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家》:彭子岡編輯的最後一本雜誌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彭子岡,抗戰時期「大公報」的名記者,1938年入黨的地下黨員,曾以《毛澤東先生到重慶》一文為人所稱道,1955年她接手創辦了她新聞生涯中的最後一本雜誌《旅行家》,這是上世紀50年代全國獨此一家的旅遊刊物。

  本文作者是彭子岡女兒。

  奔跑在「約稿」的道路中

  1955年1月,隸屬團中央、中國青年出版社的「旅行家」雜誌創刊了,由彭子岡擔任主編,很快「旅行家」雜誌發展成為一個十三四人的小集體。

  從1955年開始,名記者彭子岡的主要精力就是為編好《旅行家》雜誌策劃選題、約稿、組稿,力爭使刊物成為上級要求的「知識性、趣味性」的讀物。

  她打開她的「社會關係網」,拿出當年當記者的看家本事——腿勤、筆勤地與青年編輯一道奔跑在「約稿」的道路中。我記憶中她除了用電話及自己跑去約稿,還用寫信的方式給文學家沈從文、郭沫若夫人於立群、北大教授向達、侯仁之、印度語專家金克木等人約稿,當時回信來稿紛紛而至。

  在彭子岡當主編的若干年中,「旅行家」雜誌上既有國內專家張啟宗寫的「航行與河流」,向達的「三寶太監下西洋」,也有當時的青年作家從維熙的「京郊農業生產合作社」散記;既有紐西蘭作家、中國友人艾黎先生的「我的祖國紐西蘭」,吳歌的「仰光散記」,也有內容充實的國內遊記、攝影及從各國畫報上翻拍下來的美景和旖旎風光。

  因為當時條件限制,一期旅行家的印數全國只有十萬餘份,彭子岡對此曾大為苦惱,她提過一些意見和建議,「反右」時曾因此多了一條罪狀。

  因為認真,她在編輯工作中還設立了一些規矩,如「作者如果敷衍成文定要退稿」。為了刊物質量,她不惜跑腿多次去專家名流府上退稿道歉。

  一次,她約來的郭沫若的「遊西安」一稿,其中引用了「秦中自古帝王都」的唐詩,友人發現郭老將詩作者的名字記差,彭子岡經認真核對,證明確實為郭老誤記,她毅然決定刪去詩作者的姓名。事後,郭老曾專門派秘書向編輯部致謝。

  彭子岡還用實事求是的作風對待刊出的稿件。有一次,作家張恨水的「遊故宮」一文發表後,引起質疑。文學家、故宮博物院鑑定專家沈從文先生來信,列舉文中與史實不符合之處,彭子岡立即不顧情面,將沈函全文發表,以求事物的真實性,同時也對讀者負責。

  母親子岡為了辦好刊物,讓廣大讀者眼界更開闊而絞盡腦汁。

  上世紀50年代,在緬甸總理吳努訪華的一個外交場合,彭子岡竟拿出在「大公報」當記者採訪時的勇敢,看一個機會來了,徑直上前當面約稿,而吳努總理也果然一口答應。後來果真寫來了稿件,於是彭子岡高興得將它登在「旅行家」雜誌上。文章發表後,因無外匯支付稿酬,她又靈機一動特地選購了一套中國漆器茶具,送到緬甸駐中國大使館,請其代轉。

  感情充沛地寫稿

  當主編期間,母親自己也寫稿。她於1956年寫的「回到重慶」也是膾炙人口的一篇文章。文中對重慶解放前後的不同的感受寫得感情充沛。時代感在她的遊記中豁然顯露。

  文章開頭是這樣寫的:「一千支筆也難描摹出我又回到重慶時的心情。是回家的心情嗎?不是,因為它並不是我的家鄉;是勾起了幸福的回憶嗎?不是,因為那七八年山城的生活並不愉快,毋寧說是有些悲慘。但是當飛機在重慶上空盤旋的時候,我已經收拾停當,只想當機門一打開,一腳就跨出去……」

  「從平原上來的人誰都不會習慣它的坡坡坎坎,它的湫隘,它的夏日的苦熱,它的涕泗滿街,它的老鼠擋道!當然在那七八年間最最苦人的是反動蔣政權的迫害、惡性通貨膨脹以及敵機的侵擾……」

