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項科學新紀錄

2021-01-09 騰訊網

(圖源:medium.com)

牟慶璇編譯

2020年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也是足以被歷史銘記的一年。科學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一起來看看2020年10項突破性的科學發現吧!

最長的鳥類飛行記錄

一隻叫聲響亮、長喙、鐵鏽色的鳥創造了2020年最長的世界飛行紀錄。9月16日,編號「4BBRW」的雄性斑尾鷸從阿拉斯加西南部出發飛往紐西蘭,飛行11天約7581英裡(12200公裡)

飛行高手斑尾鷸可飛行數千英裡(圖源:Shutterstock)

先前的記錄是由一隻雌性斑尾鷸保持的,它在2007年花費9天時間共飛行約7145英裡(11500公裡)。

最長的生物

研究人員在探索澳大利亞海岸外的深海峽谷時,發現了一種超長而細密的生物「管水母」長150英尺(45米),由許多「水螅體」(zooids)組成。

管水母(圖源:schmidtocean)

每隻管水母都是由許多單一個體組成的群落,每個動物群都有自己的生活,但始終與其他動物群相連,並為整個管水母發揮作用。

曝光時間最長的照片

2012年,在赫特福德郡大學就讀的裡賈納·瓦爾肯博格(Regina Valkenborgh)在啤酒罐裡面裝上感光相紙,發明了簡易針孔相機(類似小孔成像的原理),並將其放在貝福德伯裡天文臺的望遠鏡上。

她把這件事忘記了,再次發現時,時間已經過了八年零一個月。在這段時間裡,這個簡陋的針孔照相機拍攝了太陽在天空中行進的照片,該照片可能是有史以來曝光時間最長的照片。

在八年零一個月的時間內升起和落下的2953道太陽弧形軌跡(圖源:livescience.com)

現在,裡賈納已經是巴尼特和南門學院的攝影技術員,她在一份聲明中稱「我原本沒有打算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拍攝照片,但它很幸運地保存了下來。」 最終的照片顯示,隨著太陽的升起和落下,共有2953道弧光

最大的烏龜

2020年2月12日,研究人員在《科學進展》雜誌發表一項新發現:一隻距今800萬年的海龜化石,龜殼直徑近8英尺(2.4 m),可能是最大的海龜。

該海龜被稱為地紋駭龜(Stupendemys geographicus),在中新世時期(始於1200萬到500萬年前)的南美北部生活,現已滅絕。

巨型雄性(前)和雌性(左)地紋駭龜(圖源:livescience.com)

據估計,這隻海龜重約2500磅(1145公斤),是其近親亞馬遜河龜(Peltocephalus dumerilianus)的100倍,是最大的活龜(稜皮海龜)的2倍。

最古老的同卵雙胞胎

2005年,考古人員在奧地利的克雷姆斯-瓦特伯格考古遺址中,發現了31000年前(約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橢圓形墓葬裡面埋葬的雙胞胎嬰兒遺體,這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雙胞胎嬰兒。

雙胞胎嬰兒的遺體在奧地利克雷姆斯-瓦特伯格出土(圖源:livescience.com)

2020年,研究人員使用古老的DNA檢測技術證實了這對嬰兒是同卵雙胞胎。據研究人員推測,其中一名嬰兒在出生後不久死亡,另一名嬰兒存活了約50天。

最古老的精子

科學家在緬甸北部礦山的琥珀圓盤中,發現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精子。該琥珀中容納了39個微小的介形蟲(一種甲殼類動物),其中有31個屬於新發現的物種,稱為Myanmarcypris hui。

還原白堊紀甲殼綱Myanmarcypris hui的交配過程(圖源:livescience.com)

研究人員在成年雌性Myanmarcypris hui體內發現了四枚卵和一個類似義大利麵條的團塊,分析結果證明該麵條狀物質是一億年前的精子。此前,最古老的精子來自5000萬年前的南極洲蟲繭。

