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穿行了43年的探測器,曾拍下一張照片,劉慈欣:地球太渺小

2020-12-05 歷史國學智慧

轉眼間,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已經持續了半個多世紀,這期間,我們向太空中發射了大量的探測器,希望通過這些高科技設備,對太陽系內的天體進行一系列的探索。

1977年,美國向太空中發射了「旅行者一號」探測器,這枚探測器的使命,不僅僅局限於太陽系內,科學家們希望通過「旅行者一號」,去探索外太陽系的秘密。

這枚「旅行者一號」,也成為了人類歷史上運行時間最長的一個探測器。如今,「旅行者一號」已經在太空中穿行了43年的時間,43年後的今天,「旅行者一號」已經飛到了距離地球222億公裡的位置,但即便如此,它依然沒有飛出太陽系。

按照科學家的推算,太陽系的直徑大概在2-3光年之間,以「旅行者一號」目前的前進速度來計算,想要飛出太陽系,至少需要17600年。

雖然看上去遙遙無期,但正因為如此,才讓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其實按照目前人類科技的水平,「旅行者一號」已經做得非常出色了。

在43年的時間內,「旅行者一號」為人類傳遞迴了很多寶貴的天文資料,就比如在1990年,「旅行者一號」就曾經拍攝了一張照片,當時它的位置距離地球64億公裡,接到實驗室的指令後,「旅行者一號」的鏡頭對準了地球的方向,為地球拍攝了一張照片,雖然這張照片對於科學研究沒有太大的意義,但這張照片卻對我們的思維格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宇宙中穿行了43年的探測器,曾拍下一張照片,劉慈欣:地球太渺小

如下圖,在這張照片中,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就像一粒灰塵一樣渺小,就連我國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著有小說《三體》劉慈欣看過照片後都表示:地球真的太渺小了。

但就是照片上這麼一個小藍點,卻成為了幾十萬個物種賴以生存的家園,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史,都發生在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藍點中。

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高等生物,我們擁有著地球上其他物種難以企及的智慧,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創造出現代的科技社會,因此很多人都認為,人類就是地球的主宰者。

但是看過這張照片之後,相信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尚且渺小的如一粒沙子,何況是我們人類呢?這張照片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我們的格局一定要高,日常生活中,看待事物的角度也要廣一些,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善待大自然,共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其實,劉慈欣感嘆地球太渺小,這一點並不是他看過照片之後才感悟出來的,在他的科幻小說中,對於人類文明的渺小早就有所體現,最典型的就是小說《三體》

《三體》被稱作「中國科幻小說巔峰之作」,憑著這部優秀的作品,劉慈欣獲得了雨果獎,這個獎項也被人們稱作是「科幻界的諾貝爾獎」。

在小說《三體》中,人類和地球在宇宙中都非常的渺小,因為地球坐標的暴露,人類文明受到三體人的威脅,在更高級的三體文明眼中,人類就像螞蟻一樣不堪一擊,這些雖然只是小說中的內容,但是卻非常的引人深思。

就連前美國總統歐巴馬都曾經表示:「看完《三體》後我才發現,當美國總統這件事簡直不值一提,因為跟浩瀚的宇宙相比,人類和地球簡直太渺小了!」

由此不難看出,《三體》這本書的魅力有多大,不只是歐巴馬,《三體》在國外擁有著一大批的忠實粉絲。《三體》也成為了中國近十年來最成功的文化輸出案例。

如今,《三體》的全球銷量已經突破2100萬冊,還被翻譯成了英語、西班牙語、日語等多種語言的版本。此前,導演卡梅隆邀請劉慈欣參加自己新電影的發布會,在活動中,卡梅隆三句話不離《三體》,更是直言自己非常想要把《三體》拍攝成電影。

在國內,大家熟悉的小米總裁雷軍也非常的喜歡《三體》,他不光是被小說的精彩內容所吸引,更是將書中闡述的宇宙定律奉為圭臬,他認為書中提到的「降維打擊」、「黑暗森林法則」等概念,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三體》一共分為三部,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每一部都無比精彩。

我第一次看《三體》時,書中緊湊的劇情和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瞬間震撼了我,書中描述的各種宇宙定律,徹底顛覆了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確實像歐巴馬說的那樣,看完《三體》之後,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我都不會放在心上,人也變得更加豁達了。

要說到最精彩的一部,還要數第三部《三體—死神永生》,非但沒有爛尾,反而比前兩部更加精彩,它將整個地球,整個銀河系,展現在宇宙的大背景下,真正觸發靈魂深處對於人性的思考。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三體》,那麼我強烈推薦大家看一下,這部小說不僅能帶給你閱讀的樂趣,心靈的震撼,而且還會引起你對於人性的深層次思考。

在書中這個天馬行空的科幻世界裡,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中國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一個恢弘而邏輯自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地球如海中一片樹葉,微不足道,朝不保夕。

