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出你的家庭教養,別做讓人討厭的孩子

2021-01-18 網易

2021-01-14 12:41:10 來源: 綠葉媽咪

舉報

  很多人說,男女相親,想要知道對方的品行好不好,吃一頓飯就知道了,這事能不能成,就在這頓飯上的看對方的表現。

  在宴席上,會看到一些老年人,在大家還沒有吃完飯就開始打包,會看到一些孩子搶食的現象,甚至家長還幫助搶。

  這些表現真的讓人討厭,甚至是反感。要是自己的孩子,估計想揍他一頓。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有那樣的行為,都體現出了他所受到的家庭教育。

  孩子各種不好的行為,都會讓別人認為是父母沒有教好孩子,造成孩子沒有教養。孩子在飯桌上有哪些行為被認為是沒教養呢?

  

  1、吃飯時,用手去抓菜

  在孩子剛做飯的年齡段,不會用勺子,更不會用筷子,就會用手抓著吃,那時為了增加孩子吃飯的主動性,就由著孩子用手抓。

  孩子慢慢長大了,有不少孩子依然習慣用手抓,家長不強制幫孩子改正,就會讓孩子這樣的習慣一直影響著他。

  冉冉就一直習慣用手抓,家長會提醒冉冉不要用手,但沒有強制幫她改正。以至於來人來客或者是去別人家吃飯,也還是用手去抓自己想吃的。

  別人表面說沒關係,實際很討厭,尤其是和冉冉媽媽不熟悉的人更會議論,聽到別人說冉冉沒教養的時候,冉冉媽媽臉火辣辣的,頓時覺得臉上無光。

  那種行為確實讓人看著不舒服,孩子行為不好,只能說家長沒有教育好,畢竟孩子不教是真不懂事。而有教養的孩子,都是父母花了很多心思的。

  

  2、吃飯大聲吵鬧,一會兒要這個一會兒要那個

  有的孩子被寵壞了,在家裡可能有老人慣著他,所以自己想怎麼就怎麼。比如吃飯,自己不動手,要吵著要這要那,要家長幫他夾菜,這還能忍受。

  但孩子自己吃,就只選自己喜歡的,家長夾了孩子不喜歡吃的,就在那裡哭鬧。或者孩子要什麼都就大聲的說,我要做這個,我要吃那個,一點規矩都沒有。

  父母要求孩子各種菜都要吃,不能挑食,但是孩子被慣壞了,就不願聽父母的意見,遇到自己喜歡的就著急的要要,遇到不喜歡的,家長給了就會生氣。

  甚至吃飯,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不在意別人的目光。這樣的孩子,在宴會上,或者是別人家裡吃飯,同樣會把自己的壞習慣,展露出來,因為已經形成習慣了,並不會因為場合不同而改變。這樣的孩子說得好聽點,就是活躍,說得不好聽,就是沒教養。

  

  3、在別人家吃飯,說別人煮的飯不好吃

  生活中有不少低情商的孩子,說出的話,一點都不中聽,雖然童言無忌,但是卻給別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洋洋說話就是直來直去,不會拐彎抹角,所以經常惹到其他同學生氣,甚至把別人說哭了。造成其他小朋友都不願跟他玩。

  在一次媽媽去朋友家,吃飯的時候,洋洋就說:「這黑黢黢的是啥啊,看著像壞了,一點都不好吃。」還說別人煮的飯不好吃,不吃,讓朋友十分尷尬。而媽媽更是顏面無存,回到自己家的時候,媽媽就把洋洋打了一頓。

  洋洋那麼沒禮貌的行為,其實就是家長沒有教育好,讓孩子養成了隨心所欲的性格。而這樣的人幾乎沒法在現實生活裡與人好好相處。

  

  有句話說「飯可以亂吃,但話不能亂說」,可能會因為你的一句「不恰當」的話引起更大的矛盾,尤其是在與人相處,出生社會的說話社交方式,都可能成為別人的「把柄」,影響孩子的前程。

