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阿文的小毯子(尊重理解孩子的想法)

2021-01-11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愛讀童書媽媽小莉,ID:xiaolijianggus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畢業於播音專業,和三個娃一起讀了2000多本繪本。在她的公眾號裡(ID:xiaolijianggushi),每天都會更新一個故事音頻,分享育兒故事,已經吸引了百萬媽媽關注。

阿文是個小老鼠,他有個習慣,無論是走路、吃飯、睡覺還是和其他小朋友玩時,都一定要帶著他心愛的小毯子。但是,他慢慢長大,上小學了,他仍然不能離開小毯子。終於,媽媽爸爸和阿文商量好,把小毯子剪下一塊給阿文做了一塊手絹,這樣,阿文依然可以帶著他的「小毯子」,但也能很好地與同學相處,適應學校的生活了。

精彩賞析

不管是橘子汁、葡萄汁、巧克力、牛奶、或者冰淇淋、花生醬、蘋果醬、蛋糕,阿文總是說:「我喜歡的東西、小毯子都喜歡。」

隔壁的阿姨又說話了「阿文不能永遠像個長不大的孩子,你們試過泡醋的方法嗎?」阿文的爸爸媽媽搖搖頭。「來,我教你們怎麼做。」

隔壁的阿姨也不再多話了。

親愛噠,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就是緣分,我是三個女兒的媽媽小莉。

做媽媽的路上,讓我們彼此依偎,共同成長。

相關焦點

  • 《阿文的小毯子》:正確對待孩子戀物行為,應用共情思維給予尊重
    記得有一次他媽媽想要改掉他隨時帶布偶小豬的習慣,就把布偶小豬藏了起來,結果那一天孩子一直撕心裂肺地哭,整棟樓都是他的哭聲。其實孩子對布偶小豬的依賴,與《阿文的小毯子》這個故事裡的阿文一樣,是一種戀物行為。關於《阿文的小毯子》《阿文的小毯子》故事很簡單:一隻小老鼠——阿文,無論去哪裡都要帶著他的小毯子。
  • 《阿文的小毯子》:了解「過渡性客體」,懂得孩子「戀物」心理
    有一部繪本《阿文的小毯子》專門將孩子的這種依賴呈現了出來,向家長描述了這樣一件微不足道的小物件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麼重要。繪本的語言生動形象,畫面溫馨有趣,主要講述了小老鼠阿文與他的小毯子之間發生的溫暖的故事。本文主要從繪本概要、繪本解讀、繪本現實意義三方面展開探討,希望能夠給家長們帶來一些啟示。
  • 《阿文的小毯子》:對孩子最好的養育是父母同頻,讓孩子感受到愛
    《阿文的小毯子》是一本關於一隻叫做阿文的小老鼠的繪本故事書,這本書在2004年獲得凱迪克銀獎,豆瓣評分8.6分。但是他慢慢長大,要上學了,還每天帶著小毯子,鄰居都看不下去了。爸爸媽媽也嘗試著讓他離開小毯子,開始都失敗了。後來,媽媽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讓阿文能夠帶著小毯子上學。有小毯子陪著阿文,他心裡就很安穩,也不會整天黏著媽媽和爸爸。《阿文的小毯子》故事雖短,但是每次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值得細細品味。
  • 《阿文的小毯子》:正確幫助孩子尋找自我發展之路
    男孩喜歡超人玩具,女孩喜歡芭比布偶,大多數情況家長不會阻止孩子玩玩具,但如果孩子不斷痴迷其中,家長也會引起警覺,或哄騙孩子交出玩具,或用強硬的命令口吻直接說「不」,這樣的方法可能無法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對玩具撒手,甚至還會傷害到孩子的感情。《阿文的小毯子》的故事中,阿文就是一個存在「戀物」行為的孩子,父母正確的對待和處理有助於幫助孩子尋找自我發展之路。
  • 如何對待孩子的戀物行為?《阿文的小毯子》:善用共情思維來幫助