  「我們進城的汽車走過山洞,走過小龍坎、化龍橋,一路上都在修路。熟悉的四川話又飄進耳朵……」

  「到了上清寺的花園,我們恨不能立刻坐上那車頂淺黃、車身淺藍的無軌電車逛街去……」

  「電氣開關車門,娃娃們睜大了眼睛在納悶。無軌電車剛上市不久,許多人還帶著欣賞的心情來坐它……」

  「從前的川東師範,如今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從前的「渝舍」,如今的少年宮,它們毗連一片,又各有各的大門。川東師範從前不僅是偽教育部和其它機關,而且也是眾所周知的「愛國犯」的拘留地;川東師範的防空洞有著不同的涵義,進去的人不知下落,沒進去的人對它憎恨入骨……」

  「我抓緊時間用半天功夫去參觀了曾家巖五十號和化龍橋紅巖村兩處革命紀念館。……當我從大街進入小巷,不再需要左顧右盼的時候,當我可以昂起頭來,公開地敲那兩扇黑漆大門的時候,我說不清自己胸膛裡充滿了什麼情感……」

  「請回想一下當年的「悄悄回娘家」似的心情,再和今天我們祖國在勝利建設的近景遠景來對照,都會覺得歷史的腳步走得不算慢,只待我們馬上加鞭……」

  「過去在這個城市生活了七年而沒有愛它,如今三天行旅卻很難再忘懷它。一直到飛機起飛,我還在獨自玩味這個奧妙的道理。」此文登在「旅行家」雜誌1956年第五期上。

  就這樣,彭子岡在「旅行家」雜誌充滿激情地工作著。她在編輯部一視同仁,心直口快,鼓勵大家勤奮好學,只要努力就積極支持。她還促成了一對好學勤奮的青年編輯的婚姻。(小時我曾去參加婚禮。)

  子岡還向上級領導推薦原「旅行雜誌」前主編來這裡工作,並把那些依仗身份或紅色資歷而不努力的人,在勸說無效後儘量將其調出——這些盡都成為1957年反右派鬥爭時的又一條罪狀。

  因為「反右」運動及其它原因,「旅行家」雜誌於1959年5月停刊。後來母親也因重度腦血栓而身心疲憊,於1980年癱瘓在床,1988年1月離世,終年74歲。

  她是多麼鍾愛「旅行家」雜誌!無論如何,短短的近三年編輯時光(因為運動實際工作時間為兩年半),是她從抗戰走來,面向新中國的人生歷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徐東

