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三名患兒請出海豚醫生同戲水治腦癱

2021-01-13 搜狐網

圖:這隻海豚極通人性,主動上前與聰聰親密接觸。 本報記者 亞牛 攝

  主角:三名腦癱兒童與深圳海洋世界的海豚

轉自搜狐

  事件:共同遊泳治療患兒腦癱

轉自搜狐

  醫學原理:海豚能發出多種波長的高頻超聲波。當海豚貼近患者頭部發出呼叫聲時,它發出的超聲波對腦癱、唐氏綜合症、神經性運動障礙和先天性孤獨症等患者的神經,能產生極強烈的衝擊和刺激,使患者神經系統的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轉自搜狐

  腦癱兒童的治療途徑主要是四肢運動,在水中,他們能更加放鬆地活動開來。海豚是一種極聰明和具有高等思維能力的動物,喜歡也能跟兒童進行心靈溝通,海豚性情也很溫柔。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澳大利亞和墨西哥3個國家在進行這種康複試驗。

轉自搜狐

  在深圳海洋世界,有10名腦癱兒童與4隻海豚成為了好朋友,他們正通過與海豚一起戲水而治療自己的疾病。這也是國內首個利用海豚治療腦癱的實例。前天下午,三名腦癱兒童再次下到水中與海豚戲耍,開始了治療。

轉自搜狐

    鏡頭一 接觸海豚先消毒

轉自搜狐

  下午3時30分許,聰聰和坤坤先到。在換上鮮豔的救生衣後,工作人員對他們進行了嚴格的消毒。記者也在消毒水中過濾了一遍。是防非典嗎?不是。原來這些海豚是從南美洲引進的,每隻至少都值五六十萬元人民幣,消毒是為了避免人把外面的病菌帶給它們,導致它們生病。

轉自搜狐

  利用海豚這個水中的特殊醫生來為聰聰「看病」已是第三年了,顯然水中兩隻海豚已經很熟悉這個小夥伴。它們上下翻騰,還不時躥出水面來,探頭探腦,看看小夥伴為什麼還不下水。現在10歲的聰聰已經能夠獨立行走,看到水她很興奮,立刻坐到水池邊去。

轉自搜狐

    鏡頭二 孩子海豚相見歡

轉自搜狐

  看到聰聰的小腳拍打著水面,兩隻海豚立即遊了過來,用嘴和身體觸摸她的腳。聰聰高興得哈哈大笑起來,一邊笑一邊叫著小海豚。海豚也有了反應,從水中仰起頭來,嘎嘎直叫,露出一排整齊潔白的牙齒。在訓練員的幫助下,聰聰迫不及待地下到水中,想要摸摸海豚。

轉自搜狐

  聰聰媽媽說,剛來時可不是這樣。聰聰對海豚有些懼怕,攥著大人的手連水池都不肯接近,每次來都要大哭一場。海豚對聰聰也不親近。於是,訓練員想了一個辦法:讓聰聰給海豚餵食。當一條條小魚從聰聰的手中餵到海豚口中後,海豚跟聰聰越來越親近,聰聰也開始不害怕海豚了。

轉自搜狐

   鏡頭三 機靈海豚愛表演

轉自搜狐

  別看5歲的坤坤在岸上連行走都有困難,在水中他可快活多了,小手小腳不由自主地隨著水波動了起來。聰聰似乎已經熟悉了呼喚海豚的方式。只見她努力用手拍打水面,兩隻小海豚就用尾巴打著水面,慢悠悠地遊了過來。聰聰看到海豚過來好像很高興,並伸出手來想要撫摩海豚。小海豚也配合地把頭湊過去,一副享受的樣子。這時凱凱也來了,海豚顯得十分興奮,圍著他「嘎嘎」叫著。海豚扭來扭去,做各種滑稽的動作,或者做仰泳、跳躍等精彩表演。當大家不和它們玩時,它們還會生氣地高高躍出水面,重重地用尾巴拍打池水。

