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四大零售商塔吉特亞洲採購總部將落戶深圳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12日電 據深圳商報報導,2002年排名世界500強第89位的美國第四大零售商塔吉特(Target)亞洲採購總部將於近日落戶深圳。

  據深圳茂業集團總裁張鴻透露,塔吉特已將亞洲採購總部的辦公地址確定在茂業集團開發的高檔寫字樓深圳世界金融中心,一口氣租下了該大廈22層至26層,並且「租期相當長」。張鴻說,定金已於幾天前交付。5月15日,塔吉特將與茂業公司正式籤訂租賃合同併入場裝修。

  按照2002年財富500強排行榜,即將進入深圳的塔吉特,是繼沃爾瑪、克羅格、西爾斯之後的美國第四大零售商。

  公司成立於1902年,是一家擁有多種業態商店的綜合性零售公司。其主力業態是塔吉特折扣商店,目前擁有店鋪1167家。第二種業態是MERVYN社區型百貨公司,擁有分店265家。第三種業態是MARSHALLFIELD高檔時尚商店,擁有62家分店。

相關焦點

  • 全球第二大零售商開市客來了!​深圳首家門店落戶龍華
    原標題:全球第二大零售商開市客在深設華南總部深圳首家門店落戶龍華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3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程)昨日,深圳市政府與開市客國際公司在市民中心正式籤署總部經濟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就設立開市客華南總部及開設倉儲式會員店等開展合作
  • 扎進山姆中國大本營,Costco華南總部確定落戶深圳
    8月30日,深圳市政府與開市客國際公司在市民中心正式籤署總部經濟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就設立開市客華南總部及開設倉儲式會員店等開展合作。同時,星河集團與開市客正式籤署《合作開發深圳龍華項目合作框架協議》,預計總投資約90億元(含2億美元外資),引入美國Costco華南區域總部、星河實業總部等3家國際總部企業,開設Costco華南首家旗艦賣場。全球第二大零售商Costco,目前在全球13個地區開設了超過785家門店。
  • 美國第二大零售商世界500強中位列第33名開市客來了!在深建華南...
    深圳作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過去40年間除了湧現出華為、騰訊等一批科技型創新企業,也吸引了如沃爾瑪、物美等大型零售企業紮根落戶。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市政府和美國開市客攜手合作,對於跨國公司具有良好示範作用,其項目將極大強化深圳市產業定位,帶動我市大批產業鏈供應鏈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美國開市客作為特大型國際跨國公司,在世界500強中位列第33名,全美企業排名第14位。
  • 塔吉特(Target)如何成為美國零售業的典範?
    如果把現在的美國零售商比做一堂正在上課的學生,老師會是誰呢?毫無疑問,是塔吉特(Target)。
  • 沃爾瑪和塔吉特等美國零售商大舉進軍自有品牌 勝過「股神「巴菲特?
    美國最大的零售商與其主要供應商之間的力量平衡正在發生轉變。新的行業數據顯示,沃爾瑪(需求面積:8000-10000平方米)(Walmart)、好市多(Costco)和塔吉特(Target)等零售商以比美國知名品牌快近4倍的速度提升自有產品的銷售,以質優價廉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 全球第二大零售商開市客來了!深圳首家門店落戶龍華
    昨日,深圳市政府與開市客國際公司在市民中心正式籤署總部經濟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就設立開市客華南總部及開設倉儲式會員店等開展合作。同時,星河集團與開市客正式籤署《合作開發深圳龍華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意味著備受矚目的龍華開市客星河項目將正式邁入落地階段。
  • 開市客華南總部落戶深圳 首家旗艦賣場將建在龍華
    來源:金融界網站8月30日,深圳市人民政府與開市客國際公司籤署總部經濟發展合作協議,就設立開市客華南總部及開設倉儲式會員店等開展合作。開市客已經成為全美及全球第二大零售商。星河集團與Costco籤署《合作開發深圳龍華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建設「龍華Costco星河項目」,預計總投資約90億元(含2億美元外資),引入美國Costco華南區域總部、星河實業總部等3家國際總部企業,開設Costco華南首家旗艦賣場。(深圳商報)
  • 沃爾瑪、塔吉特等零售商反擊亞馬遜 講強化價格跟蹤
    國外媒體發表文章稱,在往年的感恩節周末接連遭到在線零售商的巨大衝擊之後,沃爾瑪(需求面積:8000-10000平方米)、塔吉特等傳統的大型零售商今年要發動反擊。為了提升在線業務,它們紛紛加強了商品在線上的定價和促銷。   這一策略似乎給它們的網站帶來了更多的流量。沃爾瑪周五表示,感恩節那天是它有史以來線上銷售額第二高的一天。
