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剖析 塔吉特敗走加拿大始末

2021-01-15 零售威觀察

塔吉特敗走加拿大

文/王子威(原創)

「簡單地說,加拿大分部每天都在賠錢」,塔吉特CEO布萊恩·康奈爾表示,「經過測算,我們發現,如果想要實現盈利,最早也要到2021年了。」因此,在2015年1月15日,塔吉特宣布,徹底退出加拿大市場。

從經營數據上看,儘管2014年第三季度加拿大分部的銷售額創下4.79億美元的新高,同比增長43%;然而其營業損失卻達到2.11億美元,同比下降僅12%。

由此,據估計其每平方英尺的收入只有140美元,而成本卻高達近300美元,而這個成本還僅僅是盈虧平衡點而已。因此,沃爾夫研究集團分析師斯考特·瑪士金表示,如果塔吉特想要達到盈虧平衡點,那麼在未來幾年內必須以至少每年21%的增長才可以—這個數據在當下的實體店中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作為全球零售商排名前十的企業,塔吉特最終還是退出了加拿大市場,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它的擴張策略出現何種了問題。

擴張迅速,卻遠離核心顧客群

對於零售業來說,區位、選址是一切的核心,因為這和店鋪的目標人群有著莫大的關係。

事實上,塔吉特在加拿大的133家店鋪中,有120多家都是在2013年從加拿大本土折扣店Zellers手裡收購的,儘管這看似讓塔吉特直接進入了加拿大市場,但是這些店鋪的問題頗多。

問題在於,儘管店鋪數量巨大,但是其位置基本都是在低端消費區附近,離塔吉特傳統的定位——中產階級客戶——有點遠。

而且從整體來說,這些店鋪從設計來說就不適合塔吉特的形象,儘管收購價格不過18億美元,但是卻極大地影響了塔吉特的形象。因此,僅僅是將這些店鋪重新裝潢成塔吉特的傳統形象就花了不少錢。


文化近似,但顧客稀缺

從文化上講,加拿大和美國是十分相似的,這樣,在進入加拿大後,塔吉特就無需面臨文化帶來的經營風險,然而塔吉特在加拿大面臨的絕非是文化差異。

兩國的不同在於其人口數量:在美國962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分布著約3.2億人口,平均每平方公裡33人;而在加拿大998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居然只有3550萬人,這意味著加拿大平均每平方公裡上只有3.5人,這僅相當於美國的十分之一左右。

也就是說,哪怕僅從人口角度考慮,相較於美國的塔吉特,加拿大店可以說是相當「空曠」的。因此,從成本來看,每服務1個加拿大客戶的成本近乎為美國客戶的10倍。

於是,在2014年12月份的聖誕節前,CEO康奈爾親自來到位於加拿大渥太華和魁北克的店鋪考察—這可都是加拿大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同行的管理層表示,「這些店鋪簡直門可羅雀,正常來說聖誕季應該是最為火爆的。」而且他看到的這些店鋪還都是商品庫存較為良好的。

康奈爾表示,「聖誕季應該是最為繁忙的,我們對第四季度的數據進行了測算,可惜並沒有看到太大的改變。」

不僅如此,相較於美國市場,塔吉特加拿大分部的電商業務也幾乎沒有搞起來,這對於電商衝擊下的實體零售業來說,可謂是吸引客流的重要手段,然而塔吉特卻沒有抓住這一點。

敗於價格戰和商品匱乏

作為一個折扣類零售商,塔吉特的競爭對手從來都不弱:包括沃爾瑪、好市多(Costco)等,這些都是營業收入在全球排名前十名的零售商。

在加拿大市場,問題更為嚴重,而且大量本土零售商也成為了塔吉特的競爭對手。於是在比較之下,消費者發現,塔吉特的商品要更貴,與此同時質量也只是和其他零售商處於同一水平而已。而且,當塔吉特進入加拿大後,沃爾瑪直接掀起一輪價格戰,全無準備的塔吉特在這場競爭中幾乎完敗。