全3冊《三體》,原價195元,現在只需要79元,一頓飯錢,你就能夠讀到世界上最貼心的巨作,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旅行者一號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距地球64億公裡,引發人類深思!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宇宙的好奇心也越來越重,近百年來,各個大國都向宇宙發射了探測器,希望可以解開宇宙的秘密,截止到目前,只有兩個探測器飛得最遠,那就是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旅行者1號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向人類傳回了多張照片,其中有一張照片竟然讓人類感到深思,這是為什麼呢?
  • 劉慈欣《三體》:縮小宇宙中也存在著弱肉強食
    據推測,一直到目前地球已經存在46億年,在這幾十億年間地球演化出各種不同的生物,從最開始細胞形態的生物到如今發達的人類文明,地球上的動植物一直都處在一個生生不息的狀態下。相比地球,宇宙已經138億歲了,那麼在這138億的時間內,曾有多少的文明存在和毀滅過呢?
  • 從60億公裡外看地球,原來它長這幅模樣,看完才知道人類的渺小
    審核:小文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中,人類探索多年,仍然沒有發現有其他生命存在的星球,也就是說地球是目前唯一有生命的星球,而且我們都知道地球目前的人口達到了70億,如此龐大的人群,人類卻依然感到孤獨,所以人類很渴望能在宇宙中找到第二顆擁有生命的星球
  • 豆瓣8.8分,比《流浪地球》早4年,劉慈欣:我心中的《三體》電影
    大家在驚訝於《流浪地球》恢弘壯闊的時代背景和瑰麗特效時,也不禁疑問,劉慈欣最著名的《三體》什麼時候上映。其實早在幾年前,《三體》就有電影版的計劃,可惜最後流產。電影雖然沒能拍攝,但是在劉慈欣心中,卻有一部短片,拍出了他心中的《三體》,而且比《流浪地球》早了4年。
  • 《流浪地球》票房46.8億,劉慈欣拿多少錢?所以他沒拍《三體》
    《流浪地球》票房46.8億,劉慈欣拿多少錢?所以他沒拍《三體》2019年春節,電影《流浪地球》上映,《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改編而成,這部影片說的是2075年的故事,那時的地球已經不適合人類居住,太陽也將要毀滅。
  • 奔赴目的地前,水星探測器捕捉地球特寫照
    在太空飛行一年半以後,水星探測器飛掠地球,捕捉地球特寫照。歐洲航天局日前在官網公布一組由水星探測器BepiColombo首次也是唯一一次飛越地球時拍下的地球照片。拍攝時間為國際協調時間4月10日3時03分到4時15分之間。
  • 宇宙中的地球是孤寂渺小的,用比喻來說:一整片沙漠中的一顆細沙
    我們也知道太陽比地球大得多,但在我們真正走出地球之前,我們無法真正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地球的渺小。只有當我們真正離開地球時,我們才能知道地球在宇宙面前有多小。許多人可能知道宇宙很大,地球很小,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地球在宇宙中有多小。今天,讓我們討論在浩瀚的宇宙面前,地球有多小。
  • 1977年,美國向外星發射一張金盤,劉慈欣:這行為簡直是愚不可及
    1977年9月5日,美國發射了一枚太空飛行器——旅行者一號。這個太空飛行器可不簡單,它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呢?1、太空照片,以高清為貴。這艘太空飛行器是第一艘拍攝了清晰圖片的太空飛行器。2、人造衛星航程越遠,拍得越遠。這艘太空飛行器是距今為止飛出地球最遠的人造衛星。3、2012年8月25日,"旅行者1號"成為第一個穿越太陽圈並進入星際介質的宇宙飛船。
  • 在說再見之前 水星探測器BepiColombo拍下地球倩影
    據外媒報導,BepiColombo是一個雙太空飛行器任務,在前往最終目的地--水星的旅程中飛過地球。而在這個過程中,它把我們地球拍得「黑白分明」。BepiColombo於2018年10月發射,但本周返回地球然後利用地球的引力將自己導向水星。這顆探測器發回的照片一部分是自拍,一部分是地球肖像照。
  • 距地65億公裡外,探測器傳回一張神秘照片,科學家看後感到絕望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國都開始紛紛重振科學技術發展的時候,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也迎來了新的突破,伴隨著不斷有新的星球被發現,特別是1995年,人類還在太陽系之外,發現了其它的行星
  • 太空探測器與地球相隔幾億公裡,距離那麼遠人們如何能遙控?
    截至目前,全球共向太空發射了近200顆探測器,這裡不包括各種環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其中現在距離地球最遠的當屬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 距離產生「美」 大家知道,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光速,而現在進行探測器信息遙控的方式也是通過電磁波傳輸的方式,將各種信息,比如圖像、數據、聲音等