最古老的物質

1969年在澳大利亞墜落的默奇森隕石(Murchison),其內部的星塵可以追溯到70億年前,是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物質。

這種星塵由比太陽還古老的顆粒組成,通過衰退期的恆星散發到宇宙中,這是研究人員首次在行星巖石中發現早於太陽的物質

(圖源:livescience.com)

研究人員分析了默奇森隕石的顆粒,將小塊隕石磨碎並添加酸,這種方法可溶解礦物和矽酸鹽,僅留下太陽前顆粒。該研究結果於2020年1月13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最快的聲音速度

聲音的傳播速度取決於所穿行的材料以及材料的溫度等,與較冷的液體相比,溫度越高的液體,聲音傳播的速度更快。研究表明,聲音在最低質量的原子中傳播最快。

(圖源:Shutterstock)

為了弄清楚聲音最快的傳播速度,研究人員計算了聲音通過固態氫原子的速度。氫是質量最小的原子,將它置於比地球大氣壓強一百萬倍的巨大壓力下可呈現固態。

在這種特殊的條件下,研究人員發現聲音可以傳播到接近其理論極限值127460千米/小時,即35.4公裡/秒。該研究結果於2020年10月9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

最長的閃電

2018年的萬聖節,巨大的閃電在巴西的天空中炸開。世界氣象組織(WMO)於2020年6月發布的分析報告稱,科學家使用新的衛星技術確認該「超級閃電」長440英裡(700公裡),從大西洋海岸一直延伸至阿根廷邊緣,是之前最長閃電記錄的2倍以上。

巴西阿雷格裡港上空的超級閃電(圖源:Shutterstock)

此前的「超級閃電」出現在2007年的俄克拉荷馬州天空,單次持續時間最長的閃電發生在2019年3月的阿根廷北部上空,持續時間近17秒。

最古老的腸道化石

科學家在美國內華達州奈縣發現腸道化石,可追溯至5.39億至5.5億年前,是最古老的消化道殘餘物,比以前的記錄保持者還要早約3000萬年。該化石中的腸道屬於小型管形生物,稱為cloudinomorph。

cloudinomorph的化石(圖源:sci-news.com)

這些化石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cloudinomorp,目前的假設是:cloudinomorph要麼是類似於現代珊瑚的刺胞動物,要麼是類似於現代管狀蠕蟲的環節動物。

科學家通過對該腸道化石進行分析,表示「這些軟組織很大可能是腸道,看起來像管子一樣,這種形狀可能更支持蠕蟲假說。」

藝術家為cloudinomorph做的插圖,紅色部分是其內膽(圖源:livescience.com)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相信會有更多令人稱奇的科學發現。

參考文獻:

