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中國智慧

2021-01-08 中國貿易新聞網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面對全球增長動能不足、經濟治理滯後、發展失衡三大矛盾,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峰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等國際場合,多次闡述我國對推動經濟全球化、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主張,為世界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途徑。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要求世界各國全面對外開放,實行全方位互聯互通和密切的良性互動,不斷推進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其核心要義是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構建互利共贏的全球價值鏈和全球大市場,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充分發揮其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這是世界經濟擺脫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近幾年,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化有所退潮,與許多國家特別是美歐日等發達國家「以鄰為壑」、高築貿易壁壘直接相關。如以全球自由貿易「旗手」自詡的美國大搞貿易保護主義。根據國際權威機構不久前發表的《全球貿易預警報告》,從2008年至2016年,美國對其他國家採取了600多項歧視性措施,數量位列世界第一。發達國家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導致近些年世界貿易萎縮,直接拖累了世界經濟。2015年,全球貿易同比下降12.73%,創下2010年以來的最大跌幅,導致當年世界經濟僅增3%,亦為2010年以來最低。

在貿易投資不振的背景下,中國提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主張,秉承開放共贏理念,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為提振全球經濟做出了有益探索。

一方面,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在外商投資、「走出去」戰略、外貿和國際經濟合作等領域提出了相關要求,以發展創新的眼光對接開放型世界經濟。與此同時,2016年G20杭州峰會推動世界經濟從復甦乏力走向可持續強勁增長,並以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進程的裡程碑載入史冊——打造G20貿易部長會和貿易投資工作組等機制化平臺、發布了G20歷史上首份貿易部長聲明、批准了《G20貿易投資工作組工作職責》《G20全球貿易增長戰略》《G20全球投資指導原則》等三份文件,還就加強多邊貿易體制,幫助發展中國家和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達成重要共識。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中國對外開放。中國正從國際經濟秩序「追隨者」轉變為全球治理「引領者」。4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各國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合作層次不斷提升,拉動各國經濟增長,促進產業合作和技術傳播。2014—2016年,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截至目前,中國企業在沿線20多個國家建設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為有關國家創造近22.1億美元稅收和20.9萬個就業崗位。沿線國家的產品、技術、服務、資本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中國製造」「中國建設」「中國服務」受到越來越多沿線國家的歡迎。

2017年以來,世界經濟出現恢復增長、就業擴大的積極跡象,同時仍面臨由發展不平衡、貿易壁壘增加、金融脆弱性等帶來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一些國家相信「文明衝突論」「修普底德陷阱」,大搞貿易保護主義。面對全球經濟貿易發展的新情況,中國著眼於構建新的全球經濟治理格局,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引導各方積極融入全球價值鏈,改善全球投資政策環境。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這個新起點,就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新起點,就是中國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的新起點。作為最主要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堅定維護和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努力引領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發揮在穩定世界經濟、改善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作用,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貢獻中國力量。