轉自搜狐

    鏡頭四 媽媽現場拍DV

轉自搜狐

  請海豚來當「醫生」的主意是聰聰的父母最先提出的。他們在網絡上獲悉,國外已有人嘗試這種治療方式,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岸邊,聰聰的媽媽每看到女兒伸一下手,蹬一下腿都欣喜地歡呼起來。她每次都帶來攝像機,記錄女兒玩耍的點點滴滴。

轉自搜狐

  海豚為腦癱兒童做「醫生」,治療有效果嗎?「不好說,現在沒有確鑿的醫生證明。」訓練員說,他們專門為每個孩子製作了訓練日記,從日記中是能看出孩子的進步的。記者摘錄了坤坤間隔數天的三次訓練日記:「4月18日,坤坤渾身無力,雙手不能展開,不願意接觸海豚,接近水池後開始哭鬧,主動提出要離開」;「5月9日,坤坤下到水中,觸摸到了海豚,其後開始配合做一些簡單動作」;「在別人的幫助下,雙手能夠划動,對海豚表現出親近,並希望觸摸海豚,在岸上站立的時間較以前長了一些」。

轉自搜狐

   本報記者 唐潔

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腦癱患兒的「天使爺爺」
    在位於河南省汝州市的金庚醫院,宋兆普在對一名來自新疆的腦癱患兒進行康復治療(2019年3月19日攝)。   在河南省汝州市金庚醫院6樓病房護士站前,一位醫生被一群孩子團團圍住,他們爭先恐後地摟著醫生,不停地喊著:「爺爺!」 孩子們口中的「爺爺」正是這家醫院的院長宋兆普。 1992年,宋兆普在行醫時關注到了腦癱兒童這一特殊的病人群體,並嘗試用自己所學的中醫知識來治療腦癱患兒。
  • 威海福利院免費代養腦癱患兒 已接收58名
    為給腦癱患兒一個溫暖的家,今年5月份開始,威海市兒童福利院免費為社區腦癱患兒提供康復及代養服務。  免費康復代養全省首創  今年5歲的叢叢是今年5月來到威海市兒童福利院的,剛來時,他的兩條腿僵硬,別說站起來,就連爬都很困難。在這半年時間裡,威海市兒童福利院的康復師盡心盡力地通過痙攣治療儀、水療、智能上下肢康復訓練等方法為他進行康復治療。
  • 良醫獻愛心 福利院3名腦癱患兒有救了
    九江新聞網訊(記者洪永林)10月11日下午,在兒童福利院醫護人員的陪護下,3名腦癱患兒在市婦幼保健院放射科免費接受了腦部的CT拍片,下一步將接受相應的免費治療。「有了醫院的愛心相助,孩子們的病情就有治癒康復的希望」,兒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 腦癱患兒的守護天使
    原標題:腦癱患兒的守護天使   7月1日,在新疆喀什市多來特巴格鄉艾斯勒庫勒村「母親之家」殘疾兒童服務中心,阿依努爾·哈力克微笑著指導孩子們進行康復訓練,眼神裡滿滿都是愛。   今年31歲的阿依努爾是該中心的創辦人,也是喀什市慈善協會副秘書長。
  • 深圳海豚當醫生 10年接診世界百餘名自閉症患兒
    課後的尹小明在媽媽的幫助下換衣服   從2001年開始,在深圳海洋世界,海豚已經治療了150個自閉症患兒  這些孩子冷漠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很多時候的他們讓人讀不懂  2001年,深圳海洋世界成立了全國首個「海豚康復訓練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擁有6條海豚。自此,每年5月至10月間除了日常表演,海豚還要接診來自世界各地的自閉症、腦癱甚至唐氏症候群患兒。  截止到6月15日當天,這些「海豚」已經接診了近150個患兒。  一對夫婦的陌生造訪  能用海豚治療下我的孩子麼?
  • 腦癱患兒攝食障礙訓練之姿勢的控制
