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頭髮多典故:曹操割發代首 楊貴妃青絲爭寵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明天就是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的日子了。按照民俗,正月裡不能理髮,一出正月,理髮的人也就多了起來。但是,您可知道,在咱們的中華傳統文化裡到底有多少與頭髮相關的典故?

  【政治家的頭髮】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始於商湯,被曹操利用到極致

  最早的關於頭髮的記載來自商湯。《書傳》記載,湯伐桀之後,大旱七年,史卜曰:「當以人為禱。」湯便把自己的頭髮、指甲作祭品,也算是為萬人請命,於是天降甘霖,方數千裡。在這裡,湯其實用頭髮替代了自身。因為華夏民族在遠古時期就認為,頭髮可以代表人的整體,湯以犧牲自我而求雨,體現了很高的境界。

  隨著中華文明的演進,頭髮被賦予更多特殊的含義。《孝經》的一句話最為人熟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華夏兒女除了出生時剃一次胎毛外,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幾乎終生不再剪髮。不剪髮,但需勤洗髮,而且「五日一沐」,故此有了周公「握髮吐哺」的精彩篇章。周公攝政時,既日理萬機,又禮賢下士,洗頭居然要「一沐三握髮」,頻頻被來訪的客人打斷。

  頭髮如此顯眼,便成了人們互相辨認的重要標誌。春秋時期,楚平王懸賞捉拿伍子胥,並畫了人像,掛在各地城門口。伍子胥白天躲藏,夜晚趕路,來到吳楚兩國交界的昭關。因為官吏盤查得緊,伍子胥一連幾宿睡不著覺,愁白了頭髮,竟使守關役卒辨認不出,僥倖逃脫,真是典型的壞事變好事。

  頭髮的妙用,在一代奸雄曹操那兒得到充分體現。曹操討伐張繡,正值麥熟季節,乃頒布軍令:「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首。」豈料他自己的坐騎卻踩壞一大片麥田。戲劇性的一幕上演了,曹操鬧著自殺,被勸阻後,來了一個「割發權代首」。這在當時可不算「作秀」,而是相當嚴肅的自我懲罰。如上述所言,頭髮「受之父母」,「全而生之,當全而歸之」,所以中國古代曾有「髡刑」,強行剃去人的頭髮,這是對人精神和人格的一種蹂躪。

  【讀書人的頭髮】

  頭懸梁錐刺股

  唐詩宋詞均借白髮抒懷

  頭髮不僅被政治家所用,也為讀書人所用。漢朝儒學大師孫敬小時候讀書非常用功,經常通宵熬夜,為防止瞌睡蟲來襲,就乾脆將頭髮用繩子系在屋梁上。這便是《漢書》所記「頭懸梁」的故事。而讀書人一旦注意上頭髮,便激發出無限詩情。

  面對安史之亂,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才四十多歲,就頭髮稀疏,甚至連簪子都插不上。「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就是他的寫實。蘇東坡雖然仕途不順,日子卻一直過得比較灑脫,但貶官黃州、遊歷赤壁之際,子瞻思及公瑾當年雄姿英發、建功立業,也不禁感慨自己「早生華髮」。同樣抑鬱的李白,更將頭髮的寫意發揮到極致,「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要知道太白筆下的廬山瀑布不過「三千尺」,長達三千丈的白髮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巾幗不讓鬚眉】

  深宮妃子,青絲爭寵有傳統

  為人母者,為兒賣發得孝心

  在頭髮的傳奇中,巾幗自古不讓鬚眉。衛子夫就是憑一頭秀髮,像磁石般地吸引了漢武帝。《太平御覽》有述:衛皇后「與武帝侍衣得幸。頭解,上見其髮鬢,悅之,因立為後」。

  談頭髮,不能缺了中華第一美人楊貴妃。野史稱,楊玉環出生時,居然沒有一根頭髮,而且到了現在讀小學的年紀,還有些光禿,後來飲水「獨頭泉」,才長出烏黑油亮的頭髮。對此大家不必太當真,但《資治通鑑》記載的事可千萬得信。有一回,楊貴妃與唐玄宗鬧彆扭,被趕回了娘家。最後還是唐玄宗心軟了,將御饌分了一半送去,把玉環小姐感動得直哭。於是,楊貴妃當場剪下一縷頭髮,交給宦官說:「妾罪當死,陛下幸不殺而歸之。今當永離掖庭,金玉珍玩,皆陛下所賜,不足為獻,惟發者父母所與,敢以薦誠。」唐玄宗一看見楊玉環的青絲,怨氣頃刻煙消雲散,連忙讓高力士將之接回宮,從此「寵待益深」。