https://www.livescience.com/science-records-broken-in-2020.html

徵稿啟事

優質文章盡在SMC, 快來把它設為「星標」吧

有空嗎?幫忙點個「分享」吧

相關焦點

  • 2020年十大科學新紀錄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20年是充滿了創紀錄科學發現的一年。有些科學發現獲得了「最古老」稱號,包括70億年之久的星塵——可能是我們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物質,和具有3.1萬年歷史的墓葬,內中埋葬著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同卵雙胞胎。
  • 特殊的2020年,中國體育健兒獲4個世界冠軍、創1項世界紀錄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劉陽)國家體育總局競體司30日發布《2020年我國運動員取得成績報告》,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我國運動員共在3個項目上獲得4個世界冠軍,一隊一次創造1項世界紀錄。遊泳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創造了世界紀錄。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運動員獲得世界冠軍數達3588個,創世界紀錄達1351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運動員獲得世界冠軍數已達3564個,創世界紀錄達1177次。「十三五」期間,我國運動員獲得世界冠軍數461個,創世界紀錄66次。
  • 2020 年十大科學新紀錄:最快音速、最長閃電、曝光最長的照片
    北京時間 12 月 31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20 年是充滿了創紀錄科學發現的一年。有些科學發現獲得了 「最古老」稱號,包括 70 億年之久的星塵——可能是我們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物質,和具有 3.1 萬年歷史的墓葬,墓中埋葬著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同卵雙胞胎。
  • 創造4項金氏世界紀錄——全球最大太陽能船!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新能源>創造4項金氏世界紀錄——全球最大太陽能船! 創造4項金氏世界紀錄——全球最大太陽能船! 發布日期:2020-11-28 15:01:38 新聞歸檔 創造4項金氏世界紀錄——全球最大太陽能船!
  • 中國體育健兒獲4個世界冠軍,創1項世界紀錄
    原標題:難忘2020|中國體育健兒獲4個世界冠軍,創1項世界紀錄特殊的2020年即將過去,雖然各項比賽紛紛停擺,但中國體育健兒還是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國家體育總局競體司30日發布了《2020年我國運動員取得成績報告》,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我國運動員共在3個項目上獲得4個世界冠軍,一隊一次創造1項世界紀錄。這4個世界冠軍分別是:桌球2個、圍棋1個、西洋棋1個,其中奧運會項目世界冠軍2個(桌球2個)。遊泳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創造了世界紀錄。
  • 男子舉重全錦賽:打破9項全國紀錄 超3項世界紀錄
    10月25日,為期4天的全國男子舉重錦標賽暨東京奧運會模擬賽在浙江開化落幕。10個多月沒有參賽,運動員在本次比賽中展現的好狀態和創造的好成績都足夠驚喜。9項全國紀錄被打破,3項世界紀錄被超過。「比賽結果比預想好得多。」國家男子舉重隊主教練於傑欣慰地表示,「運動員的臨場發揮和最終成績都是比較理想的。」
  • 2020年十大破紀錄科學發現出爐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人類因新冠疫情自我隔離之際,宇宙以及其間的萬事萬物並不吝於向人類展示其博大、深邃、可愛與神秘,有些被敏銳的科學家捕捉到,成為破紀錄的發現。比如,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物質竟然有70億歲高齡——要知道,地球還不到50億年歷史;一隻體重不到1斤的鳥,竟然不眠不休11天從美國阿拉斯加直飛到紐西蘭,它是如何做到的?一道閃電竟然長達700公裡......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在近日的報導中,為我們梳理了2020年十大破紀錄的科學發現。
  • 2002中國體育盤點:110個世界冠軍29項世界紀錄
    在獲得的110個世界冠軍中,奧運會小項的冠軍為42個,佔總數的38.2%,其中包括27個夏季奧運會小項的31個冠軍,6個冬奧會小項的11個冠軍。我國運動員在夏季奧運會小項上所獲世界冠軍總數仍保持第3位,列俄、美之後。  2002年我國運動員共有17人、5隊、33次創29項世界紀錄(含舉重、射擊、自行車的7個奧運會小項)。
  • 又有4項世界紀錄被確認,3人有望東京奧運會開創新時代
    北京時間1月31日消息,世界田徑協會官方宣布過去一段時間打破的4項世界紀錄被確認。分別為:默罕默德女子400米欄52秒16,馬胡奇克女子跳高青年紀錄2米04,切普特蓋10公裡26分38秒,切塞爾克5公裡13分29秒。
  • 全國男子舉重錦標賽 劉嘉文刷新3項全國紀錄
    「錢江源國家公園杯」2019年全國男子舉重錦標賽於4月13日在浙江開化落幕。本次比賽共有來自全國32支代表隊的204名選手參賽,比賽共設10個級別。89公斤級抓舉、挺舉和總成績3枚金牌被廣東選手劉嘉文包攬,成績是170、210、380公斤,他一舉刷新了該級別3項全國紀錄。96公斤級冠軍被湖南選手田野拿下,成績是381公斤。102公斤級冠軍歸屬湖北選手田富軒,成績是372公斤。109公斤級3項冠軍被廣西選手吳長升斬獲,成績是抓舉180、挺舉201、總成績381公斤。
  • 科學家發現蛇類屬級新紀錄—新聞—科學網
