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星四起,魚卻不咬鉤,著急解決不了問題,搞懂誘因方能化解

2021-01-07 戶外蘭博萬

什麼情況啊,釣點魚星四起,就是釣不到魚啊,看著都讓人著急。經常在水邊聽到此類的聲音,咋咋呼呼的讓人聽著心酸。

經常釣魚的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釣點魚星四起,窩內明明有魚,可偏偏就是釣不到。雖然可以感受到魚的存在,但浮漂就是一動不動。遇到這種情況,就會促使釣友著急。看著魚釣不到,就跟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其實我覺得釣友沒必要這樣,因為著急也解決不了。發生此類問題,釣友應該頭腦靈活,多多去觀察和分析。隨後製作相應的方法,在短時間內讓魚開口。當然說起來容易,實際要想解決此類問題,還得採用排除法。不然始終沒有方向,這樣想釣魚也很難。前提的分析出一些誘因,一點一點的常識,化解此類問題就容易多了。

釣魚

當然,每位釣友的思路不同,加上釣魚經歷不同,有些時候就是掌握了,也不一定能運用好。所以本人奉勸各位釣魚人,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平時只有多多垂釣,多和別人交流討論,方能共同進步。

需要搞明白的事情在出現此類問題的時候,釣友要先搞明白一件事。魚星的出現,是魚群導致還是水底問題。一般魚兒進窩,魚星比較均勻連續性比較強。從中釣友可以更好判斷。確定是魚的話,還要管看是否是自己釣的魚種。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水底和水反映造成的氣泡,此類氣泡沒有規律,時間短氣泡不均勻,而且有些會伴有泡沫的情況。經驗不足的釣友初次看到,無法直接分辨。通過上述說明,釣友即可和上方魚星做對比,得到準確答案。

我身邊的一位朋友就是,起初釣魚魚泡和水泡傻傻分不清,一直釣不到魚。隨後把餌料線組釣法調整了一個遍,結果最後也沒釣到魚。還是給我打了電話,去水邊指導一番才明白,原來不是魚泡。從此,這件事成為了笑柄。

魚星不斷的釣位

餌料問題部分釣友釣魚的時候,會加大餌料霧化程度,結果招致來了很多的雜魚或者非目標魚。最終是魚星不斷窩內魚較多,偏偏就是釣不到。出現此類情況時候,首先要更換餌料,降低餌料霧化程度。其次,釣魚的時候儘量慎用小藥,餌料當中加多了,也會造成魚在窩內遊動,不吃餌料的情況。總之,想用的話添加原則,能少不多。

掌握好餌料狀態很重要,如果開制時候出現問題,一樣會造成魚星四起魚不吃口。餌料太硬了就會擋口,魚吃不進去。如果餌料太軟或者太散,當餌料入水之後就會脫落很多,當魚進窩之後鉤子上邊已經沒有什麼餌料,此時如果想釣到是很難的。魚想吃餌,鉤子沒有就會造成魚在窩內停留。

小結:餌料是釣魚的關鍵,所以掌握好餌料的開制方法很重要。當然說起來比較容易,實際當中需要釣友不斷嘗試開制,只有這樣才能用好餌料。

餌料問題

水底問題釣魚比打窩,別想釣得多。這句話釣魚人經常掛到嘴邊,所以在釣魚之前,釣友都會選擇打窩誘魚。很多人忽略了一點,打窩之前沒有去找底。來到水邊取出窩料,然後開好直接拋入水中。這樣才是導致窩內魚星不斷,魚不咬鉤的關鍵。如果水底是斜坡,窩料會跑到一邊去,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你釣的地方沒有魚,魚在一邊。這樣能釣到才怪!所以記得探底,掌握水底構造。

無論是自然水域還是魚塘當中,常年都有人垂釣。吃不完的餌料會落入水底,下雨的時候會帶進去一些泥沙,颳風的時候會帶入一些枯草之類的東西。經過光合作用,這些東西會在水底腐爛。漸漸地形成了泥漿,釣魚垂釣時,餌料到底都會扎入其中,這樣一來魚發現不了餌料,只會在窩內停留遊動,此時就會形成大量氣泡。所以釣魚前,記得探測水底是否有醬層。

小結:釣魚當中任何一個細節都不能忽略,就算水中有魚,如果你不當回事一樣也釣不到。雖然水面看著都很平整,但水底什麼樣,我們用肉眼無法看到,唯有通過調漂,不斷去測試才能找到答案。