  重視頭髮的女人,慈禧太后也算一個。這對太監們可是件苦差事,因為梳斷了慈禧的頭髮,說不定就梳掉了自己的腦袋。功夫不負有心人。善於揣磨慈禧心理的李蓮英倒有一套辦法,他邊給太后梳頭,邊講笑話。慈禧的注意力被分散了,即使掉了幾根頭髮,李蓮英也能悄悄裝入袖筒,弄得神鬼不知。就憑這手絕活,小李子脫穎而出、飛黃騰達。

  頭髮這麼要緊,自然就有人造假。最早的記載見於《周禮》。傳說魯哀公在城牆上見到一個美發如雲的女子,就派人剪了她的秀髮,給王后呂姜做假髮。可以想見,假髮在漢代以前主要由王公貴族享用,像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女主人辛追就戴著假髮入葬,但到了南朝就開始在民間盛行。時興戴假髮,就有人賣頭髮。《晉書·陶侃母湛氏傳》記載:陶侃年輕時家境貧寒,範逵有一回到他家投宿。為了買點酒菜招待客人,陶母湛氏悄悄剪掉自己的長髮賣給鄰人。範逵得知原委後嘆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陶侃日後終成大器,想必是常常感念慈母賣發而勵志的結果。

  【改朝換代「發」起「發」落】

  清軍入關,「嘉定三屠」好慘烈

  《阿Q正傳》,記錄清末剪辮風

  當然,頭髮的故事也曾幾多血腥。歷史上,五胡、吐蕃、遼、西夏、金、清朝都下過剃髮易服的命令,尤以清朝影響最大。大家知道,漢族成年男女古時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於頭頂。滿族男子則把前顱頭髮剃光,後腦頭髮編成一條長辮垂下。這源於他們以打獵捕魚為生,為了穿山越嶺枝藤不刮發,射箭瞄準眼前無遮攔。清軍入關後,以多爾袞為首的滿洲貴族在順治二年頒布「剃髮令」,強求漢人和蒙古人「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上千萬人因拒絕剃髮而被殘殺,並造成「嘉定三屠」的慘劇。

  而大清的命數真的與頭髮緊密相聯。先是太平天國運動,洪秀全這些號稱信奉上帝的「長毛」,居然將辮子散開,鬧得人心惶惶。此後,隨著與西洋交往的日益頻繁,國人已逐漸習慣的辮子又經常被「洋鬼子」取笑,乃至為租界巡捕和紅頭阿三抓扯。於是,一些清朝留學生開始把辮子盤起,像魯迅在《阿Q正傳》中描寫的那樣,在頭頂聳起一座富士山。性格剛烈的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剪了供養多年的辮子,不僅如此,還強令別人剪辮子。最出名的還數留學日本的陳獨秀、鄒容和張繼,竟一個抱腰,一個按頭,一個揮剪,將清朝學監的辮子也硬生生地鉸了。或許頭髮實在太重要,以致隨後爆發的辛亥革命,在鄉間漸漸地演化成了一場「辮子革命」。

