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個成語典故,被誤傳了上千年,最後一個與諸葛亮有關

2021-01-09 諸葛品歷史

幾千年來,中國古人不僅創造了許多曠世工程,如秦始皇陵、長城及故宮等,還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文化瑰寶,其中就包括那些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但是,由於一些原因,不少成語典故的意思被曲解,甚至與原本的意思截然相反。比如下面介紹的這5個成語典故,都被誤傳了上千年,最後一個與諸葛亮有關。

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原本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

在封建社會,女子的地位相對較低,在關於終身大事方面,基本都父母所決定,自由戀愛幾乎不可能,故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說法。在結婚之前,都不知道未婚夫長什麼樣子,甚至不知道他的年齡有多大,嫁過去之後,不管他是乞丐,還是年邁的老頭,都不能夠有怨言。

所以,就留下了「嫁乞隨乞,嫁叟隨叟」的典故。不知為何,隨著時間的推移,「乞」就誤傳為「雞」,「叟」則成「狗」,整體就成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雖然表達的意思沒有太大區別,但總讓人感覺怪怪的。

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裡的「為」,本讀作第二聲)

現如今,大多數人對「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都有這樣的理解:「如果人不首先考慮自己的利益,連上天都會看不過去,老天都會誅殺他。」其實,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原本典故中的「為」的第二聲,其意思是修養、修習,並未現在所理解的「為了」。所以,本來的整體意思是:「若是不好好修習完善自己的品德和行為,天地都容不下他。」

三、王八蛋(原本為「忘八端」)

當我們對某人的行為看不慣,或者非常生氣時,都會罵他為「王八蛋」,以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怒。鮮為人知的是,以前並沒有「王八蛋」這個詞,它是「忘八端」諧音的諧音。在古代,所謂的八端分別指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如果連「八端」都忘記了,說明此人就不配做人了。

四、以德報怨(這並不是孔子的本意)

在被別人欺負,或者受到委屈時,經常會有人用「以德報怨」來勸說他人,還說這是孔聖人的名言,如果孔子他老人家知道的話,肯定會覺得十分委屈,也不願意背這口大黑鍋。在《論語·憲問》中,孔子是這麼說的:「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也就是說,孔子並不贊成以德報怨,而是以直報怨,此處的「直」可理解為理直氣壯、是非曲直等。如果別人打你的左臉,難道還把右臉伸過去給他打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五、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原本為「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

這幾乎是世人皆知的一句諺語,從字面上可理解為:「即使幾個人能力不行,只要集思廣益,合在一起就能達到諸葛亮那種地步,完成不可思議的事情。」若是諸葛亮聽說隨便三個人加在一起,就能達到他這種水平,估計得氣得不行,棺材板都會蓋不住的。

查閱一些古籍得知,並不是「皮匠」,而應該是「裨將」,也就是副將的意思。這就很好理解了,能被任命為副將的人,能力可能不會太差,憑藉三個副將的智慧,就會想出很周全的計策,幾乎可以與諸葛亮相媲美。但是,如果是庸才的話,三千個加在一起也達不到諸葛亮這種高度。

