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記錄腦癱患兒「蝸牛寶寶」部分孩子因病被父母拋棄

2021-01-13 浮圖世間

一步,兩步…小寶貝們學會爬行;咿咿,呀呀…小寶貝們學會說話。這些正常孩子一兩歲就可以掌握的事情,蝸牛寶寶們可能需要3年、五年、十年、甚至一生。他們要花費比常人多上數倍的時間來掌握這些普通人很快就學會的本能。蝸牛寶寶,是這些腦癱孩子的稱謂。

安寶,男,出生於2003年8月28日,河南省南陽市英莊鎮人。劉安寶出生時因為早產,一直在醫院溫箱中度過,沒有享受父母溫暖的懷抱。9天大的時候,醫生檢查出孩子患有腦癱,這個消息讓一家人完全不能接受,終日以淚洗面。隨著他的一日日長大,症狀也在逐漸加重。照顧腦癱孩子的艱辛是一般人無法忍受的。在劉安寶兩歲大的時候,父母狠心將他拋棄了。

孤兒院,是多少無家可歸的孩子的歸宿。可是,有父母有家人,要多狠心才能對孩子不管不顧?孩子的奶奶又心疼又無奈,偷偷去孤兒院把劉安寶接了回來。這一接,劉安寶便住在了奶奶家,自此與親生父母再無瓜葛。十三年來,劉安寶一直由奶奶照顧,奶奶陪他到醫院做康復,給他按摩,給他針灸,全身心的對待他。

腦癱的康復治療是一個漫長的路程,就是年輕的父母也會逐漸被拖垮,可是六十高齡的奶奶一直在堅持著。那是她的孫子,儘管有病,也是她心尖上的一塊肉啊,再苦再難她也要陪著他長大。可是,爺爺奶奶都已60有餘,即便身體硬朗,也不可能陪孩子一輩子,奶奶每次說起這個就老淚縱橫,以後若她不在了,可憐的孩子要由誰來照顧。爺爺奶奶不僅照顧劉安寶,還有一個「大孩子」要照顧。劉安寶30歲的叔叔患有精神分裂症,爺爺照看叔叔,奶奶照看安寶,每一天都在機械的重複著。60歲的爺爺外出做泥工,每天掙100元錢,這是全家四口人所有的經濟來源,他們老兩口盡心盡力的照看著這個家,可未來,該如何是好?

每一個生命的誕生都是一個天使來到人間。2013年,王邦鑫帶著全家人的期盼來到了這個世界。家人都希望他未來的人生道路一帆風順,倖幸福福。但是三年來每日看著孩子日漸憔悴的面容,孩子父母的心裡就會一陣陣地疼,多年前這個小生命誕生的時候,那份欣喜與快樂現在仍然可以體會。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健康、幸福、快樂地生活。但是現在的孩子每日被病痛折磨,讓父母心中所有的期盼都無法實現。三年來不間斷的治療仍沒有讓孩子擺脫病魔的糾纏,三年來每一次的求醫問藥讓一家人對孩子的病情慢慢的感覺到絕望。孩子至今不能獨自站立。

王邦鑫今年已經快4歲了,但是因為下肢運動障礙,孩子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長的視線。孩子出生的時候是早產,當時在南陽市中心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住院治療半月,之後情況穩定了點,但是滿月後回到醫院院複查的時候,CT結果顯示腦白質軟化。無奈中孩子開始了漫長的求醫路。在南陽市中心醫孩子接受神經節苷脂,複方丹參注射液靜脈滴注及高壓氧治療4個療程,但是效果欠佳。孩子8個月的時候仍然不會坐,四肢肌張力高,王邦鑫的爸爸媽媽再次帶著孩子就診於南陽市中心醫院,接受按摩、針灸、功能訓練及高壓氧治療3個療程,但孩子情況仍然沒有好轉。之後王邦鑫就輾轉於全國各地的腦癱康復中心,孩子目前仍然坐不穩不能站立。