  所以孩子行為習慣好不好,一頓飯就全知道了,要不要和那樣的人繼續交往,要不要和那樣的人做朋友,即使對方一句話都不說,也能知道他的性格。

  而孩子的表現,就是家長的面子,透露出家庭教育,透露出家長的行為習慣。所以不管是為了自己的面子,還是孩子的前程,都要對孩子進行有意的教育,讓孩子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家庭的教養等級,別讓你的孩子討人厭
    不得不說,  吃飯時的小孩子真的讓人非常頭痛  ,看到這些小祖宗的「不良習慣」,會反應出家庭的教養「真面目」。  小孩子在吃飯時的一些不良習慣,真的讓家長非常無語,尤其是,當家裡有人做客的關鍵時候。
  • 父母吃飯看手機,卻責怪孩子不好好吃飯?這樣教養孩子有效果嗎?
    類似的場景是不是你也常常見到?從表面上看,父母是在教育孩子,顯然,父母自己沒有做好示範,脫離了生活本身的教育,沒有好效果。怎樣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呢?你是不是也像其他家長一樣,想知道下面這些問題怎麼解決?比如:怎麼讓孩子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如何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怎麼給孩子確定學習目標?怎樣處理孩子之間的霸陵和衝突?
  • 孩子,你沒教養的樣子真的很醜
    其實窮養也好,富養也罷,有教養才是最重要的。百度百科上如此解釋教養:教養,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它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尤指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的道德水準,屬於他律教化顯現。禮貌是指言語動作謙虛恭敬的表現;教養一般是指文化和品德的修養。通俗點講,就是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帶給人的舒適度。
  • 地鐵上一男孩對奶奶破口大罵,孩子有教養和缺教養,差別有多大?
    針對此視頻網友紛紛留言:「缺家教」「慣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孩子這麼大了,這樣子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公共場所往往是展現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的最佳場所,對一個「缺乏心機」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對於男孩的行為,朋友圈的網友紛紛為其點讚,還留言表示為人父母就要養出這麼有教養的孩子。有教養的孩子和缺教養的孩子差別到底有多大?兩個男孩天差地別的表現,給出了我們答案。
  • 孩子未來的樣子,藏在你家的餐桌上
    孩子的大多習慣都是源於家庭,如果哪個小環節出了問題,最先要反省的人是父母自己。在不少家庭,孩子吃飯是最讓大人費心的事情之一。我們怕孩子吃不飽、吃不好,或是怕孩子吃得滿地都是,就拼命地跟在後面喂,結果孩子上了幼兒園還不會自己吃飯。
  • 孩子吃飯的順序和速度,能反映出他的性格人品,你娃是哪種?
    想要了解一個人,最快的方式是——在一起吃飯。 在品味美食的同時,也能品味出對方的教養、學識、家教、人生觀......同樣,孩子在吃飯時的言行舉止,也能反映出性格和人品。
  • 孩子未來的樣子,就藏在你家的餐桌上…… | 精選
    本文由錢志亮工作室授權轉載  ID:qzlgzs。
  • 孩子不吃飯,餓一頓就好了?家長別再這麼做了,餓的有可能是親情
    可是,卻有一件事讓小敏感到頭疼,那就是孩子不好好吃飯。每天一到吃飯時間,不催兩三遍,豆豆不上桌。上了餐桌,豆豆也是這不吃,那不吃,匆匆扒拉幾口就下桌去玩。眼看著孩子越來越瘦,小敏著急了,於是她開始追著孩子餵飯。豆豆爸爸看到這情形,制止了妻子的行為,並給豆豆撂下了狠話:「既然你不愛吃飯,我們就不強迫你了,但是也不會給你留飯,一會你別喊餓!」
  • 孩子吃飯吧唧嘴,挑食,多半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餐桌禮儀很重要
    文丨巧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中華民族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我們作為講禮儀、尚君子的大國國民,從小就在生活中各種禮儀之道的渲染下成長,一個有教養、講禮儀的孩子才會受人歡迎,要想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培養?
  • 萊昂諾爾公主吃飯時的一個細節,展現出了他們家的教養,值得稱讚
