然心存不安,但她自我洗腦的勸自己,殺了這些不被期待的女孩,是為了讓她們不要遭受和她一樣的苦難。

這起案件的背後,是留存於社會最愚蠢也最醜陋的糟粕思想。

為什麼王婆他們如此拙劣的行徑,一直無人拆穿。

因為大多數參與其中的家庭,都默許了這樣的行為,他們需要這樣的「送子傳說」。

犧牲女孩,享受男孩。

同時,這起案件的最後兇手,也讓我們看到了另一面。

並不是所有的父親都重男輕女,一樣有將女兒視若珍寶,願意以命相搏的父愛。

不過兇手究竟是誰,還是留給你們自己去看吧!

這部劇劇情節奏還算快,差不多二至三集一個案件,且每一個案件背後都有不錯立意。

燒腦反轉的部分不少,驚悚懸疑的氣氛也夠足。

就說第二個案件,更有意思。

一家旅館的套房裡發現三具屍體,死法卻各不相同。

上吊,中毒,大動脈失血。

據旅館服務員的描述,和陳思的推斷,這三人死在了三個不同的女性手下。

調查發現,這三個男人都是江城一所學校的高層,都在多年前因不明原因調離。

而同年,這所學校還發生一起詭異的案件。

住在503宿舍的一位女同學面帶恐懼的來報警,她說自己宿舍發生了命案,四處都是血。

當警局派出警察和法醫前去,卻發現這件宿舍明明什麼也沒發生過,什麼痕跡也沒有。

這位女同學叫武芳芳。

令人費解的是,在這晚,與她同宿舍的其它三名女生確實離奇失蹤。

只留下一封「要出走闖闖」的告別信。

而武芳芳也因為長期被她們欺負,被檢查出精神問題。

學校方面解釋說,這次報警,只是武芳芳精神失常發了癔症。

這起案件甚是蹊蹺,但由於當時確實沒在宿舍檢查出任何不妥,而武芳芳的精神狀態也確實不佳,又因為年代原因那個時候出走的學生大有人在,最後不了了之。

而如今,兩起案件交織在一起,突然出走的三個女孩,無故離職的三位高層,還有一個失了智的武芳芳。

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聯繫?