平靜的水面

水層問題釣魚當中,其實魚層會經常變化。這點,釣友要做到心中有數,不然遇到問題時候就不能及時應對。以鯽魚為例,它屬於底層魚,正常情況下都會在水底。但如果氣壓比較低的時候,此時魚兒就會改變水層。也許離底,也許會跑到水錶來。當魚層發生了變化,堅持垂釣默認水層,窩內雖然有魚,但依然是釣不到的。水有上中下三層,它在水錶,你釣水底,能釣到魚才怪。

所以釣魚的時候記得尋找水層。接下來跟釣友們說說哪些情況會導致魚兒改變水層,上文說了氣壓會改變。同時水溫和氣溫也會導致魚兒改變水層,氣溫突然升高或者驟降。當然還有在受到驚嚇的時候,比如旁邊釣友大聲喧譁,或者是過量打窩補窩發出的噪音,都會讓魚受驚,不敢開口。

小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魚也是如此。適應的水層魚更為活躍,垂釣起來更容易。但如果水層發生了變化,它自然會離開,所以在魚情不明的時候,要結合這點。

釣起的魚兒

寫到最後當然除了上述這些幾點,其實還有一些誘因,比如說線組搭配不當,鉤子太大擋口導致,我就不一一敘述了。希望本文對釣友有所啟發,從中學會思考分析,這樣我就很開心了。

釣友們在遇到此類問題的時候,其實可以換位思考。大家可以把它理解為這是一場考驗,既然魚不開口,出現了問題,我們就得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有一個好的心態,隨後不斷地去嘗試改變,總會迎刃而解。功夫不負有心人,它同樣適用於釣魚人。

滿意的漁獲

我是一名普通釣魚人,喜歡用文字分享記錄和釣友有關的內容,如果你覺得本文還不錯,想和我做朋友的話,幫忙點個讚評論一下唄,這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了,麼麼噠!

