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患兒攝食障礙訓練之姿勢的控制

2021-01-13 兒童運動發育遲緩與腦癱康復訓練指導

充分發揮攝食功能的體位是坐位,但是為了保證吞咽正常,良好的豎頸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豎頸不良,需要他人用肩部控制患兒豎頸或者坐在矯正椅上將頸部控制好,如果進食姿勢不正確,加上過度緊張和不隨意運動,就會影響舌、口唇及下頜動作,所以給患兒進食時,首先要調整患兒的全身姿勢。各個類型的患兒進食時選擇體位有以下基本原則:

要避免引起全身肌張力增高,避免不必要的不自主運動或者異常姿勢的出現,身體兩側對稱,一切動作都從身體中線開始。

禁止從仰臥位平躺進食,這樣容易引起患兒發生窒息,並且仰臥位時,患兒軀幹常常後挺,使吸允以及吞咽變的更加困難。

避免小兒頭向後傾,因為頭後傾患兒難以咽下食物,容易引起窒息

避免前推患兒的頭部,以免造成患兒頭部更加用力的後仰

不能直接將食物倒進患兒的嘴裡,這樣會使患兒嗆咳,而且不能幫助患兒學會吸允。

當然所有的患兒不可能只適用於一種體位,在日常生活中,應遵循上述幾個進食體位的原則,根據患兒的自身特點,選擇一個最適合患兒的進食體位。例如:為了保證姿勢的穩定,在椅子上坐著進食的時候,需要配合使用桌子或者說是桌椅配合的矯正椅。但應注意下述情況:

臀部向前滑動容易出現脊柱的後彎,因此要注意椅子的防滑性能,可以使用安全帶活著外旋固定椅子。

要將雙側上肢置於桌子上,用前臂支撐身體,以保證軀幹的穩定。

癱瘓較重側的上肢容易向後伸展,應讓患兒坐在帶桌子的矯正椅上,將雙側上肢放置在桌子上,使雙上肢在其視野範圍內,並且確定其能夠支撐身體。

桌子合適的高度對於保證上肢最大限度發揮作用非常重要,對於豎頸好的患兒,下肢外展30度時,雙肘與地面的高度就是最合適的高度。

豎頸不良和攝食過程中出現聯合反應的患兒,他們在進食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明顯的軀幹屈曲或者側屈,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桌子的高度要取決於腋窩到地面的高度,以確保軀幹和頭部的正確姿勢。同時也要考慮坐位的高度和深度,當膝關節屈曲90度時,雙足與地面能夠保持平行接觸。選擇一個合適的矯正椅對於患兒保持正確姿勢是很必要的。

注意:年長兒即使姿勢不良,但由於已經習慣了某一種姿勢,也能完成每天的進食活動。突然讓其糾正異常姿勢,會感覺到比較痛苦,攝食能力明顯減退的例子也比較多出現在這種情況下。控制姿勢並不是改變全部異常姿勢,多數可從控制肩頸部位開始,達到減輕噁心和嘔吐的目的。


REF:小兒腦性癱瘓作業治療


收藏閱讀:

早期發現 | 原始反射 | 發現發育異常 | 嬰幼兒發育規律 | 兒童發展裡程碑以及發展警示

運動

大運動發育對照表 | 臥位轉身坐立的家庭訓練方法 | 刺激患兒頭部抬起 | 頭的豎直反應 | 頭頸與軀幹分離運動 | 頭控訓練 | 異常坐姿 | 徒手牽拉 | 膝反張 | 姿勢反射 | 步行 | 步態練習 | 頭的側方豎直反應 | 介助立位 | 

向正坐位姿勢轉換 | 仰臥姿勢 | 足外翻  |  足內翻 

精細運動

手巧才能心靈 | 拇指內扣 | 遊戲

ADL

脫衣服訓練 | 穿脫衣服能力

SLT

餵飯與喝水 | 流口水 | 吞咽障礙 | 呼吸訓練 | 構音運動訓練 | 餵食與進食 

認知幹預 | 玩出語言認知 | 對示範與擴展語言的提示 | 嬰兒的認知發展 | 幹預方法 | 溝通房子 | 促進孩子認知功能發育 | 腦癱兒常見的語言問題及訓練方法 | 腦癱兒童所面臨的語言問題


點擊閱讀:

早期幹預是什麼?

