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飯時出現這種表現,長大「沒出息」,不僅不可愛還讓人反感

2021-01-16 話梅的媽媽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從古至今,中國都是一個禮儀之邦,無論是言談舉止還是衣食住行,都有自己的規矩。

都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國也一直是一個禮儀之邦,雖然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國,但無論怎樣,我們的生活都井然有序,保持著君子之分。

相信,很多人一定都還記得,在我們小時候,父母教導我們各種禮儀時候的樣子,尤其是「餐桌禮儀」,各種規矩讓我們很頭疼。

都說「如果想看一個人的家教如何,和他們吃一頓飯就可以看出來」,這話其實並沒有,因為在我們國家的餐桌上,確實有著很多規矩。

比如:

如果和老人坐在同一桌,老人需為上座,子女才能一次落座。

如果和家長坐在同一桌,需要等到老人先動筷子,小輩才能夾菜。

孩子吃飯的時候敲打碗筷是不可以的,因為在以前的時候,只有乞討者才會這樣做。

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能翻菜,筷子夾到哪個是哪個,不能在盤子裡翻來覆去的攪和。

吃飯的時候不能大聲的吧唧嘴,要閉嘴吃飯,細嚼慢咽,不能打擾別人吃飯。

吃飯的時候要專心吃飯,不能一邊吃飯一遍玩遊戲或者看電視,不能一心二用。

但是,當我國的「餐桌禮儀」流傳至今,幾乎半點都不剩了。

李奶奶和劉奶奶家都有一個小孫子,兩個孩子年紀相差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平時的時候兩個孩子總是在一起玩耍。

而李奶奶家的孫子總是髒髒的,但劉奶奶家的孩子身上總是乾乾淨淨的,村裡面的人更喜歡劉奶奶家的孩子多一些。

在一次村裡人辦酒席的時候,李奶奶和劉奶奶都帶著自己家的小孫子去參加酒席,酒席上,兩家人對孩子的「餐桌禮儀」就非常明顯。

在酒席上,李奶奶帶著孫子吃飯的時候,總是給孫子的碗裡夾上很多,而李奶奶一邊夾菜,還會餵孩子吃飯,一直照顧孩子忙的不亦樂乎,自己沒吃幾口。

而劉奶奶帶孩子吃飯的時候,孩子想要吃什麼,都會讓劉奶奶幫忙夾菜,夾什麼吃什麼,也不會用手抓,也可以自己吃飯,不需要奶奶餵飯。

而村裡的人看到孩子這麼乖,更喜歡孫子了,沒事的時候就喜歡逗一逗小孫子,甚至,還有一些老人誇獎著說道:這孩子將來肯定有出息,李家老太太那孫子,長大肯定沒出息。

所以,孩子吃飯時出現這種表現,長大「沒出息」,不僅不可愛還讓人反感

1、 吃獨食

有的孩子吃東西的時候,總是喜歡將好吃的東西都放在自己的碗裡,也喜歡擺在自己的面前,並且不希望別人動。

而孩子一旦養成這種性格,並且父母沒有及時糾正的話,那孩子長大之後也改變不了這種性格,很難給領導留下好印象,工作上很難有出息。

2、吃飯發出異響

餐桌是一個交集的場合,很多時候,人們聊天談事情都喜歡在餐桌上進行,這也變成了當代很多人的交際方式。

但是,如果在餐桌上吃飯的時候發出異響,那別人的談話也會中斷,那對於領導來說,這樣的下屬是無法再帶出門的。

3、 吃飯隨意翻菜

在吃飯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吃飯的時候隨意翻菜,筷子沾到自己的口水,然後又翻菜的話,口水就會沾到別的菜上,其他人又該怎麼吃呢?

那麼,家長該怎樣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呢?

