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架引家長互毆:沒教養的孩子,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2021-01-08 名校家長

1

小朋友之間偶爾發生衝突和摩擦是常事。

可這些事對於寵愛他們的家長來說往往難以接受。就會由「小鬧劇」演變成大事。

今早筍乾老師在微博裡看到的一則新聞:兩個小孩打架引發大人互毆。

大概內容是,倆孩子在遊樂園內玩耍時,因玩具發生口角爭執,相互推搡了幾下。

本來兩個打架的小朋友互相之間沒怎麼樣,家長卻鬧得不可開交。

何爸爸見狀隨即帶兒子離開,約20分鐘後,何爸爸叫來2個叔叔幫忙。

很快,男孩的親屬團參與進打架,四個大人打成一團,倆個孩子也跟著互掐。

結果另一個孩子的媽媽被三人用凳子砸傷致雙手骨折,孩子處於昏迷中。

事後男孩的爸爸及叔叔都被警方逮捕拘留。

愛子心切是每個家長的本能反應,但這種以硬碰硬解決孩子之間矛盾的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很奏效,卻根本沒有解決問題,錯上加錯。

還可能讓孩子盲目模仿,影響孩子以後的價值觀。

所以我不會讓自己孩子用武力反擊,更不會從中幫忙。

因為孩子的世界跟大人不一樣,孩子打或被打都是他們本身社交出現了問題。

打人是很多孩子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就愛打人,而是他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眼前碰到的難題。

對於大多數性格軟弱和力氣小的孩子,他們是打不回去的。

如果父母總是挺身而出,他們會產生依賴性,反而不能處理這類問題了。

對於有能力反擊的孩子,如果家長還教唆他反擊,其實是對他的安全不負責。

不但激怒對方,更會讓孩子充滿挫敗感,以後就算被欺負也不敢告訴父母。

也許你寧願賠別人醫藥費,都不願自家孩子被欺負。可孩子下手沒輕沒重,用一時的衝動為未來的幾十年買單,有沒有必要?

很重要的一點是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父母的行為,看見父母如何處理和別人的衝突,或者看見父母如何幫助自己處理衝突。

如果父母不冷靜,加入了孩子的「戰爭」,對他一點幫助也沒有。

2

當孩子被欺負,家長該怎麼辦?

小孩子之間相互打架是幾乎成長的必修課,也是對人際關係的一種摸索。

其實在忍耐和還擊之間,還有很多的處理辦法,家長沒必要教孩子採用武力解決。

第一,做冷靜的父母,穩定孩子的情緒

孩子在社交中發生衝突,父母儘量不要參與。

特別在爭執的初始階段,家長應做個冷靜、有耐心的旁觀者,不要及時出手幹預,不替孩子強出頭。

爭執過激時,家長應將兩個孩子分開。然後蹲下來平視孩子,表示同感:「媽媽知道你很難過、委屈。」

讓孩子理解「被人欺負不是沒用的表現,」使他擺脫氣餒的情緒。

第二,還原事件真相,教會孩子如何處理

了解事情經過,是處理問題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孩子們常常會為了維護自己,挑著對自己有好處的方面說。

此時,大人要給兩個孩子同等解釋的機會,甚至找一些目擊證人了解真相。

家長可以試著問孩子們:為什麼打架?誰先動的手?你還手了嗎?

家長站在客觀的角度思考,原則性問題及時處理,這對解開孩子的心結越有好處。

第三,樹立自我保護意識,犯錯要道歉受懲罰

其實處理孩子們打架,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要不要還手」,「該不該善良」的問題。

我們父母的,最該做的,是保護孩子不受到額外的傷害。

發現自家孩子有錯在先,必須讓他們主動承認錯誤,同時也受到一定懲罰。

會讓孩子學會自家承擔責任,對自家的錯誤也會有更深的認識。

3

遇見不講道理的熊家長,走為上策

生活中,許多家長害怕孩子成為膽小怕事之輩。

於是會給孩子灌輸的一種思想——打人,是一種自我防衛。

你不能先動手打人,但如果被打了,一定要重重回擊。如果孩子輸了,就由自己出面替他把面子掙回來。

如果你遇到這樣的「熊家長」,你的微笑和努力溝通根本無法讓對方家長停止不文明的謾罵行為。

這時還是走為上策,不要再在對方身上浪費一分鐘時間。

如果遇到一些情緒失控甚至有過分行為的家長,還可以打 110 啊。

道理只跟講道理的人講,溝通也只跟能溝通的人溝通。

只有我們做好正確的處理,打架才會成為孩子們成長的回憶,而不是心裡的陰影。

我們平時要跟孩子多一些溝通,適時幫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教會他們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打架的時候,往往照出一個家庭的教養。請努力養一個有規則感的善良孩子。

真正的反擊,不是讓孩子用拳頭來解決問題,而是幫助他變成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作者:父母學習課堂,筍乾老師