如何給孩子進行正確的語言指導?

活動參與及日常生活作息評估工具

你的孩子會說話了嗎

這是我們對所有腦癱兒童訓練的總目標,也是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注意「和你知道的一樣嗎?

口部觸覺敏感性障礙你知道多少?


(如果未通過您的好友請求,是因為微信號已滿,請後臺諮詢新的微信號。歡迎關注新浪微博:@兒童康復訓練指導)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腦癱患兒的守護天使
    原標題:腦癱患兒的守護天使   7月1日,在新疆喀什市多來特巴格鄉艾斯勒庫勒村「母親之家」殘疾兒童服務中心,阿依努爾·哈力克微笑著指導孩子們進行康復訓練,眼神裡滿滿都是愛。   今年31歲的阿依努爾是該中心的創辦人,也是喀什市慈善協會副秘書長。
  • 腦癱患兒的「天使爺爺」
    在位於河南省汝州市的金庚醫院,宋兆普在對一名來自新疆的腦癱患兒進行康復治療(2019年3月19日攝)。1992年,宋兆普在行醫時關注到了腦癱兒童這一特殊的病人群體,並嘗試用自己所學的中醫知識來治療腦癱患兒。 2015年6月,宋兆普應邀到新疆和田地區考察腦癱疾病的治療情況,由於當地醫療衛生條件落後,腦癱治療成為一大難題。「當地沒有治療腦癱的專業醫院,送醫送藥的同時,關鍵要建立治療腦癱的醫院。」宋兆普說,「可是疾病不等人,一些處於最佳治療期的患兒要及時治療。」
  • 威海福利院免費代養腦癱患兒 已接收58名
    醫護人員在幫患兒做康復訓練為給腦癱患兒一個溫暖的家,今年5月份開始,威海市兒童福利院免費為社區腦癱患兒提供康復及代養服務。  免費康復代養全省首創  今年5歲的叢叢是今年5月來到威海市兒童福利院的,剛來時,他的兩條腿僵硬,別說站起來,就連爬都很困難。在這半年時間裡,威海市兒童福利院的康復師盡心盡力地通過痙攣治療儀、水療、智能上下肢康復訓練等方法為他進行康復治療。
  • 孩子會吃手可以排除腦癱嗎
    核心提示:會吃手不可以排除腦癱,腦癱的判斷依據不止生長發育這一項標準。應該綜合評定才能判定寶寶是否是腦癱。 腦癱一般指小兒腦性癱瘓。小兒腦性癱瘓又稱小兒大腦性癱瘓,俗稱腦癱。 是指從出生後一個月內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症候群。
  • 什麼表現可以排除腦癱
    腦癱是種由大腦損傷引起的一種以運動、姿勢障礙為主的症候群,常會引起肌張力異常(表現為身體發硬或發軟)、頭圍異常、固定姿勢等等。所以在孩子表現的近似這些症狀的時候,家長總會往這方面想,害怕是不是的了腦癱。其實不然,腦癱的症狀有很多,雖然很多孩子可能有腦癱的一些常見表現症狀,但絕大多數下並非是腦癱引起的。
  • 1歲寶寶總是用一隻手抓東西,家長別大意,可能是腦癱……
    腦癱兒的症狀 腦癱兒根據類型不同,症狀也有所不同;痙攣型腦癱患兒主要表現肌張力高導致的運動功能障礙,如:走路姿勢不正常、腿邁不開、上肢握筆或拿東西不靈活
  • 【腦癱症狀】如何及早發現寶寶腦癱的預警信號?家長必看!
    腦癱是指由於出生前、出生時、嬰兒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腦損傷所致的症候群,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可伴有智能落後及驚厥發作、行為異常、感覺障礙及其他異常。但若到了12個月,還不開口,就要到醫院做評估,排除腦癱。不會走路、走路姿勢異常也要引起重視。尤其是小孩五六個月時,被抱到桌上,看到足尖而非足底交叉的話,也可能是腦癱。 用手不分左右,只會一隻手去拿東西。面部經常會出現異樣表情。出現節律性地吐舌動作。 不會坐也不會爬,或爬行時寶寶只表現為上肢活動,下肢沒有伸屈交替運動。
  • 寶寶出現這些怪異症狀,小心是腦癱作怪!
