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教養?這四招用了嗎?(超實用育兒經)

2021-01-08 貝樂虎兒歌

其實每個人都喜歡有教養的孩子。如果一個小孩兒跟大人說話有問有答很有禮貌、能在飯桌前安安靜靜坐著把飯吃好再自己把盤子收了、坐電梯會在一側等裡面的人出來再進去並且在電梯裡全程安靜......大人就會有點兒驚喜地覺得這個小孩兒很成熟很有禮貌。

但矛盾的是,很多中國家長潛意識裡又覺得如果自己的孩子這樣的話就會跟社會環境格格不入,還可能會壓抑個性甚至會吃虧。所以他們有時候會鼓勵或默許自己孩子某種大大咧咧能爭能搶的氣質,行動魯莽說話不客氣的孩子被誤認為是能力強、敢於表達。

其實那只是沒教養而已,跟個性沒半毛錢關係。而且這種沒教養有可能會伴隨孩子終生。

那什麼是教養呢?教養就是不光考慮自己也考慮別人,就是對尊重和邊界深刻理解之後的一種分寸感。有了這種分寸感,大家都會感覺很合理很舒服;沒有這種分寸感,就會給別人帶來不便和煩惱。

一、聲音愛吵愛鬧是孩子的天性,對他們一開始就要教一件事兒:正確使用「室外音量」和「室內音量」。室外就是露天,只要不是深更半夜不是露天開大會,怎麼大聲都沒關係。在室內的時候就用對方能聽見的音量就好了。室內包括家裡、教室裡、樓道裡、車上(公交車或自己家車都算上)、電梯裡等等。餐廳、酒店大堂就更不用說了。為什麼在自己家的車裡也要降低音量?因為小空間的大吵大鬧會讓人心煩意亂,也會影響司機開車。

看電影不要說話,實在要說一句半句的趴在我耳朵上小聲說。電梯裡有別人的時候不鼓勵聊大天兒,因為別人不願意聽你家的事兒。需要交談也要儘量小聲、簡短。站好了耐心等到站,電梯不是遊樂場。

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叫別人的時候要自己走過去叫,不能隔著屋子扯著嗓門兒喊別人過來,有什麼話過去說。我有時候忘了,他們還會提醒我。

周末你們起得早,我們還想再睡會兒呢。爸媽臥室門沒開之前不能在外面大吵大鬧,不能練琴。

住公寓就不要在家裡拍球了,樓下鄰居受不了。雖然說了室內要小聲,但飯桌上當著別人的面互相咬耳朵是不好的,因為別人不知道你們在背後說什麼,會覺得被隔離、不舒服。其實小孩兒都喜歡這麼做,暫時無所謂,但與其大了再改不如現在教給他們。

二、耐心、謙讓、禮貌的舉止從小要學會給別人一點兒耐心和謙讓。不擠、不搶、排隊。輪到自己再玩兒。玩兒的時候如果後面有人排隊,玩兒一會兒就要讓給別人,不能自己霸著玩兒個沒完沒了雖然別人也說不出你什麼來。

大人交談或打電話的時候要安靜等在一邊或走開,不能大喊大叫更不能試圖打斷,不緊急的事兒等一會兒再說,緊急的事兒要先說一聲「excuse me」/「打擾一下」。

要扶住門讓後面的人通過;電梯來的時候讓到一側,讓裡面的人出來以後你再進去;進電梯以後如果外面還有人沒進來要為人家按住開門鍵(而不是關門鍵)。

到人家做客不能自來熟地亂跑,要由主人帶著參觀,一般也不主動提出來要參觀。別看見什麼新奇的就去拿去摸,不拿自己當外人兒。用別人家衛生間要問主人一下「能不能用一下衛生間?」人家肯定讓你用,還會指給你適合的那一個。別人給的零食要問過父母才能吃。