儘管塔吉特極快地在加拿大開展了業務,但是其供應鏈並沒有跟得上需求——畢竟一上來就為120多家店鋪供貨的壓力是極大的:不少加拿大消費者常常跨過兩國國界,來到美國的塔吉特店鋪採購。然而當塔吉特開到家門口以後,加拿大顧客卻發現貨架上常常缺貨——幾乎所有產品都出現過缺貨的情況。


更為有趣的是,消費者發現,他們喜歡的商品儘管在價籤上顯示打折,但是在貨架上卻空無一物,而那些很一般的商品不僅價格偏高,而且擺滿了貨架【如圖所示】。另外,從產品本身來說,加拿大的店鋪中幾乎完全沒有美國店鋪中那些獨特的品牌和自有品牌。

塔吉特(加拿大)一位管理層在給知名的博客網站Gawker的郵件中提到,作為店鋪的管理人員,他甚至無法告訴物流中心自己的店鋪每天到底需要什麼商品,「如果店裡的雞蛋、牛奶賣光了,那我們就只能聽天由命,期待第二天的配貨車能帶來這些東西」。

同時,根據塔吉特的管理標準,每個貨架該防什麼都是有規定的,因此,如果沒有商品,那麼這個貨架只能「空置」在那裡。最終,這導致塔吉特不僅缺貨嚴重,而且還無法在價格方面和對手們進行競爭,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

退出成本不菲

在加拿大市場上,塔吉特已經申請了破產保護,但一切不過剛剛開始:它必須處理好133家門店和17600名僱員。退出加拿大不僅意味著當年收購時所花費的18億美元打了水漂,也意味著塔吉特隨後建設的三個物流中心也成了擺設,這都是巨大的固定成本浪費。

另一方面,在歐美市場中,裁員從來都不是開玩笑的:為此,塔吉特將5900萬美元放入一個信託基金中,這筆錢將用於支付全員未來16周的賠償金。而且針對於債務人持有資產,未來塔吉特還將提供1.75億美元,以確保其未來能繼續運營。最後,包括稅款在內,塔吉特在2015財年總共還要損失大約5到6億美元。

零售的核心就是流量,塔吉特將生意選擇在了一個人口只有美國十分之一的地區已經是很大的風險了,然而過快的前進步伐卻並沒有供應鏈層面的保駕護航使得塔吉特在加拿大的經營徹底失敗了,這不得不為意圖擴張零售版圖的零售商們敲響警鐘:你在當地的成功,並不意味著擴張的成功。


更多零售創新思維和案例,關注微信平臺「零售威觀察」!

微信號:onRetailing

相關投稿爆料可發至:

