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觀察之四十四:數據與創新服務小微企業

2020-12-04 銀行家雜誌

金融創新時代和經濟新常態的同時到來,要求銀行運用新技術、新手段來解決服務實體、服務小微的老問題。在科技上創新,以科技助力金融,在金融上創新,以金融支持科技,江蘇銀行的實踐探索了一條數據與創新服務小微企業的新思路。

江蘇銀行一直以致力打造「智慧化、特色化、國際化、綜合化」的服務領先銀行為目標,專注以金融科技支持實體經濟,服務小微企業。以數據為核心,以算力為資產,以算法為驅動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江蘇銀行自2014年以直銷銀行上線為標誌的網際網路金融全面啟動以來,利用大數據技術彎道超車,打造了具網際網路大數據基因的銀行。

打造數據基礎

利用大數據技術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數據資產是開展相關業務的基礎,也是創新的燃料。江蘇銀行在前期經營數據資產的基礎上,遵從國家戰略,進一步內引外挖,拓展數據資產的來源,豐富數據資產的種類,挖掘現有數據的潛力。

經營數據資產的基礎是數據治理,出臺了數據管理辦法、客戶風險統計實施細則等多項規章制度,建立了從總行管理層到分支機構的多級數據管理、治理的組織架構,應用大數據hadoop技術,建立了內、外兩大數據平臺,在數據安全管理、數據監控、數據安全審計,數據技術應用、業務連續性管理、內外部評估和考核管理等多個方面開展數據治理工作。目前累計整合近千萬條非標數據。

在外引數據方面,目前已經合規地引入了60餘大類外部數據,積極與各級政府、公安機關和各地數據主管單位開展數據和信息的共享,合作開展信用體系建設、反黑灰產業和反電信詐騙等工作,通過社保、納費、表彰、處罰、專利、建築施工許可等數據,豐富企業與個人客戶畫像。同時,積極與市場最尖端的企業深度合作,充分引入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市場頭部企業的技術,保持對金融科技發展趨勢的敏感性與利用技術推動銀行服務創新模式的先進性。

在內挖數據潛力方面,整合內外部數據,建立了對私和對公標籤各數百個,構建了個人客戶和企業重要關係人的360度全景客戶畫像,形成尋找商機、發掘需求、管控風險的知識庫與路線圖。

江蘇銀行一直專注於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技術研發。近年來,開發了包括生物特徵識別、機器學習等數十款主要技術平臺和工具,構建了千餘項數據模型,發展出身份識別、反欺詐、風險預警等近四十項核心能力。2018年自主開發了信貸資金借道流入房地產監控模型,成功協助監管部門識別數十萬筆公司接待流入房地產資金。省內監管部門通過該模型識別出三十餘萬筆公司借貸流入房地產市場的資金,較傳統手段準確率提升一倍以上。

開拓業務新模式

在經營數據資產和積極引入新技術的基礎上,專注開拓業務新模式,從各個角度來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服務實體經濟,踐行普惠金融。

一是依託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將銀行對風險的經驗和管理,從主觀信用向客觀信用轉變,有效解決信息數據的真實性、實時性難題,推出線上化物聯網動產質押融資平臺,打造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合一的客觀信用體系。例如與無錫感知集團合作的無錫物聯網動產質押完成客戶數百戶,累計放款數千筆,累計發放數十億支持製造業企業的信貸資金。

二是自2018年末以來,在無錫地區繼續擴大不鏽鋼動產質押業務量;同時積極擴展動產押品品種,增加電子元器件、基礎油料等,擴大業務範圍,並將無錫物聯網模式拓展到其他地區進行業務應用,摸索出一條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創新之路。

與此同時,吸取打造前期明星產品稅e融的經驗,正在積極與工業網際網路雲服務企業合作創新。生產製造企業在使用工業雲服務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生產、供應鏈等方面與企業經營狀況息息相關的客觀數據,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面的技術實力,探索新的小微企業業務的潛力。稅務數據是一種企業的靜態截面數據,而企業生產、供應鏈的雲服務提供商所擁有的人員、設備、訂單、採購、生產、庫存、物流和銷售數據,是目前最客觀、最真實和最及時的反應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情況的數據,是企業的行為數據。江蘇銀行目前與相關工業雲平臺開展深入合作,計劃在這一領域拓展新的業務模式。

除此之外,為了減輕企業負擔,方便企業獲取合適、方便的金融服務,在客戶服務與客戶體驗方面也狠下功夫,盡力使用技術手段來提升服務水平,改善客戶體驗。通過大數據和人臉識別、證照識別、流程機器人技術等人工智慧技術,簡化業務流程,以自動核實信息替代原來客戶大量的材料填寫審核工作。以對公業務開戶為例,從原先2個半小時壓縮為40分鐘。在此基礎上,還受同業啟發,打造了業內首家能真正辦理業務的「數字櫃員」項目,客戶可自助辦理對公開戶業務,在業務辦理過程中可以與機器進行互動和對話,為銀行添加了一名7×24小時無休的機器櫃員。

