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堅守4000米海拔高原 用設計助力脫貧攻堅
理塘火了 這群大學生很高興
學生在理塘的工作室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肖楊 實習生聶威 通訊員肖佩璐)近日,藏族小夥丁真火了,四川省理塘縣也火了起來,武漢有群大學生格外高興。原來,丁真的故鄉理塘縣和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因兩年前的一次公路文化產業峰會而結緣。該校派遣設計小組進駐理塘,為理塘文旅產業提供設計支援。
「丁真可以算是我的同事!」該校2019屆畢業生陳偉鵬昨日笑著說。事實上,這群來自武漢的大學生,近兩年來一直協助當地文旅集團,參與了整個理塘文旅產業項目的梳理。
丁真入職的理塘縣文旅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冬冬表示,「我們理塘文旅的設計和物料基本上全是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師生做的。」
在丁真爆火之前,理塘是著名的藏族詩人倉央嘉措嚮往的地方,而當地倉央嘉措微型博物館,也是丁真目前籤約的工作地點。據介紹,包括倉央嘉措博物館、318旅行記憶博物館、藏戲微博物館、喜馬拉雅之聲微博物館在內的當地一系列博物館群的設計,背後都有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學子們奉獻的智慧。
2018年12月,武漢設計工程學院派出首支由4名學生組成的團隊,駐紮在理塘縣,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陳偉鵬就在其中。三個月的時間裡,4名學子克服高原反應和生活習慣上的差異,用敬業的態度和專業的設計水準,完成了8個大項、181件旅遊文化產品的設計和改造工作。同學們融入理塘的自然風光、特有動物、人文習俗等元素,對當地特色文創產品進行包裝設計。比如,以藏地舊家具為裝飾元素,集合現代設備,精心設計並實施了理塘遊客服務中心的室內裝修。
去年6月,陳偉鵬畢業後選擇從江漢平原奔赴川藏高原,他還帶著一個由該校畢業生組成的創業團隊一同前往。理塘縣文旅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創業團隊籤約,邀請團隊全面參與理塘文旅產業項目的設計和宣傳物料的製作。
今年疫情期間,陳偉鵬團隊也一直堅守在海拔4000米的理塘。為了讓設計賦能鄉村振興,陳偉鵬團隊還參與了不少公益項目和公益行動。前不久,陳偉鵬團隊在理塘發起了新的公益項目:媽媽樹扶貧藝術空間,該項目旨在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妮熱」(漢語:羊毛被毯)進行再設計和生產、推廣,同時為高原上的貧困婦女尤其是單親媽媽提供就業平臺。
「我們的學生從城市走向鄉村,強化了社會責任感,同時也是一次產教融合實踐,增加了設計服務產業的經驗。在學院全力保障下,理塘的設計活動始終保持著公益性、實踐性、創新性。」武漢設計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副主任謝曦臨表示。這周末,一批由學校寄出的速食包裝的熱乾麵和一封信會寄到陳偉鵬和丁真手上,「白雲黃鶴」和「天空之城」的故事仍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