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的「元朝」和拔都的「欽察汗國」有怎樣的歷史?誰版圖更大

2020-12-07 歷史縱橫帝

導讀:其實除去成吉思汗分封的朮赤、拔都的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以外,就剩下拖雷的封地和蒙古大汗的直屬領地了。自從拖雷一系的蒙哥汗繼承了汗位後,拖雷一系也不需要什麼封地了。從遙遠的中東地中海沿岸到遠東的太平洋都是拖雷系大汗直屬領地。再加上忽必烈在與阿里不哥爭奪大汗時把大汗直屬領地中許給旭烈兀的西亞部分組件的伊爾汗國總計是四大汗國加大汗直屬領地元朝版圖。如果按照面積從到小排列如下:元朝>欽察汗國>伊利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其中元朝的版圖面積將近1400萬平方公裡,而拔都的欽察汗國雖然橫跨歐亞但是面積也僅有600萬平方公裡。

元朝作為我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已經被人們所熟知。從元世祖稱帝建立國號大元開始到元順帝離開大都共享國98年,經歷十一為帝王。在王朝末期被常遇春和徐達組建的大明北伐軍橫掃,元順帝被迫從大都向草原逃竄。而朮赤、拔都父子建立的欽察汗國(也翻譯為金帳汗國)由於遠離中原王朝,所以不常見於我國史書。但是欽察汗國也是橫跨歐亞,包含多民族面積達到600萬平方公裡的強大汗國。下文我們來做一下詳細闡述:

元朝、北元、蒙古大汗歷史

從蒙古崛起後,蒙古政權的首領成為大體經歷以下步驟的衍變:蒙古大汗(從鐵木真到蒙哥)--->元朝皇帝(從忽必烈到1402年韃靼去帝號重新稱可汗)--->蒙古可汗(韃靼、瓦剌相互爭鬥,擁立黃金家族傀儡可汗)。其中元朝在中原的98年的歷史我們基本耳熟能詳,所以我們著重介紹元政權撤出中原到1402年去帝號重新稱呼可汗這一段北元的歷史。

元朝在1279年滅亡南宋後統一中原,由於蒙古帝國徵服地域廣所以元朝雜糅了伊斯蘭文明、蒙古文化、漢文明等等多種文明形式。元朝的立國始終沒有放棄遊牧民族本色實行半農耕半遊牧的治國方式。也是因為這個基礎,元順帝才能在保留建制的情況下退回蒙古祖地。元朝商業和海外貿易發達,龐大的國土凸顯了文明的多樣性。元朝高達140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國土間接催生了後來廣泛使用的行省制度。

領土廣袤富庶且極具商業活力的元朝本應該國祚長一些,但是中期皇位繼承紊亂、政變頻繁導致上層一直不穩定。高層一直在位爭奪皇位競爭,地方官員貪汙腐敗也就蔚然成風。這才導致元朝僅僅98年變退出了中原,在草原上延續北元政權。

退回蒙古草原的蒙古政權依然保持了元朝的國號,皇位傳承依然按照按照中原漢式的年號、廟號、諡號傳承。大體經曆元惠宗(元順帝)、元昭宗、天元帝脫古思帖木兒(以上有漢式廟號或者諡號)以及卓裡克圖汗、恩克汗、尼古埒蘇克齊汗三個大汗,直到既沒有帝號也沒有汗號的坤帖木兒被處死北元去國號為止。

而北元黃金家族自從天元帝脫古思帖木兒被藍玉擊敗後鬱鬱而終再也沒有廟號和諡號的傳承。藍玉俘虜北元宗室、王子公主三千多人,同時繳獲元庭印信。自此黃金家族對於草原的掌控力迅速下降,直到1402年鬼力赤殺是末代元帝坤帖木兒北元滅亡。

朮赤、拔都父子創建的欽察汗國(金帳汗國)國祚200餘年

說起朮赤一系開創的欽察汗國還要追溯到成吉思汗對四個兒子的分封領地。老大朮赤的封地的東部邊界在額爾齊斯河西部,至於西部的邊界基本上是打到哪裡自然就算哪裡了。歷史上欽察汗國的西部邊界曾經推到歐洲多瑙河流域的匈牙利、波蘭境內。北部邊界抵達北極圈;南部隔著黑海、裏海和高加索山脈與旭烈兀的伊利汗國接壤。

在這6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河流密布、水源充足;大部分版圖處於溫帶氣候宜耕宜牧。龐大的國土內部既有水草豐美的中亞草原,又有富庶值得開墾的黑土地。更何況境內伏爾加河等河流密布,使處於絲綢之路西部水陸暢通。所以欽察汗國是農耕、遊牧、商業並重的國度,既不缺優良的戰馬和彪悍的戰士也不乏充足的糧食和充足的稅收。所以成為13世紀後期到15世紀末的霸主。

蒙古由於文化習俗和政體的因素,分封成為常見的管理形式。其實欽察汗國也來源於成吉思汗的分封,所以拔都建國後就開始有白帳汗國和藍帳汗國的分封。從1219年建國到1502亡國不斷有領土分離出去,這就讓欽察汗國的直屬領地和西周一樣逐漸縮小。欽察汗國總共有44位君主在位,到欽察汗國最後一任大汗克裡米亞汗國被擊殺總計283年。

