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為什麼怕鐵帽王旗主?旗主就是要飯,和珅見了也要下跪請安!

2021-01-10 中華網文化頻道

鐵帽子王不是具體的人,也不是王位,而是世襲罔替爵位的統稱。爵位世襲已經很厲害,而這個「罔替」就更厲害,就是隔代不降爵位的那種!滿清一共有十二個鐵帽子王,清初有八個,都是開國元勳!

到雍正時,加了一位怡親王允祥,就是那個為了雍正出生入死的老十三。允祥死後,雍正下旨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滿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看見了嗎,「刻薄寡恩」雍正對這個弟弟多好。

愛新覺羅-胤祥

和珅時,只有這九位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一部中,和珅和金大爺鬥富掐架。知道自己正紅旗旗主鐵帽子王時,和珅直接跪了。和珅先說自己是滿洲正紅旗,金大菸袋說「巧了」,他祖上是正紅旗旗主!八大鐵帽子王之首。受多爾袞的連累,禮親王代善的兒子曾被短暫降格,順治年間改稱康親王,以後就世襲罔替,直到清亡。金大爺就是當時的正紅旗旗主,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為什麼這位鐵帽子王旗主這麼牛?

先說爵位: 清朝宗室爵位分為十二等,每等若干級。 十二等中超品: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將軍。鐵帽子王因為是世襲罔替,不降級的,肯定是親王或者郡王。和珅是一等忠襄公(爵位),這只是異姓爵位。和珅的爵位,跟任何一個鐵帽子王都沒法比的。和珅見了郡王,都要抖一抖,更別說世襲罔替的鐵帽子親王了。

再說旗主這件事。和珅自報家門是正紅旗,王爺是正紅旗旗主。和珅剛好是王爺的旗奴!和珅不管做了多大的官,見了旗主必須磕頭下跪。這就是八旗制度!別說旗主,和珅見了正紅旗地位高於自己的,都要下跪。只是,後來和珅勢力大了,除了旗主,沒人敢讓他下跪。

松筠

道光時期,吏部尚書、軍機大臣松筠屬於正藍旗,正藍旗旗主家在辦白事,松筠都要照例請假去服喪。松筠還穿著一身孝服,哭喪著臉,坐在旗主家大門口敲鼓。後來,被皇帝抬入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此三旗由皇帝親自統領,沒有旗主),才算完事。