onRetailing@hotmail.com

相關焦點

  • 敗退加拿大致美國Target塔吉特全球裁員730人
    Target Corp.塔吉特宣布在集團明尼亞波利斯總部裁員550人,當中350人周三已經即時離職,剩餘的會在加拿大門店5月中旬全數關閉和清算之後陸續離開。集團亦會在印度削減170個為加拿大業務提供科技支持的職位。這是集團近年最大規模裁員。集團表示所有受影響員工會獲得至少60天薪資和根據個人服務年資計算的充足遣散費。Target Corp.
  • 塔吉特(Target)如何成為美國零售業的典範?
    毫無疑問,是塔吉特(Target)。這家物美價廉的零售商五年前還在困境中掙扎,現在它已經成為一個如何避免更大災難,並且起死回生的範例。在此期間,執行長布賴恩·康奈爾(Brian Connell)執行了一項價值70億美元的復興計劃,其中包括開設和改造數百家門店,打造數十個獨家自有品牌,開展全渠道業務全面對接消費者。
  • 塔吉特發布門店升級設計方案,真的很炫很酷
    塔吉特董事長兼執行長布萊恩·康奈爾介紹,塔吉特最新的門店升級計劃,屬於公司計劃的一部分,即在未來三年,投入數十億美元對數百家現有門店進行升級改造。塔吉特總部位於美國明尼阿波裡斯市。除了休斯敦門店,另有40家塔吉特門店在2017年10月份進行店面升級之際,將吸收採納塔吉特下一代門店設計元素。在參考顧客對新設計的反饋意見後,塔吉特將決定是否在2018-2019年對另外500家門店進行個性化升級改造。
  • 超市在變小:美國塔吉特推City Target向小型化發展
    美國連鎖零售商塔吉特(Target)在全美共有1797家分店,其中有1789家是同一類型:它們都是完全新建的店面,位置大多都在郊區,平均面積為13.5萬平方英尺。其餘8家則完全屬於另外一種:比較小、更靠近市區,不那麼統一。塔吉特把它們稱為「City Target」。
  • 被低估的塔吉特(Target)
    塔吉特在過去的數年裡就對電商業務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和發展。其模式又是極具特色的,首先塔吉特的電商平臺Target Plus,只有經其邀請的品牌賣家,才能在平臺上運營店鋪和銷售產品。根據有關數據統計,截止去年年底,平臺上也僅僅只有六十位左右的賣家。
  • 塔吉特是這樣備戰黑色星期五
    風暴來臨前的寧靜為了應對一年當中最盛大的感恩節購物周,塔吉特的準備工作在兩個月前就開始了,內容包括人流控制、員工排班、倉儲庫存以及補貨計劃。2.
  • 看Target塔吉特如何從對手的禮品卡賺錢!
    聯商網專欄:聖誕購物季一結束,就會迎來一波「退貨潮」,看塔吉特(Target)如何從退貨潮中賺出錢來!2015聖誕購物季已經結束了,這也是各大零售商比較不爽的時間——一方面,沒那麼多人來買東西了,另一方面,好不容易來點顧客,居然是來退貨的……沒錯,聖誕節收了不少禮物,但有不少真不是自己喜歡的,那就去零售商那退錢吧。
  • 喜獲塔吉特頒發的最高榮譽「副總裁特別獎」
    7月13日,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召開的2017年塔吉特物流供應商峰會上,東方海外物流被全球知名百貨連鎖企業塔吉特公司授予象徵著最高榮譽的「副總裁特別獎
  • 美國塔吉特超市 讓自己看起來更像沃爾瑪?
    美國內的另一零售業巨頭塔吉特百貨公司(Target Corp。)迫於經濟形勢的壓力,塔吉特現在不得不開始沿襲低價策略來穩住市場份額,保證生存。公司此前雖具平民風格,但它同時還面向高端市場。嚴酷的現實讓公司不得不重新審視和定位經營模式。但公司絕不會讓自己再成為第二個沃爾瑪。  零售商塔吉特具有像沃爾瑪一樣的低價經營策略。
  • 超市生意經:塔吉特如何備戰「黑色星期五」購物狂潮
    為了應對美國一年當中最盛大的黑色星期五購物日,塔吉特的準備工作在兩個月前就開始了,內容包括人流控制、員工排班、倉儲庫存以及補貨計劃。其中不乏中國商家可以借鑑的地方。   對於像塔吉特(Target)超市這樣的大型賣場來說,要周全無虞地應對感恩節後的黑色星期五購物狂潮,確實有諸多準備工作要做。   位於紐約韋斯特伯裡的塔吉特賣場佔地面積就多達170,000平方英尺(合15,800平方米)。託尼•羅曼是大紐約地區塔吉特賣場負責人,同時也擔任集團高級副總裁。在感恩節的前一個星期,他在這裡向記者實地介紹了賣場的節前備貨情況。
  • 從「懷舊」到「潮流」,玩具反鬥城離「火」只差一個塔吉特?