相關焦點

  • 再也不用怕窩裡有魚不咬鉤了,針對窩裡有魚不咬鉤的解決方法
    無論是黑坑釣魚還是野釣,釣魚人最怕的就是,明明知道窩裡有魚,就是不咬鉤,看著干著急又束手無策,今天我們就來分析講解一下窩裡有魚為什麼不咬鉤?和怎麼解決窩裡有魚不咬鉤的方法。原因一、打窩是不是打得太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打窩打死窩了,打窩也是門技術活,不能打太多,也不能打得太少。
  • 野釣的時候,窩子裡有一大串魚泡,但就是不吃鉤的原因在此
    遇到問題中的情景,所謂的「魚泡」能夠判斷為真實魚星的話,那就恭喜你了,你的窩子裡已經打成了。這個時候,出現魚兒不咬鉤,只要找出原因針對性的調整,很大機率上可以避免「空軍」的。綜上所述,餌料的問題同樣是魚兒不咬鉤的重要原因。而餌料問題中的味型和鉤餌狀態是最為關鍵的兩點。還是那句話,如果更好地迎合它們的喜好和給它們創造方便的就餌環境才是釣好魚的關鍵。
  • 總看到窩裡有泡但魚不開口?找對原因方可化解!
    到底怎麼回事,窩裡全是魚星,就是一口沒有。經常釣魚的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雖然知道窩裡明明有很多的魚,但就是沒口釣不到。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這樣,著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發生此類問題,多去觀察和分析,隨後製作相應的方法,促使魚兒開口。
  • 水面魚星泛濫,魚卻不吃餌,怎麼辦?
    1、野釣,窩子裡有魚星,不吃餌問題分析2、窩料魚星泛濫,魚不吃餌幾個可能原因野釣窩子裡有魚星,不吃餌問題分析釣友的問題透漏出幾個信息,具體如下。最後是一大串魚泡,絕大部分淡水魚在攝食過程中,會伴隨魚星的出現,但是不是目標魚,對窩子產生怎麼樣的影響,還需要看魚星的形狀。另外魚不吃餌,也並非全是外在環境的問題,魚自身狀態,也是重要原因。
  • 窩裡有魚,干著急,怎麼就釣不上來?
    我們在垂釣時,有時會遇到這種情況:窩子裡發現明明有魚,但是拋竿下去,卻遲遲沒有魚咬鉤。這種情況更多地出現在打我之後或者在一個釣點長時間垂釣,拋入水中的餌料過多形成窩子。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發現窩裡明明是有魚的,為什麼就是不咬鉤呢?根據總結經驗發現,可能是以下這幾種情況。
  • 魚不咬鉤就只能幹瞪眼?記牢幾個小技巧,魚口馬上就有改善
    很多人都說釣魚是個需要靈活變通的活動,因為影響魚情的因素很多,而這些因素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釣魚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因為各種原因導致沒魚咬鉤。特別是對一些一星期才能釣一次的釣友來說,如果這次機會把握不好那就要等下星期了。
  • 窩裡有魚不咬鉤怎麼辦?5個技巧助你爆護
    現在的黑坑釣魚可謂越來越難道了,滑口魚到處橫行,相比之下釣魚人更喜歡與自然融為一體、富有挑戰性的野釣了。如今正值盛夏時分,可以說是野釣的好時節,但仍有不少釣友反饋魚兒總是不開口,此時真恨不得掛一張人民幣上去,魚想吃啥自己買,雖然這是調侃,但是依舊讓人煩惱。
  • 野釣必須注意的三個信號,否則大魚進窩了都不知道
    特別是時常能碰到大傢伙,更是徒增了一種「刺激」的感覺。然而,有不少釣友在面對大魚時往往措手不及,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提前做好準備,提竿後方知是大物,結果手忙腳亂。實際上,大魚進窩很容易就可以判斷,下面就說一下最明顯的三個信號。小魚停口野釣有個比較煩人的現象,就是小魚相對較多,特別喜歡鬧窩,對此我們一般通過調整餌料狀態以及浮漂靈頓來進行規避。
  • 釣點有魚,卻總是不咬鉤!慶幸我換用了這3招,接連中魚忙不停
    「釣點有魚,卻總是不肯咬鉤」,其實這種魚情已經跟釣友們分析過很多次了,但在寒冷的冬季裡邊,魚的活性本來就很差,再加上魚情的複雜性,所以解決方案需要從多方面考慮。儘管本人算不上是老釣手,可根據以往的作釣經驗,覺得在冬季碰到「有魚不咬鉤」時,可以嘗試以下這3大招式,只要問題得到解決,保你三天兩頭就想釣一釣。
  • 釣魚:熟悉這些魚星特徵,不要魚進窩了,還不知道!
    ▲草魚的魚星:草魚產生的魚星大小不一,但基本隨體積增長而變大:2/3斤的草魚吐出的魚星大約有花生大小;10斤左右的草魚吐出的魚星稍大,但也就像紅棗大小,並且越是大體積草魚,吐出的魚星數量越少。草魚的魚星在水面基本是成串出現,而且位置多變、不固定,隨草魚的行動規矩變化,因為草魚口中的黏液較淡,所以在水面停留較短的時間就會破裂,這點需要留意。
  • 大棚裡扣鯉魚引眾人垂釣 魚不咬鉤也能釣上來 有人一天收穫百斤