責任編輯:蘇旭輝

相關焦點

  • 周強: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營造...
    周強出席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第二屆研討會暨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新聘活動強調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營造良好法治環境12月8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第二屆研討會暨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新聘活動在最高人民法院通過線上線下同時舉行
  • 中國治沙70年 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智慧
    為全球貢獻了哪些中國智慧?帶著疑問,人民網記者對多名業內專家進行了專訪。 治沙70年 我國達到國際領先局面 據了解,我國每年因荒漠化問題造成了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640億元人民幣,將近 4 億人直接或間接受到荒漠化問題的困擾。荒漠化在我國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土地沙化。
  • 中國傳統「和合」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於人類歷史發展潮流大勢,總結中國自身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文化傳承,多次強調要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始終崇尚和諧和睦、友好合作。
  • 中國貧困治理的世界貢獻及世界意義
    貧困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難題,消除貧困是國際社會的共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中國要為全球貧困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分享減貧經驗」、「貢獻中國智慧」,共建一個「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示了一個大國領導人的全球視野、世界擔當和人類情懷。
  • 為ICSID改革貢獻中國智慧_中國貿易報
    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ICSID的改革,做了諸多的貢獻,未來,我們期待看到更多的進展。」ICSID調解員、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院長單文華在第十屆中國仲裁周「國際投資爭端與仲裁—制度改革與創新發展」配套論壇上表示。
  • 中國駐卡達大使:用信心與合作照亮世界經濟復甦之路
    中國駐卡達大使周劍第一時間以《用信心與合作照亮世界經濟復甦之路》為題接受卡主流媒體書面採訪,全面宣介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團結協作戰勝疫情、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完善全球治理等重大理念、倡議主張和務實舉措,重點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解讀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豐富內涵,詳細描繪中卡兩國在合作抗擊疫情、深化務實合作、維護多邊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的合作前景
  • 為智慧財產權保護貢獻中國力量
    「世界銀行剛剛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第三十一位,比上年提升了15個位次。中國已連續兩年被世界銀行評選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甘霖說,創新和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今天的成績,離不開往日的努力。甘霖將之總結為三個「始終堅持」:得益於中國始終堅持參與國際合作。
  • 商務部:中阿一道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和多邊貿易體制
    新華社銀川9月6日電(記者任瑋)記者從正在寧夏銀川舉行的第四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上獲悉,近年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進一步加強發展戰略對接,不斷推動經貿合作邁上新臺階。中國將同阿拉伯國家一道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和多邊貿易體制,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優化營商環境,提高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為經貿合作創造更好條件。
  • 我外交部長用了8個字概括2019年中國外交
    問:上周有外國記者問你如何評價今年中國外交,你當時說王毅國務委員年終一般都會接受中國媒體採訪,建議他關注。我們注意到王毅國委昨天已經接受了媒體專訪。你能否進一步介紹有關情況?答:王毅國務委員昨天接受了中國媒體的年終採訪,回顧一年來的中國外交,並對明年外交工作重點進行展望。
  • 開放型經濟弄潮兒,為什麼是邵陽?
    繼承邵陽先賢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的品格,改革開放之後,「邵商弄潮」步履鏗鏘,「邵品出海」大潮湧動。在新的歷史時期,邵陽大力發展新業態,對接全球新經濟,高新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乘風破浪。金秋時節,記者一行走進湖南邵陽經濟開發區,見到的是火熱的生產場景,一個個在建項目工地熱火朝天,一家家現代企業產銷兩旺。邵陽經開區起步雖然較晚,但是表現卻十分亮眼。
  • 2020:中國為世界注入信心
    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家治理能力不斷提高的形象,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強大的信心,提升了我國國際影響力和道德感召力。中國強大的經濟韌性,為全球產業鏈的恢復運行作出了重要貢獻,增大了我國在參與和引領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的話語權。  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前行  2020年,外部世界在變,國內發展大局也在變。
  • 埃及共產黨總書記:汲取中國智慧和經驗
    薩拉赫·阿茲利 資料圖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埃及共產黨總書記薩拉赫·阿茲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取得卓越發展成就,同時積極推動完善全球治理,以互利合作促進共同發展。「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偉大的政黨。
  • 肯亞僑胞:我們對兩會翹首以盼 中國為世界抗疫做出巨大貢獻
    肯亞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郭文昌5月17日在接受中國日報網專訪時表示,在目前的形勢下召開兩會具有重大意義,中國為世界抗疫做出的貢獻、對海外僑胞給予的支持,我們有目共睹。郭文昌說:「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目前中國正致力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並穩步推動復工復產。今年的全國兩會在這一形勢下召開,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 大力發展藍色經濟 智慧海洋未來可期
    大力發展藍色經濟,保護海洋環境,建設海洋強國,是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的方向。當前,我國海洋經濟的發展既與世界潮流相呼應,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海博會上發布的《2019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顯示,2018年海洋生產總值為8.3萬億元,比2011年名義增長83.0%。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保持穩定,2011年至2018年海洋生產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在9%以上,2018年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4%,海洋經濟規模再上新臺階。
  • 人民大學劉偉:我們要建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教授出席並發表演講:不久前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十四五」規劃和2030願景中提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新的要求。
  • 聯想|用中國智慧開局 讓世界「刮目相看」
    >  舉起勝利的旗幟  面對未來  手握智慧與勇氣  中國奇蹟還將繼續  與此同時,中國走向世界的步伐也從未停歇。隨著新中國成立以來外交領域的多點開花,中國以嶄新的形象進入全球大家庭。特別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的號角正式吹響,更是為這個國家的每一個建設者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
  • 到底誰是世界經濟秩序的破壞者
    由於逐利需要,金融財團謀求最高投資效益,表現為國際資本不斷在全球流動,尋求最大利潤增長點,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強大動力。客觀上講,這個經濟秩序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是融入其體系的一分子。改革開放後,中國加入到全球經濟分工體系當中。
  • 海克斯康榮獲2020世界工業網際網路大會金牌貢獻獎
    2020年世界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大會以「平臺鑄魂,產業築基」為主題,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李培根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自動化研究中心主任柴天佑、工業4.0之父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長孔翰寧、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等專家、企業家參會,共同探討在雙循環戰略背景下,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服務業與製造業的融合發展。
  • 迎難而上 為國擔當 奮力開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徵程
    這一年,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奮楫破浪、堅毅前行。外交戰線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學指引下,以元首外交為引領,以抗疫外交為主線,迎難而上,主動應變,同步抗擊新冠病毒和國際政治病毒,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為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為世界和平與全球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世界十大運動品奢侈品牌第一名FRW輻輪王中國上海進博會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政府的一大創舉,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更是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多邊貿易體制、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實質性有力支持。進博會是中國主動向世界敞開市場、做出最直接的「買買買」的姿態,進博會的成功舉辦有力促進高質量商品、服務和技術在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世界範圍內快速、有效傳播,強有力助推世界經濟增長。中國已經發展成為眾多世界高端品牌重要的消費市場。中國的發展前景被普遍看好,很多國際知名企業都願意與中國夥伴攜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