    近幾年,小兒腦癱患病率一直在攀升,它的出現總是讓很多家庭陷入困境,不僅是孩子要遭受無盡的傷害,家長也要承受長久的痛苦和生活壓力。腦癱是一個讓人談之色變的疾病,新生兒如果患有腦癱,通常起初表現並不是特別明顯,很多父母往往會疏忽,從而錯過了孩子的最佳的治療時機。而且腦癱形成時期廣泛,影響形成的因素眾多,這也是為什麼腦癱患兒越來越多的原因。
  • 7種方式判斷是不是腦癱
    ,如果三個月的寶寶確診有腦癱,這時候最典型的症狀可能就是無法翻身或者是智力失常,沒有追隨物品的眼神。寶寶有腦癱病之後體重會有異常,體重增加會緩慢,而且吮吸無力,有的孩子根本沒有辦法正常哺乳。在孩子過了100天以後不能抬頭,四到五個月挺腰的時候頭仍然搖擺不定,應該懷疑是有小兒腦癱的情況。 7種方式判斷是不是腦癱 判斷患者是否為腦癱的7種方式包括:1、頭圍測量異常。2、體重低下。3、智力發育低下。4、吸允反射及哺乳能力的減弱。
  • 良醫獻愛心 福利院3名腦癱患兒有救了
    九江新聞網訊(記者洪永林)10月11日下午,在兒童福利院醫護人員的陪護下,3名腦癱患兒在市婦幼保健院放射科免費接受了腦部的CT拍片,下一步將接受相應的免費治療。「有了醫院的愛心相助,孩子們的病情就有治癒康復的希望」,兒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 新生兒腦癱表現都有哪些呢?蔣貴明主任:寶寶這些症狀要小心
    腦癱是一個讓人談之色變的疾病,新生兒如果患有腦癱,通常起初表現並不是特別明顯,很多父母往往會疏忽,從而錯過了孩子的最佳的治療時機。 而且腦癱形成時期廣泛,影響形成的因素眾多,這也是為什麼腦癱患兒越來越多的原因。腦癱對孩子的危害巨大,給患兒造成諸多不便,使活動受到限制,需長期、終身康復治療。社會上對腦癱患者的歧視和偏見,使患兒緊張、焦慮、恐懼,擔心被人譏笑,感到處處低人一等。
  • 隆平公園社區:悉心關懷腦癱患兒,愛心從不曾間斷
    腦癱患兒是一個特殊人群,需要更多的關愛。3月18日,隆平公園社區工會、民政、殘聯工作人員杜姣和周玉林再次走訪了轄區腦癱兒童彭皓軒家,小皓軒自出生起就患有先天性腦癱,被認定為二級殘疾。腦癱兒家庭真心不容易,關愛腦癱患兒,需要更多的志願者一起參與進來,用生命去影響生命,幫助其渡過難關,用心為腦癱孩子撐起一片藍天,讓愛接力,共建溫暖之城!皓軒奶奶正在給他餵麵條隆平公園社區工作人員給皓軒家送口罩及慰問物質[責編:劉雙昀][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 淮北市中醫醫院運用臍針+臍灸療法開展兒童腦癱康復治療
    代迪迪口中的樂樂是個腦癱患兒,當天是來醫院做康復治療的。小兒腦癱是一種非進行性腦損傷症候群,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肌張力異常、姿勢及反射異常,可同時伴有癲癇、智力低下、語言障礙、視覺及聽覺障礙等。中醫認為,小兒腦癱是由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或病後失調,致使精血不足,腦髓失充,五臟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養,形成虧損之證,所以治療小兒腦癱應以健腦益聰,化瘀通絡為主。針灸治療小兒腦癱在於疏通經絡,醒腦開竅,補益肝腎,振奮督陽。
  • 用音樂療法改善小兒腦癱
    小兒腦癱患兒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如雙手精細運動差,雙下肢呈剪刀樣,四肢肌張力均增高,不能翻身,不會獨坐,不能爬行等。常常伴有智力低下、癲癇及行為異常。現在對腦癱孩子進行康復治療時有很多的方法,音樂治療就是其中之一,可能很多人相像不到音樂治療與腦癱(http://www.fh21.com.cn/sjk/nt/)康復有什麼關係,其實目前的音樂治療對腦癱的康復起著很大的作用,可以說是現在不可忽視的一種康復治療方法。
