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全面禁野」的消息傳出,聽到最多的就是問「XXX 還能吃嗎?」
在我們科普了牛蛙到底算不算野生動物後,牛蛙登上熱搜後,美食愛好者們都慌了...全面禁野,還能吃嗎?
關於野生魚的疑問又來了,野生魚是不是野生動物?還能不能吃?
▼
其實在通過「全面禁野」決定的當天,有關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時就有提到:「捕撈魚類等天然漁業資源是一種重要的農業生產方式,也是國際通行做法,漁業法等已對此作了規範,按照《決定》規定,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範圍。」
也就是說,避開禁漁期和禁漁區在野外合法捕撈或垂釣的魚,還是可以吃的,但不包括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比如大鯢(娃娃魚)、鱘魚、胭脂魚、海馬等。
很多人吃魚會首選吃野生魚,覺得野生魚味美、安全營養價值也高。
但即使合法捕撈的野生魚可以吃,我們也要奉勸大家,不要太迷戀吃野生魚。
為什麼?
▲ 動圖來源於 SOOGIF
▼
一、野生魚安全性不可控
如果是在工業化之前,野生的或許比較好,可在高度工業化的今天,環境被汙染的現實下,我們很難知道這片水域的水質怎麼樣,有沒有工廠偷建的排汙口,土壤環境又如何。
所以野生魚面臨的風險就更大,比如重金屬等汙染物富集情況可能較嚴重,也可能吃了含毒素的藻類和小魚小蝦,寄生蟲就更不用說了,野生魚幾乎都會攜帶。
而這些情況,養殖魚會得到較好的控制,所以野生魚不會比養殖的更安全。
▼
二、野生魚營養價值未必高
野生魚和養殖魚的營養價值孰高孰低很難說。
有文獻研究過8 種不同來源的魚肉營養成分,包含淡水養殖、海水養殖和海洋野生的。綜合來看各有優劣。
不過有個問題值得關注。
養殖魚的食物相對更加充足,所以其生長周期會縮短,重金屬等汙染物的積累也就相對少一點。
▼
三、冒牌野生魚太多
市場和餐館經常看到打著野生魚招牌的店家,其實很多是養殖魚冒充的。
類似的報導屢見不鮮,比如下面這個花高價甚至天價買的野生魚,其實是人工養殖魚。
▼
唉,其實我知道,即使科普建議了這麼多,可能也攔不住那些喜歡吃野生魚或愛釣野生魚的人。
▲ 動圖來源於 SOOGIF
但目前這個階段,保證飲食安全,真的十分重要。
野生魚雖不算「野味」,不在「全面禁野」的範疇內,但和養殖魚相比並不安全。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希望大家都能嚴謹對待,萬不能僥倖心理,無論什麼魚,都請充分燒熟了再吃。
▲ 動圖來源於 SOOGIF
參考文獻:1.許星鴻,劉翔.8種經濟魚類肌肉營養組成比較研究[J].食品科學,2013,34(21):75-82.
老爸評測 DADDYLAB,2015 年由杭州市民魏文鋒發起,以老百姓衣食住用為關注點,以為人民檢測為己任,幫助消費者解決「用什麼才安全」的問題。本司不接推廣,以自建商城實現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
■ 檢測結果僅對樣品負責
■ 不強迫所有人認同我方觀點
■ 不強迫任何人根據我方觀點進行產品選擇
■ 不接廣告,不接贊助。
■ 請勿道德綁架
■ 檢測數據均有檢測報告,只為自己代言
■ 歡迎各方觀點碰撞,結論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