數據和技術的創新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可行之路,是商業銀行在新形勢下求發展的必經之路,是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的成功之路。江蘇銀行在踐行創新、打造創新體系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經驗和教訓,今後仍將砥礪前行,更好建設智慧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

作者系江蘇銀行信息科技部副總經理

專欄主持人:王煒 銀行數位化轉型課題組負責人

專欄介紹:銀行移動化、智能化、數據化在更高效地獲客、活客、留客的同時,給客戶帶來更便捷的服務、更低廉的價格、更友好的體驗。《數位化轉型觀察》欄目,分享數位化轉型實踐案例,分析衡量轉型效果、探討數字銀行發展等。敬請分享精彩案例與觀點。

欄目支持單位:

相關焦點

  • 微贊直播2019中國企業直播創新峰會成功舉辦
    南派資訊:日前,2019中國企業直播創新峰會在廣州舉行。據介紹,本次峰會由中國企業直播服務商微贊直播主辦, 騰訊雲、高視、LiveU、天創恆達、趣看、Ucast提供活動支持,用友首要參與。峰會上,中國企業直播服務商微贊直播創始人兼CEO周鵬鵬、用友網絡副總裁兼雲市場事業部總經理傅毅、艾瑞諮詢華南總經理伍毅然、騰訊雲高級架構師張小波、湖南經視總監助理兼融媒體事業部常務副主任重磅亮相峰會,聚焦數十億的中國企業直播市場,圍繞「直播技術創新驅動企業增值 」、「2019企業直播市場趨勢與分析」、「企業直播數字營銷新引擎」、「電視湘軍移動端直播探索」、「5G時代騰訊雲音視頻場景的創新與探索
  • 踐行普惠初心服務小微企業,微眾銀行微業貸邁向2021
    吳曉波老師在演講中也提到了網際網路及大數據對中國產業經濟的影響。目前中國有幾千萬家企業,其中90%是小微企業。而在2018年以前,這些小微企業中超半數以上都沒有過任何銀行的企業貸款申請記錄。小微企業因自身缺少抵質押物、抗風險能力弱等原因,一直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如何提升小微企業「首貸率」,成為了業界一直探討的話題。
  • 嘉興南湖區打造小微企業「成長樂園」
    此次南湖區的嘉興國際創意文化產業園、鳳橋鎮兩創中心、嘉科電子信息園(南湖科創中心JRC)、1921南湖都市經濟園等4家小微企業園被評為三星級,有生產製造類、也有生產服務類,這些小微企業園已集聚一大批企業,並且形成了鮮明的產業特色,如文化創意、智能製造、軟體信息等,擁有良好的產業生態和環境,成為小微企業的「成長樂園」。
  • 廣東工信廳王月琴:創新工業大數據應用,促進位造業數位化轉型
    近年來,廣東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大力發展5G網絡、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緊緊圍繞製造業數位化轉型這個核心,以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為抓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是著力搭建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載體。
  • 中信銀行深圳分行:為小微企業提供有溫度的服務,有力度的產品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其中以小微企業最甚。小微企業是社會的穩定器和壓艙石,解決小微企業資金鍊緊張難題迫在眉睫。踐行真普惠,服務真小微。
  • DTCC 2020:驅動數據創新 華為雲資料庫使能企業數位化升級
    隨著技術發展,數位化建設已經顯示出強大能量,雲計算作為數位化建設的重要部分,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其中雲上資料庫為企業帶來了數據價值提升,安全可靠、成本優化等諸多收益。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讓資料庫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如何滿足各類交易場景?如何實現數據自治,釋放數據價值?華為雲給出了答案!
  • 數位化轉型,解救企業發展七宗罪
    七宗罪之一:傲慢特徵:很大程度上,傲慢體現了自身的「大」相對彼者的「小」,在數位化加速企業發展的道路上,「大企業病」變得更加明顯了。尤其的表現是,企業規模、體量之大與關乎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關係之間的關係耦合在減少。例如,在傳統製造、酒店旅遊、出租、娛樂服務行業,已經有太多的跨界顛覆,傳統巨頭之未來會不得不迎接更多的「措手不及」。
  • 華雲數據入選2020江蘇省軟體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創新型)企業名單
    日前,江蘇省軟體行業協會對外正式公布了2020江蘇省軟體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結果。華雲數據憑藉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資本和市場等方面取得了優異的表現,入選2020江蘇省軟體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創新型)企業名單。
  • 北大董小英:46%企業加速數位化,數據管理已成核心競爭力
    比如,在數位化戰略、人才和技術上,有很多更貼近企業實際的關鍵性指標,這些指標將影響企業在數位化轉型中的戰略選擇。在數位化能力的構建上,對於這一行動板塊,更應該重視平臺的建設和數據管理能力,如數據管理能力可以分為採集、處理、集成、分析四大能力。同時,我們也會關注企業的數位化生態建設和數位化服務涵蓋的內容,以及數位化績效。
  • CIO40: 「企業架構數位化轉型」 10000字有感
