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教育:如何去愛一個對的人?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

2021-01-08 123圖圖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愛情教育"一詞最早出現於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長篇日記體小說《愛的教育》。

書中出現了許多關於愛的研究和道理,有親情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夫妻之愛。

以此為引子,"愛的教育"的具體方面和做法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主要內容。

一、 愛情教育內涵解析

1、 學會被愛

去愛的大前提其實多少來說是有點自私的,那就是當事人必須感受到外界對自己的愛,或者自己對自己的愛。

如果自己覺得自己缺乏了愛,自己拿什麼去愛別人呢?

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動機的,我們去愛別人自然需要我們自己至少心理上得到愛的等價好處或者寬慰,所以我們愛的教育首先告訴我們要學會被愛。

如何學會被愛?

其實關鍵就在於自愛,因為就算世界上任何人都不再愛你了,只要你自己還愛著自己,你就不會感到孤獨,不會感到愛的冷卻和離你而去。

而學會被愛,本質上就是一種個人內心能量和魅力的提升。

2、 學會去愛

我們在感受到愛的基礎上,就必須學會回饋社會,至少要去以愛回饋那些對自己好的人,幫助過自己的人,或者自己認為值得關愛的人。

去愛其實就是一種突破自私的飛躍,一個人只要學會去愛,也就是他至少知道了自己要去愛別人,那麼他自己的靈魂境界就已經極大地升華了,他不再是那種熙熙攘攘的嘈雜人群中的一員了。

他的力量,足以感染他身邊的人。

3、 學會"明智"地傳遞愛

而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告訴學生們要去愛,還有如何正確有效地愛。

就像上學一樣,老師教授的不單單是死記硬背的知識以及自己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意識,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拿這些學到的東西去正確合適地為自己服務,對他人服務。

這其實也是當今教育的本質,只不過絕大部分的中國學校並沒有很好地踐行這一點。

所以,"明智"地傳遞愛,就是告訴我們要學會正確地愛別人,讓別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愛,而不是成為自己學習"愛的教育"的應試產物。

二、 父親的「言傳身教」

1、 培養孩子對事業人生的愛

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是在於: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蒙田

父親,雖然在很大部分的家庭中都因為工作的原因比較少地陪伴孩子,但是他們在孩子的心中還是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這樣的印象,不是母親平日裡的那種平常的面孔,不是母親平日裡催促自己去上學的焦急和煩躁,也不是平日裡母親看到自己摔倒後的難過和關心。

父親帶給孩子更多的,是一種人生事業的標杆效應。

很少有聽到孩子對自己母親的職業津津樂道的,甚至他們也不知道母親具體的職業內容,大部分的孩子可能只是知道母親上班後就來帶自己。

但父親不同,父親有一種潛在的標杆印象,自己的一言一行,無不體現著自己的人生和事業追求和格局。

所以,當父親的更要注重培養孩子對大局觀的掌控,培養孩子對人生,事業等方面的追求和能量,做到一個人生事業引路人的作用。

2、 不吝惜自己的愛的表達

愛生必須用真情,情真方能育良才。——王煊

當父親的,是男人,是男人也必然存在自己的缺陷,其中有一點就是吝嗇自己的愛的表達。

很多父親想在孩子面前裝嚴肅,裝深沉,不想讓孩子那麼輕易看透自己,從而有意地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其實也是不合適的。

在美國,很多家庭裡的父親會直接告訴自己的女兒"我愛你!"。他們甚至會在女兒出嫁後流下不舍的淚水。

但是在中國,這樣的情況就少見多了,中國家庭的父親,大部分是少言語的父親,當然少言語是一個中性詞,只是有待提高罷了。

當父親的不應該過分地沉默寡言,給人一副自己"不可侵犯"的模樣,在子女需要幫助和子女進入人生關鍵階段的時候,要敢於表達自己對子女的真情實感,讓子女切切實實地體會到自己對他們的愛,這也是對子女的最大幫助和最堅強後盾。

3、 榜樣的愛

正如前文說到,父親是孩子人生事業的引路人,父親還極具有榜樣效應。

這裡的榜樣,並不是單單指物質追求層面的榜樣,更是一種全方位的榜樣。

一般來說,一個家庭裡一個男孩子的缺陷基本上都來自於父親,父親年輕時因為性格缺陷犯的錯誤在男孩子身上很可能會再發生,所以父親必須給男孩子豎起榜樣,以身作則,去改正自己的性格缺陷,就算改造不徹底,也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這顆心和行動。