    而繪本《阿文的小毯子》就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以及溫暖和諧的畫面直觀地告訴在各位家長眼裡不值一提的小物件,在孩子心中將佔據多麼重要的地位。這本繪本的內容非常簡單,其實就是講述了小老鼠阿文與它心愛的小毯子之間發生的溫馨故事。阿文非常喜歡他的小毯子,因此也就養成了一個戒也戒不掉的習慣,無論是在做什麼,就算是在吃飯走路時,都一定要帶著他心愛的小毯子。就算小毯子髒了臭了,他都還是愛護有加。
  • 看《阿文的小毯子》,輕鬆解決孩子的戀物習慣
    我是一位幼師媽媽,在幼兒園我們經常會遇到有些孩子必須要帶著某樣物品,有布娃娃、有小被子、有小玩具、有小水杯等等等等。這些孩子可能不但是上學要帶,可能去任何地方都離不開他們最愛的物品。在家長眼裡可能不能理解,但其實這只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階段。通過家長正確的引導是完全可以解決的。
  • 《阿文的小毯子》:依戀移情物不是戀物癖,家長處理方法很重要
    前段時間陪孩子讀繪本《阿文的小毯子》。小老鼠阿文有條黃色的小毯子,從小他就特別喜歡它,無論是吃飯、睡覺還是玩耍,都會帶著他的小毯子。鄰居阿姨說阿文已經長大了,不能走到哪裡都帶著小毯子。為了讓阿文戒掉他的小毯子,老鼠媽媽和老鼠爸爸想了很多方法,可都失敗了。快開學了,老鼠媽媽把阿文的小毯子做成了很多小手帕,阿文每天都帶著小手絹上學。
  • 那不是小毯子,那是同年的依戀
    很多孩子有一條愛不釋手的毯子,或是布偶、小汽車之類的小東西,不論去哪裡都隨身帶著,就像阿文和他的小毯子形影不離,令大人匪夷所思。心理學家會從「安全感」的觀點來看阿文和小毯子的關係。孩子的世界到處有警告和限制,有困惑和疑慮,他們不停地成長,等於不停地在適應隨成長而來的變化。所以,他們需要有穩定和連續性的感覺,來平衡變動所造成的不安。
  • 聰聰終於放下了小毯子
    沒想到他很警覺,聽老師這麼說,他趕緊收回了玩玩具的手,雙手抱緊了小毯子,用不信任的目光死死地盯著劉老師。這讓在旁邊觀察的我吃了一驚,要知道,一般的孩子沒有能經得起玩具的誘惑的。一招不行,再來一招。劉老師找來孩子們最喜歡的繪本放在聰聰面前。這次,他依舊錶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想打開書看,但小毯子堆在胸前,很礙事。「來,聰聰,老師幫你拿著,你看完書我再還給你。」
  • 特殊時期孩子感覺擔心、焦慮?不妨來讀一讀這些繪本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如何讓孩子減少擔憂、焦慮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無論對於孩子還是大人,疫情防控期間出現了擔憂、焦慮情緒都是是正常的反應。如果這些情緒沒有影響到孩子的飲食、睡眠、學習,持續時間不算長(連續6周內),那麼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做一些調節。當然如果孩子的這些擔憂、焦慮情緒已經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學習,並且持續時間長,那麼您最好帶孩子去見見心理醫生,接受專業的心理輔導。
  • 為啥父母要尊重孩子?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往往更優秀,建議父母看看
    而是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尊重他們的想法。而孩子回報給他的,也是懂得尊重別人的感受,於是向在座的賓客說了對不起。,我們就說了黃多多的故事,她一直都被父母所尊重著,所以才導致她是如此的多才多藝,全面發展。