相關焦點

  • 一本雜誌的 興衰--科技--人民網
    原標題:一本雜誌的 興衰   1901年底冬,倫敦南安普頓街8號的喬治·紐恩斯出版公司門前,許多人不畏嚴寒,排著長龍。這些人排隊是為了購買最新出版的《河岸》雜誌,好儘快讀到雜誌上連載的《巴斯克維爾獵犬》。
  • 新華社《環球》雜誌招聘文字編輯及美術編輯
    《環球》雜誌創辦於1980年,是由新華通訊社主管、瞭望周刊社主辦的大型綜合類國際時事雜誌,是目前中國最具專業性和影響力的國際報導刊物,影響力在CTR全國高端人士雜誌閱讀率中位居新聞類雜誌前列。  《環球》雜誌現為雙周刊,內文80頁,大16開彩色印刷。內容涵蓋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
  • 2021年雜誌貓旅遊雜誌訂閱排行榜-雜誌折扣訂閱網
    那麼在旅遊前,做一個充足的準備,旅遊雜誌就變得尤為重要。最新發布的2018年的最佳旅行目的地榜單...《中國國家旅遊》、《旅行家》、《時尚旅遊》、《孤獨星球》等一些旅遊雜誌。接下來雜誌鋪小編就一一介紹遊熱門旅行雜誌;中國國家旅遊​《中國國家旅遊》雜誌是一本由中國國家旅遊局擔任行業指導的國家
  • 《漢聲》:一本雜誌的豐盛和焦慮
    這一次記錄,他們花了11天,燒壞了所有隨身攜帶的日光型藍閃光燈,最後整理出3200多張工序圖。  黃永松又將兩位師傅從無錫請到南京的東南大學開課,教授藝術系研究生;並請他們把能做的泥塑統統做出兩份,一份留在學校,一份由黃永松帶到臺灣做展覽推廣。300多件泥塑,這件事情前後花去6年時間。
  • 最前線|新文學雜誌《小鳥 Aves》上線,原《好奇心日報》編輯操刀
    2021 年開年,文學雜誌《小鳥 Aves》在移動端上線。這部雜誌全年 12 卷,更新總文章量在 300 篇左右,支持付費閱讀。它由原《好奇心日報》編輯楊櫻、伊險峰操刀,二人均為編輯委員會成員。目前,在手機應用商店中搜索「小鳥文學」,可以獲得「小鳥文學」app 的下載入口。
  • 園藝、貓奴、吃貨、旅行、森女……12本逼格至高的獨立雜誌
    《Cereal》       你能在比如COS這樣的時裝店裡,找到這本「高處不勝寒」的旅行生活雜誌。新一期的空靈目的地是加拿大育空地區和英國海濱小鎮聖艾夫斯,都是鮮為人知的渺渺之地,格外高冷。《Chickpea》       這本獨立雜誌的創辦人是兩個紐約客,因為聽夠了「吃素是有錢且愚蠢的人才幹的事」,而決定反擊。在他們新穎的編輯下,這本素食雜誌視覺美,行文風趣幽默,在給素食者正名的同時,也引領風氣之先。
  • 5折徵訂 | 美國優秀小學雜誌《好奇號》中文版,1本=5本雜誌!拓展...
    而從這幾本雜誌可以看出,前面Dora媽說《好奇號》是科普雜誌其實並不準確,它內容覆蓋了科普、藝術、人文、文化、文學多個領域,是一本綜合性很強的雜誌。  不止如此,《好奇號》雜誌每期還附贈一本32頁的中英雙語讀物。
  • 旅行家9月刊 | 寵物旅行 正當時
    隨之而來的是寵物情感經濟的萌芽,寵物用品、醫療、美容……當然,還有旅行。去年4月刊時,我們的封面故事講述了「人類與動物園」,那是一種「千山萬水去看你」的旅行,而這次,我們想講述的是「我們一起在路上」的旅行。在中國,雖然很多人養寵物,但帶寵物出遠門依舊是許多主人不敢想像的事,可能你帶寵物旅行的距離只限於你家和街心公園之間。
  • 兒童雜誌排行榜---雜誌貓
    信中提到新名有:讀者、讀友、讀者之家、談天說地、共享等等。最後使用了《讀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讀者文摘》正式改名為《讀者》。本刊是全國唯一一本少年兒童故事。 《故事大王》欄目豐富新穎,內容有益有趣,故事能講能讀,活動繽紛多彩。主要欄目:校園碰碰車、偵探大王、大王驚奇放送、童話大王、漫畫.幽默大王、大王萬花筒、少年武俠、傳說大王、小故事家、智慧大王、星座趣味園、鬼才大王等。
  • 趙俊毅:被戰爭折斷翅膀的《飛鷹》雜誌
    抗戰之前,上海出版的攝影刊物有:《柯達商報》、《柯達畫報》、《攝影畫報》、《天鵬》、《柯達雜誌》、《中華攝影雜誌》、《晨風》、《長虹》、《華昌影刊》、《飛鷹》等等,在這些刊物中,屬《飛鷹》出版的時間最晚,刊行的時間也不長,但它後來者居上,一躍成為國內攝影出版物的佼佼者,究其原因,一、上海冠龍照相材料總行勇於出資興辦,二、得益於三名在校大學生出色的編輯才幹,二者缺一不可。
  • 寫砸一本小說的200種方法