    ,如果進食姿勢不正確,加上過度緊張和不隨意運動,就會影響舌、口唇及下頜動作,所以給患兒進食時,首先要調整患兒的全身姿勢。避免小兒頭向後傾,因為頭後傾患兒難以咽下食物,容易引起窒息避免前推患兒的頭部,以免造成患兒頭部更加用力的後仰不能直接將食物倒進患兒的嘴裡,這樣會使患兒嗆咳,而且不能幫助患兒學會吸允。當然所有的患兒不可能只適用於一種體位,在日常生活中,應遵循上述幾個進食體位的原則,根據患兒的自身特點,選擇一個最適合患兒的進食體位。
  • 寶寶腦癱, 多大才會知道?
    腦癱寶寶,對於一個家庭來講,就是一個災難,對於整個家庭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這會直接影響到家庭的幸福,也會影響到父母與孩子的一生。但是,腦癱也是分輕重的,並且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以後跟正常寶寶一樣,還是有很大機會的,因此不要輕易放棄希望。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腦癱患兒會由於晚發現而錯過了治療的時機,因此,早發現真的是治療時機的重要因素。
  • 隆平公園社區:悉心關懷腦癱患兒,愛心從不曾間斷
    腦癱患兒是一個特殊人群,需要更多的關愛。3月18日,隆平公園社區工會、民政、殘聯工作人員杜姣和周玉林再次走訪了轄區腦癱兒童彭皓軒家,小皓軒自出生起就患有先天性腦癱,被認定為二級殘疾。腦癱兒家庭真心不容易,關愛腦癱患兒,需要更多的志願者一起參與進來,用生命去影響生命,幫助其渡過難關,用心為腦癱孩子撐起一片藍天,讓愛接力,共建溫暖之城!皓軒奶奶正在給他餵麵條隆平公園社區工作人員給皓軒家送口罩及慰問物質[責編:劉雙昀][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 腦癱寶寶的早期症狀
    核心提示: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新生兒腦癱是指小兒從出生前到出生後1個月內,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當前,據我國流行病學調查,在0-6歲的小孩裡,腦癱患病率大約為1.2%-2.7%,我國接近有600萬左右的腦癱患兒,由此可見其形勢之嚴峻。那麼,新生兒腦癱會發出哪些信號?
  • 淮北市中醫醫院運用臍針+臍灸療法開展兒童腦癱康復治療
    康復科醫生代迪迪一邊親切地跟孩子打著招呼,一邊去做治療前的準備。代迪迪口中的樂樂是個腦癱患兒,當天是來醫院做康復治療的。小兒腦癱是一種非進行性腦損傷症候群,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肌張力異常、姿勢及反射異常,可同時伴有癲癇、智力低下、語言障礙、視覺及聽覺障礙等。
  • 7種方式判斷是不是腦癱
    ,如果三個月的寶寶確診有腦癱,這時候最典型的症狀可能就是無法翻身或者是智力失常,沒有追隨物品的眼神。寶寶有腦癱病之後體重會有異常,體重增加會緩慢,而且吮吸無力,有的孩子根本沒有辦法正常哺乳。在孩子過了100天以後不能抬頭,四到五個月挺腰的時候頭仍然搖擺不定,應該懷疑是有小兒腦癱的情況。 7種方式判斷是不是腦癱 判斷患者是否為腦癱的7種方式包括:1、頭圍測量異常。2、體重低下。3、智力發育低下。4、吸允反射及哺乳能力的減弱。
  • 用中醫藥修復腦癱患者腦細胞
    由於這個醫院能夠治療小兒腦癱,他們主動承擔了民政部門和慈善機構送來的全國各地腦癱患兒2300多名。不僅要承擔這些患兒的康復治療,還要負責他們的吃喝拉撒睡。「困難的時候,連買奶粉的錢都沒有。」院長宋兆普說。   然而在承擔河南省科技惠民計劃「中醫藥治療小兒腦癱技術示範應用及推廣」項目後,這一切都變了模樣。
  • 孩子會吃手可以排除腦癱嗎
