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魯迅先生非常喜愛的學生,其父曾被人們戲稱為「國民老丈人」

2020-12-03 小鹿紫荊97

01 譽滿京都的北大校花

馬珏於1910年出生於日本東京,她的父親馬裕藻是北大教授。

由於父親曾去日本留學,思想也較為開放,他建議馬珏就讀北大政治系,還對她寄予厚望,想讓她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女公使。

當年,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都流行選校花,馬珏所在的北大雖並未跟隨這一潮流,但是就讀北大政治系的馬珏還是成為了全校公認的校花。

除此之外,由於她的名聲太大,使得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校花都黯然失色了。

那麼馬珏究竟有多美呢?

馬裕藻的一位朋友曾稱讚馬珏「像大理石雕出的那麼美。」

那時北京甚至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馬裕藻對北大有啥貢獻?最大的貢獻就是為北大生了個漂亮的女兒。

被公認為校花的馬珏每天都會收到很多封情書。

她與林徽因、陸小曼、楊絳、王映霞、張兆和、嚴幼韻、湯國梨、保志寧、沈懷球並稱「民國十大校花」。

02 與魯迅先生的深厚淵源

由於魯迅先生當時也在北大任教,和馬裕藻是同事,兩人性格又十分相投,所以當時他們二人來往甚是密切,魯迅經常去馬家做客。

後來,年僅15歲的馬珏寫下了《初次見魯迅先生》一文,魯迅看到這篇刊文後十分開心,還誇讚馬珏寫得好。

後來,魯迅先生一去馬家便會問起馬珏,如果馬珏在家裡,就會和她交談幾句。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二人一直保持通信,魯迅先生也本著「誨人不倦」的宗旨為馬珏指引道路。

在《魯迅日記》中提到馬珏的地方竟有五十三處之多,可見魯迅對馬珏的喜愛。

魯迅在給妻子的信中也曾數次提到馬珏,還很擔心馬珏的病。

就連馬珏的號「仲服」也是魯迅先生所取。

除此之外,魯迅還時常送書給馬珏,直到馬珏結婚後,為了避嫌,他才沒有再繼續送。

03 下嫁海關職員,終獲真摯愛情

當時美貌與智慧並重的馬珏備受追捧,當大家得知她所嫁的對象竟然只是一個普通的海關職員時,紛紛表示出乎預料。

馬珏的丈夫楊觀保和馬珏的弟弟十分要好,因而也經常出入馬家,久而久之便和馬珏熟悉了。

他個性有趣、興趣廣泛,也堪稱是個有才之人。

他對馬珏十分痴心,為了見馬珏,六年時間,他每個星期都坐火車往返於天津和北京之間,六年始終如一。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來他的一片痴心終於感動了馬珏,二人於1933年喜結連理,那時,馬珏大學還沒有畢業。

在五十多載的婚姻歷程裡,他們攜手度過了許多風風雨雨。

楊觀保為了馬珏,割捨了很多東西。

一是抗日戰爭初始之時,楊觀保本來可以去重慶,但是為了妻兒,他堅持在淪陷區守了八年;

二是1949年之際,他本來可以跟隨國民黨去臺灣,但因為馬珏無法離開大陸,也放棄了;