    那我就來教教大家寫砸一本小說的200種方法的。別擔心,我可不是亂教,我可是有課本的,課本叫做《如何寫砸一本小說》,書中介紹了小說創作過程中200個典型的創作誤區,也就是200個編輯與讀者的「眼中釘」,是一本全是乾貨的寫作寶典。寫出如此靠譜的寫作書,作者自然也不是一般人。
  • 雜誌貓推薦2021年公司訂雜誌,企業訂閱雜誌排行榜
    公司訂雜誌,適合公司訂閱的雜誌有哪些?伴隨著2021年的到來,很多公司都在為新的一年摩拳擦掌,「擼起袖子加油幹」。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或者說要緊隨時代的步伐,建設學習型企業,公司期刊訂閱成了各家公司不約而同的選項。企業單位可訂閱的期刊雜誌有哪些呢?小編精心匯總了下,可做參考。
  • 「雜誌貓」時尚雜誌《Vogue》:如畫展覽,藝術作品與時尚雜誌攝影的...
    ,《Vogue》雜誌是世界上歷史悠久廣受尊崇的一本綜合性時尚生活類雜誌。雜誌內容涉及時裝、化妝、美容、健康、娛樂和藝術等各個方面,因此被奉為世界的時尚聖典,但是小編將帶你看到它不一樣的一面。05 於1909年買下《Vogue》雜誌的康泰· 蒙特羅斯·納仕把該雜誌打造成最世界上最時尚的雜誌,鼓勵他的編輯們僱傭藝術家。
  • 電子雜誌雜誌鋪電子雜誌訂閱網
    電子雜誌在線訂閱、訂購,享受電子競技雜誌,新潮電子雜誌。訂閱電子雜誌特價優惠,雜誌鋪為你提供電子期刊雜誌低價的訂閱服務。推薦:《新潮電子》雜誌推薦:《新潮電子》目前無論是業界的影響力還是讀者心目中的地位,都非其他電子閱讀數碼媒體可以企及的。 《新潮電子》目前期發行量45萬冊,無論是發行量還是廣告傳播影響力,《新潮電子》都是國內同類雜誌中當仁不讓的第一位。
  • 編輯之選|上海陝西南路上,出現了「一隻」會旅行的變色龍
    不知道大家看到本期編輯之選的標題時,是不是以為 mars 把雙引號的位置放錯了。但其實並沒有,因為這隻出現在陝西南路上的「會旅行的變色龍」,其真身是一間餐酒吧。這個 logo ,是變色龍的眼睛。回國之後我加入了一家酒類雜媒體《飲迷》雜誌,而後開了自己的第一間酒吧「 Tailer Bar 」。」「 Carson 最初是在郵輪的酒吧上工作,而後去了 M1NT 酒吧、Park Hyatt 等等。多是酒店、郵輪這些有集團企業背景的工作環境。所以我倆的背景和經歷是完全兩種風格,合作起來的確需要一些磨合和改變。」一個自由天性一個規矩嚴肅,但其實兩人也有共通之處,比如「旅行」。
  • 「雜誌貓」青少年雜誌推薦
    · · ·/雜誌推薦國內暢銷的青少年雜誌· · ·今天小編就向大家推薦國內暢銷的青少年雜誌,一起來看看吧。<<<<<<<<<<<<<<<《格言》:充滿青春活力的語言素質教育讀本《格言》是一份以「開啟語言智慧」為主題的全彩版文摘雜誌,創刊於2003年底,其宗旨是把自己辦成青春語言的家園,從而提高讀者語言智慧,提升語言修養。
  • 一群極簡美學愛好者,把自己的興趣做成了網站和獨立雜誌
    去年夏天,一本名為 Minimalissimo N1 的雜誌在眾籌網站 Kickstarter 上線,僅一個月便募集了來自 414 位支持者的 11058 英鎊,達成眾籌目標。它將關注的視角,放在對極簡主義設計理念的探索,和其對創造力的影響上。
  • 視頻丨正在求職的朋友,聽聽《Science》雜誌編輯怎麼說
    在10月27日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之科技創新青年峰會(YES Summit)上,Science 《科學》雜誌定製出版編輯Jackie Oberst為求職者提出了一些建議。Jackie Oberst表示,求職者應儘早開始找工作,很多公司都在招人從事遠程工作,但仍然還有公司有實地工作崗位空缺。
  • 美國LIFE雜誌:去看窮人的面孔和驕傲者的姿態
    80年前,時代華納旗下著名雜誌品牌《LIFE》誕生,也就是為我們所熟知的《生活》周刊。作為一本攝影紀實類雜誌,它記錄了太多烙印在人類歷史上的偉大瞬間,更有很多人被其詩一樣的發刊詞所打動,它在創刊幾十年來三次停刊跌宕的命運更是讓人唏噓。
  • 熱門幼兒教育雜誌-雜誌貓官方
    《東方娃娃·卜卜》,孩子不僅每月能閱讀一本優質的紙板書繪本,更能在情感、認知以及美術欣賞上,給到小幼兒更全面的閱讀關懷,詳情請見0-8歲:中國家庭首選《東方娃娃》,故事美育益智科普一站全齊。    [02]  為3~7歲幼兒創辦的《東方娃娃》雜誌,中國最美親子刊。    《東方娃娃》是那種編輯自己也十分期待著出刊,急著帶回家給自己孩子閱讀的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