    6、握拳:一般生後3月內嬰兒可握拳不張開,如4個月仍有拇指內收,手不張開應懷疑小兒腦癱。 7、正常嬰兒應在3到5月時看見物體會伸手抓,若5月後還不能者疑為小兒腦癱。 8、一般生後4到6周會笑,以後認人。痙攣型小兒腦癱患兒表情淡漠,手足徐動型常呈愁眉苦臉的樣子。 9、肌肉鬆軟不能翻身,動作徐緩。觸摸小兒大腿內側,或讓小兒腳著床或上下跳動時,出現下肢伸展交叉。
  • 「長頸鹿醫院」最悲傷的兒科醫生背後,是53個心碎的家庭!
    面對這些孩子,「長頸鹿醫院」(市兒童醫院)兒童康復科主任劉自強常常深感無力,有時甚至懷疑自己作為一名兒科醫生的價值,「我能診斷,但我治不了,最多是讓他們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內活得舒服點」。他小時患有脊髓灰質炎,這是一種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急性傳染病,這病讓他痛苦萬分,但也讓他從小就立志長大做一名兒科醫生,只是沒想到,他長大後做的是兒童康復醫生。劉自強說:「做醫生肯定是希望把孩子治好,可在兒童康復領域,就像DMD,醫生和家長都知道結局,我能做的僅僅是延緩一下他的壽命。束手無策的感覺對醫生而言非常難受,是很強烈的挫敗感。」
  • 【腦癱症狀】如何及早發現寶寶腦癱的預警信號?家長必看!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思思是個早產兒,出生後好幾分鐘才哭出聲來,醫生提醒思思媽媽,要注意寶寶是否有腦癱跡象。媽媽很擔心,腦癱對我的寶寶有什麼傷害呢?如何學會觀察,及早治療呢?
  • 他是「長頸鹿醫院」最悲傷的兒科醫生,背後站著53個心碎的家庭
    面對這些孩子,「長頸鹿醫院」(東莞市兒童醫院)兒童康復科主任劉自強常常深感無力,有時甚至懷疑自己作為一名兒科醫生的價值,「我能診斷,但我治不了,最多是讓他們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內活得舒服點」。這53個特殊兒童患有同一種罕見病——杜氏肌營養不良症(DMD),這是世界性疑難雜症,是兒童肌病中最嚴重致殘的疾病之一,致殘致死率百分之百,一旦確診就進入了生命的倒計時。
  • 什麼表現可以排除腦癱
    腦癱是種由大腦損傷引起的一種以運動、姿勢障礙為主的症候群,常會引起肌張力異常(表現為身體發硬或發軟)、頭圍異常、固定姿勢等等。所以在孩子表現的近似這些症狀的時候,家長總會往這方面想,害怕是不是的了腦癱。其實不然,腦癱的症狀有很多,雖然很多孩子可能有腦癱的一些常見表現症狀,但絕大多數下並非是腦癱引起的。
  • 寶寶出現這些怪異症狀,小心是腦癱作怪!
    近幾年,小兒腦癱患病率一直在攀升,它的出現總是讓很多家庭陷入困境,不僅是孩子要遭受無盡的傷害,家長也要承受長久的痛苦和生活壓力。腦癱是一個讓人談之色變的疾病,新生兒如果患有腦癱,通常起初表現並不是特別明顯,很多父母往往會疏忽,從而錯過了孩子的最佳的治療時機。而且腦癱形成時期廣泛,影響形成的因素眾多,這也是為什麼腦癱患兒越來越多的原因。
  • 領養的孩子查出腦癱,媽媽辭掉高薪工作跑到深圳為女兒學推拿:當時...
    收養一個患有疾病的孩子,困難可想而知,傷心之後,胡女士做出了選擇:繼續撫養援援,並用盡所有力氣把援援治好。這幾年,胡女士奔波於多地,2018年,援援得到了省殘疾人聯合會「2018年殘疾兒童矯治手術項目」免費救治的機會,現在每隔幾個月,母女倆就會來到長沙,做一段時間的康復治療。經過醫生的精心治療,援援已經能獨立行走。
  • 1歲寶寶總是用一隻手抓東西,家長別大意,可能是腦癱……
    每一個新生命的到來都會給一個家庭帶來希望,但有些小兒疾病,會把希望變成絕望,就比如說腦癱。 據數據統計,我國現有腦癱患兒人數在500萬以上, 新生兒腦癱的發病率在1.8%-4%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