而對於女孩子來說,父親更應該樹立一種擇偶的榜樣,父親自己一定要注重舉止得體,有禮有節,會給予家人關心和愛,從而這樣會潛移默化地出現在女孩子的心裡,有著優秀的父親作為榜樣,女孩子以後就不容易在找對象時看走眼,進入一個不幸福的婚姻裡去。

三、 母親的「言傳身教」

1、"冷卻"的愛

無論男孩女孩,從肉體和物理的距離上看,母親都是和孩子最親近的。

但是這樣的最親近,往往就是因為兩者挨得太近了,很多時候會帶來巨大的矛盾。

有的時候我們自己和母親相處久了是不是時常發現這麼一個現象:自己的母親前來給自己打掃房間,打掃著就開始指指點點,說自己哪裡沒收拾乾淨,然後進而把矛頭對準你的缺陷和個人,然後你們就開始吵架了。

這是無數個家庭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是負面的現象,但也是正常的現象。

一般來說,主要責任在於母親的天性和雙方的物理距離太近以至於雙方關係過於親熱。

所以,孩子和母親之間需要冷卻的愛。

而這裡,母親就需要起到重要的帶頭人作用。

比如你是一位母親,你覺得你的孩子的房間很髒,你每次都要進去打掃導致自己很生氣的時候,那麼沒問題,下一次你就可以考慮不再進去打掃,久而久之孩子的房間就會因為沒有你的打掃而變得越來越髒,孩子自己都受不了了的情況下就不得不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而此時你再進去教導孩子怎麼去打掃,孩子就會感到你的愛。

2、關切的愛

母親的關切,是建立在保持一定距離的基礎上的,但並不意味著母親可以對孩子撒手不管。

一般來說,母親需要關照的是孩子的心理問題還有情感問題。

母親是每個孩子獲取溫暖的懷抱,而父親則更像一座山,孩子的負面情緒對父親宣洩是作用不大的,而母親的懷抱反而是孩子傾訴的重要回收站和避風港。

母親不要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在必要的時候,在孩子遭遇困難的時候,一定要積極的伸出援手,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過去的經驗經歷,給孩子一些重要的參考對比,讓孩子更好地走出困境。

3、不抱怨的愛

母親的本質是女人,是女人,只要是個正常的女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愛抱怨。

母親能抱怨的東西,就更多了。

主要就是自己的公婆,丈夫還有自己的孩子。

這些東西母親要學會自我調節,找到一種不滿情緒的正確發洩途徑,無論如何,自己去戶外散步登山和朋友倒垃圾也好,就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洩這些東西,讓孩子感到家庭裡沒有愛,只有抱怨。

