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臺打卡記:拜謁魯迅先生

2020-12-07 網易航空

為什麼要去仙臺?為什麼要打卡?為什麼要尋找魯迅先生?

呃,這是因為「如果去仙臺,籤證就免費。」——日本3.11地震之後為了救助「東北三省」的經濟,出臺措施鼓勵遊客前往觀光。所以凡是前往巖手、宮城、福島三地的遊客,三年多次的旅遊籤證通通免費!至於代理機構要收取一百或兩百塊錢人民幣的手續費——呃,那是另外一回事。

日本的「縣」比「市」大,地位相當於我國的「省」,但面積當然小到可憐。福島是當年鬧核輻射的那個地方,大家估計不願去。但「宮城縣」的省會是「仙臺市」,是魯迅先生當年上學的地方。這裡航班相對多,票價低廉,最中國遊客最有吸引力。

這個「觀光促進」措施現在已經擴散到青森、秋田和三形,再加上原本就有的「衝繩」縣,所以已經是「如果去七縣,籤證就免費」了。要是擴散到日本全境,我覺得也挺好。

怎麼證明去過這七個地方呢?辦法是「至少住一晚」,住宿之後把「宿泊證明」交給代辦籤證的旅行社就OK啦——然後三年之內隨時來日本,隨時可以出發!

所以,我謂之曰「仙臺打卡」!

我們的「打卡機」是日本樂桃航空的A320。 日本近些年來國內的廉價航空大行其道,各主要航點往返含稅的票價通常都只有六七百元人民幣,著實幸福!

我們從大阪出發,大阪關西機場的T2是樂桃航空的基地。這家公司為了節約成本,沒有廊橋也沒有擺渡車。上機靠腿,下機靠腳。廊橋又長又窄象是監獄過道。而且也不用擺渡車:飛機斜著停,開車後自已拐彎滑走!

候機室風格也很獨特:沒有連排椅,只有地毯和藝術沙發!

詐金花?鬥地主?——呃,我看行。

一個多小時後落地仙臺。仙臺的機場很小,出機場就是地鐵站。

日本的地鐵有兩個特點:一是準時可靠。都是按時刻表運行,精準到分鐘;事先在網站看一眼,就知道自己要等幾分鐘,特別便於安排時間。二是分快慢車,同一條軌道上即有快車也有慢車。有急事坐快車,省時間!

雖然方便,但價錢不便宜,這段路只有七站,成人票高達人民幣40塊錢!

圖中的藍線是「站站停」的慢車,紅線是快車,17分鐘可達市區。日本的「電車」其實相當於我國的「國鐵」,有快車慢車各種車型。在大阪、東京等地,更有「特急」「準急」等多達七種速度,再加上「私人鐵路」的眾多線路,實在令遊人大費腦筋。

仙臺驛,也就是仙臺火車站。仙臺城市很小,不過是圍繞火車站方圓三公裡而已。仙臺全市人口只有100萬,我估計市區範圍內的常住人口不超過30萬。

但計程車竟然不少哇?能拉著活兒麼?——地鐵這麼發達。

日本的計程車巨貴無比,從東京的成田機場到市區要花人民幣1500左右。有段子說有位東北土豪下飛機打輛車去了趟富士山,回國賣了套房子才還上欠帳。

四星小酒店,大約合人民幣每晚400塊。仙臺的酒店在日本算便宜的,我們在大阪的三星酒店每晚都是600多,周末更是要800多。而且巨小——夫妻都是胖子的話沒法錯身,必須有一人先躺到床上去才行。

床上擺的是睡衣,日本的所有酒店都提供睡衣。四星以上基本上都有「溫泉」,但是需要光著屁股下池子——呃,所以是男女分開的。

第二天清晨還睡的很香的時候被房間裡的喇叭吵醒。日語聽不懂,很嚴肅的樣子,後來播英語說請客人立即打開電視機。我以為鬧地震,結果竟然是:朝鮮射飛彈!

唉,這也實在是太影響休息了!

買了份「公交一日遊」,是個「環線小巴」。其中的「仙臺博物館」有魯迅先生紀念碑。我在來日本之前就知道仙臺有兩個魯迅先生的紀念碑。但具體在哪兒——呃,需要找!

不過我們反正是來「打卡」,時間多的很,所以第一個景點就下車來瞧瞧,現在這個景點叫什麼名字我都已經忘記了,好象是「伊達政宗」的陵墓。

但陵墓竟然收費!這不道德!我說那我不看了,我繼續坐車,去博物館找魯迅先生。

這是路邊日本的民居。佐藤是日本的第一大姓——我玩「頭腦王者」知道的哈!我現在已經打進前4000名了!

仙臺市博物館是個二層小樓,而且竟然也收費!