  • 地球之外,真的有生命存在嗎?美國科學院院報:可能有10億顆地球
    既然宇宙中有這麼多的恆星,既然銀河系如此浩渺,許多問題自然被提了出來,比如,在外太空真的有其他智慧生命嗎?如果真的存在除地球以外的宇宙文明,那麼外星人究竟在哪裡?關於這個問題,《美國科學院院報》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在類似太陽恆星中,類似太陽的恆星中,像地球這樣的宜居行星比例為22%,也就是說,宇宙中起碼有10億顆行星,很有可能存在類似地球的文明。
  • 宇宙有多大,人就有多渺小
    8、雖然人類號稱走遍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但地球上71%的表面都被水給覆蓋著,人類到過的地方不過5%,其它的地方對人類來說還保持著神秘。9、而我們的地球其實在宇宙中也就是個小不點,遠的不說,光太陽的直徑就達139.2萬公裡,比地球直徑1.2萬公裡可大多了。10、換句話說,太陽的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09倍。
  • 卡梅隆想拍,劉慈欣拒絕了!國人拍不了《三體》,為何不給好萊塢
    國內拍不了《三體》大電影,為什麼不能交給好萊塢拍?詹姆斯·卡梅隆瘋狂暗示,劉慈欣卻笑而不語。真相,到底是什麼嗎?之前《流浪地球》上映火了一整年,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結果上映之後超乎預期,電影爆了,影迷驚呼:原來咱們自己也能製作出這麼宏大細膩超級震撼地科幻大片。於是,影迷們又開始把心思挪到原著作者劉慈欣身上了。
  • 地球坐標可能在1936年就已暴露,費米悖論:宇宙沒那麼簡單
    科學技術發展後,人類很快實現了飛天夢,走出了地球,開始探索宇宙。宇宙中有許多未知的奧秘,其中最有趣的是探索外星文明的存在。有人可能會認為,人類探索和尋找地外文明的最早行為是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一號,它攜帶著人類的信息和地球的坐標,航行到宇宙的廣袤深處。雖然我們還沒有通過旅行者一號發現外星文明,但有些人認為地球的坐標可能已經通過旅行者一號暴露了。
  • 吳京資助《流浪地球》6000萬,《三體》得雨果獎劉慈欣卻拒絕出席
    1963年,劉慈欣在北京出生,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那在煤炭設計院工作的父親被下放到山西當礦工。那年,劉慈欣才3歲。小學的時候,劉慈欣在床底下翻出來了一本繁體字的《地心遊記》,那本書就像是一把鑰匙,為他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從此以後,劉慈欣的心裡便埋下了一顆科幻的種子。
  • 人類首次拍到隱藏黑洞,黑洞裡面藏著什麼?劉慈欣提出大膽的猜想
    去年,天文學家發布了一組黑洞照片,這也是人類首次拍到隱藏黑洞,這個黑洞位於室女座M87星系中,距離我們5500萬光年。這項發現在科學界可謂是不同凡響,科學家們運用先進的攝影技術,通過模擬超大口徑望遠鏡,拍攝的每一張照片都清晰可見。
  • 我們拍不出《三體》,為什麼不能讓好萊塢來拍攝?劉慈欣透露真相
    三體文明星球(概念圖)因此,在中國,沒有哪個製片人敢拍這部電影。此前有報導稱,2016年的時候導演張番番已經啟動了拍攝,還邀請了馮紹峰、張靜初主演,但4年後一直沒有聲音。大概也是這個原因。既然國內沒有這麼強大的技術拍"三體",那為什麼不能讓好萊塢來拍呢?畢竟好萊塢造就了許多科幻大片。儘管它不如"三體"所設想的世界那麼好,但至少人家有可能夠得著。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此前,劉慈欣曾出現在上海的《三體II:黑暗的森林》的上海首映現場,並最終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 14億公裡外,飛船從太空傳回一張照片,為何專家看後失去笑容?
    曾幾何時,上天、入地乃是人類的兩大夢想,千百年來,為此做出努力的人層出不窮,他們不僅貢獻了智慧,還給予了後人探索的勇氣。1961年4月,前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成功進入太空,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足以載入史冊。不過,人類的野心還不止於此,步入太空僅僅是第一步,若想揭開宇宙之謎,還要走得更遠才行。
  • 在航天拍攝中,行星幾乎看不見,水星消失在太陽裡,地球呢?
    在經過多番探索後,才發現月球是沒有生氣的,灰暗陰沉,只有我們帶去的顏色,在那裡只能看到地球的顏色,藍藍的海洋,白白的雲,地球本身是立體的,循著規則,帶著目的在黑暗中運行,美麗得令人費解。他們第一次開始將地球視為一顆行星,以前從來沒有用這種角度看過,忽然間覺得是如此的神奇,也覺得我們的星球是如此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