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波濤洶湧的「排洩」後,你無情地按下衝水鍵,將這團辣眼睛、散發著臭氣的汙穢衝走!
整個過程中,你沒有任何情緒波瀾,甚至沒有回頭看一眼,畢竟它不過是廢物而已!
但是,廢物也有利用價值,你不知道的是,當大便被排出之後,它還給你準備了最後的「禮物」。
在醫療界,糞便素有「健康晴雨表」美譽,通過大便的狀態,不僅能反映出腸胃運轉是否正常,甚至還能成為發現癌變的渠道。
比如大便顏色有變化,特別是以下四種情況出現,很可能就是癌變發出的信號:
1、大便顏色發黑
人大便的顏色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食物攝入的影響。如果近期吃下了大量動物血食物,它們在體內遊走的過程中,會發生反應與硫化物結合,導致黑便出現。
不過,這種情況往往持續不了多長時間,在一周內大便就會逐漸恢復正常,進食量少的情況下,甚至不會有變化;
如果近期飲食一直都很正常,既沒有吃動物血,也沒有吃黑色食物,但偏偏就排出了黑色柏油樣的糞便,甚至還泛著陣陣的腥臭味,這往往就與消化道出血有關。
比如胃癌、食管癌、肝癌合併胃底靜脈曲張、結腸癌等,都可造成黑便。越是出血點距離肛門較遠、出血量不多的情況下,越容易出現黑便。
2、大便呈現出土陶色
在未受到食物色素影響的情況下,人排出的糞便應該是黃褐色的。這是因為糞便中含有黃褐色的糞膽素,而糞膽素的來源又是膽紅素。
在正常情況下,膽紅素生成後會隨著肝臟代謝生成膽汁,並流入腸道內開始參與食物消化,如果近期大便呈現出了土陶色,這就屬於異常情況,往往和膽汁代謝不暢有關。
比如肝癌堵塞肝內膽管、胰腺癌壓迫膽管等,都會導致大便顏色改變。
3、大便有血
大便帶血主要有兩種情況,第一就是肛周疾病造成的,比如我國較為高發的痔瘡,患者在大便的過程中就可能會出現滴狀鮮血、噴射狀鮮血,又或者是在紙上能看到鮮血。
而在這過程中,患者有時還會出現疼痛感,出血會隨著糞便結束而消失;
第二種情況則是腸癌導致的便血,這種血便和痔瘡有明顯區別。血液基本都與大便混合在一起,且在大便的過程中,患者往往不會有疼痛感出現,血液呈暗紅或深紅色,且大多數都有黏液參雜在一起。如果腸癌在體內引發了感染,患者還會排出膿液樣的血便。
4、綠色大便
在大部分情況下,大便呈現出了綠色,都和大量食用綠色果蔬有一定關係。在排除了這一原因之後,應警惕是否為腸胃出現了問題。
特別是在大便發綠的同時,還呈現出了水樣、糊狀並泛著酸臭味,這多與腸道感染、消化不良、腸癌影響腸道功能有關。
當然,僅憑糞便顏色的改變,並不能直接判斷疾病的性質,這只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想要知道究竟出現了什麼問題,還需進行下一步的檢查,醫生會根據個人病史、其他症狀、家族史等方面結合,確定自己選擇哪一種檢查手段,直到明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