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2020-12-03 尋歷史真相

撥雲見霧尋歷史,水落石出現真相。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別人問問題,自己並不知道,有可能會被別人嘲笑:一問三不知。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

一、俗語的典故

古代的一些成語並不是古人憑空想像的,這些成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有的成語背後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學好、用好這些俗語,背後的典故後人也應該知道。這句成語出自《左傳》,相傳當時晉國與鄭國之間有矛盾,而晉國準備出兵攻打鄭國。當時有位大家叫做荀瑤的大將主張率兵攻打。

但是有一些人覺得荀瑤這麼做是對的。但是荀文子不這麼認為,他覺得現如今對於這場戰爭的開始、中間的過程、預測結果都不知道,勝算很小,所以他極力反對出兵攻打鄭國。後來人們覺得荀文子的意見是對的。於是有一問三不知這句成語,當然隨著時代的變換,人們只知道這句話大概的意思,並不知道這個典故。

二、俗語蘊含的道理

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知道事情開始、中間過程以及事情應該會有什麼樣的結尾。古人提倡謀事,做事情之前,在心中要對事情的發展有著合理的預料,而且每個階段都要好好規劃,不然事情很難做成。做事情要有個「謀」字,一定要策劃好,合理規劃在事情進展的各個階段應該做什麼。

在現代社會,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也需要有規劃,不然很可能會失敗。並不能盲目的做某幾件事情。雖然這句俗語已經流傳了很多年,如今甚至含有貶義,但是其背後的意義是深刻的。這句俗語對當今時代的人成事、謀事依舊具有重要意義。年輕人做事往往比較盲目,所以做事情之情不妨想一想事情的各個階段,做好針對性的努力,只有這樣才更容易成功。真正在生活中運用這句俗語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活學活用。

結語

隨著時代的變化,很多成語已經與當前的時代脫節了,但是還有很多成語依舊具有重要的人生指導意義。在現實生活中,學會用好成語,用這些成語指導我們的生活才最為關鍵。因此我們要用正確的態度對待這些俗語,要充分理解背後的含義並運用於生活。

往期精彩內容

古人說「腿軟同房,自取滅亡;肉軟吃涼,雪上加霜」,古人的勸告

古人說「朋友妻不可欺」,還有一句更經典,可惜少有人知道

古人說「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卻十人九不知,說得有道理嗎?

古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古人說「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是哪三種人不能親近?

