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權傾朝野,為什麼卻沒當上更高的掌印太監?答案被揭曉

2020-11-28 騰訊網

品鑑歷史文化,揭秘背後真相!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歷史文章,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魏忠賢權傾朝野,為什麼卻沒當上更高的掌印太監?答案被揭曉。

在明朝時期,負責管理皇宮內務的被分為12監,四司,八局,也被統稱為二十四衙門,彼此的職責都是不一樣的,而地位更是有著很大的區別!其中,司禮監因為掌管披紅和蓋章,因此權力是二十四衙門之首,然而,浣衣局這樣的部門,則是做苦力的部門, 其地位不用細講大家也都知道!

在眾多的部門當中,唯有主管才可以被稱之為是太監官階的正四品,另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職位,因此,太監是宦官裡面位高權重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宦官,都是太監的職責!

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根據字面意思的理解,就是一個負責籤字,另外一個負責蓋章,也就是說蓋章的權力要比籤字的權力大。

在明史的記載當中,魏忠賢可以說是權傾朝野,但他的職務準確一點來講,就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監掌東廠,在魏忠賢的上面還有一位掌印的太監,權力比他大,那麼,魏忠賢為何不是掌印太監呢?

關於這個問題,原因有如下3點!

第一:依據明朝的慣例,司禮監秉筆太監還兼任著東廠掌印太監,說起東廠這可是讓人忌憚的特務機關,對魏忠賢而言,掌控東廠才是真正的實權,掌印太監不過就是一個虛職而已!

其次,那個時候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實際上就是魏忠賢的走狗,他之所以能夠做掌印太監,也是憑藉著魏忠賢的運作,這個人也很清楚自己的地位,一心一意的對待魏忠賢,因此,對於魏忠賢來講,他是完全沒有必要爭奪掌印太監的!

第三電腦,在明史的記載中,魏忠賢是不識字的,能夠進入司禮監其實已經是一個例外了,若再擔任掌印太監,難免會落人口實,畢竟他已經有了實權,至於掌印太監這個虛名,要不要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相關焦點