總之,和珅跪的心服口服。

相關焦點

  • 清朝八旗旗主有多威風?和珅見了他也得跪下磕頭
    古裝歷史喜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有這樣一個饒有意思的情節:權臣和珅是滿洲正紅旗人。一天,和珅在蘭州遇到正紅旗旗主金大菸袋。金大菸袋對和珅說:「我就是有一天在街上討飯,和珅看到我也要跪下磕頭。」和珅聽了,表情很是尷尬,但也只能磕頭說是。
  • 八旗的旗主是什麼?為何官員升官後最怕見旗主
    和珅被乾隆皇帝寵信,權力權傾一世,當和珅碰見正紅旗旗主金大菸袋的時候,和珅馬上跪下磕頭。很多人好奇,和珅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等一系列職務,還要給八旗旗主下跪嗎?八旗的旗主是什麼?為何官員升官後最怕旗主呢?首先要了解一個問題什麼是八旗,由鑲黃、正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合成八旗,這八旗的領導人就稱為旗主。
  • 和珅若遇到正紅旗旗主,要下跪並自稱奴才嗎?這種情況會發生嗎?
    「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就有這樣一段橋段,和珅在蘭州城內遇見一位宗族,又是旗主。和珅身為乾隆帝的紅人,並不把他放在眼裡,但當這位宗室宗主亮出了「黃帶」,並宣布自己為旗主時,和珅立刻跪下服帖地稱自己為奴才。那這種事在清代會不會發生呢?如果以和珅的權勢遇上旗主也要自立為奴?
  • 混到要飯的地步,和珅也得跪安的清朝鐵帽子王,到底牛在哪?
    【老袁侃一侃】:很多朋友都看過有關和珅的電視劇:作為清朝的巨貪,和珅在與任何人比財富的時候,都是不怵的。但是在鐵齒銅牙系列之中,有這麼一個人,叫金大菸袋。和珅與他鬥富,無意中知道了他的祖上身份是正紅旗旗主,二話不說,直接就給人跪了。今天,老袁就給大家說一說這混的再差,哪怕要飯去,旗人見了也得跪安的鐵帽子王。清朝「鐵帽子王」什麼意思?
  • 八旗的旗主究竟有多牛,為何不管官多大,見旗主也得下跪磕頭?
    首先,八旗制度是清朝最根本的一個統治制度,也就是一開始努爾哈赤攻打明朝的時候,為了刺激大家英勇作戰,先分成了四旗,後來人變多之後,又分成了八旗。每個旗主都是要有很大的戰功,必須是親王才能夠擔任。當然,就是這個制度引發了八王議政。正是這個八王議政,讓康熙和雍正都十分的不能接受,康熙為了把這個制度給破壞掉,就將自己最信任的人安插進去,讓他掌握兵權。
  • 八旗的包衣升官後,為何最怕見到自己的旗主?范文程就是血的教訓
    因此皇太極告訴大家,黃色是皇帝特有的顏色,所以正黃旗和鑲黃旗都應該一直是皇帝掌握(此前努爾哈赤將正黃旗給了多鐸,鑲黃旗給了阿濟格),此外他本人原先是正白旗旗主,所以現在他依舊要擔任該旗旗主。這麼一來皇太極就掌握了三旗的力量,這三旗也被稱為上三旗。另外五旗的分配是這樣的,皇太極長子豪格擔任鑲白旗旗主。豫親王多鐸擔任正藍旗旗主,阿敏被罷免,他弟弟濟爾哈朗擔任鑲藍旗旗主。
  • 滿清八旗的旗主到底有多牛?為何連權勢滔天的和坤都得下跪磕頭?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就有一幕是和珅向八旗旗主磕頭,觀眾看到這,也會想這滿清八旗的旗主到底有多牛?為何連權勢滔天的和珅都得下跪磕頭?原來這集是說,和珅在蘭州城內閒逛,路遇金大菸袋。二人因小事起了衝突,和珅此時在朝中已是大權在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又深得皇上信任。但日漸落魄的金大菸袋只是給和珅看了一眼自己的腰帶,就讓和珅立刻下跪磕頭認錯。
  • 清朝「八旗旗主」是何來頭,為何文武百官,甚至和珅都要跪迎?
    所以在滿清一統天下之後,這支八旗隊伍,無疑就是最大的功臣。所以在滿清入關之後,八旗子弟有著很大的特權,更不要說他們的旗主了。在八旗中,他們簡直就是土皇帝一樣的存在。而且,這些八旗旗主可以類比成如今我國各大軍區的司令。在清朝初期,他們牢牢掌握著兵權。
  • 看到了他們,連權勢滔天的和珅也得下轎磕頭
    王剛和張國立主演的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有這樣一個劇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和珅竟然在蘭州城的一家小飯館被一位金爺狠狠地教訓的一通,結果栽了一個大跟頭。這位金爺說了這樣一句話,「恩,這就對啦。就算我當街要飯,和珅他認出來了,也得下轎給我磕頭啊!」這個金爺何許人物,竟然讓權勢滔天和珅吃了癟?
  • 清朝的八旗旗主,與皇帝平起平坐,為什麼一步步成為了閒散王爺?
    結伴而行的狩獵因為人數多了,自然要同統一指揮,這個多人集體就稱為牛錄。牛錄多了自然也要有更大的單位來管理了,這個最大的單位就是旗。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的過程中,對牛錄組織進行大規模改造與重建,逐漸形成了八旗制度,八旗後來再次擴充增加了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的最高長官是各旗的旗主,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