好好坐著不蹬前面的椅背,不把腿伸到過道裡。自己東西掉了要馬上撿起來,別人東西掉了幫著撿;公共場合不鑽桌子,即使是榻榻米那麼誘人的桌肚子也不能鑽,雖然你是小孩兒。

三、有禮貌地說話跟人好好說話,正面溝通,避免使用嘲諷、詰問、挑釁、毫不客氣的語氣,不能用反問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別人跟你說話或問問題要回應。

從小不逼著孩子叫人,而是給TA做正式的介紹:「某某,這是我兒子/女兒,這是某某叔叔,say hi/你好」。

活學活用「請」、「謝謝」、「對不起」。「請」是「魔法詞」,說了別人才會幫你,不說就得不到幫助。有些小孩兒說話特別「衝」,喜歡用命令的口氣,比如「我要/要吃這個」「給我拿內個」,然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像得了聖旨一樣趕快去辦。其實這句話正確的展開方式是」我能不能吃這個?」「請幫我拿一下內個」。而且得到以後必須要說」謝謝「。

需要繞過別人的時候說一聲「借過」或「對不起讓一下」,不能硬往上擠。

家裡客人走時一定要送出門口,並且說「thank you for coming」或「再見」;去別人家做客,走時要說「thank you for inviting me"或」謝謝款待「。如果到了睡覺時間客人還沒走,要先跟客人道晚安再去睡覺。

即使收到的禮物不是那麼喜歡,也不能說」我不喜歡這個「」這個我有了誒!「,而是很好地跟送禮物的人說一聲「謝謝你!」。如果喜歡的話就再加一句「我很喜歡!」。爸爸媽媽給買了東西也要說一聲「謝謝」。打完球遊完泳要跟教練說「謝謝!再見!」拒絕別人的好意時要說「不用了,謝謝」。聽到別人誇獎自己時要說」謝謝「。禮貌用語適用於任何人,包括給他們開車的司機、給他們開門的門童、給他們上菜的服務員。跟人說話要看著對方的眼睛。

四、餐桌禮儀在孩子小的時候,最能體現教養和親子狀態的就是餐桌禮儀。在孩子吃飯這個問題上,中國家長比較看重飯菜質量和吃進去的數量,所以比較喜歡餵飯什麼的,孩子沒有自主權;而另一方面,只要他們能吃,在餐桌上怎麼無禮都行,不在餐桌上吃也行。那些喪失了飲食自主權的孩子就會格外淘氣。西方人呢比較看重自主性和餐桌行為,所以不餵飯,孩子愛吃什麼吃什麼,吃飽了就可以下去,但一定要自己吃,哪怕吃一身也沒關係。家長的精力不花在催孩子吃東西上,而是花在培養餐桌禮儀上。

吃飯要人到齊了才宣布開動,偶爾大人臨時有事會交待一聲「你們先開動吧」才會開動。即使使用公筷,也只能夾靠近自己的,不能挑來挑去、不能攪和,夾起來就不能放回去。不要伸著手夠離自己太遠的食物,也不要站起來,只要請別人幫忙遞給自己就好了。別人問你要不要吃一種食物,你如果想吃就說哦好謝謝,不想吃就說「不用了,謝謝」。

如果孩子被別人勸吃這吃那,他不想吃,熱情的大人卻不肯放過他,還是一直勸一直勸。你就教他說,下次你要看著人家,認真地說「不用了,謝謝。」別人就會覺得你不是小孩兒了,也會很尊重你,不強迫你了。

好吃的東西不能光顧自己吃,如果就剩最後一些,至少問一下別人要不要吃餐桌上可以交談,但不能又笑又鬧。吃東西要閉著嘴嚼,不要吧唧嘴。說話時把先把食物咽下去再說。

遇到咬不動的東西?再努力咬咬唄。實在不行了請默默吐在紙巾裡,沒人願意看到直接吐在盤子裡甚至桌子上的咀嚼物(其他場合吐東西也是同理)。

吃飯就是吃飯,不能一邊吃一邊看電視、一邊吃一邊玩兒玩具。吃飽了要問一下大人「我吃飽了,可以下去了嗎?」,大人同意了才能下桌,下去了就不能再跑回來吃了。下桌要把自己的碗盤收到廚房。