三是本來有機會去北京做翻譯工作,但是為了照顧馬珏,他繼續留在了山東棗莊。

文化大革命期間,楊觀保被捕入獄,但是馬珏堅強地學會了操持各種家務,用自己的肩膀撐起了整個家。

1988年楊觀保逝世,從那以後,馬珏的生命便陷入了深切的回憶中。

她在給兒女的信中說:「最苦的是憂鬱引起的孤獨、寂寞,思念爸爸一生對我的好處。」

從1988年到1994年病逝,馬珏用了六年的時間思念楊觀保。正應了那句「他追了她六年,她念了他六年。」

莎士比亞說:「忠誠的愛情充溢在我的心裡,我無法估計自己享有的財富。」

很多人都覺得風華絕代的她當年嫁給楊觀保很委屈,但其實不然,因為楊觀保對她的愛和忠誠已經使她受益終身。

(Ps: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本人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魯迅一句話許多人都讀不懂,還被當做了病句,這就是先生的智慧
    這個時候還是由舊社會過渡到新社會的關鍵時期,是人們思想轉變的關鍵時期,而恰恰就是這個時候湧現出了許多非常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他們用他們的筆做武器,他們抓住了拯救國民的關鍵,那就是必須首先改變思想才能團結統一,像胡適、李大釗等人。提到以筆做武器的人,我們就不得不提到這個人,他就是魯迅。在看到國家現狀,還有國民的愚昧之後,他毅然選擇棄醫從文,選擇用文字來喚醒當時人們愚昧的思想。
  • 魯迅先生憎惡和尚喜歡道士?魯迅:我沒這麼說
    在這裡面,魯迅把和尚、尼姑、回教徒、基督教徒等外來的都說遍了,而道士是我們本土的。魯迅先生這樣進行對比,絕不是說為了讚美道士,而是為了說明當時中國的國民性:對於外來的,如果稍微有毛病,就會全盤否定,對於本國的,哪怕再糟糕,也會包容。實際上,要理解這句話,要從當時的社會大環境和魯迅先生自身的經歷思想來理解。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世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啊?哦,那個差等生
    (筆記),有時候也會為他指出解剖圖的錯誤之處,甚至還會詢問魯迅關於祖國的一些事情。魯迅曾在自己的文章《藤野先生》當中說到,在他離開日本之時,藤野先生的臉上似乎有些悲傷,甚至還囑咐魯迅在回到祖國之後給他寄一張照片過去。不過在那之後,他們並沒有進行聯繫,雖說魯迅也一直在打聽自己老師的消息,想要再次見到自己的恩師藤野先生,只是這一切並未如願。
  • 還記得她嗎?魯迅曾為其用筆當武器,抒寫經典名篇!
    一個表面看起來柔弱的女子,內心裡卻是無比的堅強與鎮定,面對反動軍閥,面對武力鎮壓,面對白色恐怖,她絲毫沒有畏懼,而是更加決絕的前行,更加勇猛地吶喊,這種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對於她的死,魯迅是非常痛心的,但是由於當時自身力量有限,只能通過訴諸筆端,來抒發對她的緬懷之情和自我的痛惜之意。由此,我們才得以讀到那篇著名的《紀念劉和珍君》。
  • 魯迅先生很像「貓頭鷹」,直到今天,他還在黑暗中睜著眼看著我們
    談到魯迅先生,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他是20世紀舊中國為數不多的「睜著眼」看世界的人。魯迅先生的存在對中國社會的意義魯迅先生這類「人」歷朝歷代都是統治階級不喜歡的一類人。魯迅先生把他自己這一類人稱為「烏鴉」,也就是總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來攪黃有些人的好事。
  • 魯迅先生為什麼會用《狗貓鼠》做為《朝花夕拾》的第一篇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本回憶性散文集,共十篇。按照魯迅先生自己在《小引》裡所說的,這十篇是陸續載在《莽原》上的《舊事重提》,改了一個名稱叫《朝花夕拾》。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1924年5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新任校長楊蔭榆與政府勾結,壓制學生的革命活動,濫用經費,違章收費,等等,引起學生公憤。1925年初,學生派代表要求教育部撤換校長。5月,楊藉故開除劉和珍、許廣平等6名學生自治會代表。1925年5月12日,魯迅在《京報副刊》上發表《忽然想到(七)》,第一次公開表示對此次學潮的意見,公開支持學生。
  • 魯迅先生:鋒利的筆下是一顆柔軟的心
    紳士階層的「中庸之人」在先生的眼裡是可惡的「叭兒狗」,就連原本應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部分青年也在腐朽思想的浸染下變成「小綿羊」,成為先生筆下「失去了野性的狗」有學者評價魯迅先生說:先生雖棄醫從文,但是他的筆就如同手術刀一樣,刺向時代的痛點,剖析人們的心靈。確實,先生的作品是鋒利的,鋒利的諷刺,鋒利地直刺本質。
  • 一部佛教「笑話大全」,魯迅最愛的佛經,他曾親自捐錢助印!
    ——魯迅佛教經文內容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後人曾多次歸納整理《大藏經》,把佛教經文收集在一起。後人整理出來的佛經卷數達二萬多卷、字數達三億之多,經文內容包羅萬象,可謂是凝結了釋迦牟尼佛與諸位弟子的智慧精華。在現流傳了佛經中,有這樣一部經典深受魯迅先生的喜愛,它就是《百喻經》。這部經典以98個詼諧搞笑的小故事組成,通過故事直入人心的告訴人們佛教智慧和為人處世的道理。
  • 很多人未讀過的《貓與兔》,是魯迅先生筆下蒙塵的明珠
