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三國二十四名將中,馬超排名第五,但實際上,馬超起點非常高,比劉備的條件好多了。曾經身處高位,是一方諸侯,甚至與曹操、劉焉一爭雄長。
馬超字孟起,扶鳳茂陵人,東漢名將馬援後裔。馬超之父馬騰是涼州的地方軍閥,後求還京畿,於是朝廷「以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領騰部曲」。於是,馬超便子承父業繼續當涼州軍閥。這一時期,馬超實力強盛,是他在政治上最得意的時候。
馬超祖父馬子碩在天水當官時,娶了一位羌女為妻,因此馬超身上有羌胡血統,得到了涼州地區羌胡部族的支持。楊阜曾對曹操說道:「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在涼州,馬超與韓遂、楊秋、李堪、成宜等勢力結交,鞏固了雄霸一方的基礎,「超既統眾,遂與韓遂合從,及楊秋、李堪、成宜等相結,進軍至潼關。」
既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又得到了當地部族的支持,無後顧之憂,而且他本人有勇有謀,在東漢末年這種亂世中大有可為。馬超也不甘心只做涼州一地的割據軍閥,力圖擴大勢力範圍,謀奪劉璋所佔據的益州,「初,韓遂與馬騰作亂關中,數與璋父焉交通信,至騰子超復與璋相聞,有連蜀之意。」
但是,馬超這一圖謀卻被劉璋治中從事王商所破滅,王商勸劉璋說:「超勇而不仁,見得不思義,不可以為唇齒。老子曰:『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今之益部,士美民豐,寶物所出,斯乃狡夫所欲傾覆,超等所以西望也。若引而近之,則由養虎,將自遺患矣。」劉璋聽從王商的勸阻,拒絕與馬超聯合,而益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於是,馬超就只有把擴張的矛頭轉向關中,與曹操相爭峰。馬超進軍至潼關,與曹操長期對峙,曹操匹馬與韓遂、馬超談判,馬超卻想仗其武勇,捉拿曹操,「曹公與遂、超單馬會語,超負其多力,陰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將許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動。」戰場上,曹操親率大軍來戰,被打得一敗塗地,以至不得不「割須棄袍」,「扯旗角包頸而逃」。
後來曹操施以反間計而大敗馬超。「曹公用賈詡謀,離間超、遂,更相猜疑,軍以大敗。」馬超被曹操擊敗後,「率諸戎以擊隴上郡縣,隴上郡縣皆應之,殺涼州刺史韋康,據冀城,有其眾。超自稱徵西將軍,領并州牧,督涼州軍事。」卻又被韋康部下楊阜、姜敘、梁寬、趙衢等合謀驅逐,狼狽之中,馬超只好投奔漢中張魯。
在漢中,馬超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魯不足與計事,內懷於邑。」不能成就大事,馬超之志無法得以伸展。而且「魯將楊白等欲害其能」,於是馬超建安十九年從武都逃入氐中,轉奔往蜀投奔劉備。
由於馬超素負武勇之名,所以他一到劉備軍中,劉備大喜:「我得益州矣。」劉璋也失去鬥志,開城出降,從而為劉備立了一大功。而劉備也對馬超封官授爵,以示尊崇,劉備為漢中王,就拜馬超為左將軍,成為五虎上將之一,後來又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
但是雖然才能、功勞俱足,但是顛沛流離的生活也已經磨平了馬超的稜角,馬超在蜀漢處處小心,儘量尊重劉備,以示盡職盡忠。在推戴劉備為漢中王的表章中,馬超列名第一,顯示在這件事情上他是倡議者和主要參與者,以此顯示順從之忠心。
另一件事也說明了馬超在蜀漢的小心戒懼。治中從事彭羕被左遷為江陽太守後,私情不悅,去拜訪馬超。「超問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足並驅,寧當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荒悖,可復道邪!"又謂超曰:"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聞羕言大驚,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辭,於是收羕付有司。」
馬超常懷危懼,聽聞彭羕逆語即默不作聲,事後立即表呈其辭,告發其事。這種出賣對己真心相待之士以盡忠於蜀主,求全於己身的做法顯示了馬超當時難於自保周全的惡劣環境。
馬超臨終時的遺願也深刻地反映出他的不得志,封侯次年,馬超就病逝了,臨沒上疏曰:「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滅親之仇不能手報,還得託劉備以善待其從弟馬岱,其委曲求全、鬱郁不得志之意流露紙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