  • ...科普】小兒腦癱有哪幾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小兒腦癱會出現哪些症狀
    「腦殘」多數時候值得是智力缺陷,比如低能兒,但腦癱是指從受孕開始至出生後一個月內腦發育未成熟階段,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和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症。臨床上,腦癱就像頸椎病可以分為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頸椎病患者症狀表現不一樣,因此,不同類型的腦癱患者症狀同樣存在明顯的不同。
  • 深圳三名患兒請出海豚醫生同戲水治腦癱
    本報記者 亞牛 攝  主角:三名腦癱兒童與深圳海洋世界的海豚轉自搜狐  事件:共同遊泳治療患兒腦癱轉自搜狐  醫學原理:海豚能發出多種波長的高頻超聲波。當海豚貼近患者頭部發出呼叫聲時,它發出的超聲波對腦癱、唐氏綜合症、神經性運動障礙和先天性孤獨症等患者的神經,能產生極強烈的衝擊和刺激,使患者神經系統的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轉自搜狐  腦癱兒童的治療途徑主要是四肢運動,在水中,他們能更加放鬆地活動開來。海豚是一種極聰明和具有高等思維能力的動物,喜歡也能跟兒童進行心靈溝通,海豚性情也很溫柔。
  • 2021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考試護理學資料:腦癱各型的臨床表現
    腦癱各型的臨床表現 分型 臨床表現 痙攣型 低出生體重兒和窒息兒易患本型,本型是臨床最常見的腦癱類型,痙攣型腦癱主要損傷的部位是錐體系,臨床檢查可見錐體束徵出現腱反射亢進,骨膜反射增強,踝陣攣陽性,2歲後病理反射仍呈陽性。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被動屈伸肢體時有「折刀」樣肌張力增高的表現,關節活動範圍變小,運動障礙,姿勢異常,常見剪刀步態。
  • 6種走路怪異姿勢是身體有病!
    出於自我保護,他們自然而然就走起了小碎步,以縮短步幅的方式來保持身體的平衡,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還會手腳哆嗦。  矯正方法:重點訓練平衡協調能力,比如可以練單腳站立、原地轉圈、走直線等,康復科還有平衡儀來評估患者兩腿肌力和平衡力,讓他們根據畫面提示做出各種動作。當然,對帕金森患者來說,積極的藥物治療是不可少的。
  • 用中醫藥修復腦癱患者腦細胞
    由於這個醫院能夠治療小兒腦癱,他們主動承擔了民政部門和慈善機構送來的全國各地腦癱患兒2300多名。不僅要承擔這些患兒的康復治療,還要負責他們的吃喝拉撒睡。「困難的時候,連買奶粉的錢都沒有。」院長宋兆普說。   然而在承擔河南省科技惠民計劃「中醫藥治療小兒腦癱技術示範應用及推廣」項目後,這一切都變了模樣。
  • 寶寶怎麼逗都不笑 一查才知是腦癱徵兆
    娜娜 正常寶寶40天以後可以逗笑,而腦癱的寶寶40天以後也逗不笑。直到張女士帶寶寶來到醫院檢查後,才知道寶寶患了腦癱。  專家介紹,小兒癱瘓是指從出生後一個月內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症候群。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症候群,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