    一提到魯迅先生的作品,很多人第一個反應,便是《狂人日記》《阿Q正傳》《故鄉》《藥》《孔乙己》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文章,可是魯迅先生在對待自己的寫作上,從來都是公平的。他的每一篇文章,所傾注的心血,也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讀者的關注點罷了。
  • 對魯迅先生影響力大的小說——《我是貓》夏目漱石
    魯迅先生相信只要是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沒有人不知道他的。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主席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這樣一個大文豪,在早期,《我是貓》這本名著對魯迅先生的文學風格形成有一定的影響。
  • 魯迅先生有多矮?10張生活照,還原先生的真實身高
    倘若看先生與他人的合影,你會驚訝的發現,先生的個子確實是比較矮小的,特別是與高個子在一起的時候,常常夠不到人家的肩膀。 先生曾與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北大校長蔡元培在一起照過一張照片,是至今保存下來先生照片中非常有名、經常被人拿來使用的一張,照片中蕭伯納最高,其次蔡元培,魯迅先生最矮。
  • 大文豪魯迅先生曾這樣評價!
    《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你知道大文豪魯迅先生曾如何評價史記嗎?大文豪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下列哪句話是他評價的內容?A、帝王的鏡子B、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C、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 她是魯迅先生祖母,逃難時落入匪窩3天,雖未休妻卻被丈夫冷落
    她是魯迅先生祖母,逃難時落入匪窩3天,雖未休妻卻被丈夫冷落上世紀的百年對於中國來說,既是一場生死考驗,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政治上雖然動蕩不安,在文藝界卻呈現出來百花齊放的繁榮,為近代文學奠定了基礎。本期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主人公,是魯迅先生的繼祖母。
  • 魯迅先生作品中對兒童觀的解讀
    從20世紀20年代初起,魯迅先生作品就開始進入我們熟悉的小學課本之中,自此以後,幾乎每套小學語文課本都會選入一定數量的魯迅作品,其中涉及的作品包括我們熟知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朝花夕拾》《孔乙己》等,這些作品全部採用兒童作為纏訴者,展現童視野裡所見所聞,社會現實,人情世故,魯迅先生的兒童觀也是直接影響了當代兒童成長和教育變化的重要存在。
  • 魯迅先生說:我們不能向錢看,但是不能不看錢
    近百年來,多少人都曾視他為偶然。然而近年來,我們所處的時代:人們逐漸成了魯迅文中所厭惡的人。為錢而賣掉良知的人,太多,沒心沒肺的有錢人愈來愈多、自命大師、文化泰鬥的人也有不少。只懂得享受、拿來主義的人太多。時代需要吶喊者,也需要勵志者。重讀魯迅,很有必要。
  • 魯迅《紀念劉和珍君》中的楊蔭榆,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楊絳在回憶楊蔭榆時說:「一九二四年,她做了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校長,從此打落下水,成了一條『落水狗』。」受到魯迅的嘲諷楊蔭榆擔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在當時非常引人注目,學生也對她抱有希望。但她們很快就失望了。
  • 沫若先生用4字罵魯迅,魯迅先生5字回敬,世人笑稱:這就是老郭了
    文/紀布魯迅先生一生罵人無數,其中,要說罵誰最狠?首當其衝的必然是郭沫若,一語雙關「才子加流氓」。老郭被罵實屬活該,誰讓他沒事兒去惹魯迅先生,污衊魯迅先生為資本主義前的封建餘孽。矛盾激化兩人就各自暗中較勁兒,之後的7、8年裡二人未曾見面,但針鋒相對一直也沒停息過。大家仔細來看二人的作品,就能看出二人的恩恩怨怨。
  • 魯迅每天抽50支煙得肺病,白蚊帳燻成黃黑,醫生用強心劑都救不了
    凌晨時分,許廣平催促魯迅:「時候不早了,得趕緊休息了!」可魯迅卻悠閒地靠在躺椅上:「我再抽一支煙,你先睡吧。」然而魯迅和許廣平都不知道的是,這一次抽菸或許是魯迅最後一次這麼悠閒地享受香菸。魯迅一生有兩個妻子,一個是朱安,另一個是許廣平。即便許廣平是魯迅的實際伴侶,但因為比魯迅小17歲又是魯迅學生,過於敬重魯迅,她與對方相處總有些小心翼翼。
  • 仙臺打卡記:拜謁魯迅先生
    其中的「仙臺博物館」有魯迅先生紀念碑。我在來日本之前就知道仙臺有兩個魯迅先生的紀念碑。但具體在哪兒——呃,需要找!不過我們反正是來「打卡」,時間多的很,所以第一個景點就下車來瞧瞧,現在這個景點叫什麼名字我都已經忘記了,好象是「伊達政宗」的陵墓。
  • 蕭紅憶魯迅:先生的笑是明朗的,是從心底的歡喜
    來看魯迅先生的人,多半都不到樓上來了,為的請魯迅先生好好地靜養,所以把客人這些事也推到許先生身上來了。還有書、報、信,都要許先生看過,必要的就告訴魯迅先生,不十分必要的,就先把它放在一處放一放,等魯迅先生好些了再取出來交給他。然而這家庭裡邊還有許多瑣事,比方年老的娘姨病了,要請兩天假;海嬰的牙齒脫掉一個要到牙醫那裡去看過,但是帶他去的人沒有,又得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