  • 滿清「八旗旗主」是什麼樣的存在?不管官多大,見了他們都得跪著
    上三旗是皇帝管理的,而下五旗則是王爺管理的,在八旗中有著非常嚴格的制度,知道為什麼和珅一直稱自己是奴才嗎?那是因為他是滿洲的正紅旗人,而在八旗中,旗主是主子,其他人都是奴才。
  • 為什麼和珅自稱奴才,紀曉嵐自稱微臣,只因奴才和乾隆是一家人?
    為什麼和珅自稱奴才,紀曉嵐自稱微臣,只因奴才和乾隆是一家人?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電視劇的朋友們,也許會有一個疑問,都是乾隆皇帝的臣子,為什麼紀曉嵐稱自己為「臣」,而和珅卻稱「奴才」。這有什麼不一樣嗎?
  • 滿清時期的八旗旗主地位有多高?連一品大臣看到旗主都要下跪行禮
    滿清時期的八旗旗主地位有多高?連一品大臣看到旗主都要下跪行禮電視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重要的消遣方式,近些年來的古裝劇很多都是以清朝為背景,由此,很多人對清朝的八旗制度產生一些疑問。在這裡,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看劇,將對改制度進行更加詳細說明。
  •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巧對下聯,和珅忙下跪認錯
    和珅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巧對下聯,和珅忙下跪認錯在古代的時候,流傳下來不少俗語諺語,以及對聯文化,人們貼對聯可不只是為了好看、懷念、喜慶,而是為了鎮宅驅邪,每到年關,家家戶戶除了在門框、門頭上貼紅紙黑字的對子
  • 清朝:「八旗旗主」和「鐵帽子王」見面,誰給誰行禮?
    八旗中每一旗在權利上是平等的,除了汗王(皇帝)自己統領的鑲黃、正黃和正白三旗外(上三旗),其餘五旗(下五旗)都設置一個旗主。但清朝有的王爺,他們或因軍功或因皇帝恩典,他們後代在繼承王爵時不用降一級,可以世襲罔替,這就是後來我們熟知的「鐵帽子王」。
  • 和珅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的下聯,竟讓和珅下跪認錯
    說起紀曉嵐和和珅之間的故事,受影視作品的影響,很多人都略知一二。在眾多影視作品裡,紀曉嵐都是正面的形象,和珅都是反面的形象。其實,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在歷史上兩個人的形象都是這樣的。紀曉嵐在歷史上確實是個忠臣,而和珅確實是個貪官。因為這兩個人之間有很多的爭鬥。
  • 清朝一官職,歷史上只出了兩位,鐵帽子王和八旗旗主都不敢得罪
    熟知清朝的人都知道,鐵帽子王和八旗旗主都是站在權力頂峰的人,聽著似乎可以橫著走了,但要是和攝政王比起來,那同樣是萬萬不敢得罪的。鐵帽子王就如同新中國剛成立那會兒的鐵飯碗差不多,只不過鐵帽子王更加著重於世襲爵位。在大清,鐵帽子王世襲爵位的時候是不需要遵循「降等承襲」規則的,而所謂「降等承襲」就是說每一代王爺繼承爵位時,都得比原等級降一等。
  • 自殺前,有人問和珅最後悔的事,和珅流著淚,只說了十八個字
    短短10天時間,嘉慶就完成了從審判到處死和珅的全過程。由於和珅兒媳,固倫和孝公主的一再請求,嘉慶帝才勉強答應讓和珅自裁,留下全屍。自殺前,有人曾問和珅,你一生中最後悔的事是什麼。和珅想了想,流著淚只說了18個字。和珅的出身並不高,他之所以能爬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都得拜乾隆的提攜。乾隆四十年(1775年)秋天,皇帝出巡。
  • 和珅的兒子為什麼叫豐紳殷德?和珅死後他的結局又如何呢?
    和珅這兩個字不是漢名,和珅和並不姓和,而是滿洲正紅旗人,鈕祜祿氏,豐紳殷德這幾個字也是句吉祥話,意思是「福祿興旺」。 作為當朝一品,大清王朝最為受寵的大臣家的兒子,豐紳從小就是含著金湯勺長大,並且豐紳遺傳了他父親和珅的良好基因,小夥子從小長得也比較帥氣。
  • 嘉慶處死和珅的經過和策略
    按道理說,父親去世了,操辦父親的葬禮才是頭等大事,不過,嘉慶卻沒有這樣做,他做了另外一件令人吃驚的大事,那就是處死和珅。事情經過是這樣的:正月十一,經過審訊和嚴刑拷打,嘉慶慶宣布了和珅二十大罪狀,並通報全國各省督撫。正月十七日,從和珅家抄出家產「約白銀8億兩,比清朝10年的總收入還多。當然這部分巨財絕大多數都被劃歸了內務府,只有少部分劃到了戶部,所以當時社會流傳:「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正月十八,嘉慶決定對和珅進行凌遲處死,最後由於和珅的兒媳婦和孝公主求情,改為賜和珅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