  ——據佳桐的新浪博客

相關焦點

  • 青絲盤繞,蜿蜒千年,談談古代人們頭髮的那些事兒
    我們通過髮型展現著自己的個性,有時也通過髮型的改變來表達著自己隨時代審美的變化,那麼古代的女子和男子們又是如何看待頭髮的呢?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在古人的觀念中,無論是頭髮還是鬍子,都是屬於自己的身體的,而生命來之於父母,如果把頭髮或者鬍鬚剃了,就是對父母的不孝。
  • 俗話說:下海系紅繩,上岸斷青絲,是啥意思
    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下海系紅繩,上岸斷青絲」,是什麼意思呢?女孩手腕帶紅繩是什麼意思呢?在以前社會,很多待嫁的大齡女子為了祈求美好的姻緣,就會去月老廟中求得一根紅繩子,然後把紅繩子系在手腕上,也有系在右腳上的,都是用來表明自己正在待嫁求偶,希望得到美好的姻緣,期待真愛早日出現。因此手腕系紅繩指的就是「未婚待嫁女」。
  • 俗話說:「下海系紅繩,上岸斷青絲」啥意思
    以前人們對紅色非常可是情有獨鍾,比如結婚時所用的物品大多都是紅色的,門上貼的對聯也是紅色的,因為古人覺得紅色有闢 邪的作用,這也是很多人都喜歡在本命年穿紅衣服,叫做「本命紅」,但是「本命紅」一定要是別人送的,如果自己買的話就失去作用了。
  • 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一、俗語的典故古代的一些成語並不是古人憑空想像的,這些成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有的成語背後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學好、用好這些俗語,背後的典故後人也應該知道。
  • 楊玉環究竟有多胖?又有多美?還願一個真實的肥胖美人楊貴妃
    自古都說楊玉環是個胖美人,但她究竟有多胖呢?這個問題在正史之中找不到答案,但在野史之中卻有記載,相傳她身高約164釐米,體重則有68公斤。但現在美女的身材要求的話,這無疑是「胖了些」。也難怪有些減肥減不下去的美女感嘆,假如可以穿越的話,我願意穿越到唐朝,因為不用減肥!
  • 與蟬有關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與蟬有關的典故,你知道幾個?古人曾經說雞有五種德行,那就是文武勇仁信五種品德,晉朝的陸雲說蟬也有五種美好的品德,是文清廉儉信五種德性。古人通常通過用蟬來代表君子德行。不管它是飲風還是喝露,都很深受古人喜愛。蟬是什麼樣子呢?
  • 楊貴妃的身材屬於哪種類型?水桶腰還是蜂束腰?
    既然大臣多餓死,想必宮女的命運也好不到那裡去。所以這故事被墨子記載到了自己的著作中,成為警示後人的一個笑話。那麼既然楚靈王遭詬病,後世還會效仿嗎?當然不會。如同王莽的頭骨被後世君王一直傳到晉朝、都不想再有一個「王莽」出來亂政是一個道理。所以,既然後世君王都沒有「細腰」嗜好,那麼他們身邊的女人也用不著刻意地去束腰。因此,楊貴妃也不會是一個「束腰」女子。
  • 漢服科普|楊貴妃的一條領巾香八年,古人的領巾是什麼樣的?
    有一次,楊貴妃陪唐玄宗李隆基下棋,忽然一陣風吹過,楊貴妃的領巾悠悠地被吹落,正好落在旁邊的琴師賀懷智頭上。《長恨歌詩意圖》在場人多,賀懷智沒好意思立馬歸還,回家後,馬上找盒子小心裝好。後來,楊貴妃香消玉殞在了馬嵬驛,古稀之年的李隆基回到了長安。賀懷智覲見唐玄宗,呈上保存了8年的領巾。上面的香味依舊,但佳人已逝,太上皇老淚縱橫。
  • 楊貴妃到底長什麼樣?專家還原其真實長相後,網友:好眼熟
    (註:本文為曰古談今獨家原創內容,侵權必究)楊貴妃到底長什麼樣?專家還原其真實長相後,網友:好眼熟。自古以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前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美稱的古代四大美女,如今有各種網紅小姐姐,漂亮女明星。
  • 愛上他的頭髮
    如果非要說我對男生的外形有什麼偏好,我可能會比較關注身高和頭髮這兩點。我喜歡身型高大,發量濃密的男人。但髮型最好乾淨簡單,男人的頭髮太有造型,會給我一種不大可靠,不務正業的感覺。現代人的著裝有了很大的自由空間,於是鬢髮間微妙的意味有時會被忽略。但在我看來,如果一個人的頭髮吸引住了你,那麼愛意多半已經悄然降臨。
