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用於器官移植(圖)

2021-01-17 搜狐網

第1頁:科學現場:前沿科學結晶 克隆小豬與器官移植 第2頁:科學現場:前沿科學結晶 克隆小豬與器官移植 第3頁:科學現場:前沿科學結晶 克隆小豬與器官移植

照片:飼養員對兩頭克隆小豬格外偏愛。

  經過一次淋浴、四次消毒、再換上全封閉式隔離服,終於得以見到兩個被當做明星一樣的小豬:它們全身雪白,毛色油光發亮,正與一群並無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奮力爭搶「媽媽」的奶頭。

  這兩個豬頭豬腦、不起眼兒的小不點,是當今最前沿科學研究的結晶。2007年5月24日,通過克隆技術,它們降生在天津寶坻祖代種豬場。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克隆」的概念我們並不陌生。

動物克隆,是指通過無性繁殖由一個細胞產生一個和親代遺傳性狀一致,形態非常相像的動物。如用未分化的胚胎細胞進行核移植稱為胚胎細胞克隆;用胎兒或出生以後動物的細胞進行核移植稱為體細胞克隆。

  進行該項研究的中國農業大學李寧教授帶領的科研小組曾在2005年成功培育出我國第一頭克隆豬。那是一頭我國特有品種——五指山小香豬。當時,科學家共培養了300個胚胎,分別移植到3頭母豬的子宮裡,結果只有1頭豬懷孕,它產下了3隻小豬,其中僅一隻成活。

  課題組的李秋豔老師介紹,這次克隆出的哥廷根小型豬原產於德國,是國際公認的最佳醫用模式動物之一。中國農業部從1998年開始立項,想引進哥廷根醫用小型豬,但近10年時間過去,國外仍然禁止出口這種豬。因此,我國的相關研究也落後於發達國家。

  為了打破國外的封鎖,科研人員通過合作的方式,從國外實驗室獲得了哥廷根小型豬的體細胞。具體來說,就是取用豬胎兒皮膚成纖維細胞,因為這種細胞具有好獲得、好培養的特點。李老師解釋說,從理論上講,除了成熟的生殖細胞以外,任何細胞都含有全套的染色體,都可以用於克隆,具有發育成一個完整個體的潛力。

  有了提供遺傳物質的供體細胞,還需要提供營養的卵母細胞。「這就像種地,有了種子,你得找一塊地把它種上去。」李老師笑著比喻。

(責任編輯:buyi)

