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科學現場:前沿科學結晶 克隆小豬與器官移植 第2頁:科學現場:前沿科學結晶 克隆小豬與器官移植 第3頁:科學現場:前沿科學結晶 克隆小豬與器官移植
照片:飼養員對兩頭克隆小豬格外偏愛。
經過一次淋浴、四次消毒、再換上全封閉式隔離服,終於得以見到兩個被當做明星一樣的小豬:它們全身雪白,毛色油光發亮,正與一群並無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奮力爭搶「媽媽」的奶頭。
這兩個豬頭豬腦、不起眼兒的小不點,是當今最前沿科學研究的結晶。2007年5月24日,通過克隆技術,它們降生在天津寶坻祖代種豬場。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克隆」的概念我們並不陌生。
動物克隆,是指通過無性繁殖由一個細胞產生一個和親代遺傳性狀一致,形態非常相像的動物。如用未分化的胚胎細胞進行核移植稱為胚胎細胞克隆;用胎兒或出生以後動物的細胞進行核移植稱為體細胞克隆。
進行該項研究的中國農業大學李寧教授帶領的科研小組曾在2005年成功培育出我國第一頭克隆豬。那是一頭我國特有品種——五指山小香豬。當時,科學家共培養了300個胚胎,分別移植到3頭母豬的子宮裡,結果只有1頭豬懷孕,它產下了3隻小豬,其中僅一隻成活。
課題組的李秋豔老師介紹,這次克隆出的哥廷根小型豬原產於德國,是國際公認的最佳醫用模式動物之一。中國農業部從1998年開始立項,想引進哥廷根醫用小型豬,但近10年時間過去,國外仍然禁止出口這種豬。因此,我國的相關研究也落後於發達國家。
為了打破國外的封鎖,科研人員通過合作的方式,從國外實驗室獲得了哥廷根小型豬的體細胞。具體來說,就是取用豬胎兒皮膚成纖維細胞,因為這種細胞具有好獲得、好培養的特點。李老師解釋說,從理論上講,除了成熟的生殖細胞以外,任何細胞都含有全套的染色體,都可以用於克隆,具有發育成一個完整個體的潛力。
有了提供遺傳物質的供體細胞,還需要提供營養的卵母細胞。「這就像種地,有了種子,你得找一塊地把它種上去。」李老師笑著比喻。
(責任編輯:bu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