說到餐桌習慣,一定要從小養成,最好從能坐著吃輔食開始。難嗎?日日堅持就不難。這只是又一個家長和孩子互相建立尊重的過程。

是的,這就是傳說中的「社會風氣如此,教不好孩子」。但事實真相是,受過家長良好教養的孩子看到這些事兒的時候,並不會發出「為什麼我不能這樣做?太不公平了!」的吶喊,而是更深刻地理解了家長為什麼會要求他們在公共場合的行為,因為他們也覺得那些孩子太吵太煩了。

所以說,只有立場、方法不正確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你就是你孩子的起跑線。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言傳身教比社會影響重要得多。要給他們正確的東西,讓他們以後到了社會上能分辨錯誤的東西;而不是教給他們錯誤的東西,以期望他們未來能與社會醜惡現象順利接軌。

光念叨孩子沒用,必須抓落實,有時還要講究一些管理方法。 該說沒說的話,讓他再說一遍;該做沒做的事兒,讓他再做一遍,做到了的時候及時肯定和鼓勵,這樣才能慢慢習慣成自然。行為需要反覆訓練,別怕麻煩,這個功夫值得花,因為趁著小培養一個好孩子其實是最容易的。

要想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有兩個特別關鍵的前提要問一下自己:作為家長,這些事兒你自己做到了嗎?你希望孩子尊重別人、尊重環境,那你尊重他了嗎?孩子們從小要體會到尊重,而不是縱容,才能理解為什麼要尊重別人尊重環境。我們這個社會什麼時候尊重孩子、把孩子當人了,教育才有希望。