相關焦點

  • 什麼動物的器官跟人類最接近?想不到吧,就是我們熟悉的豬!
    □本報記者 王帥軍    我國培育出了適宜人體器官移植的基因改造豬。1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發布的這一消息馬上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
  • 一頭「二師兄」價值上百萬 基因豬讓異種器官移植成為可能|尋訪黑...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器官短缺一直是制約器官移植領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有大量晚期器官衰竭的患者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死亡。2005年,潘登科博士自主研發,成功培育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豬,為異種器官移植事業奠定了基礎,15年來,潘登科帶領著他的團隊精心鑽研基因編輯與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低免疫排斥醫用豬。
  • 中國將啟動國際模式豬計劃
    中國已具備啟動「模式豬計劃」的基礎設施、人才和技術等條件。圖為我國第一隻體細胞克隆豬(黑色)(資料圖/圖)即將在中國啟動的國際模式豬計劃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研究項目。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在歡迎詞中介紹道,中國農業大學已在豬模型研究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後利用我國特有豬品種資源培育出中國實驗用小型豬新品系,培育出我國第一批體細胞克隆豬、轉基因克隆實驗小型豬,還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建立了人多囊腎病、侏儒症等十多種模式豬,在國家發改委支持下,中國農業大學正在建設「豬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這些基礎上,中國農業大學倡議啟動國際模式豬計劃
  • 轉基因豬獲FDA最新批准:可防食物過敏為人體器官移植鋪路
    當地時間12月14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種敲除了α-半乳糖(α-gal糖)的轉基因豬上市,可用於潛在食品消費和醫療產品領域。這是美國FDA首次批准用於人類食物消費和潛在治療用途的動物體內的有意基因組改變(IGA)。也是美國FDA 2015年批准轉基因三文魚後,再次批准一種轉基因動物上市。
  •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盤點那些克隆動物
    盤點那些克隆動物  早在1952年,英國生物學家約翰·古爾就已經成功從成年青蛙皮膚的細胞成功克隆出了蝌蚪,小小的蝌蚪改寫了生物技術發展史,成為世界上第一種被克隆的動物。在之後的1963年,中國科學家就成功地克隆了亞洲鯉魚。
  • 奇蹟(4)克隆近交豬
    [科技苑視頻]奇蹟(4)克隆近交豬(2010.4.1)    (主持人)近交系是培育出來了,但要應用到人體器官移植,就需要克隆等技術的摸索,只有克隆,才能得到性能一致的、批量的標準化器官。所以,曾養志第二個階段的奮鬥目標,就是克隆近交豬。
  • 科學家培育出人豬嵌合體胚胎 望解決移植器官來源不足
    &nbsp&nbsp&nbsp&nbsp科學家首次培育出人豬嵌合體胚胎,有望解決移植器官來源嚴重不足難題:&nbsp&nbsp&nbsp&nbsp一個國際科研小組26日在美國《細胞》雜誌上宣布,他們把人類幹細胞注入豬胚胎中,首次成功培育出人豬嵌合體胚胎
  • 豬克隆技術是怎麼樣一種技術?有什麼用處?溫氏種豬石俊松博士這樣說
    3、 器官移植供體據衛生部門統計,中國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人數大約在30萬,而每年找到配對器官進行移植的大約只有一萬多例,缺口非常大。因此科學家們在尋找其他來代替人的器官移植。而豬則是一個非常好的供體選擇,因為不僅豬的生理生化特徵和人很接近,器官的大小也非常合適,但不是說隨便找一頭豬的器官移植就可以。
  • 轉基因克隆豬於雲南誕生 耳朵豬蹄發綠光(圖)
    雲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近日成功育成10頭攜帶綠色螢光蛋白和瘦素蛋白的轉基因克隆豬引起各界廣泛關注,2月3日記者在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這一成果將有助於脂肪沉積以及人類肥胖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研究,也將使轉基因克隆技術在功能基因驗證
  • 豬和狒狒的「換心」試驗成功,人類可以接受動物器官移植了?
    1967年12月3日,人類首次心臟移植手術成功。51年後的今天,科學家成功將豬的心臟移植到狒狒體內,並存活195天。人類接受動物心臟移植,還遠嗎?世界權威科學期刊《自然》12月5日發布了一篇論文,介紹了經過基因編輯的豬心臟移植進狒狒體內後正常存活超過半年。