王邦鑫家住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柳泉鋪鄉大莊寺村2組,家有七口人。他有一對6歲的雙胞胎哥哥,還有60多歲的爺奶,由於家中老人孩子太多王邦鑫的母親只能留在家裡照顧孩子老人,目前全家主要收入就靠王邦鑫的爸爸外出打工。爸爸以一個人維持著全家人的生活,還要帶著王邦鑫去治療。全家人本就生活拮据,很艱難維持著孩子的漫漫求醫路。

胡芷睿,男,出生於2015年1月16日,家住河南省唐河縣慄鵬村。在孩子三個月的時候突然開始拉肚子不止,在鄭州兒童醫院被確診為腦性癱瘓。

胡芷睿由於發育不良、體質較差,常年患病,僅2016年就住院治療五次,每次都是因為感冒引起的。

胡芷睿家中五口人,他還有兩個姐姐,一個上大學一個還在上小學。由於胡芷睿的病情需要人長期照看,孩子媽媽無法外出打工,全家就靠孩子父親當建築工人的每月三四千的收入生計維持。

張陽豪,今年12歲。剛來到醫院時走路還不能離開雙拐,經過一個多月的針灸、電療和康復,陽豪已經可以丟掉雙拐走路,自己上廁所啦!

但是現在他站得還不平穩,只能用前半腳掌走路。有時走路險要摔倒,堅強的陽豪就雙手撐地,自己站起來繼續走。

「蝸牛寶寶」們一直努力地,就是能夠去觸摸到陽光。如果能夠持續進行康復治療,他們很有可能做到生活自理。腦癱不意味著智力有問題,給他們一張白紙,或許他們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色彩。來幫助蝸牛寶寶開啟他們的陽光旅行吧,這一次的旅行,有你有我。