綜上,愛的教育在於學會被愛,學會愛且正確地愛。

父親母親都需要分別以身作則,為孩子的愛的成長盡一份力。

結語

父母都是孩子成長道路的重要引路人,父母可能教授不了孩子什麼技能能力,但是卻可以在孩子的精神層面特別是愛的層面上下功夫,用合適科學的途徑,讓孩子對生命充滿熱愛,學會愛的教育。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情感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北青報:「如何做好父母」是一道嚴肅的社會考題
    原標題:「如何做好父母」是一道嚴肅的社會考題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南開區政協副主席許洪玲建議,在社區舉辦家長課堂。建立「家長教育指導工作室」,面向適齡兒童家長,聘請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經驗的志願者作為老師。針對準備入小學的家長開展相關課程教育,頒發「合格父母」上崗證隨學生檔案入學。
  • 用這個方式去愛一個人 你們學會了,愛情就能細水流長
    看過一個故事:」那年,微信還不是很流行,我就想和他開個玩笑,我說只要充值888,就能把我帶回家。簡訊發過去很久他都沒有回覆我我以為他在忙沒有空看到,過了一會簡訊就傳來了提示,我的銀行帳戶多了888元,我詫異之餘,他的微信也到了,他說:「剛剛我急著去銀行,現在跟我回家把。"我聽好了很感動,總有一天你也會遇到以你的方式愛你的人。
  • 做六十分父母,剛剛好
    ——託爾斯泰在一個家庭中,爸爸體諒媽媽,他所表現出來的「共情能力」能被孩子看在眼裡,言傳身教。父母在相互傳達愛意的過程中,孩子耳濡目染,他學著父母一樣去表達愛,去接受愛,去感受愛。進而,就為他人生的幸福奠定了基礎。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過:「爸爸,媽媽和孩子其實是個情感的三角關係。
  • 愛不是找到對的人,而是學會去愛.不會愛,對象換來換去也沒用!
    大家或許有過這樣的疑問,「是找一個愛我的人,還是找一個我愛的人?」有人將愛情是否幸福理解成是對象的問題,認為只要我找到對的Mrs.right,或者說找到了屬於自己的soul mate,從此就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
  • 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後來我漸漸的明白他為什麼會這樣,可能由於他工作的性質,經常到晚上12點之後才能下班,長期的壓抑導致情緒也不穩定,所以才會經常發火,但是我的意思並不是都是工作的原因,一個人性格養成是多方面的,遺傳,父母教育,周圍人對他的影響,我知道讓他們改變幾乎不可能。記得那時候我不小心打碎一個碗,爸爸都能對我吼上半天,說我做什麼都不行,後來才明白這種教育就是錯的,孩子是誇出來的。
  • 女孩的安靜去哪了?為啥現在的女孩越來越調皮?原因在於父母
    由於小雪開朗豪放的性格,在小區的孩子當中人緣非常好,追隨者眾多,可以說是一個孩子王。但是小雪的父母卻對此有些憂慮,眼看著孩子就要進入幼兒園了,這麼調皮的性格,會不會在幼兒園中不得老師的喜歡?夫妻二人彼此埋怨,覺得都是對方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才讓女兒變得這麼不文靜。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女孩子如同小雪一樣性格非常開朗調皮,闖起禍來並不比男孩子遜色。
  • 父母相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才能給孩子好的情感教育
    楊絳在《我們的錢瑗》裡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們全家去飯店吃飯時,正巧鄰桌一對父母在爭吵,女兒很感慨的說道:我一直覺得父母恩愛的小孩很幸福,因為父母恩愛可以讓他們更好的體會什麼是好的感情。從而擁有了對健康的愛的敏銳嗅覺,然後就知道怎麼往正確的方向跑。我覺得我也是一個很幸福的孩子,我很感激我的爸爸媽媽。
  • 愛情到底是什麼?愛是動詞,需要去做
    歲月悠悠,儘管歲月流逝,「愛」依然是人們口中永恆不變的話題。 愛,既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名詞。 許多紅塵男女會以為,愛是一個名詞,仿佛它是需要去通過索取才能獲得。
  • 戀愛中我們如何去傷害我們的愛情,一個讓人震驚的事實
    戀愛,從古至今是人生中的一個美好事物,是人生中的幸福美好體驗。有多少人為了愛情,不惜放棄所有。在現在的社會,我們的愛和追求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護。然而,戀愛中卿卿我我的戀愛男女,戀愛的道路也並非都一帆風順,也時常經歷悲歡離合、陰晴圓缺。
  • 給新生代父母的家教百科全書《這樣愛你剛剛好》出版
    《這樣愛你剛剛好》 朱永新、孫雲曉主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紅網時刻11月1日訊(記者 蔡娟 通訊員 張倩)父母不僅要愛孩子,更要智慧地愛,科學地愛,不能一味地遷就孩子,讓這種愛變成「溺愛」。這是書名《這樣愛你剛剛好》的含義,也是該書傳遞的前沿教育理論。
  • 可能是管教方式不對,家長要做好言傳身教