1、 吃飯要專心

很多家長在吃飯的時候,為了避免孩子哭鬧,總是喜歡將手機或者玩具遞給孩子,讓他們一遍吃飯一遍玩遊戲,想要讓孩子安靜一些。

但是,這會讓孩子吃飯的時候不專心,養成很多惡習,家長要培養孩子專心吃飯,吃飯的時候不要做別的事情,並且以身作則。

2、吃飯的時候不剩飯菜

很多孩子都是「眼高手低」,看到什麼都喜歡佔為己有,夾了很多東西自己也吃不完,不僅浪費糧食,家裡人還吃不到。

所以,家長不要培養孩子這種惡習,吃多少就夾多少,農民伯伯也非常的辛苦,不要浪費糧食。

看完這篇文章,你是怎麼培養你家孩子的呢?如果你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你是怎麼做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吃飯時不聽管教?這四種吃飯表現,快讓你的孩子改了吧!
    個人教養問題無論如何都可以看到,很多領導在部下吃飯時觀察是否可以重用。從飲食中的言行判斷人品,孩子作為未來的繼承人,對孩子的心理培養更為重要,如果家裡的孩子在飲食中經常有這樣的表現,父母就必須管理孩子。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出現這四種表現。1、孩子吃飯時獨佔食物,不顧他人現在的孩子大多由家裡的老人管理教育,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物。
  • 長大後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4種表現,第一種就受人不待見
    而吃飯時便不一樣了,因為人在用餐時,大腦會發出一種安全的信號這時人是完全放鬆下來的,可以判斷一個人的修為。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的時會出現這4種表現,第一種就讓人討厭  1、孩子吃飯時獨佔食物,不顧別人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由家中老人看管教育,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寶貝
  • 李玫瑾直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多半會有「3種表現」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所以會從各個角度預測孩子的未來。但是父母們忽視了教養這個考察點。有教養的孩子到哪裡都吃香,沒有素質的孩子學歷再高也很難出人頭地,要判斷孩子有沒有教養,可以從吃飯時的表現中發現。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直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多半會有「3種表現」。
  • 長大「沒本事」的娃,吃飯時多半有這3種表現,家長需及時糾正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家孩子將來有出息,但大部分家長都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將來一定會有出息。不過你們知道嗎?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小時候就有跡可循,怎樣判斷自己家孩子有沒有出息呢?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就曾說過,「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三種表現」。
  • 李玫瑾: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
    在我國,餐桌禮儀十分重要,用餐時的行為舉止最能表現出孩子的教養品質,就像小時候父母教育我們到人家做客千萬不能拿起筷子在菜裡攪拌。好的孩子,最能體現出父母的素質和教養,因此中國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在演講中坦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在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如果你家寶寶有,一定要及時糾正。
  • 心理分析:孩子吃飯時有這個表現,長大後往往可能成為「啃老族」
    ,吃飯時多有以下特徵 前段時間,有位育兒專家在親子講座上,表示在飯桌上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的孩子,長大後通常都不會孝順父母: 1、護食的孩子 是指孩子霸佔某一種或多種食物,不允許父母及他人將其分走,只當自己不想吃了,才允許別人動筷子的行為。
  • 李玫瑾:娃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這3個表現就能看出來
    李玫瑾教授也曾對兒童幼兒時期的一些表現做過調查,結果發現:長大後沒有出息的孩子,通過吃飯時的表現就能看出來,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大意,遇到這些問題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整改。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會有這3種表現1、吃飯時在菜盤裡亂翻在和朋友出去吃飯的時候總會遇到很多的情況,菜上來之後小朋友或者是家長會在盤子裡在翻找自己喜歡的菜,在這邊找找,在那邊翻翻。或許自己開心了,但是同席的其他人有怎麼吃呢?只顧著自己完全不在乎一同吃飯的其他人。這種只顧著自己的行為可以說是很沒教養,典型的情商低。
  • 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多半有這四種表現,第一種就讓人討厭