博物館還要錢?——中國人很不習慣。

找了一會兒,發現魯迅先生的雕像就在博物館的外面,旁邊還有一個五六米高的紀念碑。原來日本人也是很敬重魯迅先生的,特別是仙臺市,覺得這是他們這座城市的榮耀——大文豪魯迅嘛!

我對魯迅先生有著特殊的感情,因為我很愛看他的文章。你們現在能夠看到我寫的遊記,跟我反來復去讀過十幾次《魯迅全集》不無關係。

從仙臺博物館到山頂的青葉城遺址可以坐環線小巴也可以步行,大約有800米的路。

山頂的視野還是很開闊的,能俯瞰仙臺城。

但網上說的「能看到海」依舊是瞎掰!——海呢?

這個就是「伊達政宗」的雕塑,仙臺城的創始人,仙臺最有名的人物!

這位仁兄是個「獨眼龍」——但是雕像拍出來反差太大,你看不出來。

關於伊達仁兄有很多故事,包括他殺掉自己父親和兄長。日本的歷史故事也很豐富,立志「幹掉日本」的年青人們應該多去研究一下日本歷史,這比躲在被窩裡看「神劇」要來得科學一些。總之我就在積極研究,包括來日本踩點探路。

頭頂的彎月刀是伊達政宗最著名的標記。這東西做什麼用目前尚沒有科學研究成果,但依我的看法,又沉!又長!逃跑時還容易被樹枝子刮到——實在不如鋼盔的方便。

第二天準備去東北大學尋找魯迅先生的另一個塑像。

但首先要在便利店填飽肚子——為了圖便宜,沒有訂酒店的早餐。

日本的牛奶實在是便宜,很著名的「明治」牛奶一盒含稅還不到人民幣十塊錢!

既然仙臺很小,我們就從酒店出發,步行了整個仙臺城之後,來到了東北大學。

校園不大,很快就在一棵松樹底下找到了魯迅先生的雕像。因為下著小雨,搞得先生象流淚了似地。但這樣也很好,很乾淨;天晴了,就不會哭了。

當年的「仙臺醫專」已經發展成為了「東北大學」,各分部遍布仙臺市各個角落。你們如果來的話,一定不要走錯。

這個就是值得敬仰的「藤野先生」,我竟然是第一次見到他的照片

雖然校園嬌小面積寶貴,東北大學還是保留了很大的空間進行展覽。名字叫做「魯迅和東北大學」,這是一個常設的展覽,地址就在魯迅先生雕像旁邊的小二樓上。對於東北大學來講,魯迅先生也是他們的一筆寶貴財富。當年魯迅先生的教室,保留了一百多年都沒有拆除,而且維護的還非常到位。

魯迅先生1904年9月至1906年3月在仙臺醫專學醫。雖然還不到兩年,而且學習成績並不好。但因為這裡是魯迅先生思想轉變的重要場所,所以東北大學非常自豪。

小二樓裡展出了大量史料,包括魯迅先生當年的講義、花名冊和成績單,以及當年清國公史楊樞寫給仙臺醫專校長的照會函——因為魯迅是公費留學生。

在仙臺呆了兩天,分兩個地方謁見魯迅先生之後,打卡就算完成了。於是向酒店前臺討要「宿泊證明」,結帳退房,準備飛回大阪。

在日本吃飯其實也並不貴,吉野家和麥當勞的套餐最便宜的都是500日元,合人民幣30元,我覺得比新加坡、香港和澳門都要便宜。

到機場比較早,無事可做,於是一伙人決定走到海邊去逛逛。仙臺機場就在海邊,步行到海灘大約需要15分鐘。

這是機場旁邊一戶人家,孤零零地住在墓地旁邊。日本與中國不一樣,人們都喜歡住在墓地旁邊,喜歡「與自己祖先的靈魂呆在一起」。

我覺得這也很好,閒了還可以陪祖先聊聊天。就算變成了魂靈,那也是自己的親人,有什麼可怕的呢——是不是?

這一戶的旁邊倒是沒有墓地,然而可以清晰地看到房子被當年海嘯毀壞的痕跡。

這棟大房子,我覺得是被人廢棄了——雖然二樓的空調還在。

日本的機場都設有「觀景臺」,而且都在隔離區之外。也就是說,即使不買機票,市民也能來機場登上屋頂觀看飛機。據說,這是日本「航空強國教育」的一部分,學校甚至會組織小朋友來觀景臺看飛機,做為啟蒙教育課。

相比之下,我國落後很多。在國內很多機場,站圍欄外面看飛機,也是要被驅逐的。

經歷了52小時之後,我們又回到了大阪關西機場。依舊是斜著停放的飛機,依舊是監獄一樣長長的過道走廊。

然而很開心:成功地拜謁了魯迅先生,本次打卡圓滿結束!

