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成語常被用來稱頌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但故事卻很可能是假的

2021-01-17 燦爛海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時間是在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主人公是諸葛亮。原文如下:

亮至南中,所在戰捷。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觀於營陳之間,問曰:「此軍何如?」獲對曰:「向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看營陳,若祇如此,即定易勝耳。」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諸葛亮率部來到南中地區,連戰連捷。他聽說孟獲這個人是當地各族都非常敬服的人物,便招募勇士要生擒他。將孟獲抓住後,諸葛亮帶他參觀了軍營和隊列,問他說:「我的這支軍隊如何?」孟獲回答:「以前我不知虛實,所以失敗了。今天承蒙您讓我見識了您的軍營和隊列。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我肯定能獲勝。」

諸葛亮一笑置之,便將孟獲釋放,讓他再來交戰,先後放了七次又抓獲七次,而諸葛亮還要釋放孟獲,孟獲卻不肯走了。他對諸葛亮說:「您有上天的神威,我們南方的人再也不敢反叛了。」於是,諸葛亮到了滇池。益州南部地區平定後,諸葛亮都任用當地原有的大小頭領擔任了地方官。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這次戰鬥的經過,叫做「七縱七禽」,意為放了七次又抓住了七次,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歸順自己。這也是由《漢晉春秋》作者、東晉史學家習鑿齒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諸葛亮平定南中,發生在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春季至秋季,期間的過程在史料中介紹的並不詳細。平定南中對蜀漢集團而言意義重大,消除了國內的隱患,為後來的北伐之戰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這也是諸葛亮軍旅生涯中最為輝煌的時刻。

不過,「七縱七禽」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卻非常令人懷疑。原因有三,一是歷史上有無孟獲這個人物尚屬疑問,二是「七縱七禽」於禮不合,可信度令人懷疑,三是習鑿齒本文是個狂熱的「亮粉」。在他的著作中,但凡提到諸葛亮,不僅充滿了敬意,還不時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記載。故此,有不少學者認為這個故事其實是由習鑿齒虛構出來的。

