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豬年又到了,除了公元紀年的方法,我國並行的還有一套以十二地支配屬十種動物的紀年方法,叫做生肖紀年法。十二種動物,以鼠為首以豬為尾,十二年一輪迴,按順序更替出現。所以有的時候人們談論事件發生的年代,記不清公元紀年的數字時,會說起「那是馬年那一年發生的」,或是「誰誰雞年出生的,比你大兩歲」之類的代表時間點或是時間跨度的表述。
話說這不用的生肖年,對人們的生活還真的有一定的影響。豬年大家不約而同的最先想到的就是生育高峰,年輕人都願意要一個豬寶寶。當然這無關科學,和中國人幾年千的傳統習俗息息相關,再往上追究,就是遠古人對生殖崇拜的體現。豬是遠古人最早馴養的家畜中的一種,而且豬的生殖能力又很強。原始社會技術不發達,人類在徵服大自然的過程中,只有靠人力的多寡來衡量生產力,所以對生殖力強的動物就會有一種天然的崇拜和嚮往,甚至後來慢慢把某種動物形象固定下來,形成圖騰,作為崇拜的對象。雖然現代人已經完全弄明白了生殖的原理,甚至醫學手段都可以控制生育的優生優育的情況下,人們不再對圖騰和傳說盲目崇拜,但是幾千所的傳統習俗還是一時不能放下,所以每到豬年就會迎來一個相對的小生育高峰。
無獨有偶,十二生肖年中,還有另外一個年份對就一個小的生育高峰,那便是龍年。龍作為一個傳說的不存在的生物物種,也得到了先民的無比崇拜,甚至我們自稱是龍的傳人。所以龍年的時候,適齡家庭也都想生一個龍寶寶,同樣是主宰兩個生育高峰年份的生肖動物豬和龍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上世紀80年代在遼寧省建平縣的考古發現,震驚了當時的考古界和史學的,同時所有的民俗專家也為之動容。這件事的主角便的被發現的牛梁河紅山文化代表玉器玉豬龍。這件玉器呈豬首龍身,身體蜷曲,頭尾相連。尤其豬首的形象十分逼真,肥頭大耳圓眼大嘴,吻部前凸,嘴微微張開露出獠牙,眼部和額頭和重重的褶皺,俗稱的豬頭紋。這一發現非同小可,驗證了龍形象的最初由來,是又豬的形象慢慢衍化升華而來,同時把兩種生肖的關係聯繫在了一起。
從《說文解字》我們可以知道,「家」字就是寶蓋頭加一個豕【shǐ】,豕就是豬。先民從最初的口規模發展過來,先是家庭、家族,後來慢慢形成民族、國家。那麼,看「家」來看,當時豬便是家庭的圖騰,在最早的家庭信仰中扮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豬不僅生育能力強,野豬還戰鬥力強的特別,甚至敢於挑戰獅虎等猛獸。面對無法徵服的在自然,早先的人們,自然也有強烈的崇拜。
但是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人口數量越來越多,家庭、家族、慢慢發展成了部落、民族甚至帝國,人的力量越來越強大,豬能克服的自然力,人也全能夠做到了,慢慢豬的徵服能力不能夠代表最強的形象了。甚至任何一種動物都不能戰勝人,而代表超人的能力了。於是人們開始對自己的圖騰進行升級改造,給它神化,代表一種神秘的,深不可測的,只能意會不能親見的超能力,來解釋自己面對的不能克服的自然現象。於是豬的圖騰形象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不斷的被抽象化強化,甚至加了其它動物的局部形象來標榜它的能力。真到最後它已經不再像豬了,可以看繁體的「龍」字之繁複,可見人們在其上加入了多少美好嚮往,以至於它不再是「豬」,而變成了現實中沒有的「龍」。
抽象出來的形象,更容易寄託人們美好的嚮往,更容易代表不可想像的超能力,更容易用來解釋不可戰勝的自然現象。所以,龍就是這樣的由來,由豬的形象深化而來,換種說活,其實豬才是龍的祖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