  • 6種人類基因注入豬睪丸 改良豬長人類器官(圖)
    可用於器官移植手術,不會產生排斥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7日報導,英國生殖學專家溫斯頓爵士準備在未來的三個月內開始飼養一些已接受基因改良的豬,他的技術可以同時飼養成百上千的「基因改良豬」。這些豬能提供可用於人類器官移植的心臟、肝臟和腎。豬器官大小如人器官溫斯頓透露,這種技術的核心是,將含有人類基因的病毒注入到小豬的睪丸,或直接將這些病毒注入到精子中。溫斯頓特別指出,與其他的方法相比,他推崇的這個方法更為切實可行以及人性化;他已經為該技術申請了專利,「這個技術可以帶來無法想像的商機。
  • 一頭豬要如何拯救人類?異種移植從科學研究正走向臨床治療
    更具未來感的進展來自啟函生物的楊璐菡博士團隊,他們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了13個點位的基因修飾,培育(克隆)了代號為「3.0」的豬。理論上這種豬不再擁可能導致移植失敗的兩個關鍵危險因素,是可以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而近日,楊璐菡也已經在Nature子刊發表了相關的研究論文。有國外科學家認為,這項研究位無數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帶來了希望。
  • 人類器官移植簡史:從「三線縫合」法到3D生物列印
    悲痛之餘,她的父母決定捐獻出女兒的肝臟、腎臟和眼角膜,讓6人重獲新生。器官移植,是人體器官衰竭後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在中國,每年有30 萬人在生死邊緣排隊等候器官移植,只有1萬餘人能通過器官移植獲得新生。
  • 114天守護換來11隻克隆豬寶寶
    比如,「代孕」母豬選擇標準非常嚴格,要求必須是生育過2至4胎的健康育齡豬,而且用於克隆豬試驗的母豬結束試驗後不能再送回養殖場,按現在每頭豬仔2000元左右的價格計算,直接經濟損失就達到15萬元以上。但考慮到其衍生的社會價值,新東方農莊負責人蔡敏芳義無反顧地表示支持。隨後她在100多隻母豬中挑選了10隻狀態最佳的母豬,最後由專家團隊挑選了4隻用於試驗。
  • 日媒:美日科學家將在美進行豬體內培育人類器官實驗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馬麗】據《日本經濟新聞》6月30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和日本東京大學的雙料教授中內啟光計劃於2015年8月在美國啟動一項在豬體內培育人類器官的實驗。將利用人類的iPS細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在豬體內培育胰臟和肝臟。目標為在5到10年內實現實用化,以此領先世界的其他研究者。
  • 人豬胚胎後世界首例人羊嵌合體誕生,可否緩解全球性器官捐獻短缺...
    據科技日報3月5日綜合報導,繼去年科學家首次成功研發出了人與豬的嵌合體後,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培育出了人羊嵌合體,研究團隊已經成功將胰腺移植到了小鼠體內,他們現在又首次將人類幹細胞導入綿羊胚胎,獲得了人羊嵌合體。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人豬嵌合體胚胎 研究面臨巨大爭議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科學家擔憂為培育器官進行的人豬嵌合體實驗可能會製造出怪物。資料圖新華社華盛頓1月26日電(記者林小春) 一個國際科研小組26日在美國《細胞》雜誌上宣布,他們把人類幹細胞注入豬胚胎中,首次成功培育出人豬嵌合體胚胎,並在豬體內發育了3到4周時間。人豬嵌合體研究面臨巨大的倫理爭議,但科學家認為,這項工作最終有助在動物體內培育出可供移植的人類器官,從而解決移植器官來源嚴重不足的難題。
  • 明明黑猩猩與人類基因相似,器官移植為何用豬?原因與它有關!
    在某些重大的疾病上,我們可以通過移植器官來實現生命的延續。但器官捐獻在醫學界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雖然地球上擁有70億的人口,但是能夠捐獻器官的又能有多少呢?而由於每個人的基因是不同的,因此在接受器官捐獻前都會做血型匹配,為了避免後期出現排斥反應,因此在這一步上也會刷下很多不合格的捐獻器官。所以在移植手術中,能夠匹配上的器官少之又少。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人豬嵌合體胚胎
    新華社華盛頓1月26日電(記者林小春)一個國際科研小組26日在美國《細胞》雜誌上宣布,他們把人類幹細胞注入豬胚胎中,首次成功培育出人豬嵌合體胚胎,並在豬體內發育了3到4周時間。  人豬嵌合體研究面臨巨大的倫理爭議,但科學家認為,這項工作最終有助在動物體內培育出可供移植的人類器官,從而解決移植器官來源嚴重不足的難題。  「我們認為這項工作意義重大,是幹細胞研究領域的一個裡程碑,」論文第一作者、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軍對新華社記者說,「這是第一次證明我們能培育人豬嵌合體胚胎。」  培育嵌合體胚胎分為兩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