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

2021-01-08 澎湃新聞
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

2020-03-23 0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無用之用

「無用之用」的意思是:沒有用的用處才是最大的用處。典故出自戰國時宋國人莊周的著作《莊子·人間世》。《人間世》的中心是討論處世之道,既表述了莊子所主張的處人與自處的人生態度,也揭示出莊子處世的哲學觀點。

莊子在該篇中講了一個故事:「南伯子綦(人名)遊乎商之丘(即河南商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套四匹馬的車)千乘,隱將芘(pí,蔭庇的意思)其所藾藾(lài,蔭蔽)。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彎彎曲曲的樣子)而不可以為棟梁;俯而視其大根,則軸(指木心)解而不可以為棺槨(「槨」字的異體,外棺);咶其葉,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酲(chéng,酒醉),三日而不已(止)。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於此其大也。嗟乎(感嘆聲)神人,以(如,後來寫作「似」)此不材!』宋(宋國)有荊氏(地名)者,宜楸柏桑。其拱(兩手相合)把(一手所握)而上者,求狙猴之杙(yì,小木樁,用來系牲畜的)者斬(砍伐)之;三圍四圍,求高明(指地位高貴名聲顯赫的人家)之麗(棟,即屋之中梁)者斬之;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樿(shàn)傍(指由獨幅做成的棺木左右扇)者斬之。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於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指祈禱神靈以消災)以牛之白顙者與豚之亢鼻(指鼻孔上仰。古人以高鼻折額、毛色不純的牲畜和痔漏的人為不潔淨,因而不用於祭祀)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沉入河中以祭神)。此皆巫祝(巫師)以知矣,所以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也。」

這個故事是說:有個叫南伯子綦的人在商丘遊樂,看見一棵出奇的大樹,上千輛駕著四馬的大車蔭蔽在大樹的樹蔭下歇息。子綦吃驚地說:「啊!這是什麼樹呀?這樹一定有特異的材質吧!」他仰頭觀看大樹的樹枝,彎彎扭扭的樹枝並不可以用來做棟梁;低頭觀看大樹的主幹,樹心直到表皮旋著裂口,不可以用來做棺槨;用舌頭舔一舔樹葉,口舌潰爛受傷;用鼻子聞一聞氣味,使人像喝多了酒,三天三夜還醒不過來。於是說:「這原來是一棵什麼用處也沒有的樹木,以至於長到這麼高大。唉,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物外的『神人』,就像這不成材的樹木呢!」宋國有個叫荊氏的地方,很適合楸樹、柏樹、桑樹生長,樹幹長到一兩把粗,做系猴子的木樁的人便把它砍去;樹幹長到三四圍粗,地位高貴、名聲顯赫的人家尋求建屋的大梁便把它砍去;樹幹長到七八圍粗,達官貴人、富家商賈尋找整幅的棺木把它砍去。所以它們始終不能終享天年,而是半道上被刀斧砍伐而短命。這就是材質有用帶來的禍患啊!因此古人祈禱神靈消除災害,總不把白色額頭的牛、高鼻折額的豬以及患有痔漏疾病的人沉入河中去用作祭奠。這些情況巫師全都了解,認為他們都是很不吉祥的。不過這正是「神人」所認為的世上最大的吉祥。

在同一篇文章裡,莊子又講了一個故事:匠人石去齊國,來到曲轅這個地方,看見一棵被世人當作神社的櫟樹,樹冠大到可以遮蔽數千頭牛,用繩子繞著量一量樹幹,足有十丈粗,樹梢高臨山巔,離地面八十尺處方才分枝,用它來造船可造十餘艘。觀賞的人群像趕集似地湧來湧去,而一位匠人卻連瞧也不瞧一眼,不停步地往前走。他的徒弟站在樹旁看了個夠,跑著趕上了匠人石,說:「師傅啊!自我拿起刀斧跟隨您,從不曾見過這樣壯美的樹木呢。可是先生您卻不肯看一眼,一直不住腳地往前走,這是為什麼呢?」匠人石回答說:「這是一棵什麼用處也沒有的樹,用它做成船定會沉沒,用它做成棺槨定會很快朽爛,用它做成器皿定會很快毀壞,用它做成屋門定會流脂而不合縫,用它做成屋柱定會被蟲蛀蝕。沒有什麼用處,所以它才能有如此壽延。」夜裡,匠人夢見社樹對他說:「你將用什麼東西跟我相提並論呢?你打算拿可用之木來跟我相比嗎?如果我是可用之木,早就被人砍伐掉了。再如果樹,果實成熟後,大的枝幹被折斷,小的枝丫被拽下來。這就是因為它們能結出鮮美果實才苦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常常不能終享天年而半途夭折,自身招來了世俗人們的打擊。各種事物莫不如此啊!而且我尋求沒有什麼用處的辦法已經很久很久了,因為無用才保住了性命,無用成就了我最大的用處。假如我果真是有用,還能夠獲得延年益壽這一最大的用處嗎?」

