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有一次坐公交車,無意間聽到旁邊一對母女對話。女兒大概四五歲的樣子,很開心地跟媽媽說:「媽媽,我今天上車的時候,按照你說的是彎著腰,司機叔叔果然沒讓我買票。」媽媽笑著摸著女兒的頭,說:「真是個機靈的孩子,很棒!」
聽到這段對話,我特別心疼這個小女孩,這種「機靈」真的好嗎?女兒長大後,會不會因為貪圖一點小便宜,然後吃大虧呢?
回到家後,我跟孩子她爸討論起這個話題,孩子她爸也提起了他高中時的一件事:宿舍裡一共六個同學,其中有一位特別喜歡佔便宜。比如他特別喜歡借用別人的洗髮水、洗衣粉,每次都說自己忘買了,每次只是用一點,同學們也不好說什麼。後來高中同學聚會,沒有一個人主動聯繫他,大家聊起他的時候,一致認為他愛耍小聰明,不願意和他深入交往。
其實,很多父母都認為這種「機靈」的孩子,是聰明的表現,並且以此為榮。實際上,孩子的這種品行,會直接影響到他未來的發展,特別容易「撿了芝麻,丟掉西瓜」。
這3種看似「機靈」的孩子,家長必須注意
1、愛佔小便宜的孩子
我在超市裡見過很多「貪吃」的孩子,只要是散裝的零食或者堅果,拿起來就往嘴裡放。父母不僅不勸,甚至還會鼓勵孩子多吃點。還有些家長,在超市遇到試吃的食物,肯定會停下來給孩子拿一個,其實她知道自己不會買,但覺得是免費的,好像不吃就虧了似的。
我有個親戚就是這樣教育孩子的,這個孩子特別愛佔小便宜。經常從幼兒園放學回家後,書包裡會多出來一塊橡皮、一根鉛筆,或者是幼兒園裡的小玩具。媽媽不僅沒有覺得是「偷」,甚至覺得孩子這是「機靈」的表現。
2、「眼高手低」的孩子
有的孩子,考試完興高採烈地告訴媽媽:「這次的試卷太簡單了,我第一個做完交的試卷,最少能考95分」,等成績下來後,才考了八十多。眼高手低的孩子,基礎知識不紮實,考試成績不穩定,生活中瞧不起別人,為人驕傲自滿,大事做不了,小事不願做。
有些父母,把孩子的盛氣凌人、狂妄自滿當作是一種資本。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任何人都可以有遠大理想,但必須從小事做起,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你優秀的人有很多。「眼高手低」的孩子,別看小時候「機靈」,長大了多半是個「啃老族」。
3、不守規矩的孩子
有些父母崇尚「我的孩子只能我管,別人不允許管」,導致孩子在外面一點規矩都不守。買東西不排隊,家長覺得孩子很「機靈」;景區裡不允許觸碰的東西,孩子偷偷進去摸,家長覺得孩子很「機靈」;上課遲到,找別人替自己寫作業,家長覺得孩子很「機靈」。
甚至父母偷偷鼓勵孩子打破規矩,讓他們不要太聽話,把孩子一步一步教育成了「熊孩子」。大家是否還記得,八達嶺野生動物園,那位被老虎咬死的女人。她一定看到了「禁止下車」的提示語,但她總覺得自己很「機靈」,隨意觸犯規則,最終丟失了生命。
家長們應該都聽說過「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句話吧?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遵循「物極必反」的規律,小時候太過聰明的人,往往愛計較、不讓自己吃虧,以為自己做的完美無缺,但到最後往往聰明反被聰明,在意想不到的事情上出錯,或者栽跟頭。
小孩子的某種「機靈」,往往是一種投機取巧,只看到的眼前的利益。說好聽點叫「機靈」,說難聽點叫「奸詐」,跟大智慧沒辦法相提並論。
就像電影《奪命金》裡所表述的主題,精打細算、機關算盡,到頭來什麼都沒有得到,反而還搭上了自己的命;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地工作,雖然給人一種笨笨、傻傻的感覺,但卻會有意外收穫。
我經常告誡身邊的父母,生活中,不要太過於「算計」,保持一種中庸之道,恰到好處的「聰明」才是王道。如果身邊所有人都覺得某個孩子很「機靈」,其實是他還不夠「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