歡迎大家收看遊記,下次旅行再見!

相關焦點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世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啊?哦,那個差等生
    「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藤野先生一直都是魯迅心中的好老師。魯迅在自己的文章中,對藤野先生的描述也是帶著極為深厚的情感的。藤野先生當時的魯迅在日本留學學醫時的解剖學老師,藤野嚴九郎。
  • 來到日本旅行,就別忘記來到仙臺看魯迅,以及鹿兒島的溫泉
    一、仙臺對於來到日本來說,仙臺也是別具一格的地方,屬於日本的東北方地區了。整體的氣候還是相當不錯,居住非常的舒服。來這邊旅遊還是相當不錯的,這邊的森林樹木比較多,綠葉也很茂盛,帶著很多人文景色在裡面。不過呢,這所城市的現代氣息也比較濃了,一年四季下來還是有著很美麗的風景,這邊的溫泉很多,在這裡泡溫泉也是相當不錯的,對於仙臺的景色,比較出名的就是松島了,這裡飄揚著很多的不同小島,這邊整體風景很獨特,因為放眼望去也就是太平洋了,顯得格外壯觀。因為這個地方的島非常的多,後來就形成了很多自然型的溫泉了,到了這邊可以不要忘記泡溫泉了。
  • 蕭紅憶魯迅:先生的笑是明朗的,是從心底的歡喜
    當時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為魯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為然,後來讀了魯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瞭然了。魯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時間沒有幾年了,死了是不要緊的,只要留給人類更多,魯迅先生就是這樣。
  • Q版魯迅先生簡筆畫教程,可愛成這樣的魯迅先生你肯定沒見過!
    無論是那個一波三折的祥林嫂,還是那個潦倒不堪的孔乙己,又或是那個只知精神勝利的啊Q……魯迅先生的筆下塑造了太多太多經典的人物形象,作為讀者,我們看得唏噓不已,作為讀者,我們不由得感慨起先生那棄醫從文的奮世的氣魄!
  • 魯迅先生作品中對兒童觀的解讀
    如今,我們讀魯迅先生的作品,仍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從20世紀20年代初起,魯迅先生作品就開始進入我們熟悉的小學課本之中,自此以後,幾乎每套小學語文課本都會選入一定數量的魯迅作品,其中涉及的作品包括我們熟知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朝花夕拾》《孔乙己》等,這些作品全部採用兒童作為纏訴者,展現童視野裡所見所聞,社會現實,人情世故,魯迅先生的兒童觀也是直接影響了當代兒童成長和教育變化的重要存在。
  • 魯迅先生憎惡和尚喜歡道士?魯迅:我沒這麼說
    在這裡面,魯迅把和尚、尼姑、回教徒、基督教徒等外來的都說遍了,而道士是我們本土的。魯迅先生這樣進行對比,絕不是說為了讚美道士,而是為了說明當時中國的國民性:對於外來的,如果稍微有毛病,就會全盤否定,對於本國的,哪怕再糟糕,也會包容。實際上,要理解這句話,要從當時的社會大環境和魯迅先生自身的經歷思想來理解。
  • 魯迅先生:鋒利的筆下是一顆柔軟的心
    如果說現代文壇中偉大的文學家們是天上一顆顆璀璨的星星,那麼魯迅先生就是那顆「啟明星」。所謂「啟明」,是因為先生本身是徹底清醒的,是引領思潮的。他在雜文和散文中痛斥了各種各樣失去靈魂,埋沒良心的人。紳士階層的「中庸之人」在先生的眼裡是可惡的「叭兒狗」,就連原本應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部分青年也在腐朽思想的浸染下變成「小綿羊」,成為先生筆下「失去了野性的狗」有學者評價魯迅先生說:先生雖棄醫從文,但是他的筆就如同手術刀一樣,刺向時代的痛點,剖析人們的心靈。確實,先生的作品是鋒利的,鋒利的諷刺,鋒利地直刺本質。
  • 魯迅先生有多矮?10張生活照,還原先生的真實身高
    我曾經因好奇心驅使,搜集過很多魯迅先生的舊照片。 看上去,先生真的僅夠蕭伯納的肩膀,與蔡元培還差一載。 蔡元培先生曾在自已的自傳中說過,他的身高是1.67米,以此觀照,魯迅先生身高應該不會超過1.60米。
  • 沫若先生用4字罵魯迅,魯迅先生5字回敬,世人笑稱:這就是老郭了
    文/紀布魯迅先生一生罵人無數,其中,要說罵誰最狠?首當其衝的必然是郭沫若,一語雙關「才子加流氓」。老郭被罵實屬活該,誰讓他沒事兒去惹魯迅先生,污衊魯迅先生為資本主義前的封建餘孽。矛盾激化兩人就各自暗中較勁兒,之後的7、8年裡二人未曾見面,但針鋒相對一直也沒停息過。大家仔細來看二人的作品,就能看出二人的恩恩怨怨。