    如果你家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有這幾種表現,爸媽一定要糾正。一,自己獨自享用一盤菜如果你的孩子喜歡吃什麼,那麼他就會總是在餐桌上自己去吃這道菜,其實大人們覺得這也沒什麼關係,只要他們喜歡吃就可以了,但是事實上不是這樣,智慧家長應該教會他們應該如何去分享,這種分享行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 李玫瑾直言: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但是這些都是孩子長大後的事情了,但是俗話說一個人長大後有沒有大的作為,是從小時候的行為表現,就可以看出來的。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專門對於兒童幼兒時期的表現做過調查。通過孩子們的日常表現得出結論,大多數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得出來,所家長一定要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好習慣,不能掉以輕心,遇到問題一定要及時去解決。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情商高的孩子社交能力特別強;不會隨意的跟人計較;照顧對方的感受;幫助家長分擔家務。而情商低的孩子,他們不會與人相處,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長大後處處碰壁。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名出色的育兒專家,面對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孩子吃飯有這些「臭毛病」,是「情商低」的表現,父母要及時糾正
    在過去我們的教育是希望能夠把孩子「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在現在的教育理念中,父母應該為孩子創造環境,讓孩子能夠長成更好的自己。在生活當中很多的小事情都能夠顯示出孩子情商低的表現,而其中表現最多的就是在飯桌上,而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飯桌上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在吃飯時候的舉止表現往往都可以體現出這個人的修養。
  • 孩子的這3種行為,看上去很機靈,實際上卻是沒出息的表現!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幾乎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不過聰明這件事情,對於小孩子來說,並不完全指的是智商,而是為人處世以及應對方式。然而,有些行為從表面上看上去好像他很聰明,但實際上卻是沒出息的表現。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看他怎麼吃飯就夠了
    這種說法雖然是不太嚴謹,但在整體上還是說明了情商高的孩子會更受人喜歡,無論說話辦事都會讓人更加親近,在未來也自然會更容易有出息。> 有的孩子吃飯的時候總是上躥下跳的不老實,家長好不容易給他按在桌子上讓他吃兩口飯,稍一不注意孩子又會溜到地上,不知去幹什麼了。
  • 哈佛教授:低情商孩子的父母有這3種特徵,孩子沒出息怨不了別人
    因此如果家長想讓孩子成才,就需要給孩子培養出優秀的情商。孩子的情商來自於父母情商是人面對社會和他人時所使用的一種方式方法,是人在成長過程中跟隨外界環境受到影響而不斷成長起來的一種能力。父母作為孩子最早接觸、也是接觸最頻繁的社會環境,自然也是孩子情商的發源地,如果父母不能給孩子帶來良好的影響,那麼孩子的情商也自然會因此大打折扣。
  • 這3種孩子,小時候看上去很「機靈」,長大後往往沒出息!
    媽媽笑著摸著女兒的頭,說:「真是個機靈的孩子,很棒!」聽到這段對話,我特別心疼這個小女孩,這種「機靈」真的好嗎?女兒長大後,會不會因為貪圖一點小便宜,然後吃大虧呢?回到家後,我跟孩子她爸討論起這個話題,孩子她爸也提起了他高中時的一件事:宿舍裡一共六個同學,其中有一位特別喜歡佔便宜。
  • 孩子有以下表現,長大容易不孝順,父母再不醒悟很可能老了無人養
    那麼,哪些孩子的心「捂不熱」?父母又該怎麼扭轉呢?天生涼薄,性子冷淡,對誰都冷漠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而天生涼薄,性子冷淡,對誰都冷漠的孩子,最有「白眼狼」潛質。因為,這樣的孩子性子太冷,跟誰都親近不起來,跟父母更是如此。所以,父母為他付出再多,他都是表現淡淡的,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 被孩子嫌棄是什麼感受?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注意
    做父母的都盼著孩子長大,但實際上等待孩子長大的這一過程好像總是特別漫長,或者不知不覺間,原本抱在懷裡、牽在手上的孩子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小大人,開始表現出了自己的獨立意志,這讓父母們倍感欣慰的同時也有些悵然若失的感覺。
  • 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出你的家庭教養,別做讓人討厭的孩子
    在宴席上,會看到一些老年人,在大家還沒有吃完飯就開始打包,會看到一些孩子搶食的現象,甚至家長還幫助搶。  這些表現真的讓人討厭,甚至是反感。要是自己的孩子,估計想揍他一頓。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有那樣的行為,都體現出了他所受到的家庭教育。  孩子各種不好的行為,都會讓別人認為是父母沒有教好孩子,造成孩子沒有教養。
  • 孩子吃飯吧唧嘴,挑食,多半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餐桌禮儀很重要
    首先我們必須從生活中最基本的禮儀——餐桌禮儀來培養,食不言,寢不語就是從我們的先輩那裡流傳下來的傳統禮儀之一。之前,表哥家的小女兒來我家裡借住過一段時間,小女孩看起來機靈乖巧,但是等到吃飯的時候,我們就慢慢發現她在家庭教養方面的確是,吃飯的時候在盤子裡翻來翻去、不吃這個要吃那個、吃飯對著桌子打噴嚏咳嗽……最讓我崩潰的就是她竟然還漱筷子、吃飯吧唧嘴,讓吃飯的感覺、氛圍都變了。
  • 孩子睡覺時有這幾個表現,暗示大腦發育快,長大以後更聰明
    孩子睡覺時有這幾個表現,暗示大腦發育快,長大以後更聰明睡覺對於未成年人來說很重要,可以讓身體得到休息,恢復白天流失的精力。很多小孩子喜愛打鬧,拿著玩具玩的不亦樂乎,累了倒頭就睡。吃飯香香,睡覺甜甜,是為人父母的願望。很多家長不忘晚安的話語,寶貝快睡覺,才能長身體,變得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