    然而,塔吉特是一家頗具彈性的零售商。與業內同行相比,該公司更容易向網上購物轉型,TGT的股東也一直在獲利。「救援」目標這就是事情變得有趣的地方。塔吉特剛剛宣布與玩具反鬥城的母公司Tru Kids Brands建立合作關係。在合作中,它將管理玩具反鬥城網站的銷售和訂單履行。因此,當玩具反鬥城的用戶準備完成在線購買訂單時,他們會選擇「立即在Target購買」。
  • 【數據分析】塔吉特:比父親更早知道女兒懷孕
    塔吉特:比父親更早知道女兒懷孕  曾經有一位男性顧客到一家塔吉特店中投訴,商店竟然給他還在讀書的女兒寄嬰兒用品的優惠券。每位顧客初次到塔吉特刷卡消費時,都會獲得一組顧客識別編號,內含顧客姓名、信用卡卡號及電子郵件等個人資料。日後凡是顧客在塔吉特消費,計算機系統就會自動記錄消費內容、時間等信息。再加上從其他管道取得的統計資料,塔吉特便能形成一個龐大資料庫,運用於分析顧客喜好與需求。
  • 美國第四大零售商塔吉特亞洲採購總部將落戶深圳
    中新網5月12日電 據深圳商報報導,2002年排名世界500強第89位的美國第四大零售商塔吉特(Target)亞洲採購總部將於近日落戶深圳。  據深圳茂業集團總裁張鴻透露,塔吉特已將亞洲採購總部的辦公地址確定在茂業集團開發的高檔寫字樓深圳世界金融中心,一口氣租下了該大廈22層至26層,並且「租期相當長」。張鴻說,定金已於幾天前交付。
  • 塔吉特百貨收購Deliv快遞技術資產!註冊保護多個域名!
    近日,美國第二大零售百貨集團塔吉特(Target)公布收購當日達快遞公司Deliv的技術資產,並隨後就推出一個當日達購物網站。據了解,這是3年來塔吉特收購的第二家快遞企業,第一次是2017年併購Shipt。目前,塔吉特已接連註冊保護了包括Target-deliv.com在內的多個域名。
  • 塔吉特、Kroger紛紛宣布新動作 美國商超行業要「變天」?
    而就在「二虎爭霸」表演的十分火熱之際,美國的其他零售商們也沉不住氣了,近日,美國大型零售商塔吉特,以及美國最大的連鎖超市Kroger(克羅格)紛紛宣布他們的新動作。   塔吉特周三宣布,它計劃以5.5億美元的現金收購當日送貨服務平臺Shipt。後者是Instacart的競爭對手之一。為了追趕競爭對手沃爾瑪和亞馬遜,塔吉特制訂了10億美元的投資戰略和長期目標。
  • 獨家調查|敗走京城,特力和樂家居將退向何方
    分析郊區到市區的失利分析人士認為,特力和樂家居全面敗走京城,與其從郊區向市區拓展的經營戰略失利有關。在臺灣,特裡和樂家居定位為「超大型家居生活館」,門店基本都在郊區,面積為8000-10000平方米。2004年進入大陸後,特力和樂家居最初選址也在半郊區(如北京四、五環外),面積縮小到3000-6000平方米。
  • 月流量均1.1億,單品日出單12條櫃的猛獸——Target(TGT塔吉特)
    (位居第五)塔吉特百貨公司(英語:Target Corporation),總部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是美國僅次於沃爾瑪的第二大零售百貨集團。在2010年財富500強企業排33,亦是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2000年1月,戴頓赫德森公司(1962年成立)更名為塔吉特公司。
  • 本周需要關注的三隻個股:塔吉特、推特、開市客
    未來一周,疫情的進展仍將主導市場走勢,但與此同時,這三隻股票也將受到密切關注:1、塔吉特大型零售商塔吉特 (NYSE:TGT)將在3月3日(周二)盤前公布第四季度財報。塔吉特(NYSE:TGT)此前公布的假日銷售遠未達到預期,削弱了投資者對於其實現又一個強勁季度業績的希望。分析師平均預期其銷售額為234億美元,每股收益為1.65美元。
  • 沃爾瑪、塔吉特等零售商反擊亞馬遜 講強化價格跟蹤
    國外媒體發表文章稱,在往年的感恩節周末接連遭到在線零售商的巨大衝擊之後,沃爾瑪(需求面積:8000-10000平方米)、塔吉特等傳統的大型零售商今年要發動反擊。為了提升在線業務,它們紛紛加強了商品在線上的定價和促銷。   這一策略似乎給它們的網站帶來了更多的流量。沃爾瑪周五表示,感恩節那天是它有史以來線上銷售額第二高的一天。
  • 牛群敗走蒙城內幕_專題_網易新聞中心
    《21世紀經濟報導》剖析「牛群模式」,直揭牛群的「雙重身份與雙重投機」;《三聯生活周刊》以「債務人牛群」做「封面故事」全面透視其內心隱秘。牛群成了一個任人解剖的標本。 ·牛群敗走蒙城的標本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