  • 每日一笑:幽默搞笑系列故事之十六,「鄉巴佬」阿文進城,笑點多
    每個人的一生,實際上就是一部幽默故事集。阿文的幽默故事還在繼續。阿文小學畢業了,他用四年的時光完成了小學的學業。他在農村待了十四個年頭,以騎豬的身份「出道」,給鄰居、同學和老師們帶去了太多的歡樂,大家都喜歡他。
  • 感恩節必看的6部電影,讓孩子正確理解愛與尊重!
    今天跟大家分享6部適合感恩節帶孩子一起看的電影,寶媽們可以帶小朋友通過電影來感受和理解「愛」哦!》:由真實故事改編,講的是一位大學教授和一隻可愛、忠誠的秋田犬「八公」之間的感人故事。》:根據同名紀錄片改編,講述的是北極熊在冰雪王國裡的生命之旅,以及它們經歷的一個個傳奇的故事。
  • 《彼得兔》作者的育兒啟示:尊重孩子的興趣,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要說起自己比較喜歡的一本兒童繪本,我首先想到的一本繪本就是《彼得兔》,這本兒童故事圖畫書,被許多人所喜歡,甚至被稱為歐美兒童圖畫故事書的開山之作。當開始發布銷量一直遙遙領先,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這本故事繪本依然受到許多人的喜歡。
  • 孩子吸手指、依戀小毯子……知道真相後,媽媽後悔了
    視頻裡,一個小女孩站在晾曬的小毯子旁邊,一邊吮吸大拇指,一邊抓著小毯子,放在臉上摩擦。當媽媽把毯子拽開,她馬上拽回去,繼續摸索小毯子。「孩子都7歲了,還有這種怪癖……」朋友惋惜地說。其實,很多孩子都有這類「怪癖」。
  • 摸耳垂、依戀小毯子?孩子睡前這「怪癖」,反映了孩子是什麼性格
    很多寶寶都有睡前的小怪癖,我曾經就在家長育兒討論群裡發起過這個話題,見識到了好多寶寶睡前的"小怪癖"。家長A說:"我家寶寶每天晚上都必須摸著我的耳垂才能睡著。"家長B說:"我兒子每天都抱著他那個小毯子,從兩歲多開始,到現在,兩年了吧。"家長C說:"你們都還好,我家的那個小屁孩,必要要人抱著搖著,才能睡。"
  • 【講故事】《會飛的抱抱》
    小豬阿文突發奇想,想送一個「很大的抱抱」作為特別的生日禮物送給千裡之外的奶奶。他和媽媽來到郵局,告訴工作人員倪先生說:「我要寄一個大大的擁抱給我的奶奶」,在媽媽幫助阿文寫完奶奶家的地址後,小豬阿文給了倪先生一個大大的擁抱,並囑咐說:「你把抱抱給郵差的時候,就要像這個抱抱一樣大哦!」 然後,借著「抱抱」這份特殊郵件的傳遞,每個環節的郵差都擁抱了彼此。
  • 孩子喜歡抱著指定小毛毯,就是「小怪癖」?不,孩子正在走向獨立
    文丨小兔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閨蜜發現孩子身上多了個「小怪癖」,小傢伙睡覺的時候手裡一定要拿著一條小毛毯。近來天氣比較熱,可是孩子仍然不允許媽媽把小毯子收起來。閨蜜覺得很奇怪「這條毯子看起來很普通啊!為什麼孩子會如此偏愛呢?」
  • 育兒電影《瑪莎與熊》:尊重孩子的「假想夥伴」,有利孩子成長
    對於孩子的"假想夥伴",家長首先要學會尊重,因為尊重孩子的"假想夥伴"有利於孩子成長。一、 《瑪莎和熊》:"假想夥伴"陪伴孩子健康成長1、"假想夥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合理的心理需求在《瑪莎和熊》中,瑪莎一開始只是把熊當成是和自己玩耍的"工具",任性地拉著熊陪自己玩。但是在後來處的時候,瑪莎漸漸學會了關心熊。
  • 解析著名繪本《彼得兔》:尊重孩子的興趣,才是孩子人生起跑線
    小兔子和動物小夥伴們的冒險故事吸引著孩子,故事內涵孩子的童真童趣,不僅好看耐讀,而且飽含教育意義。 而且,作者波特把自己的創作和童年經歷融入進故事裡,使故事富含現實意義和童真幻想。波特之所以能創作出傳奇作品和走出作家生涯的傳奇人生,她的成長故事對我們教育孩子也有著重要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