兩百多年中分離出去的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克裡米亞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先後被被崛起的莫斯科大公國吞併。其中喀山汗國亡於1552年;阿斯特拉罕汗國亡於1556年;西伯利亞汗國亡於1598年;克裡米亞汗國堅持的最久,在1783年亡國。詳細情況如下圖所示:

小結:

綜上所述,如果按照版圖面積來說忽必烈的元朝要遠遠大於拔都建立的欽察汗國。但是如果從國祚來說,欽察汗國要比元朝長約百年。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相關焦點

  • 伊朗發現元朝文物,見證中國古代強盛,原來波斯也曾是中國領土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在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確定以大都為首都。到1279年,忽必烈消滅了南宋殘餘勢力,完成了全國的大統一。
  • 蒙古奇人傳:草原上不滅的「賽因汗」——孛兒只斤·拔都(二)
    拔都滯留在伏爾加河畔,創建了金帳汗國(也稱欽察汗國),並建立薩萊城作為首都。拔都的汗國幅員遼闊,除了從他父親那裡繼承的土地,還有他西徵時為自己爭得的領土。其中包括了黑海以北的大片草原,途經多條河流,最遠可以達到伏爾加河中遊地區,那裡也有大片渺無人煙的草原。
  • 【蒙古帝國君王譜】窩闊臺汗國(五):貴由
    蒙古帝國第三任大汗貴由、第四任大汗蒙哥,以及後來的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堂兄弟三人都是蒙古第二次西徵時拔都的部下。 1241年12月11日,窩闊臺去世,汗位虛懸,貴由的母親乃馬真脫列哥那稱制,法紀混亂,很多宗王貴族濫發牌符徵斂財物,唯有拖雷家族沒有這樣做,贏得了聲譽。
  • 古代史:史上並不出名的蒙古大汗,貴由汗和蒙哥也是一代英主
    哈嘍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講講貴由汗和蒙哥。窩闊臺去世後,五年間一直都由其皇后乃馬真氏主政,直到窩闊臺長子由繼任為止。貴由汗在位三年(1246—1248年),史稱元定宗,享年43歲。貴由曾隨諸王伐金,在西徵中也立有戰功。窩闊臺生前最寵愛的是貴由的三弟闊出,並決定令其即位。
  • 成吉思汗曾經打下的江山,如今都包含了哪些國家?
    蒙古帝國是世界歷史上的十大帝國之一,領土面積排在第二位,僅次於日不落帝國。蒙古帝國的締造者是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最後一位統治者則是蒙哥汗(孛兒只斤蒙哥)。從成吉思汗開始,經歷窩闊臺汗、貴由汗、蒙哥汗等君主的擴張,蒙古帝國在公元1259年時已經是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僅次於後來的日不落帝國)。不過,蒙哥汗在討伐南宋合州釣魚城(進重慶合川區釣魚城)時戰死,西徵到非洲邊境和東歐的蒙古騎兵迅速後退,而討伐南宋的蒙古軍隊也北撤回去,為了爭奪汗位,蒙古帝國從此陷入內亂。
  • 元朝的創建者忽必烈,為什麼將國號由「蒙古」改為「大元」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元朝的創建者。拖雷正妻唆魯禾貼尼的第二子。忽必烈為藩王時,便熱心於學習漢文化。1251年,長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親,受任總理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南駐爪忽都之地。他先後任漢人儒士整飭邢州吏治,立經略司於汴梁,整頓河南軍政,並屯田唐、鄧,收到積極效果。
  • 成吉思汗子孫急於爭位奪權
    成吉思汗死後,蒙古大軍的西徵的腳步不但沒有終止,反而邁到了比他更遠的地方。他的孫子拔都(朮赤次子)橫掃歐洲,另一個孫子旭烈兀懷著「從阿姆河西岸到埃及盡頭的土地都要尊循成吉思汗的習慣和法令」的信念鏖戰歐洲,陳兵非洲邊境。
  • 同室操戈,蒙古帝國的分裂,其實在成吉思汗去世之時便已註定
    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同時誅殺窩闊臺系和察合臺系兩族中反對者七十餘人(一說三百餘人),從此窩闊臺系和察合臺系式微,這也是四大汗國之中這兩系僅據有中亞地區的重要原因。此時的蒙古帝國,忽必烈佔據中原,旭烈兀佔據西亞(建立伊爾汗國),拔都的後代佔據俄羅斯(建立金帳汗國),阿里不哥佔據中亞和蒙古草原。
  • 「一代天驕」蒙古雄鷹,成吉思汗和他的孫子忽必烈的戎馬一生!
    雖說這是成吉思汗的墓園,但是成吉思汗並沒有葬在這裡,這裡只是埋葬了他的一些穿過的衣服和使用過的一些器具而已真正的成吉思汗沒有人知道他葬在了哪裡。為什麼成吉思會如此受後人的敬仰呢?他為中國歷史做了什麼貢獻呢?而他的孫子又做了什麼事情被後人所銘記呢?
