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野生動物 共護綠水青山
「 今天上的這一堂課,我的感觸特別深,不僅了解了鸚鵡、蜥蜴等野生動物的種類、習性,還和它們近距離的接觸了一下,同時懂得我們和動物應該友好相處和平友善,我會讓爸爸媽媽和身邊的親戚朋友也參與到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的行動中來!」市實驗中學東河校區四年級學生朵蘭娜說。
為激發廣大中小學生形成愛護動物、親近自然、了解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意識。11月30日,一場主題為「珍惜野生動物,共護綠水青山」的科普活動在市實驗中學東河校區開展。
活動現場,來自呼和浩特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讓同學們近距離參觀了解蜥蜴,鸚鵡等動物,通過互動問答等一系列寓教於樂的活動,向學生們講授了野生動物保護科普知識,並把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理念從小種在孩子們的「心田」。
據悉,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5周年。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小手牽大手」「小學校帶動大社會」的形式,動員全社會自覺關愛野生動物,營造共同保護野生動物的良好氛圍,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局面。
探尋綠色奧秘 感受研學之樂
「中華鱘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有中華鱘的地方代表著這裡的水草豐富,水質清澈。如果想讓這個『水中大熊貓』愉快的生活,就要好好地保護水資源和河流兩旁的綠色植被......」這是滿族小學五年級學生敖祺做的關於中華鱘的自然筆記。11月25日,該校60名學生走進蒙草草業中心,開展了一場關於綠色生態的研學之旅。
「好多課本上的知識好像都活靈活現的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可以看得到,更可以摸得到了!」學生們驚嘆道。剛步入基地,學生們一會看看恣意奔跑的羊群和馬群,一會兒觀察道路兒兩旁的「昆蟲旅館」,好奇和興奮之心難以掩飾。
「我很喜歡植物,它們可能有神奇的魔法,可以長成各種形態。所以我喜歡觀察它們。」學生錢奕霖邊做筆記邊說道,「不過可惜平時我只能在家裡觀察奶奶樣的花,老師帶我們來這裡上課,我要把握時間多觀察幾種平時見不到的植物,多了解一些種子的故事。」
和錢奕霖一樣,在研學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發動五官,全方位觀察這裡的動物、植物、種子和平時難見的各種標本。他們認真的聆聽著講解老師圍繞著「快樂小草」的各種神奇知識,並在筆記中寫上了自己的觀察心得。
「孩子們對觀察自然有濃厚的興趣,學校關於這方面的教學資源並不充分,並且課堂上呈現出來的東西也沒有讓孩子們身臨其境的觀察讓人印象深刻。」新城區滿族小學大隊輔導員張昊告訴記者,通過此次的研學之旅讓學生們親近了自然,讓孩子們在「研」中「學」,在「學」中「得」。
「為了拓寬教育途徑,豐富教育載體,有效的整合區內教育資源,為課堂教育的延伸和補充,讓社會實踐研學課程成為『行走中的課堂』,我們結合紅色革命、人文歷史、生態環境、國防科技、民俗風情、勞動實踐等內容組織全區各中小學開展校外實踐課,有效提升教育成效。」新城區教育局黨辦副主任張麗梅介紹說,「就像此次的生態環境研學,滿族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到新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蒙草,感受綠色生態奧秘,結合小學五年級自然課程中『保護生態環境』單元,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培養他們欣賞自然的能力,將生態環保的理念植入學生心中,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及環保意識。」
更多新聞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社新媒體中心 記者 楊彩霞 段磊
編輯:郭秀芬
校對:楊彩霞
一讀:王文豔
編委:阿拉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