這其中有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這個案件的真相,不到最後,很難猜到謎底是什麼。

不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評論區發揮一下自己的腦洞。

總的來說,這劇觀感不錯。

陰冷迷離的氣氛營造的到位,結合懸疑探案、離奇往事,又有「入夢」「解夢」這樣的新元素,倒是產生了不一樣的奇妙體驗。

主線和分散案件都有可圈點之處,且每一個案件都是帶有爭議性的社會話題。

副線人物也布滿疑點,比如亦正亦邪的白靈犀,她身邊冰冷狠厲的副官,還有看似良善卻又暗藏秘密的方醫生。

這種看不清屬性的角色,增添不少了劇情懸疑度。

當然,瑕疵也有。

很多劇情在邏輯上都不能細究,某些設定也帶有其他劇集的影子。

比如入夢探案,像《河神》中的點菸辨冤。

入夢後的場景,又有點《盜夢空間》的意境在裡頭。

總之,見仁見智。

喜歡追求強邏輯的觀眾,看這部劇免不了要皺眉棄劇。

但對於喜歡懸疑類型,更注重整體觀感的觀眾來說,這也許會是一份不錯的下飯菜。

相關焦點

  • 厲害了,國產劇!
    也希望《隱秘的角落》能讓日本看到國產懸疑劇的實力。《流金歲月》、《有翡》韓國新一年度的版權引進中,國產劇佔了很大的比重。其中,正在播出的《流金歲月》、《有翡》也被引進,將在韓國採取原音+字幕的形式播放。(cr.logo)兩部在播的國產劇被韓國引進,不少網友都表示,咱們國產劇出息了!
  • 我的刺蝟女孩:淺析國產劇與韓劇的情感細節處理
    在當下國內影視業飛速發展的時代,能看到一部不跳戲的劇已實屬萬幸,何況還是一部讓小編二刷的劇,所以小編忍不住扒下。文章從選角、劇情、作品質量三方面闡述國產劇與韓劇各自擅長的領域,不足之處願各位看官留言評論。小編在此拜謝。
  • 國產劇逆襲:《琅琊榜》、《甄嬛傳》老外追瘋了
    還有一件被視為中國電視劇「走出去」過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發生在今年3月,國產古裝劇《甄嬛傳》的片方請美國團隊操刀,將76集的長劇精編並製作成了6集、每集90分鐘的英文版電視電影,並在美國收費視頻網站Netflix播出,這也是中國電視劇首次在美國主流媒介平臺以付費的形式播出。
  • 國產劇日文名誇張?源於命名習慣
    而有人整理發現,不僅是《如懿傳》,包括《琅琊榜》《扶搖》《延禧攻略》等劇的日本譯名,都非常具有日本氣息。超長的劇名和中二(青少年過於自以為是的言行)的氣質確實是與國內電視劇起名方式天差地別,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日本的劇名總是這麼特立獨行呢?
  • 又臭又長的國產劇,我真的受夠了
    她算了一下,這三部劇加起來一共有150多集,比兩部《甄嬛傳》加起來還要長。 仔細數數近年來的國產劇集數,你會發現,無論是大爆的還是無聲無息播完的,似乎真的很久沒見過短小精悍的國產劇了。
  • 比比誰更失真,國產行業劇這是「找茬遊戲」吧
    這段時間講述房產中介故事的《安家》和聚焦公關行業的《完美關係》兩部行業劇在同一時段開播,不出意料又引發了爭議。國產行業劇的「假大空」,集中體現在《完美關係》對公關想當然的劇情裡,這部豆瓣評分僅有4分的《完美關係》,真的一點都不完美。
  • 歪果仁也愛看國產劇?扒一扒這些年火出國界的國產神劇!
    雖然這三部劇還沒有最終收官,但小U已經可以大膽預測,只要不爛尾,它們就有可能是新一波迷倒海外觀眾的國產劇看看老外心水的那些國產劇你就知道了~很多對國產劇感興趣的外國人,通過油管或其它途徑刷了《琅琊榜》以後都表示,這是他們看過最好的中國(可能是全亞洲)電視劇,沒有之一。
  • 別小瞧國產懸疑劇了,這下打臉了吧……
    國產懸疑驚悚片一直以來給大家的印象都是尷尬到極點。 故事亂七八糟,全靠音樂襯託。 要說細思密恐的感覺那是絕對沒有的,當下能嚇到你就很不錯了。
  • 失控| 「國產劇第一變態」又來殺人了!這可能是開年第一部9分神劇
    作為2017年度最佳反派角色,李豐田被網友封為「國產劇第一變態」……   感受一下【社會我襖哥】的狠人三連—— 一邊吃雞腿一邊殺人笑什麼笑,這鼻血不是白流的,這是一個伏筆。   前8集的主角,其實是另外兩個「壞蛋」。   不狠、不冷、不專業的那種「壞蛋」。
  • 2005年國產劇有多嚇人?17部神劇瘋狂輸出,成就巔峰之年!