內容來源網絡

貝樂虎,陪伴寶寶快樂成長!更多內容就去應用市場搜索「貝樂虎」下載我們的APP吧~

相關焦點

  • 孩子,你沒教養的樣子真的很醜
    沉默是最大的蔑視,中年男子用他的沉默表達了他對沒有教養孩子的不屑。這不是怕與不怕,一個乳臭未乾的毛孩,怕從何來?因為缺失的教養,爽了一時,也許會毀了一輩。前不久,一起公交車上乘客毆打小孩的事件引發全網關注。
  • 致熊孩子的家長:你孩子的表現是沒教養,不是聰明
    昨晚遛娃,我孩子帶著託馬斯小火車在小區門口玩,另一個孩子拿著一個球在那扔。這個孩子天天晚上也基本在那玩,以前就留意到他動不動就搶東西和推小朋友的習慣,所以昨天來我兒子面前想玩小火車的時候,我不是很樂意的,但是那個孩子準備來搶的時候我兒子也說了一句:那你借你的球給我玩好嗎 ?
  • 90後女孩租房養狗到期,房東查房瞬間崩潰:沒教養的孩子長大了
    許多家長也從小教育自己孩子,要把小動物當成自己的朋友,不能傷害它們。有相當一部分的房東不願意把自己的房子租給帶寵物的租客,害怕寵物的排洩物把房間弄得滿是異味,尤其是養貓或者狗的,喜歡抓咬家具。最重要的是,哪怕這類租客如何注意衛生,都會影響再次出租。
  • 地鐵上一男孩對奶奶破口大罵,孩子有教養和缺教養,差別有多大?
    文丨禾禾媽媽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缺教養的孩子到底有多討厭?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對一個孩子最不好的評價就是「缺教養」3個字了,因為這不僅是對孩子的評價,還是對其父母的評價!02有教養的人,不僅能贏得他人的歡迎與青睞,還能幫助自己拓寬社交圈,從而更容易取得學業和事業上的成功,反之缺教養的人,不僅讓人心生厭煩,還會讓人質疑其父母的品行,所以對於父母來說你的孩子可以不優秀,但是不能沒教養!
  • 孩子在超市拽了顆葡萄吃,員工大罵「沒教養」,媽媽回應讓人佩服
    孩子長大之後會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所以想出門逛逛,面對孩子的好奇心,家長們自然而然是要滿足了,但是在超市的時候,孩子無論看到什麼都想要摸一下,另外看到能夠吃的東西也想著品嘗一下。孩子在超市拽了顆葡萄吃,員工大罵「沒教養」,媽媽回應讓人佩服最近一段時間,朋友帶著自家的兒子去超市裡買水果,突然聽到超市的員工大吼大叫的喊葡萄不給嘗,牌子上的字寫得那麼的大,看不見啊?朋友低頭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孩子,賺了一顆葡萄正在往嘴裡放,而超市員工也是毫無停頓直接開口罵了,都寫了不能吃了還吃,真是沒教養!
  • 孩子偷吃了車釐子,被店員罵沒教養,寶媽的做法讓店員羞紅了臉
    這天周末,小燕像往常一樣,帶著麥芽來超市購物,雖然已經來過很多次了,但是麥芽看見超市玲琅滿目的零食,還是兩眼放光,這也想吃,那也想買。「媽媽,我還想吃這個紅紅的水果,它看起來好甜,」麥芽指著一旁的車釐子對小燕說,小燕覺得已經買了很多零食水果了,便沒給孩子買。
  • 孩子打架引家長互毆:沒教養的孩子,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大概內容是,倆孩子在遊樂園內玩耍時,因玩具發生口角爭執,相互推搡了幾下。本來兩個打架的小朋友互相之間沒怎麼樣,家長卻鬧得不可開交。何爸爸見狀隨即帶兒子離開,約20分鐘後,何爸爸叫來2個叔叔幫忙。很快,男孩的親屬團參與進打架,四個大人打成一團,倆個孩子也跟著互掐。
  • 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家庭的教養等級,別讓你的孩子討人厭
    這些吃飯的壞習慣,你的孩子「中招」了嗎  吃飯大聲吵鬧  孩子的調皮不止於行為習慣方面,還存在於言行上。  吃飯的時候,很多小孩子不是  用勺子、筷子來敲碗、敲碟子  ,就是在整個用餐過程中  大吼大叫。
  • 父母吃飯看手機,卻責怪孩子不好好吃飯?這樣教養孩子有效果嗎?
    等針對這些父母和老師都關注的27個典型問題,一位腦科學、心理學專家——洪蘭教授,和一位常年在一線帶孩子的教育專家,同時也是親子作家、美學生活家——蔡穎卿,2位採用面對面對談的方式,對這些問題作出了智慧的解答。並把這些答案寫成了《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裡》這本書。
  • 沒教養的樣子真醜
    為了開闊孩子們的眼界,豐富孩子們的假期生活,浙江自然博物館舉辦了一場海底森林的展覽會。 展覽會中有不少名貴的化石標本和娛樂設施,只是沒想到,才開展9天,就出事了。 在志願者為大家介紹展館內的標本時,不斷有小孩子去觸摸標本,甚至有的孩子還用石頭去砸標本。