相關焦點

  • 動物園內父母帶孩子投餵狼群上黑名單:沒修養的父母,正在毀掉孩子...
    沒素質。 真的很無語,我在北京動物園當過幾次「no 餵」的志願者,有些小孩家長絕了,拎著菜籃子來的, 讓她別餵了,但趁你不注意又去喂,動物園規定好的科學膳食譜不比你這幾根胡蘿蔔強?
  • 幼兒園教師讓孩子互毆:男孩精力旺盛要發洩
    南京市方園綠茵幼兒園大三班小朋友家長反映,15日,老師當著班上同學的面讓幾個調皮學生兩兩互毆,致使孩子頸椎半脫位。這位發帖的家長稱:「我也不知道這是哪個流派的教育方法,但是這種幼兒園我是肯定不會讓我家娃上的。這麼當老師,簡直是把娃當猴子耍啊!」
  • 孩子,你沒教養的樣子真的很醜
    人們都說,男孩子要窮養,女孩子要富養。其實窮養也好,富養也罷,有教養才是最重要的。百度百科上如此解釋教養:教養,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它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尤指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的道德水準,屬於他律教化顯現。禮貌是指言語動作謙虛恭敬的表現;教養一般是指文化和品德的修養。
  • 父母吃飯看手機,卻責怪孩子不好好吃飯?這樣教養孩子有效果嗎?
    「,罵完之後,接著看手機,沒有半點要陪著孩子,照顧孩子吃飯的意思。坐在一旁的我,看得心驚肉跳,心想:要是孩子不小心燙著了,摔傷了,怎麼辦?可是那孩子父母看起來一點也不擔心,依然是眼睛不停的看手機,一邊偶爾往火鍋裡夾點菜放進自己嘴裡,一邊繼續訓斥孩子要好好聽話,好好吃飯。自己都不能做到好好吃飯的父母,卻罵孩子不聽話,不好好吃飯?還說什麼教養孩子好難?
  • 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出你的家庭教養,別做讓人討厭的孩子
    在宴席上,會看到一些老年人,在大家還沒有吃完飯就開始打包,會看到一些孩子搶食的現象,甚至家長還幫助搶。  這些表現真的讓人討厭,甚至是反感。要是自己的孩子,估計想揍他一頓。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有那樣的行為,都體現出了他所受到的家庭教育。  孩子各種不好的行為,都會讓別人認為是父母沒有教好孩子,造成孩子沒有教養。
  • 致熊孩子的家長:你孩子的表現是沒教養,不是聰明
    昨晚遛娃,我孩子帶著託馬斯小火車在小區門口玩,另一個孩子拿著一個球在那扔。這個孩子天天晚上也基本在那玩,以前就留意到他動不動就搶東西和推小朋友的習慣,所以昨天來我兒子面前想玩小火車的時候,我不是很樂意的,但是那個孩子準備來搶的時候我兒子也說了一句:那你借你的球給我玩好嗎 ?
  • 地鐵上一男孩對奶奶破口大罵,孩子有教養和缺教養,差別有多大?
    02有教養的人,不僅能贏得他人的歡迎與青睞,還能幫助自己拓寬社交圈,從而更容易取得學業和事業上的成功,反之缺教養的人,不僅讓人心生厭煩,還會讓人質疑其父母的品行,所以對於父母來說你的孩子可以不優秀,但是不能沒教養!
  • 太多的青春期孩子都是被父母毀掉的,家長請反思
    在西方的教育實踐中,他們都會很明確的指出,爸爸和媽媽兩個人是很難把孩子教育培養好的。就是告訴我們家長,孩子過了13歲以後真的會越來越難管。因為孩子要獨立,不想被父母控制,所以他會受外面的影響比較大。西方很多家教的書籍中都會寫到一個理念,當孩子在這個時期時,父母一定要學會藉助第二方家庭教育團體的力量,也就是導師的作用。什麼導師呢?意思是說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一定要他在社會上找一個優秀成熟的榜樣,讓孩子接觸和認識到能引導他平穩安全渡過青春期的人。孩子在青春期受外界的影響,同伴的影響和同伴之外的影響比較大。什麼是同伴之外的影響呢?
  • 孩子沒教養?這四招用了嗎?(超實用育兒經)
    其實每個人都喜歡有教養的孩子。如果一個小孩兒跟大人說話有問有答很有禮貌、能在飯桌前安安靜靜坐著把飯吃好再自己把盤子收了、坐電梯會在一側等裡面的人出來再進去並且在電梯裡全程安靜......大人就會有點兒驚喜地覺得這個小孩兒很成熟很有禮貌。但矛盾的是,很多中國家長潛意識裡又覺得如果自己的孩子這樣的話就會跟社會環境格格不入,還可能會壓抑個性甚至會吃虧。
  • 孩子更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
    不徵求孩子意見就代替做決定「明天開始去上鋼琴課」利用父母身份不給孩子平等對話的機會「我說話你聽著就行了」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就忽視孩子的想法「不要狡辯,犯錯誤就要承認」如果家長不注意這方面,將來有可能會「自食惡果」。美國心理學家鮑姆瑞德將家庭教養方式分為民主型、 放縱型和專制型三種。
  • 孩子跟別人打架,家長的處理方式很重要,聰明家長並不會只看表面
