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報導,「十三五」期間,我國新辦小微企業佔比超九成,數量近5200萬戶。2016年到2019年,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企業累計達2369萬戶,減稅4067億元。其中2019年受惠企業達749.1萬戶、減稅2517億元,比2016年分別增長290.7萬戶、2230.7億元,有效助力穩定就業基本盤。
東莞以製造業立市,中小微企業已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東莞出臺了10餘條乾貨政策,切實惠及中小微企業,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另外,在鼓勵小微企業規範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即:小升規)方面,東莞也一直排在全省前列,成為全省第一個規上工業企業過萬家的城市。
本期「三人行」邀請暨南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院副院長盧晶亮、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教授林江、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就小微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具體作用、東莞應給予小微企業何種支持以解小微企業之困等問題做探討。
暨南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院副院長盧晶亮
小微企業對經濟發展影響幾何?
記者:請您談一談小微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具體作用。這一經濟主體對老百姓、政府、經濟發展分別有何影響?
盧晶亮:小微企業在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科技創新與社會穩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小微企業已經成為社會就業的主要承載者。從單位資金投入可吸納的勞動力人數看,相同資金投入,小微企業可吸納勞動力數量最高,平均比大中型企業多出4倍到5倍;
其次,中小企業是推動中國創新轉型的重要力量,根據相關數據測算,我國60%以上的專利申請、75%以上的企業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來源於非公有制經濟,這其中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功不可沒;
然後,小微企業有助於培育企業家隊伍,造就大型企業。小微企業是培育企業家的搖籃,使得一大批有較高素質的企業家人才隊伍和地方骨幹企業脫穎而出;
此外,小微企業還能起到改善民生的作用,由於小微企業所從事的行業,絕大多數分布在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建築業、日用品工業、商品批發和零售、餐飲住宿、美容美髮等服務行業領域,對改善城鄉廣大居民的生活質量也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教授林江
林江:我認為小微企業對東莞經濟貢獻最直觀的地方是就業,東莞以「三來一補」起家,這塊土地上最初發展起來的小微企業就是給外資做配套服務的,在經濟流通環節中起到一個中間商的作用,這些企業吸納了東莞眾多的就業人口,無論是東莞本地人還是外來務工人員。
其次,由於東莞小微企業大多從事與外貿相關的活動,因此它是東莞外貿能夠穩住的一個關鍵因素,事實上,2020年東莞外貿轉正,小微企業在其中的貢獻是很大的。如果哪一天小微企業大規模、大面積坍塌,東莞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完整性就會受到衝擊,直接影響東莞的外貿。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宋清輝:說到小微企業,很多人會想到諸如地攤、小賣部、小餐廳等,事實上,小微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謂是藏富於民,是國家實現國富民強的重要力量。
實踐證明,小微企業發展繁榮的景象,是國家經濟、貿易、科技、法治等環境良好的反映。對老百姓而言,小微企業最直觀的是貢獻了大量的工作機會,為眾多「打工人」提供了可觀的薪酬,同時能讓老百姓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擁有更多的選擇,使得人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在政府層面上,數百萬家小微企業參與到雙創浪潮之中,這也意味著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市場規律下,我國將湧現一大批誕生於雙創時期的重量級企業,對政府而言既是強國之路,也是經濟發展的一把利刃。
政府應予小微企業哪些支持?
記者:剛剛過去的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小微企業受到明顯衝擊。截至目前,我國小微企業的復甦還遠遠算不上穩定,還需要政策等各方面「活水」加以持續接濟。您認為東莞政府在這一環節中,應該給予小微企業哪些支持?