參考資料《左傳》《金瓶梅》

文章題目: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文章作者:尋歷史真相----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典故冷知識:「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典故,其出處或背後的故事都很有意思,就拿「一問三不知」來說,問一件事,怎麼就變成「三不知」了呢?今天科教授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常用卻別有深意的語言典故。 「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咋開始的?過程啥樣?最後咋樣? 就像上面提到的,我們經常用「一問三不知」形容一個人啥也不知道。
  • 古人云:「無毛之女旺三代,有毛之夫值萬金」到底是什麼意思?
    但是這些俗語中,有一些內容並不適應時代的發展,還有一些內容屬於封建迷信,作為後人,一定要仔細甄別,不能完全聽之任之,比如古人說過這樣一句俗語:無毛之女旺三代,有毛之夫值萬金。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比較低,封建社會女子大多沒有機會接受教育。當時對於女子的要求也並不低,必須賢良淑德,而且封建時期的女子受到禮教的約束,毫無自由可言。
  • 你可能不知道的成語故事:一問三不知
    該成語故事出自《左傳》,公元前468年,晉國大夫苟瑤率大軍討伐鄭國。鄭國君王自知抵擋不住晉軍進攻,於是派公子般到齊國去求救。齊國自然不想看到晉國吞併鄭國後變得更加強大,從而對自身構成威脅,於是派大夫陳成子率軍前去救援。苟瑤率軍到達淄水河岸的時候,天降大雨,士卒們不願意冒雨過河。
  • 成語「為虎作倀」中的「倀」是啥意思?有什麼典故?你可能想不到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經常會見到為虎作倀之事。知道了成語的釋義,那你知道這裡面的「倀」是什麼意思嗎?有什麼典故和來歷嗎?傳說在唐穆宗長慶年間,當時有個叫馬拯的讀書人,他聽說衡山的祝融峰有一個「伏虎長老」,於是想去拜訪一下。
  • 人們常說「三教九流、八大江湖」,是哪三教哪九流?是什麼意思?
    引言古人的很多俗語,大多數人只知道其字面意思,並不知道背後的深意。其實有時候多了解一些俗語可以增加我們文學知識,提升文學素養。而這些俗語中也蘊含著很多知識,多了解一些對於我們來說也並沒有什麼壞處。比如古人常說的「三教九流八大江湖」很多人就不知道具體指的是什麼。一、三教具體是指哪三教?
  • 縱觀十二生肖中鼠、牛、虎,的成語,你知道到有什麼典故?
    鼠——投鼠忌器典故: 投:用東西去擲;忌:怕,有所顧慮。想用東西打老鼠,又怕打壞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顧忌,不敢放手幹。 三國初期,漢獻帝與丞相曹操、皇叔劉備一起去打獵。曹操為了顯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漢獻帝齊頭並進。
  • 大名成語典故——搖頭擺尾
    【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臨濟門下有個赤梢鯉魚,搖頭擺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誰家齏甕裡淹殺?」 【附註一】澧州洛浦山(又稱樂普山)元安禪師,夾山善會禪師之法嗣,俗姓淡,鳳翔(今陝西鳳翔)麟遊人。少年時從其兄祐律師於本郡懷恩寺出家,不久即受具足戒,通曉經論。後遊方參學,問道於臨濟禪師,並成為臨濟禪師的侍者。
  • 成語出類拔萃中的萃原意是指草叢生的樣子 一起來看看
    成語出類拔萃中的萃原意是指草叢生的樣子 一起來看看時間:2021-01-12 13:09   來源:遊戲鳥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出類拔萃中的萃原意是指草叢生的樣子 一起來看看 螞蟻莊園成語出類拔萃中的萃願意是指什麼意思?我們生活中平時說一個人在人群中很 都會用到出類拔萃這個成語。
  • 成語出類拔萃的萃是什麼意思 成語出類拔萃的萃是指什麼
    成語出類拔萃的萃是什麼意思 成語出類拔萃的萃是指什麼時間:2021-01-13 20:4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出類拔萃的萃是什麼意思 成語出類拔萃的萃是指什麼 出類拔萃的萃願意是指什麼呢?
  • 陶淵明引用的「三徑」什麼意思,有哪些詩詞用到了這個典故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有一句「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那麼這個「三徑」是指什麼呢?其實「三徑」是古代文人常用典故之一,要弄明白這個典故的特殊含義,這還需要從典故的來源說起。據東漢末年人趙岐的《三輔決錄·逃名》記載,在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專政,兗州刺史蔣詡不願做官,就歸隱鄉裡。
  • 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墨子·魯問》量體裁衣
    量體裁衣「量體裁衣」這一成語中的「量」為計量的意思。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根據身體的長短胖瘦來裁衣服。作為成語,用來比喻根據具體情況辦事。典故出自《墨子·魯問》。墨子,宋國(今商丘)人,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 這5個成語典故,被誤傳了上千年,最後一個與諸葛亮有關
    幾千年來,中國古人不僅創造了許多曠世工程,如秦始皇陵、長城及故宮等,還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文化瑰寶,其中就包括那些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但是,由於一些原因,不少成語典故的意思被曲解,甚至與原本的意思截然相反。比如下面介紹的這5個成語典故,都被誤傳了上千年,最後一個與諸葛亮有關。
  • 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
    古人以高鼻折額、毛色不純的牲畜和痔漏的人為不潔淨,因而不用於祭祀)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沉入河中以祭神)。此皆巫祝(巫師)以知矣,所以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也。」這個故事是說:有個叫南伯子綦的人在商丘遊樂,看見一棵出奇的大樹,上千輛駕著四馬的大車蔭蔽在大樹的樹蔭下歇息。子綦吃驚地說:「啊!這是什麼樹呀?這樹一定有特異的材質吧!」
  • 這些成語看字面就忍不住笑出聲,慘綠少年是什麼鬼,真的沒逗我?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大多都來源於歷史故事和古代著作,其含義常常與字面意思不同,需要了解成語的來歷才知道他的具體意思。但是有一些在生活中不常用的冷門成語十分有意思,看字面就讓人忍不住笑出聲,其用法和內涵更是與字面意思相差十萬八千裡,90%的人都沒有聽過,看看你知道幾個!
  • 成語出類拔萃的萃是什麼意思 成語出類拔萃的萃是指什麼[多圖]
    出類拔萃的萃願意是指什麼呢?出類拔萃這個成語我們用的還是非常多的,這個萃出自《孟子·公孫丑上》,願意是指草叢生的樣子,你答對了嗎?想知道更多螞蟻莊園的資訊就快來關注遊戲鳥吧,每天答案準時更新。螞蟻莊園1月13日答案成語出類拔萃中的萃原意是指草叢生的樣子珠玉滿堂的樣子正確答案:草叢生的樣子小知識:成語「出類拔萃」
  • 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成語雪泥鴻爪是什麼意思?[多圖]
    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這是螞蟻莊園今天12.10日更新的題目,那麼各位同學們都知道正確答案嗎?還沒答題的夥伴可以先等等,小編已經為各位整理好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成語雪泥鴻爪的相關內容吧,包括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什麼?成語雪泥鴻爪是什麼意思?成語雪泥鴻爪的解釋及出處?
  • 凌波微步、鏡花水月、傾國傾城:16個唯美成語,16個典故,漲知識
    一個成語,有一個典故。有些成語背後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有的成語背後是一首動人的詩詞。16個唯美的成語,16個典故,讀完漲知識!正值戶外雪越下越大,謝安興致勃發,就指著外面的飛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隨口說:「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接著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後大加讚賞,誇獎侄女才思不凡。謝道韞是東晉有名的才女。
  • 成語「侯門似海」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讀懂,才會恍然大悟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成語,在寫作的的時候運用一些成語,也會提高我們文章的檔次。有很多成語我們耳熟能詳,但是也有一些生僻的成語,我們卻並不知道它們的意思。其實冷門成語也很有意思,只要我們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就可以熟練應用成語。今天的大話成語,我們來講2個成語,分別是戶限為穿和侯門似海,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看懂了典故,你就會豁然開朗。
  • 「1+2+3」猜一成語,還有「5 10」猜一成語,你知道是什麼嗎?
    今天我們通過數字來猜成語,然後為大家講解一些成語的由來都是什麼,希望大家喜歡。數字猜成語:1、12345609按照順序來,應該是123456789,可是0把7的位置佔了,8沒有了。歇後語:斷線的珠子——七零八落十五個瓦盆摔下山——七零八落2、1+2+3這是個什麼成語了,123連起來了,是不是能馬上想出來。
  • 一首古詩,短短四句,不僅隱藏一個成語,還引出很多典故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遁 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詩人們喜歡含蓄,往往不願直言,而是隱藏想表達的內容,留到關鍵處再揭示給讀者,禪宗甚至還希望讀者自己去感悟其中的真意。隱語一開始與謎語並列,後來詩歌發展到一定階段,隱語就得到了很多詩人的積極響應,比如蘇軾有詩描寫荔枝,「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可謂淋漓盡致地運用了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