    大棚裡都能扣點啥,瓜果蔬菜?不一定!隨著人們生活的需要,大棚的應用愈加廣泛。如今,大棚扣魚塘已經在我國的東北以及北方地區廣泛出現。由於大棚內採光較好,溫度可控,成了眾多垂釣愛好者的樂園。「立冬」時節,地處我國東北地區的遼寧最低氣溫已跌破冰點,對於戶外運動——垂釣來說,這樣的天氣已經不太適合。而對於一些喜歡垂釣的人來說,不得不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專門用於垂釣的冬釣大棚開始出現,魚塘主將魚塘扣在大棚之下,解決了取暖問題。圖為一條鯉魚被釣出水面。
  • 窩裡有魚卻不咬鉤,這是怎麼回事?
    窩中有魚,但就是不吃餌,這是怎麼回事?今天就跟釣友們分享幾個超實用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各位釣友解決這一問題。餌料搭配是否正確因為季節不同,所以釣友們在垂釣的時候,所選擇的餌料也會不相同。
  • 解決小雜魚「鬧鉤」的奇葩招數,這招叫以毒攻毒,釣魚人完勝
    釣魚時面對小魚鬧鉤也有相應的解決辦法,今天我就分享一下,我在釣魚過程中,應對小魚鬧鉤的奇葩解決辦法,這個辦法也是我在釣魚的時候,因為小魚太鬧鉤而想到的辦法,如果你在垂釣過程中,也有過小雜魚鬧鉤的煩惱,不妨試一試我的奇葩辦法。小魚鬧鉤以毒攻毒的辦法我就簡單的說一下我當時的經歷吧!
  • 天冷後,釣點有魚卻不咬鉤?按我說的做,輕輕鬆鬆就搞定
    也未必會咬鉤!   二、線組搭配不合理   雖然平時線組搭配大一點,也會有鯽鯉魚咬鉤,可在如此寒冷的季節裡,使用過粗的線組,難免會影響魚訊或者漂相的傳遞,以及影響整套釣組的靈敏度所以發現釣點有魚不吃餌,自然也就屬於正常現象,至於解決方法,個人建議還是更換小號線組,然後搭配小鉤細線即可恢復正常。
  • 魚咬鉤時浮漂是如何動作的?如何讓魚咬鉤?釣魚時看漂抓口的方法
    新手在釣魚時,經常抓不到魚口,提竿不是早了就是晚了,主要是因為釣魚新手不了解魚的咬鉤動作,很難從魚漂的動作上分辨出魚咬鉤的動作信號,對抓口時間就把握不準確,造成空竿或者跑魚。那麼,魚咬鉤時浮漂是如何動作的?實際上,不同的魚類吃餌動作是不一樣的。
  • 連續3天10℃以上,魚卻不咬口,下文介紹怎樣分析魚情,找原因!
    正如釣友的問題,氣溫連續3天10℃以上,按照釣友的經驗,理應有不錯的魚口,而實際情況卻是魚口零星,不怎麼咬口,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儘量詳實的介紹,具體如下。1、水溫升高不一定有要魚情,水溫穩定很重要2、其他導致魚不吃鉤的可能原因由釣友的問題可知,釣友特意強調了氣溫情況,連續都在10℃以上,應該是釣友認為氣溫並不低,應該會有好的魚情,因此下文先從氣溫、水溫的角度對魚不吃餌的原因詳細分析,同時魚不吃餌的原因眾多,接著對其他可能性作出說明。
  • 有魚咬鉤卻還是釣不上來魚?要找對方法,改變思路!
    #釣魚#大家在野釣的時候經常會碰到有魚咬鉤卻怎麼都釣不起來,魚口很好卻就是不中魚,那麼我們該如何來應對這種有魚咬鉤卻釣不起的情況呢?如果餌粒太大了,鯽魚是吞不進的,這就是我們經常見到浮漂有吃餌的信號,卻總是拉不上來魚的主要原因之一。2,餌粒是否過硬,釣魚初學者對餌性的不熟悉,往往是生怕餌料化得散太快了而把餌開得過硬,這樣的話狡猾的魚兒是一咬就吐,自然是拉不上魚的了。3、餌料的味型不對魚的口味。過於刺激的魚餌不適合魚的口味,魚兒僅僅是觸碰而不吞食。
  • 水下有魚,卻總不上鉤?其中緣由很簡單,說出來別不好意思
    幾乎80%的釣魚人,都會遇到一種特殊魚情,那就是在水下或釣點周圍,有大片魚星存在,卻不見魚咬鉤。雖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那麼幾個,當然其中緣由也很簡單,只不過本人說出來,可能讓很多新手釣友感到不好意思,因為有些人都不敢承認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
  • 野釣玉米做魚餌,怎麼方便讓魚咬鉤?
    玉米釣餌被冠為「素餌之王」,在夏季最方便最快捷又有很好效果的素餌就是玉米了,它可以幫助我們迅速的上魚。很多人夏季野釣都用玉米做魚餌,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用玉米做魚餌,怎麼才能讓魚兒更方便咬鉤?一、嫩玉米漿多更容易讓魚咬鉤無論是在水庫還是在魚塘垂釣,用玉米餌首選較嫩的玉米,用手能扒下來又不破損的,這樣的玉米漿多,魚願意咬鉤的原因就是他的漿,因為特別清香、而且甜。太老的和太嫩的玉米不能用,太嫩的漿一出去就剩空殼了,太老的玉米漿少,魚咬鉤時不易脫落,極易跑魚。
  • 窩點有魚,卻總不咬鉤?老釣手再次解謎,試過的人絕非等閒之輩
    關於「窩點有魚,卻不吃鉤」的魚情,很多老釣手都知道,其實已經講過很多遍了,但還是有粉絲在詢問:「為什麼釣點處冒魚星,卻總是不咬鉤」,雖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但目前處於冬季,綜合季節性變化等諸多因素,本人總結了以下幾個主要原因,下面就一一來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