    1) 產品創新:設計人員和技術人員通過物聯網獲取產品運營數據,進行產品優化和升級,並能夠更快的開發新產品;通過嵌入軟甲你的更新,能快速升級產品功能。 將創新產品或服務與創新的商業模式或盈利方式相結合,將會產生顛覆性變化。2) 服務創新:物聯網可以大大提升用戶體驗,企業可隨時隨地與用戶互動,並解決用戶問題。
  • 馭「數」行遠,應「雲」而生——信用企業大數據及雲服務應用分享...
    近日,由集美區工信局指導,華為、中軟國際及廈門信息集團大數據運營公司共同舉辦的「馭『數』行遠,應『雲』而生——信用企業大數據及雲服務應用」分享沙龍在廈門圓滿落幕。本次活動以提升企業優質運用大數據和雲服務的能力為主旨,共同探討當前經濟形勢下,廈門企業如何尋求數位化轉型道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大數據是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更是信息化進程的新階段,其發展推動了數字經濟的形成與繁榮。
  • 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再添7家
    經企業網上申報、實地調研、專家評審、公示,市工信局近日認定哈爾濱師範大學創新創業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眾智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為2020年度市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園區免費為創業企業提供辦公場地、水、電、供暖等基本業務服務。該雙創園規劃打造一個全省最大的文創產業基地,形成具有特色的創業文化以及符合學校創新創業工作特點的孵化體系。哈爾濱眾智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有限公司2017年5月成立。基地已入駐小微企業30戶, 就業人員225人。專職從事創業創新服務的人員達16人。入駐孵化的創業企業可享受免費使用工位半年。
  • 專家熱議:東莞小微企業「近渴」如何解?
    從單位資金投入可吸納的勞動力人數看,相同資金投入,小微企業可吸納勞動力數量最高,平均比大中型企業多出4倍到5倍;其次,中小企業是推動中國創新轉型的重要力量,根據相關數據測算,我國60%以上的專利申請、75%以上的企業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來源於非公有制經濟,這其中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功不可沒;然後,小微企業有助於培育企業家隊伍,造就大型企業。
  • 什麼是企業數位化轉型?
    這兩者是前後關係,如果沒有前者的在線化,企業的在線化是很難有今天這麼大的普及率及認知力度的。數位化的搜索指數一直處於增長的趨勢,尤其在今年,因為兩個因素:1、疫情將數在線化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凸顯出來了;2、用戶已經完全在線化,企業如果想要連接用戶,必須將業務、服務、溝通在線化,不然就與用戶脫離了。那麼就會回到另一個重要的問題:企業在線化與個人在線化的區別是什麼?
  • 8000萬小微企業的To B市場怎麼啃
    BAT三家已經在尋找新的增長點,騰訊2018年進行了歷史上第三次大型架構調整,向產業網際網路 To B業務轉型;阿里巴巴提出了「商業作業系統」的概念,助力企業的在線化和數位化;百度也是在2018年將智能雲事業部升級為智能雲事業群組(ACG),同時承載AI to B和雲業務的發展……BAT畫的是底層技術創新的大圓,然而在基礎設施的長跑賽道之外,To B戰場中還有八千萬小微企業的需求尚未被重點對待
  • 深度解析《中國企業數位化轉型研究報告》
    部分代表性的先行企業藉助數位化轉型,挖掘企業的數據資產價值,發現新的業務價值點,助力產品和服務創新,衍生出全新的數位化業務和商業模式,使數位化持續為企業業績做出貢獻,實現良性循環。數位化轉型領先企業和滯後企業的業績差距進一步拉大。 趨勢三:數位化推動價值鏈的再造升級。
  • 民生銀行小微金融又出新招 助力小微企業騰飛
    該分行負責人坦言,小微金融服務無止盡,業務模式創新是生命,民生銀行正是憑藉著創新的源動力,才能在小微企業服務之路上逾行逾遠。在該分行成立16周年之際,其又推出三項小微金融服務創新舉措。  推出粵味十足的財神卡  廣東的小商戶幾乎每家每戶供著財神,商戶間最好的祝福便是「好生意」。
  • 秀洲新添兩家 市小微企業「成長之星」
    原標題:秀洲新添兩家 市小微企業「成長之星」 近日,嘉興市第二輪「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工作總結大會暨長三角毗鄰地區中小微企業共成長戰略合作籤約儀式舉行。
  • 螞蟻金服投資人力窩 做千萬小微企業的「CHO」
    人力資源服務品牌,希望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通過與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合作,實現線上平臺與線下資源的無縫連接,為千萬小微企業提供更高效專業的人力資源服務,開創「普惠人力」的新生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應運而生,他們都需要優質的人力資源服務來提升企業競爭力。
  • 加快數位化轉型 工行多策略提升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彭妍近年來,中國工商銀行堅持客戶至上、服務實體,以客戶為中心加快數位化轉型,全面增強金融服務的普惠性、便利性和可獲得性。通過實施客戶服務全流程的線上化、訂單化改造,工商銀行構建起了線上便捷辦理、流程無縫銜接、信息實時交互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模式,有效增強了金融服務供給能力,提升了客戶服務體驗。「讓數據多跑腿,客戶少跑腿乃至不跑腿」,這是工商銀行推進「第一個人金融銀行」戰略,全面提升個人客戶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