  • 孩子被人叫「熊孩子」?趕緊帶他看這些關於教養的繪本,還來得及
    孩子行為不當,父母若是及時糾正,批評教導,熊孩子知錯能改,就會變成小天使;若是父母極力袒護,過分寵溺,熊孩子只會越來越囂張,終究成為沒教養的大人。可是「教養」這東西實在太過抽象,我們怎麼能將它浸入到孩子的心中呢?
  • 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出你的家庭教養,別做讓人討厭的孩子
    ,就在這頓飯上的看對方的表現。孩子在飯桌上有哪些行為被認為是沒教養呢?    別人表面說沒關係,實際很討厭,尤其是和冉冉媽媽不熟悉的人更會議論,聽到別人說冉冉沒教養的時候,冉冉媽媽臉火辣辣的,頓時覺得臉上無光。  那種行為確實讓人看著不舒服,孩子行為不好,只能說家長沒有教育好,畢竟孩子不教是真不懂事。而有教養的孩子,都是父母花了很多心思的。
  • 「脆弱」不是媽媽的代名詞 堅毅會融進孩子的教養裡
    最近看到論壇有熱議的帖子「生娃後少女感就不見了」、『』生娃和沒生娃的照片一對比就能看出來」……是的,我也深有同感,仿佛這是條規律。那麼到底是哪裡不一樣了呢?仔細研究後發現,「眼神」是最大的不不同,疲憊中透露著堅定,那是滄桑後的沉澱。
  • 孩子在高鐵上吃泡麵,被周圍乘客說沒教養,一旁的孩子爸坐不住了
    編 輯:柔山這句話乍一聽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毫無道理可言,有很多的家長認為,就算自己孩子做錯了事,都能拿年紀小當擋箭牌。可是對於一些「熊孩子」,值得大人們一再的理解和原諒嗎?孩子高鐵上吃泡麵,因味道太大遭乘客指責,孩子老爸「霸氣」回應最近在網上看到了一個點擊量很高的視頻,內容大致是一個孩子在高鐵上吃泡麵,乘客交涉無果,便和孩子爸吵起來的一段視頻。其實正常來說,像高鐵這類封閉式的公共場所,除了在規定用餐的車廂,大部分人還是不會在乘坐的車廂內吃泡麵的,畢竟泡麵的味道還是蠻大的。
  • 觀影夫婦斥鄰座「沒教養」 被罵「狗男女」後混戰
    簡介:  【解說】廣西南寧一對夫婦在電影院不堪鄰座姐妹不斷給2名孩子解說劇情,遂指責對方「沒教養」,在走出影廳後,這對夫婦聽到對方暗罵其為「狗男女」,於是發展成在小孩面前的一場混戰。5月5日,南寧巡警支隊介紹,此事以互不賠償結束。
  • 以貌取人沒教養,孩子戴「有色眼鏡」看人,大多是大人做了壞榜樣
    文|羊駝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良好的品行是逐漸建立起來的,這個過程中家長的關注和引導尤為重要。由於受到環境的影響,當孩子的行為或者認知有偏差的時候家長的幹預就會很有必要。如今物質條件充足,很多孩子受到環境的影響反而容易形成「看不起人」的脾氣秉性,顯然這對孩子自身的品行有影響,同時也使得孩子無法在集體環境中受到歡迎。
  • 恕我直言,你家狗狗有這6點,會被人說沒「教養」
    狗狗在日常中,有壞習慣也有好習慣,如果你家的狗狗有下面六點的話,那麼就恕我直言,你家狗狗會被人說沒「教養」!特別是主人帶狗狗出去戶外,狗狗隨地大小便,主人也不幫忙清理的話,會給人帶來很多不便,這也是有一部分人討厭狗的原因之一。主人也要教會狗狗定點大小便,狗狗在外面拉便便完後,主人也要幫忙清理現場,不然別人會覺得狗狗沒有教養就算了,還會說主人更沒教養!
  • 《三十而已》細節見人品,林有有拿筷子的姿勢,被網友批沒教養?
    《三十而已》已經播完了,但是這熱度依然沒有降低,劇裡的反面人物都火了,有的演員因為演的太好甚至被網絡暴力,最近觀眾們又開始吐槽林有有拿筷子的手勢,網友也是直言太沒教養了?
  • 吃魚識人術:第一筷子夾這個部位的人「沒教養」,容易被人瞧不起
    吃魚識人術:第一筷子夾這個部位的人「沒教養」,容易被人瞧不起從古至今,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在酒桌飯局上識人這個說法。長輩在飯局酒桌上給子女挑選對象,判斷其人品,是否值得託付終身。職場中,領導和老闆在飯局酒桌上挑選員工,判斷其是否可堪大用。簡單的一頓飯,往往能夠看出很多東西,千萬別大意。
  • 90後女孩租房養狗到期,屋內垃圾成堆,房東查房後落淚:沒教養
    沒想到搬家那天,她還帶了兩隻狗,這也讓房東不樂意了,可既然都答應了對方,也不好再反悔,只能告訴她一定要多注意衛生問題,同時也要保護家具。這個女孩在這裡住了一年年,房租到期之後就提出要退租。房東答應了,但是等到收房的那天,來到出租屋一看整個人都崩潰落淚,直呼:沒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