  • 魏忠賢權傾朝野,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為何沒當上更高的掌印太監?
    魏忠賢權傾朝野,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為什麼沒有當上職位更高的掌印太監? 明朝負責管理皇宮內務的分為十二監,四司、八局,統稱二十四衙門。
  • 掌印太監比秉筆太監權力大,為什麼魏忠賢卻沒當上掌印太監?
    從理論上來說,掌印太監確實比秉筆太監的地位和權力要大,按照明朝時期司禮監的職位劃分:司禮監,(提督太監一員,掌印太監一員,秉筆太監、隨堂太監、書籍名畫等庫掌司、內書堂掌司、六科郎掌司、典簿無定員。雖然從理論上來講,掌印太監權力和地位比秉筆太監要大,因為他掌握著最後一道流程的蓋章,沒有掌印,詔令文書就無法生效,而且掌印太監還有權力駁回,譬如他認為這道詔令不太合適,可以要求重新商討。而秉筆太監始終只是按照皇帝或者大臣的旨意進行代筆,或者當皇帝完全讓他來披紅時,秉筆太監才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
  • 去把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叫過來
    ,這得看掌印太監的,掌印太監不開心不給蓋章,那就是一張廢紙,還是狗屁都不是。而這倆太監都是天天能出現在皇帝身邊的人,相互之間誰也瞞不了誰,也就不敢有太過分的事情,否則告一狀,皇帝就能仲裁,對自己沒好處。
  • 明朝掌印太監區區四品官,六部尚書為何對其畢恭畢敬?
    掌印太監是司禮監這一宦官衙門中的最高職位。掌印也就是掌管印璽的意思。掌印太監地位高於司禮監中的其他太監,例如秉筆太監、隨堂太監。司禮監掌印太監只有一員,而隨堂、秉筆太監則共有八人。儘管秉筆太監可以對內閣票擬進行批紅,但是,批紅的內容必須由掌印太監過目才算最終確定。所以秉筆太監只有辦事權,沒有決定權。
  • 掌印,讓印章讀懂管理
    如《舊唐書·職官志三》記載:「司記掌印,凡宮內諸司簿書出入目録,審而付行焉。」凡是掌管用印之人,都是最值得託付和信任的。到明朝,朝廷設立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一職。凡是大臣呈上的奏摺,最後都由掌印太監最後審核,如果他認為可以,就蓋上公章。如果不滿意,有權打回去。
  • 科普:「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誰的級別更高?誰是東廠老大?
    明初,司禮監與各監主管設「太監」一,左右少監各一,各司設「司正」一,各局設「大使」一。以後編制擴張,各監分設「掌印太監」。司禮監以「掌印太監」為首,下設「秉筆太監」數人,首席秉筆主管東廠、詔獄等特務刑訊機構,各秉筆分管各監各司局。
  • 明朝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哪個權力大?
    秉筆太監負責代替皇帝「批紅」,掌印太監職掌皇帝玉璽,當然掌印太監是老大了:「掌印秩尊視元輔,掌東廠權重,其次秉筆,其次隨堂,如眾輔焉。」當過秉筆太監的有明武宗時期的劉瑾,明熹宗時期的魏忠賢,掌印太監有明英宗時期的王振,明憲宗時期的汪直、懷恩,明世宗時期的陳矩等,明神宗時期的馮保。
  • 司禮監掌印太監到底有多大權力?
    由於廢相後繁瑣朝議使皇帝無力負荷,加以若干君主廢弛朝政,遂有秉筆太監代為「批紅」的制度。即各部公文奏議交司禮監分類後,揀選其要呈送皇帝。皇帝或親批,或由秉筆口述大要而皇帝口決,秉筆代為「照閣票批紅」,發還內閣與各部依據批紅撰寫正式詔書執行。但秉筆太監只是寫上意見,最後由掌印太監審核,如果認為可以,就蓋上印章。
  • 古代太監和宮女對食是什麼意思,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嗎?
    因為古代太監和宮女的生活基本都是在高牆之內,又宮規森嚴,有的人進來了一輩子都出不去,寂寞和空虛是難免的,所以大家互相結為伴侶,一起吃飯約會,簡單說」對食」就是宮女與宮女之間或者太監與宮女之間的戀愛關係,雖然有些太監對女性還是興趣濃厚,但是畢竟太監的男性生理功能是不完整的,所以這種」對食」大多都只是雙方在心靈上互相尋找慰藉。
  • 明朝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是如何崛起的?誰的權力更大?
    內閣制度下,皇帝牢牢掌握著決策權,內閣則擁有議政權,六部則掌握著行政權。凡是朝廷的重要事務,均先由內閣擬定幾條意見,以筆墨寫於票籤上,然後呈送皇帝批准,這個過程便被稱為票擬。皇帝則只需根據內閣提供的意見,進行最終的決策便可,如此便大大降低的皇帝的工作量,而最後拍板的仍然是皇帝的「硃批」。明太祖朱元璋在汲取了前朝教訓之後,為了防止宦官幹政,曾下令不許宦官識字。