參考書籍:《三國志》

相關焦點

  • 此人差點被劉備處死,卻成諸葛亮接班人,一成語概括其才能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蔣琬傳》,時間是在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之後,故事的主角名叫蔣琬。這段文字的大意是:諸葛亮病逝後,後主劉禪任命蔣琬為尚書令。很快又加官為都護將軍,授予符節,兼任益州刺史。後來又升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封為安陽亭侯。當時諸葛亮去世不久,蜀漢朝野人心惶惶。蔣琬的才氣遠勝眾人之上,處於群臣之首,既無悲傷的表情,又無欣喜流露,舉止神態和往常並無區別。時間一長,眾人都對他非常佩服。
  • 三國成語故事:逸群之才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是《三國志》作者陳壽對諸葛亮的一番評價。原文如下: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於野,不求聞達。
  • 該成語由曹操所創,廣泛招攬人才,其中一類諸葛亮不敢用
    該成語由曹操所創,急於招納人才,其中一類諸葛亮不敢用(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武帝紀》,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故事的主角是魏武帝曹操。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自古以來建國及中興的帝國,哪一個不是能夠得到有才能的人並與他們一起共同治理天下的?而其中的有些人甚至連閭巷都沒有出過,難道這只是帝王們僥倖碰到的嗎?不是,這是當政的人努力詢問的結果而已!當今天下尚未平定,這正是特別需要求賢的時刻。當年孟公綽能做趙國和魏國兩國的臣子,是因為才力有餘,但他卻無法勝任滕、薛這樣小國的大夫。
  • 諸葛亮為何對好友見死不救,這則成語故事指出了問題的關鍵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費詩傳》,時間是在蜀漢建興四年(公元226年),主人公是諸葛亮和孟達。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諸葛亮想引誘孟達作為外援,便寫信給孟達說:「去年南徵,直到年底才返回,在漢陽遇上了李鴻,這才得知你的消息,感慨很多,不禁長嘆。想想你當初的志向,哪裡只會為了空求名譽而以背叛君主感到高尚呢?唉,孟先生啊,這實在是因為劉封欺負您,深知損害了先主禮賢下士的原則啊!還有,李鴻說王衝編造假話,並說您能猜到我的心思,不會聽信王衝所言。
  • 為何賈詡和諸葛亮都瞧不起劉表,這個成語故事揭示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劉表傳》注引《傅子》,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年間,主人公是時任荊州牧的劉表和荊州從事中郎韓嵩。原文如下:初表謂嵩曰:「今天下大亂,未知所定,曹公擁天子都許,君為我觀其釁。」嵩對曰:「聖達節,次守節。
  • 秀才買柴、博士買驢,這些成語背後的寓意你知道嗎?
    在中國的成語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成語。從字面上很難看出它的意思。需要深刻理解它背後的故事和淵源。但也有一些字面意思非常簡單的成語,但是其背後的寓意你卻未必知道。今天小編就帶你去看兩個非常有意思的成語故事,然後一起來學習了解一下它們背後的寓意吧!
  • 十個常被誤用的成語,有文化的你,用對了嗎?
    當然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會這麼咬文嚼字,但是偶爾能用上幾個成語,還是能顯出一些「文學氣息」,不過據官方統計,我國有10個成語成語常被人誤用,你用錯過嗎?第一個成語:炙手可熱該成語原本是指,手一靠近該物品,就感覺到非常燙手,所以不敢靠近,用來形容權勢滔天的人,有非常囂張的氣焰。
  • 曹魏六大前將軍:兩位是孫權剋星,一位重創諸葛亮
    前將軍始設於戰國時期的秦國,兩漢三國時期延續舊制,是軍中常設的高級軍職,地位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主要負責京師或一些戰略要地的防禦及軍事行動。在三國時期的曹魏集團中,有六位名將擔任過該職務。
  • 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指鹿為馬,背後的歷史故事讓人心酸!
    指鹿為馬,說到一個成語,相信大多數都知道,但是同學們知道它的由來麼?皇宮裡這可就熱鬧,胡亥說這不是鹿麼,怎麼會是馬呢,就問這些丞相們,有人看見趙高的臉色說到這是馬,有人就說這是鹿,胡亥非常的頭痛,就像有可怕的鬼神在作怪,讓它看見的馬變成鹿的,很是激動叫人開看看自己得了什麼病,在古代迷信還是會有的,而且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皇上都很信,就叫一個道法高深的道士算了一卦,叫胡亥開始回到床上好好養病,隨後趙高把那些說是鹿的丞相們都給殺死了,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好謀權篡位啊,故事到此結束
  • 2020遴選面試熱點:成語典故常識之漢朝
    諸葛亮決定出師伐魏。他給劉禪寫了道奏章,從劉備不幸早逝說起,說自己在軍敗的危難關頭接受任命,文臣武將,再三勸告劉禪要「親賢臣,遠小人」,採納有益的建議。最後他說:「今天我要出師遠徵,面對這張奏章淚流滿面,不知該說些什麼(不知所云)」。於是諸葛亮開始了第一次北伐。「不知所云」現在指人言語混亂,很難讓別人理解。2.對症下藥意思是醫生針對患者病症用藥。
  • 諸葛亮首創一句成語,救了一位小縣長,後來成蜀漢大將軍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要介紹的這個三國成語,出自《三國志·蔣琬傳》,時間是在劉備從劉璋手中奪取益州之後。該成語源自諸葛亮與劉備之間的一段對話,牽涉到的人物名叫蔣琬。先來看看原文: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人也。弱冠與外弟泉陵劉敏俱知名。
  • 「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9個字,故事通過宋耕者「因釋其耒而守株」,最後「身為宋國笑。」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能作為必然事件,從而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要想有收穫,必須付出勞動。故事內容學生大部分聽過、讀過,作為文言文更簡潔精煉。最近有同學問,「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呢?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這裡給大家來說一說。
  • 諸葛亮為何偏讓馬謖守街亭?趙雲姜維可擔此任,他為何不用
    首先分析,諸葛亮為何讓馬謖去守街亭。三國演義影視劇當中,馬謖可以算得上是諸葛亮的學生,作為參軍,跟隨諸葛亮的身邊,討論軍隊和國家大事。表面上來說,馬謖這個人的才能還是可以的。況且諸葛亮和他只要一見面,從白天到黑夜暢聊。在演義當中,曾經為諸葛亮提出計謀用來平定南中。俗話說,實踐出真知。一味的紙上談兵,終究會被現實環境所擊敗。
  • 諸葛亮只是一介書生,為何成了軍事家?他的兵法都是跟誰學的?
    古文中提到:牧野再逢諸葛亮,兩階重見祭將軍。現在人們一提到諸葛亮都會肅然起敬,覺得這是三國時期最為著名的軍事人物。但是人們仔細去讀諸葛亮的故事之後,大家會發現諸葛亮其實開場的時候也僅僅只是一屆書生。是當劉備三顧茅廬之後,這才發揮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 這5個成語典故,被誤傳了上千年,最後一個與諸葛亮有關
    幾千年來,中國古人不僅創造了許多曠世工程,如秦始皇陵、長城及故宮等,還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文化瑰寶,其中就包括那些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但是,由於一些原因,不少成語典故的意思被曲解,甚至與原本的意思截然相反。比如下面介紹的這5個成語典故,都被誤傳了上千年,最後一個與諸葛亮有關。
  • 成語耳提面命是用來形容什麼的答案介紹
    螞蟻莊園的答題活動是每個玩家們每天都在玩的,玩家們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就可以一些飼料獎勵,每天給玩家們準備的問題都是不同的,12月24日的問題就是成語「耳提面命」是用來形容長輩對晚輩教導的態度?很多玩家不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就讓小編給大家們帶來答案的解析吧。一起看下。
  • 諸葛亮為什麼要重點培養姜維?原因是什麼?
    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時,姜維擔任的是天水郡的中郎將。在蜀軍兵臨城下時,姜維正陪同雍州刺史郭淮和天水郡太守馬遵等人巡查各地。但馬遵等人卻懷疑姜維的忠心,最終姜維被迫投降蜀漢。姜維入蜀後,諸葛亮可謂是如獲至寶,對他寄予了厚望——「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 為什麼諸葛亮要培養比魏延差的姜維做接班人呢?
    三國中晚期,作為蜀漢最優秀的軍事將領,姜維和魏延都是當時的佼佼者,甚至可以說,魏延比當時的姜維更有才華!但諸葛亮對兩人的態度卻完全不同,為什麼諸葛亮要把不如魏延的姜維培養成接班人?和姜維比起來,魏延在人品上輸了。魏延也算得上是蜀漢的老將了。
  • 超有寓意的成語,用來起名,會有多好聽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它也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並且每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很適合為孩子起一個有寓意的名字。那今天起名網就為大家推薦一些超有寓意的成語起名,希望你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