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評、評優說課萬能模板,以《大自然的聲音》為例逐字教你
教師職評、評優、招教等很多場合都會用到說課,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份說課萬能模板,希望對你有幫助,為了說的明白我就以三年級語文《大自然的聲音》為例逐字教你。
一般說課時間在5-8分鐘,主要說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教師在說課時一般允許看稿子,但是你不能頻繁看,和評委老師進行眼神交流也是很有必要的。
問候語: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午/下午好,我是*號選手,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大自然的聲音》第*課時。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等方面來展開我的闡述,請問可以開始了嗎?
一、說教材:《大自然的聲音》選自小學語文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1篇課文,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課文。這篇文章應以讀為本,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激情,在讀中體驗、品味。
二、說學情:(如果是無生上課,學情部分可簡單些、也可省略)三年級****
三、說教學目標: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訂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8個會認字及相關的詞語,熟練書寫13個字。了解擬聲詞的不同結構,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不同聲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過程與方法: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3自然段。了解課文的描寫方法及敘述的順序,想像課文中描述過的聲音,抓住重點詞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課文以清新活潑的筆調介紹了大自然中風的聲音,水的聲音和動物的聲音,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時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以上的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習成果,表述上簡單明了,內容上凸顯了語文要素在課文中的表現形式,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和價值。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課標對該學段學生教學提出的要求,我將「 1.學會本課生字及詞語,了解擬聲詞的不同結構,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不同聲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積累象聲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誦課文第2、3自然段。
2.課文重點是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聲音,並感受美妙的聲音,想像文中描述的聲音,感受大自然的美。說說自己有些什麼新的發現」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也就是教學重點。
基於學前對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發展的預設,我將
1.對文中總起句,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了解句子地內容及在段落中地作用。
2.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聲音,並感受美妙的聲音,想像文中描述的聲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了解課文的描寫方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時候,我主要遵循的是「誦讀為本、明意為基、積累為重、學用為根」的教學原則,不隨意降低標準,也不過分拔高要求。
五、說教學方法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為了能讓教學重點和難點在課堂中落地生根,我在教學中應以讀為本,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入境、想像、美讀、感悟,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激情,在讀中體驗、品味,讓學生真正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1.創設情境,走進文本: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教學中我創設了情境,讓大自然帶領學生聆聽了一場特殊的音樂會,縮短了學生與文本的空間距離,讓學生置身於自然之中,儼然是大自然中的一員,在情境中感知,體會到大自然聲音的美妙,與文本產生了共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美讀感悟,放飛想像:在教學中始終以「大自然中這些聲音真是太美妙了」貫串始終,重點指導學生美讀課文,抓住描寫聲音的詞,邊讀邊思考,大膽的展開想像,有感情地讀,配樂讀,自由讀,分組讀,師生合讀,全班齊讀,在讀中生成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感受風聲的美妙,水聲的有趣,動物聲的快樂,同時培養學生的語感。
3.拓展延伸,提高能力:布置學生課後在大自然找一些新發現,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擴大視野,增長知識。讓學生在課內外的學習中提高語文素養。
五、說教學過程:
無論選擇怎樣的教法和學法,我始終堅持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所以,我將會這樣來開展具體的課堂組織和學習活動。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第一個學習活動中,我先向學生播放一些自然界的聲音,通過欣賞,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引導學生交流「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是從哪裡感覺到夏天已經來臨?」在交流中使學生更近一步接近文本,很自然地導入課文的學習。這樣的安排既承接了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讓孩子對本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掃清障礙。
接下來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兩遍,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通過同座互讀,互相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在全班交流中說說自己喜歡的生字的識記方法。對於會寫字,引導學生在開火車讀中,說說自己讀到的字在書寫時應注意什麼。
(三)釐清文脈,了解文意。
要求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標記自然段。看看課文中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聲音?很自然地使學生了解到課文介紹了風、水、動物的聲音。在讀中標註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初步接觸擬聲詞。以上過程為學生繼續學習下文做好了鋪墊。
(四)探究交流,品讀感悟。
1.大膽想像,美讀悟妙,感悟風的聲音。
首先,播放手風琴變奏曲,教師根據節奏的變換範讀相關句子,讓學生在音樂的變換中體會微風和狂風帶給人不同感受的對比。然後出示相關句子,指名美讀,指名賽讀,男生女生合作讀。引導學生抓住「輕輕柔柔」「呢喃細語」來體會微風的溫柔;「激動」「力量」「威力」體會狂風的雄壯,從而感受到風聲的美妙。通過有感情朗讀讀出風的美妙。
2.直觀感知,美讀悟趣,了解水的聲音。
指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和理解文中重點詞句了解演奏會的精彩場面。通過教師引讀、配樂讀、合作讀來感受歌唱的絕妙。在感情朗讀中,體會「淙淙、潺潺、洶湧澎湃」感受水聲變化的美妙。真正感悟到——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
3.角色體驗,美讀悟樂,欣賞動物的聲音。
引導學生思考大自然中,還會有哪些動物的叫聲?鼓勵學生模仿出相應動物的叫聲。在激發了學生極大的熱情的時機,課件出示文中相關的句段,通過指名讀,教師引讀,同座輪讀,小組賽讀。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每個角落都有歌聲,快樂無處不在。
(五)探究交流,品讀感悟。
教師導言——大自然的聲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的感受。這樣吧,讓我們全身心地走進大自然,靜心聆聽這場天籟之聲的音樂會。鼓勵學生有感情地配樂朗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六)總結寫法,拓展延伸。
1.總結全文,引導學生了解先總述後分述的寫作方法。
2.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用心靈去感受那些美妙的聲音,模仿課文第四自然段,把有趣的發現寫下來。
(七)說板書設計。
我用課文的關鍵詞的方法來設計板書,結構清晰,簡單明了,比較簡單直觀,目的是引領學生釐清課文的敘述順序,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或者在板書設計上,尊重學生的生成回答,既展現了文本的主要脈絡,又體現了學生學習的思維過程,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
備考建議
大家在備考階段,可以根據上面模板,結合自己思路總結出適合自己的一套話術,否則人人說的都一樣,反而會影響你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