    西班牙王室的萊昂諾爾是一位貌美如花的小公主,她的顏值即便以東方人的審美來看,也妥妥的是美人無疑。 其實萊昂諾爾公主之所以顏值高,主要還是因為繼承了父母優秀的基因。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和萊蒂齊亞王后的顏值都非常高,因此兩個小公主也非常漂亮。而他們一家人除了顏值高之外,兩個小公主也非常有教養。
  • 孩子「物權意識敏感期」,別逼孩子分享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嗎?謙讓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在有些時候,人只要表現出一點不情願分享,都會被說成自私,那究竟這種「獨佔」的心理算不算缺德呢。
  • 致熊孩子的家長:你孩子的表現是沒教養,不是聰明
    昨晚遛娃,我孩子帶著託馬斯小火車在小區門口玩,另一個孩子拿著一個球在那扔。這個孩子天天晚上也基本在那玩,以前就留意到他動不動就搶東西和推小朋友的習慣,所以昨天來我兒子面前想玩小火車的時候,我不是很樂意的,但是那個孩子準備來搶的時候我兒子也說了一句:那你借你的球給我玩好嗎 ?
  • 孩子沒教養?這四招用了嗎?(超實用育兒經)
    其實小孩兒都喜歡這麼做,暫時無所謂,但與其大了再改不如現在教給他們。二、耐心、謙讓、禮貌的舉止從小要學會給別人一點兒耐心和謙讓。不擠、不搶、排隊。輪到自己再玩兒。玩兒的時候如果後面有人排隊,玩兒一會兒就要讓給別人,不能自己霸著玩兒個沒完沒了雖然別人也說不出你什麼來。
  • 奶奶帶孫子去喝喜酒,被同桌人白眼吐槽:孩子教不好就別帶出來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的修養,體現的是一個家庭的家風與整個家庭的教養。從小家裡就教育孩子要有規矩懂禮貌,孩子才能表現出有教養的樣子。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很多人說,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從一頓飯上就能看出來,情商也是如此。家長的教育方法,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教養!在一次宴席上,一桌子人正在有說有笑的吃飯,聊家常。從這件事情能看出來,孩子不僅情商低,還特別的沒教養,其根本原因就是家長沒有教育到位。家長平時一定要多注意,因為餐桌上的行為舉止,足夠反應出這個家庭的教養。
  • 教養的迷思:了解真正影響孩子的三大原則,讓孩子獲得美好的未來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教養的迷思》。作者朱迪斯哈裡斯,美國知名的心理學家、作家。1997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予傑出心理學作家的喬治米勒獎。撰寫過多本關於「兒童發展」的大學教科書、暢銷科普書籍,包括《基因或教養》以及這本《教養的迷思》。
  • 孩子被人叫「熊孩子」?趕緊帶他看這些關於教養的繪本,還來得及
    「而我則認為,只有知識而沒有教養的人,是不值得尊敬的。知識本身並不會讓你有教養,讓你有教養的是對人性的尊重和對信仰敬畏。一個沒有知識的人,同樣可以很有教養。很多知識分子父母,把孩子教育得都很有禮貌。但有禮貌、討人歡喜,未必是真的有教養。
  • 只要吃一頓飯,就能看出,這個孩子是否有教養
    我們要了解各個民族和地區的飲食文化,才能在飲食的時候尊重他人的飲食習慣,從而體現出我們自己的飲食文化教養。培養孩子吃飯的好習慣了解飲食的文化知識,可以提高自身的修養,從而讓他人在飲食上可以領略到自己的教養,同樣遵守飲食規矩也是飲食文化的一部分,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更是自身有教養的體現。
  • 一個家庭最大的幸福,是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讓孩子學會感恩的關鍵是通過家庭教育讓孩子學會知恩和感恩。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以平等的眼光對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工作,更尊重自己。 只有懂得感恩的人,一生的委屈才會少一些。
  • 每次吃飯都得「求」孩子吃,家長這樣做,孩子主動找你要飯吃
    寶媽為孩子挑食煩心不已最近寶媽小王向我投稿說,她的女兒今年四歲了,在吃飯問題上一直讓人特別頭疼。而且因為孩子的挑食問題,導致已經比同齡孩子瘦小許多了。在家的時候寶寶的吃飯情況是這樣的:孩子每頓飯都需要人喂,如果家人不餵他就不吃。而且還特別挑食,這也不吃那也不吃,遇到不喜歡的食物,直接吐出來,哄都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