相關焦點

  • 歷史故事的成語:有關戰爭的成語故事和典故
    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說道:「當年漢高祖保住關中,光武帝劉秀據有河內,他們都有一個鞏固的根據地,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所以成了大業。如今將軍不顧兗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兗州的軍隊留多了,則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呂布此時乘虛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兗州。最後,一定是弄得兗州盡失,徐州未取。」他還指出,「眼下正值麥收季節,聽說徐州方面已組織人力,搶割城外的麥子運進城去。
  • 2020遴選面試熱點:成語典故常識之漢朝
    遴選面試技熱點:2020遴選面試熱點:成語典故常識之漢朝。更多中央公選遴選考試複習資料下載,請點擊北京公選遴選考試網。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這一時期群雄並起,也出現了很多相關的成語典故,考試中也經常涉及。
  • 中國古人發明5萬個成語,為何近現代很少發明新成語了?有3個原因
    文 | 歷史九點半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漢語獨有的表達方式,博大精深。它一般由4個字組成,每一個成語的背後,大都有一個故事或典故,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千百年來影響深遠。據統計,中國約有5萬個成語,其中96%是四字成語。
  • 司馬徽介紹諸葛亮時用了一成語,後面還有7個字,卻不敢對劉備說
    好在當劉備寄居在荊州劉表手下時,終於得到了一段安穩時光,開始搜尋人才,諸葛亮這三個字,終於被劉備聽到。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是因禍得福,的盧馬跳檀溪逃過追殺後,在荊州的鄉野民間,遇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然後得到了徐庶,由徐庶臨走前,告知劉備:諸葛亮才是真正牛人,讓他去請。
  • 韓信「身負」20個成語典故,個個經典,堪稱成語專業戶
    背成語,或許是很多人老大難的問題,不是記憶力不好,而是實在沒興趣。筆俠也不喜歡背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但,如果裡面有故事,那就另當別論了。「兵仙」韓信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發生在他身上的成語典故多大20個(或許還不止),不由得不讓人稱奇。
  • 「冬日可愛」竟然是成語!與寒冬有關的河洛典故,你知道幾個?
    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千百年來流傳著無數的典故,被後人口口相傳,這些發生在河洛大地的精彩故事,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古老智慧,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千百年來流傳著無數的典故,被後人口口相傳,這些發生在河洛大地的精彩故事,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古老智慧,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程門立雪、天下無雙、冬日可愛……這些與冬日有關的河洛典故,你知道幾個?
  • "虎踞龍盤"這個成語,隱藏著諸葛亮一個什麼秘密事件?
    作者: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說到「虎踞龍盤」,再讓你答一個地名。一般人都知道,是南京。偉人毛澤東寫詩:「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這裡面顯然有典故,一般認為這個典故的出處是諸葛亮。有人說不對,諸葛亮去過江東,江東那邊還勸諸葛亮跳槽,諸葛亮不幹。這件事確實有,記載在《袁子》裡,說張昭把諸葛亮推薦給了孫權,但諸葛亮不肯留在江東,「人問其故」,諸葛亮說:孫將軍算得上是人主,但據我觀察他能「賢亮而不能盡亮」,所以不留。
  • 一首古詩,短短四句,不僅隱藏一個成語,還引出很多典故
    下面介紹一首古詩,短短四句,不僅隱藏一個成語,還引出很多典故。古絕句漢代:佚名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漢武帝時期,漢樂府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歌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後世就把這些詩歌稱為樂府詩,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 諸葛亮為何對好友見死不救,這則成語故事指出了問題的關鍵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費詩傳》,時間是在蜀漢建興四年(公元226年),主人公是諸葛亮和孟達。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諸葛亮想引誘孟達作為外援,便寫信給孟達說:「去年南徵,直到年底才返回,在漢陽遇上了李鴻,這才得知你的消息,感慨很多,不禁長嘆。想想你當初的志向,哪裡只會為了空求名譽而以背叛君主感到高尚呢?唉,孟先生啊,這實在是因為劉封欺負您,深知損害了先主禮賢下士的原則啊!還有,李鴻說王衝編造假話,並說您能猜到我的心思,不會聽信王衝所言。