相關焦點

  • 1個月寶寶怎麼排除腦癱
    核心提示:1個月寶寶怎麼排除腦癱?首先,在出生前、出生時或出生後不存在以下高危因素,如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低血糖等。其次,沒有以下臨床表現。如哺乳困難、異常哭鬧或異常安靜、好打挺或易角弓反張,在受到聲音驚嚇和體位轉換時,雙上肢呈擁抱狀異常強烈,均屬於腦癱的高危表現。如有以上表現,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進行評估,必要時給予早期的幹預和康復治療。
  • 寶寶出現這些怪異症狀,小心是腦癱作怪!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從懷孕到出生,孩子的健康問題就一直受到父母的特別關注。近幾年,小兒腦癱患病率一直在攀升,它的出現總是讓很多家庭陷入困境,不僅是孩子要遭受無盡的傷害,家長也要承受長久的痛苦和生活壓力。
  • 寶寶腦癱, 多大才會知道?
    眾所周知,養育一個健康的寶寶是一個家庭的未來與希望。腦癱寶寶,對於一個家庭來講,就是一個災難,對於整個家庭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這會直接影響到家庭的幸福,也會影響到父母與孩子的一生。但是,腦癱也是分輕重的,並且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以後跟正常寶寶一樣,還是有很大機會的,因此不要輕易放棄希望。
  • 腦癱患兒的「天使爺爺」
    在位於河南省汝州市的金庚醫院,宋兆普在對一名來自新疆的腦癱患兒進行康復治療(2019年3月19日攝)。   在河南省汝州市金庚醫院6樓病房護士站前,一位醫生被一群孩子團團圍住,他們爭先恐後地摟著醫生,不停地喊著:「爺爺!」 孩子們口中的「爺爺」正是這家醫院的院長宋兆普。 1992年,宋兆普在行醫時關注到了腦癱兒童這一特殊的病人群體,並嘗試用自己所學的中醫知識來治療腦癱患兒。
  • 新生兒腦癱表現都有哪些呢?蔣貴明主任:寶寶這些症狀要小心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從懷孕到出生,孩子的健康問題就一直受到父母的特別關注。近幾年,小兒腦癱患病率一直在攀升,它的出現總是讓很多家庭陷入困境,不僅是孩子要遭受無盡的傷害,家長也要承受長久的痛苦和生活壓力。
  • 腦癱患兒的守護天使
    原標題:腦癱患兒的守護天使   7月1日,在新疆喀什市多來特巴格鄉艾斯勒庫勒村「母親之家」殘疾兒童服務中心,阿依努爾·哈力克微笑著指導孩子們進行康復訓練,眼神裡滿滿都是愛。   今年31歲的阿依努爾是該中心的創辦人,也是喀什市慈善協會副秘書長。
  • 什麼表現可以排除腦癱
    在孩子出生後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父母也想做好父母的角色,給予孩子更多保護關愛,所以在孩子表現一丁點不正常的時候,可能就會擔心孩子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了?而且有的家長還因為謹慎的性格,總往最壞的方向考慮。腦癱是種由大腦損傷引起的一種以運動、姿勢障礙為主的症候群,常會引起肌張力異常(表現為身體發硬或發軟)、頭圍異常、固定姿勢等等。
  • 【腦癱症狀】如何及早發現寶寶腦癱的預警信號?家長必看!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思思是個早產兒,出生後好幾分鐘才哭出聲來,醫生提醒思思媽媽,要注意寶寶是否有腦癱跡象。媽媽很擔心,腦癱對我的寶寶有什麼傷害呢?如何學會觀察,及早治療呢?
  • 良醫獻愛心 福利院3名腦癱患兒有救了
    九江新聞網訊(記者洪永林)10月11日下午,在兒童福利院醫護人員的陪護下,3名腦癱患兒在市婦幼保健院放射科免費接受了腦部的CT拍片,下一步將接受相應的免費治療。「有了醫院的愛心相助,孩子們的病情就有治癒康復的希望」,兒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 孩子會吃手可以排除腦癱嗎
    核心提示:會吃手不可以排除腦癱,腦癱的判斷依據不止生長發育這一項標準。應該綜合評定才能判定寶寶是否是腦癱。 腦癱一般指小兒腦性癱瘓。小兒腦性癱瘓又稱小兒大腦性癱瘓,俗稱腦癱。 是指從出生後一個月內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症候群。
  • 腦癱寶寶的早期症狀
    核心提示: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新生兒腦癱是指小兒從出生前到出生後1個月內,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當前,據我國流行病學調查,在0-6歲的小孩裡,腦癱患病率大約為1.2%-2.7%,我國接近有600萬左右的腦癱患兒,由此可見其形勢之嚴峻。那麼,新生兒腦癱會發出哪些信號?