    文/囧爸育兒(專注於原創優質文章,歡迎大家轉發分享)在大人眼裡乖巧的娃總是惹人愛的,不過每個娃的性格不同,我們不可能模板化的要求他們。各位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找到適合他的教育方法。由於我的教育失誤導致了兒子的情緒更加惡劣了,這也是「火上澆油型」父母最典型的表現。這類父母選錯了教育時間,所以教育效果也截然不同。2. 幫娃開脫責任的父母孩子情緒十分低落時,家長確實應該給予安慰,但是大家也應該理智地看待問題,不要盲目的哄娃。
  • 你該如何去成熟的愛一個人,而不是成為Ta的累贅
    愛的模式有很多種。愛情畢竟不同於其他,它勢必意味著佔有和排他。有人喜歡依附有人喜歡被依附,這樣的感情也能一拍即合,沒有對錯。但是在一個大範圍內去討論,成熟的相處模式更有益於愛情的穩定和長久。那麼我們首先看一看那些成熟的愛的模式通常是怎樣的?首先是人格獨立。
  • 女孩疑因坐錯車猛踹母親,白巖松一針見血警醒父母:要怪就怪自己
    做父母亦是如此,很多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的,他們沒有相關的經驗,做錯事很正常,但未必全都值得原諒。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多父母會出現不及格的情況,因不懂得如何教育,而造成很多意想不到的悲劇,有些可以挽回,但是有些,卻會成為一生的痛。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句話:你不教育孩子,將來社會會替你教育的。
  • 愛一個人,看不見愛情,就體面地放手吧
    愛人在這個世界上,愛與被愛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也許,一次美麗的邂逅,她一個回眸的微笑,激蕩起你心頭的漣漪,就讓你選擇了去愛;或許,公交車上他一個溫文爾雅的讓座,撥動了你愛戀的情愫,就讓你選擇了去愛。選擇愛一個人是你的權利,不需要什麼理由,可以讓你無怨無悔。就像火柴愛上香菸,點燃激情的火花;仿佛飛蛾愛慕火焰,義無反顧去追隨。既然選擇了愛,你就在愛與被愛的旋渦裡,或許收穫「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的幸福;或許經受「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的煎熬。愛一個人,容易讓人無法自拔,心甘情願付出一切;容易讓人痴傻,即使跌到滿身是血,也痴心不改。
  • 戲精老爸一本正經陪娃「看病」:如何做一個會玩的父母?
    《遊戲力》一書告訴我們:「遊戲是孩子嘗試成人角色和技巧的途徑;是孩子學習如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甚至與人重歸於好的方式;同時能幫助孩子從情感創傷中得到康復。」事實上,父母最高級的能力不是會掙錢,也不是會管孩子,而是會陪孩子玩遊戲。
  • 《原來我們不懂愛》,初三女生寫出了什麼是真正的愛,值得學習
    初三女生眼裡的愛情上了熱搜,這件事的起因是,老師布置的作文題為「原來我們不懂愛」。於是滕霏同學就從吵了一輩子的爺爺奶奶入手,就寫了這篇引人關注的作文。我們來欣賞一下原文:女孩的字跡清秀工整,行文流暢,細膩深刻,情感表達純粹。更難能可貴的是,小小的年級,竟有如此透徹的領悟,愛一個人,就要對他(她)負責任。
  • 柏拉圖式的愛情:我們需要一個靈魂伴侶
    但是,我們吸收了太多社會帶給我們的這種貪婪、宣洩、壓力、欲望,有的時候,我們的心靈需要一個淨化的空間,需要一個精神上的靈魂伴侶去理解我們的內心,去慰藉我們的靈魂,而這種精神交流,是不加以世俗條框的、是簡單、純淨的。你遇見過你的靈魂伴侶嗎?昨天我聽一個朋友講,她愛上了一個和她相差20多歲的大叔,問我怎麼辦。可以看出她相當的迷茫困惑不知如何處理這段感情。
  • 《隱秘的角落》張東升,太卑微地去愛一個人,結果可能是兩手空空
    《隱秘的角落》中,張東升對所愛之人徐靜,是張愛玲所說的,低到塵埃裡去。但又如何呢?徐靜有了外遇,提出了離婚。紫金陳的原著《壞小孩》中,主要筆墨花在朱朝陽三個小朋友身上,對張東升和徐靜的故事沒有展開,在小說的開頭,張東升已經實施了謀殺。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是你最重要的事業
    孩子的品行受父母影響最多,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是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02父母的擔當,影響孩子的責任感。孩子的責任感,來自於父母的擔當。很多缺乏責任感的孩子,大多是因為父母的不敢放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若想讓他真正成為一個獨立、自信、優秀的人,就必須要讓他成為有責任感的人。
  • 父母動動嘴的教育,比早教班好百倍!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朋友小敏帶2歲的兒子去體驗100元3節的早教課,早教班距離她們家比較遠,坐車要20分鐘,體驗45分鐘後結束後,小敏才知道報名早教班需要1萬多元錢,這相當於她兩個多月的工資,而且爸爸媽媽至少一人陪伴孩子去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