  • 最是烏雲遮望眼:《紅樓夢》賈家的「朋友圈」,果真是權傾朝野?
    最是烏雲遮望眼:《紅樓夢》賈家的「朋友圈」,果真是權傾朝野?《紅樓夢》賈家,一門兩國公,號稱百年大族,詩書鼎盛之家,他家的朋友圈可以說星光熠熠,其中不乏王爺、公主、太妃等皇族成員,鼎盛時期,皇帝還是他家的座上賓。那麼,賈家在朝廷中究竟是一個什麼地位,他們能算得上權傾朝野的大家族嗎?
  • 沙雕放蕩不羈愛自由女主×黑化爆表權傾朝野男主
    第三次,十八歲的蘇清輝已經成了明京人人羨慕的清雋少年,而她是遠嫁而來的公主,沒過三月,公主國破,她從城樓躍下,一襲白衣染成血色。蘇清輝沒能接住她。第四次,他二十五歲,少年宰相,太子之師,霍如卿從王公之女嫁予太子,還不等他謀逆造反將她從太子身邊奪走,她已如一團驕陽綻放,葬身火海。
  • 東漢的太監是狐狸,晚唐的太監是老虎,而明朝的皇帝則是家犬
    所以,朱瞻基幹脆在宮裡開了個學校,稱「內學堂」,所有太監都要接受「再教育」。太監群體文化水平的提高,為後期他們走向政治核心層奠定了基礎。明朝很多太監的學問都非常高,像魏忠賢這種目不識丁的非常罕見。比如馮保,其書法造詣極高。
  • 明朝太監有一個什麼職位?皇上最喜歡,卻讓六部和內閣十分害怕!
    明朝應該是歷史上漢族統治最特立獨行的一個朝代,因為明朝的太監宦官都特別的出名,有鄭和、魏忠賢、汪直、劉瑾等,他們都是歷史上非常出名的宦官,有好的有壞的,他們有的不但勸權傾朝野、控制朝廷、貪汙受賄,有的還直接改變了明朝的發展軌跡。
  • 同樣是古代的太監,為什麼別的國家只割蛋蛋,中國的要全割?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特殊的職業,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太監。在隋唐之前,他們叫「閹人」,隋唐之後叫「太監」。古代封建統治者為了保證自己妻妾的貞潔,不允許男性出現在皇宮後院之中,但又有很多工作女性無法完成,就誕生了「太監」這一職業。
  • 魏忠賢欲比肩孔聖人,明朝將軍大力支持,主動幫魏忠賢修聖賢之物
    明朝天啟皇帝喜歡木工,經常不理朝政,最終導致皇權旁落在司禮太監魏忠賢手中,於是魏忠賢權傾朝野,那麼趨炎附勢的諂媚者也就絡繹不絕的出現在那個時期,其中,國子監學生陸萬齡竟聲稱魏忠賢可與孔子比肩,並和孔子做了一些對比:孔子作《春秋》、忠賢作《要典》;孔子誅少正卯、魏忠賢滅東林黨爭,將魏忠賢描繪為忠君愛國,善待賢良,全力為明朝奉獻的聖賢形象,然後大將袁崇煥與兵部尚書閻鳴泰、浙江巡撫潘汝楨緊接著就向皇帝建議
  • 魏忠賢的上位之路,面對敵人,也曾心慈手軟
    對於大臣來說,內閣的首輔是他們的最終目標,對於宦官來說,司禮監掌印太監的職業是他們最想得到的。明朝歷來權勢極大的宦官,都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在魏忠賢這自然也不例外。魏忠賢的權勢在當時到底大到什麼地步呢?從太監到官員基本全都遍布著他的耳目,無論是內閣、六部,還是各個地方的總督,都受到他的管制,基本上與皇帝的權力沒有什麼區別。
  • 明朝十大太監排名,魏忠賢僅第三,有一人被公認為是當時世界首富
    明朝最有名的就是黨爭和宦官,黨爭就是東林黨與浙黨、楚黨、齊黨、秦黨、閹黨之間的鬥爭,最終動搖國本,導致明朝元氣大傷,最終釀成滅國之禍;太監專政就更不用說了,明朝的大太監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與東漢並列,來看看明朝歷史上十大有名的太監都有誰吧:TOP、10 曹化淳曹化淳詩文書畫,樣樣精通,深受司禮太監王安賞識,倚為親信;奈何後來王安被魏忠賢害死後,曹化淳也受到了牽連
  • 明朝的司禮監執筆太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哪個權利大?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太監權勢最受寵的王朝,也是太監權勢最大的王朝,隨著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組建內閣之後司禮監是明朝內庭中二十四監中專門掌管太監的機構,下設掌印太監,秉筆太監,隨堂太監和提督太監,其中權勢最大的當屬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了,那麼到底是誰權勢更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