  • 九牛一毛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 義 詞:滄海一粟、一絲一毫反 義 詞:不計其數、舉不勝舉成語用法:偏正式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比喻微不足道。感情色彩:中性成語成語正音:一,不能讀作「yì」。九牛一毛的典故/故事: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著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裡很高與。這時,許多大臣都湊趣地祝賀皇帝英明,善於用人。後來李陵戰敗投降,武帝非常生氣,原來祝賀的大臣也就反過來責罵李陵無用和不忠。
  • 該成語由曹操所創,廣泛招攬人才,其中一類諸葛亮不敢用
    該成語由曹操所創,急於招納人才,其中一類諸葛亮不敢用(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武帝紀》,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故事的主角是魏武帝曹操。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自古以來建國及中興的帝國,哪一個不是能夠得到有才能的人並與他們一起共同治理天下的?
  • 這幾個成語的出處,原來都跟古代帝王有關?
    很多成語背後都是一個歷史典故,這就少不了帝王們的貢獻了。來看看這幾個成語出自於哪些帝王的典故吧!【桀驁不馴】桀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驁是指性情暴躁,難以馴服的烈馬。兩者加到一起,比喻某人傲慢、難以順從的性格。【網開一面】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採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這個成語出自《史記》。
  • 此人差點被劉備處死,卻成諸葛亮接班人,一成語概括其才能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蔣琬傳》,時間是在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之後,故事的主角名叫蔣琬。這段文字的大意是:諸葛亮病逝後,後主劉禪任命蔣琬為尚書令。很快又加官為都護將軍,授予符節,兼任益州刺史。後來又升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封為安陽亭侯。當時諸葛亮去世不久,蜀漢朝野人心惶惶。蔣琬的才氣遠勝眾人之上,處於群臣之首,既無悲傷的表情,又無欣喜流露,舉止神態和往常並無區別。時間一長,眾人都對他非常佩服。
  • 曠世奇文:全篇773個字、37個典故,40個成語!
    曠世奇文:全篇773個字、37個典故,40個成語!文章全篇773個字,包含了37個典故、40個成語(見文尾),是王勃的巔峰之作。序文的第一部分(第1段)是應酬性文字,敘及洪州地理位置的重要,讚美東道主名望的崇高,以及歷史上人物的傑出和眼前賓客的尊貴。敘述不卑不亢,漂亮得體。第二部分(第2、3段)由眼前的宴會寫到滕王閣的景色。先寫一路走來,在山水迤邐中,遠眺滕王閣。
  • 典故丨這24個常見的成語故事,假期一定要講給孩子聽
    原標題:典故丨這24個常見的成語故事,假期一定要講給孩子聽 寒假期間,快來給孩子講講這24個常見的成語故事吧。 【謎語】寫中文 【成語故事】宋朝蘇州滑稽才子孫山與朋友去蘇州參加鄉試。考完以後,孫山考中但是最後一名,朋友沒考中留在省城。孫山回鄉接受鄉親的祝賀。
  • 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
    典故出自戰國時宋國人莊周的著作《莊子·人間世》。《人間世》的中心是討論處世之道,既表述了莊子所主張的處人與自處的人生態度,也揭示出莊子處世的哲學觀點。莊子在該篇中講了一個故事:「南伯子綦(人名)遊乎商之丘(即河南商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套四匹馬的車)千乘,隱將芘(pí,蔭庇的意思)其所藾藾(lài,蔭蔽)。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夫!』
  • 「非遺進校園——開封成語典故進校園」活動圓滿落幕
    開封成語典故進校園近日,由開封市中國成語典故名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開封市文化館主辦的「非遺進校園——開封成語典故進校園」活動圓滿落下帷幕。開封文化獎章獲得者、開封成語典故代表性傳承人趙孝斌老師分別走進化建中學、金明中學、集英中學,做了主題為《學好用好成語,增強文化自信》的講座。趙老師雖已年逾古稀,但知識豐富、思路清晰,他從宋太宗的「開卷有益」、于謙的「兩袖清風」這些耳熟能詳並且與開封密切相關的成語典故講起,為同學們講述了中國成語典故名城的由來,以及成語典故的重要性,給師生們帶來了一場傳統文化大餐。
  • 該成語常被用來稱頌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但故事卻很可能是假的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時間是在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主人公是諸葛亮。原文如下:亮至南中,所在戰捷。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觀於營陳之間,問曰:「此軍何如?」
  • 中國首家「漁」文化主題樂園,來過的孩子都能玩會與魚有關的成語
    在唐曹高速附近,有一個佔地2500畝的大型遊樂項目,來過的孩子都能玩會與魚有關的成語。這便是由唐山百川集團投資15億元打造的全球唯一、中國創造的首家「漁」文化主題樂園——多瑪樂園,這裡的每一個項目都是你未曾看到,更未曾想到的。
  • 湖北成語知多少?省內這個地方就孕育出155個成語
    根植於五千年文明沃土的成語,堪稱中華文化的「活化石」。地處華中腹地,通衢九洲的湖北,自古人傑地靈、文化昌盛,孕育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時至今日,有多少人知道「班門弄斧」「亡羊補牢」「美人遲暮」等191個成語皆與楚文化有關?又有多少人知道湖北僅襄陽一地,就孕育了「價值連城」「安邦定國」「初生牛犢不畏虎」等155個成語?  「文化不僅要傳承,更要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