盧晶亮:首先,減輕小微企業的負擔是很必要的,降低稅收額度,減免租金可以讓這些企業稍緩一口氣,對企業工人發放「留崗留薪」補助也可以穩住企業的生產勞動力,讓企業有能力重新投入新的生產中;
其次,繼續保持貸款扶持、優化服務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允許小微企業續貸和提升貸款額度,讓企業有希望有資金繼續發展;
最後,拉動消費是直接幫助企業復甦的「活水」,例如東莞2020年的「樂購東莞」促消費活動,不僅市級財政投入支持,還鼓勵各鎮街、行業一同參與,同時對營業額高的企業給予現金獎勵,這些都大大促進了小微企業的生產發展,應該繼續保持。
在後續的發展中,參照北京等地的做法,政府還可以在消除「數字鴻溝」方面給予小微企業更多的支持。目前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使得很多企業開始發展線上銷售平臺,這也更符合疫情時期消費者的需求;同時政府還可以鼓勵和補貼電商直播等行為,讓企業積極探索創新發展路徑,在大數據時代為小微企業的復甦發展發掘出一條新道路。
林江:疫情的確對小微企業衝擊很大,為什麼?因為它們本身就很脆弱。它們無論在技術、銀行信貸、社會認可方面,基礎都很薄弱,甚至在產業鏈上面,小微企業很大程度上是依託別人存在的。如果哪一天別人不要它的產品了,那麼它的產品就賣不出去,或者說別人給它供應的原材料一漲價,它立馬吃不消。所以說,如果東莞的營商環境能夠為這些小微企業的成長,或者至少讓它在疫情背景下生存下去,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
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容易講,但是不容易做。因為這個不是說政府出臺一個文件就夠了,問題是這個文件它怎麼來落實?怎麼去認定?比如說,東莞小微企業對稅費減負的需求很大,那麼,租金減免方面是不是真的有針對性?還是政策屬於「大路貨」,因為人家有,所以東莞也必須有?如果政策的出臺沒有經過前期詳盡的調研,政策的針對性就不是很強,那麼這個政策的效果就會打了折扣。
宋清輝:過去的2020年,小微企業受到的影響主要集中在資金緊張、渠道受阻以及成本壓力。因為小微企業資金量本身就有限,流動資金不寬裕,系統性風險發生後,如同房租成本、人工成本不會降低,有的渠道在疫情背景下不復存在,各種風險接踵而至。
建議東莞政府給予小微企業的支持,可以以降低成本為主要方式,一是號召國有企業減免其轄區內的房租,減輕企業壓力負擔,降低不動產方面的成本;二是對不裁員或員工主動離職數量較少的企業,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以保障企業員工穩定就業,不影響原有的生產進度;三是合理地減免企業所得稅,進一步減少企業負擔。
除此之外,東莞政府要為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營造出公平良好的創業創新環境,還需要在不影響企業發展的情況下,做好對小微企業的保護,例如保護智慧財產權、保護企業的利益。
如何降低小微企業的「死亡率」?
記者:有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為3年左右,因此,在政策「及時雨」發力解決小微企業「近渴」的同時,如何利用好窗口期解決我國小微企業長期以來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是需要全社會認真思考的話題。降低小微企業的「死亡率」,企業能做什麼?政府如何深層次打出組合拳,解小微企業生存之渴?
盧晶亮:我認為首先在資金支持方面,利用好東莞城商行、東莞農商行等地方性商業銀行,更多地探索適合本地小微企業特點的金融服務,允許符合條件的製造業中小企業以生產設備、原材料、產品等進行抵押貸款。
其次改善小微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可以搭建專門服務小微企業的信息平臺,提供及時的行業發展信息、政府專項補貼信息、招標信息、法律援助等支持與服務,幫助一批小微企業成長起來。
林江:深層次地去思考這個問題,就是要實現政府服務的創新。比如說小微企業融資難,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金融創新,東莞不缺金融機構,全國大多類型的金融機構東莞都有。硬體條件都具備了,東莞缺的是怎麼把這些金融機構放在一個平臺裡,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把渠道打通,解決中小銀行所缺乏的渠道的問題。
東莞有那麼多小微企業,難道不是中小銀行可以服務的對象嗎?但問題是小微企業太多了,且生存在經濟的邊角裡,中小銀行要拓展這些渠道成本很高,怎麼辦?政府就應該推動服務創新,應該去推動金融平臺的建設。
宋清輝:對小微企業自身而言,想要降低「死亡率」,最保險的是做好詳盡的發展方案,創始人、創始團隊提高自身實力,認清大局,把好方向,避免剛發車就翻車。
對政府而言,並不是所有的小微企業都值得解生存之渴,有些企業有著一飛沖天的潛力,有的企業卻是永遠扶不起的阿鬥,如果能把優質的小微企業細心培養,最終培養成諸如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專業技術世界領先的企業,我國國民經濟將再上一臺階。
市場環境下,與其陽光普照,不如重點培養,既能提高「解渴」的成功率,又能鼓勵更多創業人、小微企業積極發展。一是建立多層次融資渠道,例如與專業風險投資成立小微企業扶持基金,由專業機構甄別潛力企業,實現高水平投資;二是建立小微企業產業集群,鼓勵初創、小微企業入駐,定期舉辦資源對接、產品路演等活動,為小微企業提供發展機會;三是企業減負,不僅是稅收方面的減免,還需要大量簡化諸如工商、銀行等方面的手續,讓企業可以有更多時間主攻專業方向。
【專家觀點】
盧晶亮:政府可以在消除「數字鴻溝」方面給予小微企業更多的支持,目前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使得很多企業開始發展線上銷售平臺,這也更符合疫情時期消費者的需求。
林江: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容易講,但是不容易做。如果政策的出臺沒有經過前期詳盡的調研,政策的針對性就不是很強,那麼這個政策的效果就會打了折扣。
宋清輝:市場環境下,與其陽光普照,不如重點培養,既能提高「解渴」的成功率,又能鼓勵更多創業人、小微企業積極發展。
文字:唐卓
攝影:受訪者供圖
編輯:張東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