    教育一直都是學生和家長共同關注的話題,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會給他們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或者是請家教,可是請家教的費用並不便宜,去培訓班也要花很多費用,這也讓家庭貧困的學生難以承擔。
  • 以貌取人沒教養,孩子戴「有色眼鏡」看人,大多是大人做了壞榜樣
    的話時,朋友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沒想到自家的孩子會表現的這麼沒教養。朋友尷尬的無地自容狠狠的批評了一頓孩子,最終大家不得不在孩子的哭鬧中返程。相信很多父母發現孩子有看不起人的情緒反應時,在心理上都會很難接受。平時總是吐槽網絡上的熊孩子沒教養,當自家孩子也說出不尊重人的話時,父母難免會覺得這是大大的諷刺。不過在父母為孩子瞧不起人的態度感到難堪時,了解背後的原因更為關鍵。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最笨的父母才打孩子,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子女如何教育一直都是很多家長心裡的一個大問題,每個父母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棟梁之才,可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會慢慢發現孩子身上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讓父母十分頭疼。以前很多家長在面對搞破壞、調皮搗蛋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忍不住去打孩子。
  • 孩子偷吃了車釐子,被店員罵沒教養,寶媽的做法讓店員羞紅了臉
    在排隊結帳時,小燕發現剛稱的蘋果沒拿,因為水果區離這也不遠,想著鍛鍊鍛鍊麥芽,便叫麥芽去取。「這誰家的孩子呀,怎麼這麼沒教養,不知道超市的東西,不能偷吃嗎?」小燕聞聲看去,那售貨員說的正是自家孩子,小燕急忙過去詢問什麼情況。
  • 曝幼兒園老師讓男孩互毆 老師表示小孩精力旺盛幫其發洩
    網友爆料南京一幼兒園有位奇葩老師,兩個男生調皮被逮到,老師居然讓他們互毆,而其當時就在旁邊看著,結果造成孩子臉部輕微瘀腫,鼻梁也有點鼓包,有點歪。而老師的解釋是,小男孩精力旺盛,需要找個渠道把它發洩掉!這幾個小朋友相互打架是在她的監管之下,不會有事!
  • 孩子吵架、打架怎麼辦?父母要耐心溝通,不能過度插手孩子間的事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你以為是幫助了孩子,其實是不利於孩子的發展,聰明的家長在處理孩子之間打架的時候,往往看的不是表面,而是仔細觀察和辨明引起孩子之間打架的原因。孩子之間打架的原因不外乎這幾種原因,自己的玩具被搶,自己的東西被奪,自己的位置被佔了,要不就是自己的想法沒有獲得其他孩子的肯定,這些情況都會使孩子的心情變得糟糕。
  • 「暖心小朋友」為老人擋大門:父母最大的面子,就是孩子有教養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性格還有行為表現,都是跟家長的教育方式緊緊相連。孩子懂事的性格,不但是能獲得大家更多的喜愛,而且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道路會有很多幫助。之前看到了這樣一段視頻:一位小孩子背著書包,搖搖晃晃一直擋在自動門前面,不讓門關上。
  • 監控實拍:熊孩子觀影時踢壞萬元銀幕,家長無動於衷!沒教養的樣子真醜
    明明是為了讓孩子們有所收穫 ,孩子的確「玩」開心了,博物館卻承受了所有。 都說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帶娃增長見聞沒錯,但是旅行的意義遠不止此。
  • 孩子動不動就打人咋辦?面對兒童「攻擊性行為」,父母可用這3招
    這種行為從同學之間的打架到公眾場合中的人員互毆到一個國家對另外一個國家發起的戰爭,都是不同表現形式和不同程度上的侵犯。而孩子的這種侵犯主要表現在攻擊這個方面,比如對他人的打、踢、咬這樣的動作或者是搶奪別人的玩具的行為。一些男孩子喜歡被人的東西,沒有溝通的耐心,直接通過暴力的模式去搶奪,而女孩子之間因為羨慕或者嫉妒另一個女孩擁有的物品,也可能發生爭奪和大家的情況。
  • 這3個春節禮儀,父母務必要教給孩子,讓孩子更有教養!|伴讀
    在這喜慶的日子裡,我們很容易忽略事情就是孩子的禮儀禮貌的問題。餐桌篇飯桌上,很考驗一個人的教養。作家林清玄在《從食物看人的性格》說:「人總是選擇自己的喜好,這喜好往往與人的性格和本質十分接近,所以從一個人的飲食就可以看出他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