  • 擼貓擼狗太out了,你知道古人養什麼嗎?
    「一眼千年」 中國傳統文化主題系列策劃鷓鴣天——古代寵物篇擼貓擼狗太out了,你知道古人養什麼嗎?不論你是真正孤獨、盲目跟風,還是無形攀比與炫耀,反正現在社會上「招貓逗狗」的人越來越多了,高級點的擼個香豬和羊駝,自以為時髦得不得了!但是如果你知道千百年前的古人都養什麼寵物的時候,瞬間就會覺得自己弱爆了!
  • 看古人的愛情信物,品穿越千年的浪漫
    ——溫庭筠《南歌子》節禮:美玉物語:今生相許適用階段:定情因為古人愛玉,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一說,而當男子鍾情於一人之時,就會把隨身攜帶的玉佩贈與對方,以示心意。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 有遊客喜歡亂摸,霍去病雕像難逃厄運,就連楊貴妃也是如此
    有遊客喜歡亂摸,霍去病雕像難逃厄運,就連楊貴妃也是如此現在人們口袋裡有了錢,閒來無事的時候喜歡四處遊玩,每到一地總要看看當地的美景。在景區當中,會立有雕像,有些是古人所立,屬於古董文物級別,有些則是現代人為了紀念某件事情或者某個人而立。
  • 「鹹豬手」的典故來源?
    所以說,「鹹豬手」的意思就是指那些心理不正常的人趁人不備佔人便宜,來源的典故主要有350斤安祿山與楊貴妃浪漫事、陸遊與唐婉悽慘愛情故事兩個版本,更多人傾向於第一種。而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並不具備超級大心臟,壓力大得不到釋放,這些人可能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來,但人們齊心協力只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這種行為加以制止,相信,那些「鹹豬手」將無處遁形。
  • 頭髮長,頭髮短,長長短短,纏纏繞繞
    頭髮,青絲。古代情竇初開的少女,剪下一縷青絲送給你,那是定情的信物。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辮子粗又長。當年這首歌紅遍大江南北,黑油油的大辮子勾起了多少男子的青蔥回憶!三千煩惱絲,入佛門首先要剃去煩惱絲,六根清淨。
  • 妖貓傳上映後楊貴妃又火了,盤點各類楊貴妃你最喜歡哪個?
    神韻版:馮寶寶《楊貴妃》 馮寶寶是註定為古裝戲而生的演員,舉手投足間,流露出渾然天成的古典氣質,遠非他人矯揉造作可以學到。馮寶寶不是個多產的演員,但是古典的美女和強權女人則讓她演了個遍。從武則天,到孟姜女、貂禪、西施,再到楊玉環,馮寶寶總是能將古代美女的神韻拿捏得恰到好處。
  • 唐玄宗的寵妃楊貴妃給安祿山「洗三」,是什麼習俗?他倆真有染嗎
    畢竟唐玄宗的年齡很大了,沒有那麼多精力去顧及這些事情;如果兩個人沒有「染」,那麼,傾國傾城的楊貴妃在給安祿山洗澡的時候,安祿山不會有反應,而心懷鬼胎嗎?這些正史都沒有記載,留給大家無限的想像空間。即使兩人沒有什麼不當的行為,各路小說家也要給兩人這樣的做法,強安上一些「罪名」。為什麼唐玄宗最喜歡的楊貴妃,給陌生男子洗澡,唐玄宗不僅不生氣反而給了楊貴妃賞錢呢?
  • 李白很肉麻的一首詩,28字「吹捧」楊貴妃,開頭兩句成千古名句
    李白作為唐代鼎鼎大名的詩人,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後人稱他為「詩仙」,李白寫的詩有多厲害?看看教科書中李白作品出現的頻率就知道了。毫不誇張的說,李白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雖然時過境遷,但李白的詩依舊受人追捧,獲得了無數人的讚美。
  • 古人講「拜倒在石榴裙下」,到底是誰的石榴裙?背後有何歷史淵源
    「拜倒在石榴裙下」,是一句傳承了1000多年的俗語,其實還伴隨著一個著名的典故。如果從這句話的表面意思去分析,可以得知就是古代男子仰慕美女的形容詞。才子「拜倒」在佳人「榴裙下」,說明將自己的姿態放得比較低。雖然現在社會中已經很少聽到這些詞語,但是只要大家一說出口,所有人就能馬上了解其中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