    2005年是國產劇最為豐收的一年,在這一年,誕生了國產抗日經典《亮劍》,國產仙俠劇被《仙劍奇俠傳》敲開了大門,不僅如此,歷史正劇《漢武大帝》也在2005年誕生,這一年17部經典神劇瘋狂輸出,堪稱巔峰之年。揭曉了小編為大家總結一下吧。
  • 國產劇2020:不能爆紅那就「爆雷」?
    出品 | 錦鯉財經2020年的國產劇現狀似乎有些魔幻。回望前半段歷程,《隱秘的角落》引爆全網「爬山梗」,《摩天大樓》帶領Angelababy的哭戲演技頻頻登上熱搜,《沉默的真相》少見地高開高走,豆瓣評分一度刷新國產劇新高。無論哪一部,多少都讓觀眾看到了些許國產劇的曙光。
  • 《不思異》系列:這部國產驚悚迷你劇,勝過國產恐怖片
    註:本文有嚴重劇透雖然每年國產劇的數量突破300部,集數也突破10000集,但總的來說,國產劇的類型還是不夠豐富,就比如恐怖/驚悚題材的優質劇集,真的是鳳毛麟角。這其中固然有審查縮緊的原因,但癥結還在於創作者的偷懶和敷衍。
  • 豆瓣評分第一的懸疑劇,這部國產三部曲,冷門10年也無人超越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提到懸疑劇,這可能今年才徹底在國內「爆發」的電視劇,我的意思是,這可能是在今年才成為國內熱門劇的。
  • 《好傢夥》蘭曉龍:國產劇審美水平一直在倒退
    如對於作品的收視,他表示作為編劇,這從來都不在他的考慮範疇之內,但可以肯定的是《好傢夥》一定會收穫好口碑;對於當下流行的玄幻劇,他說不排除會去嘗試,但呈現的樣子不會是現在玄幻劇的樣子;對於顏值化的諜戰劇,他直言:「我從來不看,所以無法談它」,更犀利的是,他一針見血的指出,近幾年國產劇審美水平一直在倒退,國產劇市場越來越像義烏的廉價商品市場。
  • 國產劇的種類曾經有很多,為什麼現在卻只能看到「戀愛劇」?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現在的國產劇種類越來越少了,大體上可以分為古裝劇、現代劇與懸疑劇,而古裝劇要麼講述宮廷爭鬥,要麼談論幾生幾世的虐戀,現代劇則對準霸道總裁愛上我與中年女性的婚姻問題,唯獨懸疑劇不以戀愛為中心。
  • 國產劇pk韓劇:我們為什麼拍不出《梨泰院》《夫妻的世界》?
    我們再回到國產劇上,國內青少年觀眾都通過網絡去追英劇、美劇和日劇去了,而且韓劇也佔據相當大的一部分。主流觀眾是支持流量明星的青少年觀眾,和不挑題材的中老年觀眾為主。這兩大主流觀眾群體,與國內電視劇產業種種亂象結合,最終造就了「群魔亂舞」的國產劇。2010年——2015年:這個時間段國產劇亂象紛呈,很多亂象一直延續到今天。
  • 國產劇女主為什麼越來越「醜」?
    這個標題有點聳動,不好意思,其實我們想說的是未必是「醜」,而是國產劇女主越來越不奪目了。 曾經的武林第一美女是朱茵、俞飛鴻們,現在古裝劇冉冉升起的新星卻是趙露思、楊紫。兩種審美,沒人會覺得後者們醜,但也很難有人說他們是正統的神顏美女。 對標85花,這種差異也依然明顯:劉亦菲、楊冪、唐嫣、楊穎、趙麗穎等,這裡面雖有演技不服眾的,但她們的顏值確實能打。
  • 《陳情令》《全職高手》等國產劇都逃不過擁有一個沙雕的英文名!
    每部熱播劇都有個洋名這周的《長安十二時辰》更新後,右相林九郎,貓在家裡磨磨唧唧養花弄草一肚子壞水的大唐第一宅男,終於出門赴宴了。在這之前,觀眾都急了:都幾個小時了,你咋還不出門?我偶然發現發現這部劇的英文譯名後,發現真是再貼切不過:The Longest Day in Chang'an,長安最長的一天。
  • 國產劇的譯名:有的抓住了精髓,有的抓住了笑點
    英文譯名:自取為主,意譯靠譜,參考海外意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國產劇,除了根據四大名著改編的劇外,一般沒有英文劇名。近年來雖然「中英對照」多了,但起英文名的水平層次不齊。比如電視劇《微微一笑很傾城》,英文名《Love O2O》。這名字換誰誰茫然,中外觀眾只能集體懵圈。還不如換成《Love Online》,好歹人家主角是在談戀愛打遊戲,不是開實體店淘寶店。
  • 國產劇的「塑料感」還有救嗎|大象公會
    這已算是精良的大製作,而為數眾多的普通電視劇,更是等而下之。都市劇磨皮到千元機美顏程度,民國劇抗戰劇主人公衣著入時且一塵不染,古裝劇服裝道具布景都像現代唐裝漢服……想要多離奇,就能有多離奇。2017 年,獲發許可證的 314 部電視劇當中,當代都市劇、古裝劇和包括「抗日神劇」在內的近代劇佔比分別達到 36%、12% 和 21%。這也是塑料感最強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