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色是我們最直觀判晰歌曲動聽與否的標準,首歌曲不同的音色收效不同。歌唱者演唱出來的音色讓聽眾舒服,才會有人願意並且循環去聽。而放鬆狀態下的「微笑」能夠使嘴巴運用靈活,位置也容易保持在口腔上半部分,聲音位置靠前,注意並不是鼻腔的聲音。著名聲樂教育家周小燕先生曾說:「避免舌根音,要把聲音唱到前牙」。
這樣出來的音色色彩也比較明亮,富於集中感。對於歌唱技巧的訓練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合理並且巧妙地運用「微笑」,長此以往,我們的音色就會隨之改變,聲音變得集中而明亮了,也感覺更靈活、更甜美了。《在水塘》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以花腰傣、拉祜、彝等民族地方特色的村歌。我們的音色要明亮而溫暖,熱情又不失純真。
特別是歌曲中「篾籮篾帽筒裙花腰,銀飾閃亮米酒醇香,溪流碧波竹林飛瀑,夢裡夢外鮮花開放這部分是歌曲相對音區較低的部分,娓娓道來,與副歌形成對比,但也是在為副歌做鋪墊的部分。這裡的處理建議溫婉而柔美,略帶含蓄和羞澀,與副歌銜接的句子做漸強處理。
我們要把整首歌曲的音色統一就需要以腹腔為支點,胸腔調節,頭腔自然為基礎,底氣自然,腔體自然,放鬆口腔及舌頭以至於達到音統一的效果。因此在音色的把握上就尤為重要,要充分調動演唱積極性,獲得「接地氣」的效果從而使歌曲傳播開來。
歌唱中,克服緊張情緒是個大問題。緊張一般會出現上氣不接下氣、手腳冰涼出汗、雙腿不由自主哆嗦、口乾舌燥、聲音嘶啞等問題。我們試著用「微笑」去歌唱,第一,它可以讓我們氣息舒暢,放鬆身心,獲得更飽滿氣息的同時找到歌唱的最佳狀態。第二,也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共鳴,保持歌唱的最佳位置,提高我們的演唱質量。第三,「微笑」歌唱也可以給我們心理暗示,達到緩解緊張的目的。我們甜美的笑容自信的表現,發揮正常而完整,有力地表現歌曲內容和情感。所謂「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
演唱蟹在水塘一類的歌曲時,我們更是要把最真摯的情感和對家鄉的眷戀融入到歌曲當中,聲情並茂地唱給老百姓,這也是「深入基層,紮根人民」的具體體現。用自己的「微笑」歌唱讚美家鄉和人民,不就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和信賴嗎?為做好群眾工作以及開展一系列扶貧攻堅工作打好強有力的基礎。
隨著大家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高,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對我們學習歌唱的人來說也是一個更新更大挑戰的時代。人們在欣賞歌唱表演的時候,不誇張地說是欣賞一門綜合藝術。觀眾不僅會注重歌唱者的歌唱水平、演唱技巧,還會在意歌唱者的著裝、動作表情、綜合素質等。
在表情方面,運用「微笑」去唱無疑是再合適不過的。先讓自己愉悅才能愉悅別人,這就是「共情」的第一步。醉在水塘這首歌曲之所以在當地遠近聞名,得益於音樂電視的拍攝宣傳,但更主要的是不同場合的演唱。其中有筆者紮根群眾的「微笑」演唱;有當地孩童帶著歌曲多種演出及各類比賽的「微笑」演繹;有當地老百姓迎親接友時的微笑」歌唱;更有情到深處酒桌上的引吭高歌…這些都是帶著「微笑」做到的。微笑是一種無聲的親切的語言,是人類一種高尚的表情,是生活裡永遠明亮藝海無涯!只有勤於思考和實踐,才能獲得歌唱的最佳狀態。
我們應該有意識地把「微笑」融入練習讓「微笑」成為一種歌唱的常態,將「微笑」正確地運用到歌唱中,這樣我們才能做得更自然和貼切。這是一種技巧,揉到每一個細節中,綜合運用才能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