  • 13世紀的蒙古帝國,曾有三次徵服世界的機遇,為何都成了泡影?
    公元1262年,旭烈兀不遠千裡進攻金帳汗國,搶走了堂兄別兒哥的女人、牲口和財產。逃亡中的別兒哥怒不可遏,沒想到旭烈兀連他的女人都搶,轉頭跑回去就要找這個堂弟算帳。別兒哥是朮赤的兒子,接任拔都成為金帳汗國的大汗。他和拔都曾支持蒙哥做了蒙古帝國的大汗,和蒙哥的弟弟忽必烈、旭烈兀交情很好。
  • 拔都身為蒙古帝國宗王之長,為什麼不爭大汗之位?
    在人類歷史上,皇室家族內部為了爭奪帝王寶座而出現骨肉相殘的案例可謂比比皆是。不過,也不是所有皇室子弟都希望自己能夠君臨天下,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目標。今天我們就要來講述一個位高權重卻主動讓賢的皇室子弟,他就是成吉思汗之孫、金帳汗國創始人——孛兒只斤·拔都。
  • 忽必烈如何構建大元軟實力?朱元璋因其重大貢獻對其格外尊崇
    並於1276年攻陷南宋首都臨安,三年後南宋滅亡,元朝最終統一全國。忽必烈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除了蒙古戰力具有優勢外,更多的是忽必烈具有政治眼光和善於選用漢族人才有著重要關係。蒙古軍隊入主中原時大肆掠奪屠殺,認為「這樣做是適合於他們的生產、畜牧的,大片無人居住的地帶是畜牧的主要條件。」【10】大臣別迭曾向成吉思汗建議說:「漢人無補於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
  • 羅新:元朝不是中國的王朝嗎?
    在《馬可·波羅遊記》裡,忽必烈才是蒙古英雄的天字第一號:「大可汗(忽必烈),是一個最智慧,在各方面看起來,都是一個有天才的人。他是各民族和全國最好的君主。他是一個最賢明的人,韃靼民族從來所未有的。」雖然馬可·波羅沒有趕上成吉思汗的時代,但他對忽必烈的讚頌,至少反映了那時元朝宮廷和官僚輿論中,存在著把忽必烈描述為蒙古歷史第一人的傾向。這種傾向或史學實踐,在忽必烈後裔失去汗位以後,勢必發生重大逆轉。
  • 歷史上哪個朝代疆域最大對我國貢獻較大的帝王都有哪些?
    如果非要說哪些皇帝對於祖國版圖有重大貢獻的話,我認為大致有如下幾位:秦始皇平定南越,使南方成為華夏腹地;漢武帝擊敗匈奴,漢朝逐漸把河西和西域納入版圖;窩闊臺次子闊端第一次把青藏高原和東北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而清朝乾隆皇帝時再次把西域納入版圖,奠定了現代版圖的雛形。雖然說幾乎歷朝歷代的帝王都有開疆拓土的雄心壯志,但是畢竟在這四位帝王執政時期完成了突破。
  • 元朝皇帝真實長相:成吉思汗目光敏銳霸氣十足,忽必烈山羊鬍!
    元朝皇帝真實長相:成吉思汗目光敏銳霸氣十足,忽必烈山羊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是聞名中外的蒙古族及中華民族的英雄,元太祖成吉思汗戎馬倥傯,徵戰終生,統一了蒙古,為中國統一而戰。成吉思汗的畫像中是一寬額方圓臉、目光深沉而敏銳的老者,看起來霸氣十足的感覺。
  • 雖然都有蒙古包,但也有很多差異
    要說起內外蒙古的劃分因何而起,就不得不提元朝。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起了大蒙古國,六十多年後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後幾乎徵戰下了整個歐亞大陸。不過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能夠維持住其版圖。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率軍攻克元大都,元朝滅亡,其殘部退回蒙古草原。 元朝滅亡之後,殘元政權在內部混戰和明朝的打擊下,只維持了很短的時間便瓦解了,蒙古自此開始出現了分裂。
  • 歷史上獨一無二的蒙古族皇太后,她的四個兒子全是皇帝
    元憲宗蒙哥和元世祖忽必烈都做過大元(大蒙古國)的帝王,旭烈兀在西亞開創了伊兒汗國,阿里不哥1260年在蒙古本土被部分宗王貴族推舉即位,並和忽必烈爭位達四年之久。由於她的這四個傑出的兒子都做過帝王,因此她被後世史學家稱為「四帝之母」。古代社會女人的地位一向比較低微,但是中國歷史上出名的女強人也不少,其中比較出名的要數宣太后、呂雉、竇太后、武則天、孝莊太后、慈禧太后等等。
  • 老子叛亂兒子照樣封王,細說四大汗國子孫在元朝享受的王爵待遇
    歷朝歷代都有分封宗藩的王爵制度,元朝也不例外,在蒙古初期成吉思汗時代,因為制度不健全,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王爵制度,直到忽必烈繼位後,採用漢王朝的制度,與蒙古初期的慣例糅合在一起,才形成獨特的蒙古元朝印章封爵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