  • 深圳三名患兒請出海豚醫生同戲水治腦癱
    本報記者 亞牛 攝  主角:三名腦癱兒童與深圳海洋世界的海豚轉自搜狐  事件:共同遊泳治療患兒腦癱轉自搜狐  醫學原理:海豚能發出多種波長的高頻超聲波。轉自搜狐  在深圳海洋世界,有10名腦癱兒童與4隻海豚成為了好朋友,他們正通過與海豚一起戲水而治療自己的疾病。這也是國內首個利用海豚治療腦癱的實例。前天下午,三名腦癱兒童再次下到水中與海豚戲耍,開始了治療。
  • 7種方式判斷是不是腦癱
    ,如果三個月的寶寶確診有腦癱,這時候最典型的症狀可能就是無法翻身或者是智力失常,沒有追隨物品的眼神。寶寶有腦癱病之後體重會有異常,體重增加會緩慢,而且吮吸無力,有的孩子根本沒有辦法正常哺乳。在孩子過了100天以後不能抬頭,四到五個月挺腰的時候頭仍然搖擺不定,應該懷疑是有小兒腦癱的情況。 7種方式判斷是不是腦癱 判斷患者是否為腦癱的7種方式包括:1、頭圍測量異常。2、體重低下。3、智力發育低下。4、吸允反射及哺乳能力的減弱。
  • 隆平公園社區:悉心關懷腦癱患兒,愛心從不曾間斷
    腦癱患兒是一個特殊人群,需要更多的關愛。3月18日,隆平公園社區工會、民政、殘聯工作人員杜姣和周玉林再次走訪了轄區腦癱兒童彭皓軒家,小皓軒自出生起就患有先天性腦癱,被認定為二級殘疾。疫情防控期間,社區工作人員曾多次探望,這次去探望的時候,他奶奶剛給他餵完麵條,快7歲的孩子至今需要人餵食流質食物,不會咀嚼,完全沒有自理能力,每天需要餵水餵飯,解決大小便全靠尿不溼,孩子的情形,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都感到心酸。
  • 一個月寶寶腦癱最典型症狀是什麼
    核心提示:腦癱的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很大的傷害性,更是會給整個家庭的幸福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腦癱會讓孩子出現了智力下降等症狀,為此在孩子出現了腦癱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去接受正規治療,以免治療不及時會給身體健康帶來更加嚴重的傷害性。
  • 威海福利院免費代養腦癱患兒 已接收58名
    為給腦癱患兒一個溫暖的家,今年5月份開始,威海市兒童福利院免費為社區腦癱患兒提供康復及代養服務。  免費康復代養全省首創  今年5歲的叢叢是今年5月來到威海市兒童福利院的,剛來時,他的兩條腿僵硬,別說站起來,就連爬都很困難。在這半年時間裡,威海市兒童福利院的康復師盡心盡力地通過痙攣治療儀、水療、智能上下肢康復訓練等方法為他進行康復治療。
  • 1個月大寶寶會翻身,寶媽發朋友圈炫耀,卻被評論「你家娃有病」
    孩子出生1個月就會翻身,不是早慧,而是這個原因小玲是位新手寶媽,寶寶自出生起的一舉一動她都格外關注,最近她發現不到滿月的孩子已經會自己翻身了,這讓小玲非常驚喜,認為自家娃天資聰慧,必有大作為。於是逢人就誇寶寶一個月就會翻身,手機上也發了無數個視頻顯擺,並在朋友圈炫耀,親戚都說這孩子厲害得很呢。
  • 1歲寶寶總是用一隻手抓東西,家長別大意,可能是腦癱……
    腦癱是什麼病?、腕關節屈曲等;運動障礙型腦癱,患兒多表現為不受控制的隨意運動;共濟失調型腦癱患兒,多表現為拿東西不穩或震顫等。另外,腦癱還伴隨有智力低下、吞咽困難、發育遲緩、癲癇等症狀。 腦癱診斷方法 腦癱的診斷是一種綜合的判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一、結合病史,判斷有無高危因素;二、觀察孩子出生後的發育是不是比同齡人遲緩;三、孩子會走路後,觀察他走路姿勢是否有異常;四、到正規醫院進行查體,查看孩子關節活動度是否正常等。
  • 淮北市中醫醫院運用臍針+臍灸療法開展兒童腦癱康復治療
    康復科醫生代迪迪一邊親切地跟孩子打著招呼,一邊去做治療前的準備。代迪迪口中的樂樂是個腦癱患兒,當天是來醫院做康復治療的。小兒腦癱是一種非進行性腦損傷症候群,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肌張力異常、姿勢及反射異常,可同時伴有癲癇、智力低下、語言障礙、視覺及聽覺障礙等。
  • 孩子一歲前,有幾個動作不會做,多半是腦癱前兆,家長需及時排查
    在0-6歲的兒童中,腦癱兒概率在1.2%-2.7%,我國有接近600萬左右的腦癱患兒。執筆:毛婷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對於所有寶媽而言,最在乎的事情莫過於自己孩子能不能健康成長,但「人有旦夕禍福」,有些時候如果孩子被「腦癱」纏上,那很可能就是一個家庭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