  • 先生之風如雲如水 記魯迅美術學院教授許勇
    原標題:先生之風如雲如水 記魯迅美術學院教授許勇 許勇先生指導學生作畫。馬竇攝   一件粗糙的灰白西裝外套,一條咖啡色褲子,一雙旅遊鞋,許先生常年這身打扮,走在茫茫的人海裡,這是一個最普通不過的中國老人。
  • 無患子還是皂莢樹 魯迅記錯了?
    可能,魯迅先生也想不到,他在文章裡隨手寫下的一棵樹,在多年後依然會不時有人來問,真的是那一棵麼?  那一棵,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高大的皂莢樹」。  紹興,魯迅故居裡,有魯迅記憶中的百草園,菜畦、桑葚、石井欄……好像一切都是魯迅寫下的樣子,但是皂莢樹,哎,是哪一棵?
  • 魯迅先生弟弟周作人,還是周作人先生哥哥魯迅?中國人很在乎這個
    近日看一些介紹周作人藝術成就的文章,常常在其名字的前面加上「魯迅弟弟」的頭銜,好像非此便不足以說明其成就似的,這讓人頗感困惑。因為周作人在其哥哥崛起文壇之前早已名聲大噪。(魯迅的《狂人日記》和《阿q正傳》編入《吶喊》作為北大新潮社叢書出版,其主編正是其弟周作人。)
  • 你不知道的魯迅!青年時期罕見老照片曝光:英俊帥氣,穿著時尚
    1902年,魯迅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官派赴日留學。他先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後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習醫。日本學醫期間同學合影。左起:大家武夫、三宅、魯迅、福井勝太郎。魯迅與施霖。攝於日本。魯迅與許壽裳、蔣抑卮合影。
  • 對魯迅先生影響力大的小說——《我是貓》夏目漱石
    魯迅先生相信只要是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沒有人不知道他的。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主席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這樣一個大文豪,在早期,《我是貓》這本名著對魯迅先生的文學風格形成有一定的影響。
  • 《上海月亮》:當魯迅用標準的日語演話劇
    搜捕、暗殺橫行的年月裡,魯迅在日本人聚集的虹口區避難,生命中的最後幾個月,住在朋友內山完造夫妻經營的書店二樓。彼時魯迅55歲,許廣平38歲。除了許廣平以外,生前最後一刻魯迅身邊的陪伴者是四個日本人:內山夫妻、醫生須藤和牙醫奧田。不知是否有中國人了解,對日本人來說,魯迅並不只是個一百多年前在日本讀過八年書的又回國去了的中國留學生。
  • 孫中山逝世91周年 江蘇各界人士拜謁南京中山陵
    孫中山逝世91周年,江蘇各界人士拜謁南京中山陵。 朱曉穎 攝孫中山逝世91周年,江蘇各界人士拜謁南京中山陵。 朱曉穎 攝 孫中山逝世91周年,江蘇各界人士拜謁南京中山陵。
  • 魯迅先生至理名言10句,經典
    魯迅先生所提出的至理名言,其中任何一句,就可以讓人感到「無言以對」。1、「猛獸永遠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這主要體現了一些獨特和有能力的人總是更願意獨行,因為他們的思想更加具有開闊性,而一般的人則目光短淺的喜歡聚在一起,獨創性比較低。2、「從來如此,便對嗎?」
  • 「名人故居」魯迅先生的四合院別有洞天:「老虎尾巴」
    但確實我們的文豪魯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這座有年代感的院落不僅記錄了魯迅在北京的文學創作歷程,也見證了他的感情生活。當時魯迅買下這個院子花了800元,如今陳列室裡還擺著著《仿徨》、《墳》、《朝花夕拾》等書,在陳列室的兩側,是魯迅的故居-一個有著年代感的小四合院。在這個小四合院裡,處處都蘊藏著上個世紀20年代老北京的特有風情。
  • 魯迅先生說:我們不能向錢看,但是不能不看錢
    認識魯迅先生,我們大多數人多半都是從中小學的課文裡開始:那個英勇的小少年閏土、刻著「早」字的書桌、帶血的饅頭……魯迅一直是我們內心深處不曾忘卻的大人物。提到魯迅我們就會想到他很多作品,諸如:《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小說《祝福》、《狂人日記》、《吶喊》等……他的雜文針砭時弊,對社會現象與人性看得極為通透。
  • 魯迅造了一個「猹」,先生筆下的「猹」是什麼動物,現狀如何?
    小學課本中有一篇魯迅先生的文章叫《少年閏土》,該文中有一段這樣的描述:「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