  • Costco星河項目正式入駐深圳南中國首家店落戶龍華
    美國知名的會員制倉儲式超市公司Costco,在中國市場的布局深受矚目,南中國第一家店終於敲定!  近日,由星河強力引入全球第二大零售商Costco正式與深圳市政府籤署《總部經濟發展合作協議》,以「深圳特斯拉速度」順利完成總部認定,Costco星河項目更是作為重點項目被列入2020年深圳市重大項目名錄。
  • 敗退加拿大致美國Target塔吉特全球裁員730人
    Target Corp.塔吉特宣布在集團明尼亞波利斯總部裁員550人,當中350人周三已經即時離職,剩餘的會在加拿大門店5月中旬全數關閉和清算之後陸續離開。集團亦會在印度削減170個為加拿大業務提供科技支持的職位。這是集團近年最大規模裁員。集團表示所有受影響員工會獲得至少60天薪資和根據個人服務年資計算的充足遣散費。Target Corp.
  • 獨家剖析 塔吉特敗走加拿大始末
    問題在於,儘管店鋪數量巨大,但是其位置基本都是在低端消費區附近,離塔吉特傳統的定位——中產階級客戶——有點遠。而且從整體來說,這些店鋪從設計來說就不適合塔吉特的形象,儘管收購價格不過18億美元,但是卻極大地影響了塔吉特的形象。因此,僅僅是將這些店鋪重新裝潢成塔吉特的傳統形象就花了不少錢。
  • 知名零售商Target收購「房子」類域名!時尚品牌H&M註冊系列新後綴
    據外媒報導,美國第四大零售商Target百貨(塔吉特)近日收購了英文域名OpalHouse.com;時尚快消品牌H&M則為其家居品牌註冊了HMHome.store等系列新頂級後綴。Target Brands(塔吉特)創立於1962年,2000年更名為塔吉特,定位為高級折扣零售店,目前在美國擁有超過1300多家商店,是美國第四大零售商。
  • 亞馬遜或收購美國第二大零售商Target
    著名分析師Gene Munster(吉恩·蒙斯特)近期作出預測,亞馬遜將在2018年收購美國連鎖大賣場Target(塔吉特百貨)。Gene Munster是美國知名創投機構Loup Ventures的聯合創始人,這是他「2018年八項技術預測」的一部分。
  • 美國塔吉特超市 讓自己看起來更像沃爾瑪?
    美國內的另一零售業巨頭塔吉特百貨公司(Target Corp。)迫於經濟形勢的壓力,塔吉特現在不得不開始沿襲低價策略來穩住市場份額,保證生存。公司此前雖具平民風格,但它同時還面向高端市場。嚴酷的現實讓公司不得不重新審視和定位經營模式。但公司絕不會讓自己再成為第二個沃爾瑪。  零售商塔吉特具有像沃爾瑪一樣的低價經營策略。
  • 塔吉特百貨收購Deliv快遞技術資產!註冊保護多個域名!
    近日,美國第二大零售百貨集團塔吉特(Target)公布收購當日達快遞公司Deliv的技術資產,並隨後就推出一個當日達購物網站。據了解,這是3年來塔吉特收購的第二家快遞企業,第一次是2017年併購Shipt。目前,塔吉特已接連註冊保護了包括Target-deliv.com在內的多個域名。
  • 本周需要關注的三隻個股:塔吉特、推特、開市客
    在經歷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一周之後,隨著公共衛生風險繼續困擾著全球市場,投資者又將迎接未來一周的市場波動。上周末,美國公布出現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而伊朗、韓國等地的確診病例亦繼續上升。標普500指數在上周暴跌逾11%,因有證據表明公共衛生事件將影響經濟增長。
  • 塔吉特、Kroger紛紛宣布新動作 美國商超行業要「變天」?
    在2017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沃爾瑪和亞馬遜在美國零售領域一直表現得非常活躍。無論是線上市場還是線下市場,兩者的毫不示弱。而就在「二虎爭霸」表演的十分火熱之際,美國的其他零售商們也沉不住氣了,近日,美國大型零售商塔吉特,以及美國最大的連鎖超市Kroger(克羅格)紛紛宣布他們的新動作。
  • 超市在變小:美國塔吉特推City Target向小型化發展
    美國連鎖零售商塔吉特(Target)在全美共有1797家分店,其中有1789家是同一類型:它們都是完全新建的店面,位置大多都在郊區,平均面積為13.5萬平方英尺。其餘8家則完全屬於另外一種:比較小、更靠近市區,不那麼統一。塔吉特把它們稱為「City Target」。
  • 美銀:折扣零售商將成財報季新亮點,建議買入沃爾瑪等三隻股票
    美股近期的漲勢當中,銀行和科技巨頭們令人喜出望外的盈利業績無疑出力不小,而美國銀行的分析師們相信,伴隨盈利季節逐漸展開,即將登場的折扣零售商們也可能會給市場帶來類似的積極消息。
  • 塔吉特將僱用13萬名假日季工人 線上銷售將成今年活動重心
    此外,還有一些工人將專注於安全和清潔。在每個商店中,員工都將接受交叉培訓,因此他們可以根據需要從這個角色切換到另一個角色,從消毒購物車到在尖峰時段幫助路邊取貨。 塔吉特執行長布萊恩-康奈爾(Brian Cornell)表示,其在假期期間為客戶提供服務的方法將更加強調靈活性-隨著疫情影響和改變美國人的購物方式,所有零售商都必須接受這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