「無用之用」是莊子多次借寓言講的辨證道理,含義深刻,後來就成了成語。

例句:「莊子有云:『有用者,其用有盡,無用之用,其用無窮,故能成為大用。』這是對哲學『無用之用』的最好詮釋。『無中生萬有,無用乃大用』,正是哲學的精髓所在。」(張建明:《常思哲學的「無用之用」》)

作者簡介

劉秀森,商丘人,中共黨員,1967年畢業於河南大學中文系。中國民間文藝家聯合會名譽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會員,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員,中國新故事學會會員,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民俗學會理事,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散文學會理事,商丘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商丘日報》主任編輯。作家、學者。從事商丘歷史研究40多年,積累了大量有關商丘歷史的文字、考古、口述資料,曾出版以商丘歷史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花木蘭全傳》《李香君外傳》《亂世丹心譜》等12部,出版研究商丘歷史的學術著作《商丘古城》《商丘德文化》《商丘成語典故》和與人合作的《閼伯臺廟會》等書,並出版《廉潔修身》和《廉潔齊家》兩部歷史故事,在全國各地報刊和出版社出版的書籍裡發表研究商丘歷史的文章多篇。河南省民間文藝最高獎金鼎獎、河南省民間文藝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被中國民間藝術家聯合會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作品『最具收藏價值』終身榮譽稱號」。