    2019年9月,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利等人在雲南省江城縣爬行動物本底調查中,發現一蛇類標本與國內已知蛇類形態差別較大。科研人員綜合其形態特徵和DNA分子數據,將該號標本確認為國內蛇類閃皮蛇科新紀錄屬新紀錄種,為:擬須唇蛇屬(Parafimbrios) 寮國擬須唇蛇(Parafimbrios lao)。至此,中國蛇類閃皮蛇科增加到了2屬10種。
  • 《科學》評出2020年十大突破:新冠疫苗研發居榜首,還有一項關於鳥類
    來源:上觀新聞(下同)   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於榜首,另外9項研究則囊括愛滋病、室溫超導、CRISPR   《科學》雜誌在文章中表示,儘管2020年全球多國飽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但科學家們仍竭盡所能開展研究,而這些研究成果,正是疫情中綻放出的希望之光,將指引著他們未來作出更大貢獻。   新冠疫苗點亮希望之光   2019年末發現的新冠病毒以驚人的速度席捲全球。
  • 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體育新聞
    五、全民健身事業取得新進展  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提出爭取到2025年有效解決制約健身設施規劃建設的瓶頸問題,相關部門聯動工作機制更加健全高效,健身設施配置更加合理,健身環境明顯改善,形成群眾普遍參加體育健身的良好氛圍。
  • 《科學》評出2020年十大突破:全球變暖趨勢日益明晰
    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於榜首,另外9項研究則囊括愛滋病、室溫超導、CRISPR治療遺傳性疾病、全球變暖等多個領域。《科學》雜誌在文章中表示,儘管2020年全球多國飽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但科學家們仍竭盡所能開展研究,而這些研究成果,正是疫情中綻放出的希望之光,將指引著他們未來作出更大貢獻。新冠疫苗點亮希望之光2019年末發現的新冠病毒以驚人的速度席捲全球。
  • 一屆奧運會創下9項世界紀錄 全世界最快的冰場在哪裡?
    這裡的冰面仿佛具有一種魔力,在這裡,多項速度滑冰世界紀錄被屢屢刷新。目前這塊場地還保持著4項女子項目和6項男子項目的世界紀錄。那麼這座世界上最快的冰場在哪裡? ——答案是,美國鹽湖城猶他奧林匹克橢圓形體育館(Utah Olympic Ovial)。
  • 2020年5月12日廣東科學中心恢復開放
    關於恢復開館的通告  各位觀眾:  根據國家和省有關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廣東科學中心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定於2020年5月12日(星期二)起恢復對外開放,開館時間不變。關於疫情防控所需注意事項,請閱讀參觀須知。
  • 90項國家級及以上大獎,2020這一年,北京交通大學十分「耀眼「!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極不平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裡 ,北京交通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努力,以團結作帆、以奮鬥划槳,本科教學工作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制定《北京交通大學本科生導師制管理辦法》,自2020級起實行全員導師制。推行秋、春、夏三學期運行制,夏季學期安排實踐教學、境外訪學交流等,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推進拔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啟動實施"高原""高峰"計劃,制定《北京交通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總體工作方案》,系統規劃建設數學與系統科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經濟學等四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2020年5月廣東科學中心有什麼展覽
    根據國家和省有關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廣東科學中心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定於2020年5月12日(星期二)起恢復對外開放,開館時間不變。  >>>點擊獲取廣東科學中心入館須知  科普展覽&活動推薦  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  過去的3個多月,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籠罩全球,讓我們深刻意識到——病毒無國界。科學認識病毒,掌握病毒防範的科學方法,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至關重要。
  • 2020年最重要的十個科學故事,你知道嗎?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從新冠肺炎疫苗的快速研發,到不可思議的小行星樣品收集,2020年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重要的科學時刻。過去的一年中,新冠肺炎疫情在科學報導中佔據了主導地位。
  • 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 含5項「科技抗疫」專項成果
    2020年11月23日下午,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在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行,這是第五次面向全球舉行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