劉秀森近照

文章來源/京九晚報

原標題:《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 2020-03-26 0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墨子·魯問》量體裁衣
    量體裁衣「量體裁衣」這一成語中的「量」為計量的意思。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根據身體的長短胖瘦來裁衣服。作為成語,用來比喻根據具體情況辦事。典故出自《墨子·魯問》。墨子,宋國(今商丘)人,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一、俗語的典故古代的一些成語並不是古人憑空想像的,這些成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有的成語背後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學好、用好這些俗語,背後的典故後人也應該知道。
  • 「非遺進校園——開封成語典故進校園」活動圓滿落幕
    開封成語典故進校園近日,由開封市中國成語典故名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開封市文化館主辦的「非遺進校園——開封成語典故進校園」活動圓滿落下帷幕。開封文化獎章獲得者、開封成語典故代表性傳承人趙孝斌老師分別走進化建中學、金明中學、集英中學,做了主題為《學好用好成語,增強文化自信》的講座。趙老師雖已年逾古稀,但知識豐富、思路清晰,他從宋太宗的「開卷有益」、于謙的「兩袖清風」這些耳熟能詳並且與開封密切相關的成語典故講起,為同學們講述了中國成語典故名城的由來,以及成語典故的重要性,給師生們帶來了一場傳統文化大餐。
  • 歷史故事的成語:有關戰爭的成語故事和典故
    【兵荒馬亂】  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語典故: 荒、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例句: 此時四處兵荒馬亂,朝秦暮楚,我勉強做了一部《舊唐書》,那裡還有閒情逸志弄這筆墨。」
  • 臥冰求鯉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臥冰求魚,臥冰求鯉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事。臥冰求鯉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臥冰求鯉(wò bīng qiú lǐ)成語釋義:臥在冰上以求得鯉魚。指忍苦孝親成語出處:晉·幹寶《搜神記》第11卷:「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
  • 成語「侯門似海」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讀懂,才會恍然大悟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成語,在寫作的的時候運用一些成語,也會提高我們文章的檔次。有很多成語我們耳熟能詳,但是也有一些生僻的成語,我們卻並不知道它們的意思。其實冷門成語也很有意思,只要我們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就可以熟練應用成語。今天的大話成語,我們來講2個成語,分別是戶限為穿和侯門似海,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看懂了典故,你就會豁然開朗。
  • 英語課外閱讀素材:英語典故
    英語典故:The Heel of Achilles    The Heel of Achilles 亦作The Achilles' Heel唯一弱點;薄弱環節;要害 The Heel of Achilles直譯是「阿基裡斯的腳踵」,是個在歐洲廣泛流行的國際性成語。
  • 張敞畫眉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京兆畫眉、畫眉張敞,張敞畫眉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夫妻恩愛。張敞畫眉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張敞畫眉(zhāng chǎng huà méi)成語釋義:張敞:漢時平陽人,宣帝時為京兆尹。張敞替妻子畫眉毛。舊時比喻夫妻感情好。成語出處:《漢書·張敞傳》:「然敞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史驅,自以便面拊馬。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撫。」
  • 大名成語典故——搖頭擺尾
    摘自:《大名成語典故》原標題:《大名成語典故——搖頭擺尾》
  • 自尋煩惱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自找麻煩,反義詞有:嫁禍於人,自尋煩惱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賓語;指自己找麻煩。自尋煩惱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自尋煩惱(zì xún fán nǎo)成語釋義:自己找來不必要的煩惱成語出處:巴金《家》六:「他不能夠說服她們,他又何必自尋煩惱,浪費精力呢?」近 義 詞:自找麻煩反 義 詞:嫁禍於人成語用法:可作謂語、賓語;指自己找麻煩。
  • 「阿貓阿狗」是成語?!盤點那些你不知道的成語典故|學習乾貨
    內容來源網絡 印象中,「又弱一個」「喝西北風」,「阿貓阿狗」「卿卿我我」,是成語嗎? 如此具有高度迷惑性,導致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今天跟小博一起來看看,那些年我們不知道的成語典故吧。
  • 獅威勝虎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河東獅吼,獅威勝虎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人懼內。獅威勝虎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獅威勝虎(shī wēi shèng hǔ)成語釋義:勝:勝過,超過。獅子的威力超過老虎。比喻婦人十分悍妒成語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逢舟》:「獅威勝虎,蛇毒如刃。」近 義 詞:河東獅吼成語用法:可作賓語、定語;指人懼內。
  • 犀角燭怪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犀角燭怪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犀角燭怪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犀角燭怪(xī jiǎo zhú guài)成語釋義:藉以讚美詩文的深刻。成語出處:《晉書·溫嶠傳》:「嶠旋武昌,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雲其下多怪物,嶠遂毀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滅,奇形怪狀。」成語用法: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 狡兔三窟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移花接木、掩人耳目,反義詞有:甕中之鱉、坐以待斃,狡兔三窟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狡兔三窟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成語釋義: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別多;用來躲避災難禍患。現多比喻掩蓋的方法多;隱身的計劃周密。
  • 韓信「身負」20個成語典故,個個經典,堪稱成語專業戶
    背成語,或許是很多人老大難的問題,不是記憶力不好,而是實在沒興趣。筆俠也不喜歡背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但,如果裡面有故事,那就另當別論了。「兵仙」韓信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發生在他身上的成語典故多大20個(或許還不止),不由得不讓人稱奇。
  • 清塵濁水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清塵濁水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賓語;比喻相隔很遠,沒有希望會面。清塵濁水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清塵濁水(qīng chén zhuó shuǐ)成語釋義:清塵:喻他人;濁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遠,會面沒有希望。成語出處:三國 魏 曹植《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成語用法:聯合式成語;可作賓語;比喻相隔很遠,沒有希望會面。
  • 蹠狗吠堯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蹠犬噬堯,蹠狗吠堯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賓語;比喻各為其主。蹠狗吠堯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蹠狗吠堯(zhí gǒu fèi yáo)成語釋義:比喻各為其主。成語出處: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蹠之狗吠堯,非貴蹠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 盥耳山棲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許由洗耳,盥耳山棲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隱居。盥耳山棲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盥耳山棲(guàn ěr shān qī)成語釋義:盥耳:洗耳朵。比喻隱居不仕成語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崔駰傳》:「故土或掩目而淵潛,或盥耳而山棲。」近 義 詞:許由洗耳成語用法:可作賓語、定語;指隱居。
  • 三豕涉河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三豕渡河,三豕涉河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含貶義。三豕涉河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三豕涉河(sān shǐ shè hé)成語釋義:比喻文字傳寫或刊印訛誤。成語出處: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傳》:「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於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