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貨幣金融支持將保持連續性——幫扶小微企業「不撒手」

2021-01-08 雲南網

原標題:財稅貨幣金融支持將保持連續性——幫扶小微企業「不撒手」

2021年,小微企業支持政策如何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金融機構如何加大力度、創新服務手段,幫助小微企業實現生產經營穩定恢復?

2021年,第一份針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政策送來了一顆「定心丸」。近期,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下發通知,決定繼續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政策至3月底,以延緩中小企業財務負擔,支持小微企業恢復經營。

接下來,財稅貨幣政策將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多家銀行業機構也表示,將繼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尤其是「續貸」「首貸」的服務力度。

金融業一年讓利1.5萬億元

截至2020年底,國務院常務會議2020年6月提出的「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目標已經實現。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新年致辭中披露,目前,銀行已累計完成對6萬多億元貸款的延期還本付息,累計發放3萬多億元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持3000餘萬戶經營主體,實現1.5萬億元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目標。

在讓利目標實現後,小微企業關注的是政策還能不能延續?

2021年,第一份針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政策送來了一顆「定心丸」。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決定,繼續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政策至3月底。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認為,繼續實施這兩項工具符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的精神,也有利於進一步夯實中小市場主體經營恢復的基礎。

在專家們看來,目前我國經濟已經持續回暖,但經濟復甦的基礎還不穩固,小微企業經營仍面臨一定困難和壓力,仍然需要對小微企業等薄弱領域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唐建偉認為,從2020年1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來看,雖然大型和中型企業的PMI繼續運行在較好的景氣區間,但小型企業的PMI降幅比較大,重新跌回到榮枯線以下,說明當前小微企業復甦仍不穩定,有必要保持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小微企業復甦及整體經濟恢復。

財稅政策更加精準有效

中小銀行是服務中小微企業的主力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小銀行經營受到影響,資本金不足問題愈發凸顯,這制約了其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能力。在此情況下,進一步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迫在眉睫。

2020年12月初,廣東省招標發行100億元專項債券用於支持4家地方銀行補充資本金,標誌著首單用於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正式落地。隨後,浙江、山西、廣西等地支持地方銀行發展轉型債券也陸續出爐。

「這不僅拓寬了地方政府專項債使用範圍,更有利於化解地方中小銀行金融風險,助力金融機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龍小燕表示。

2020年7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著眼增強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2020年11月,國務院即批准下達用於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銀行風險的新增專項債券額度2000億元。

專項債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有助於推動中小銀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在國務院批准下達的2000億元額度使用完畢後,未來仍有可能採用類似的方式為中小銀行注資,並優先支持具備可持續市場化經營能力的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以增強其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能力,進一步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

除了信貸服務,減稅降費政策也為中小微企業送來「及時雨」。為助推復工復產、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去年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階段性的、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措施,包括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給予稅費減免、減免社保費和醫保費等,2020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預計超過2.5萬億元。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穩步復甦,但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仍面臨復工復產不穩定、流動資金緊張等難題,對減稅降費的呼聲依舊較高。

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完善減稅降費政策。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日也表示,2021年,我國將精準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推動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並且要持續推進減稅降費,保持政策的連續性。

專家認為,在疫情全球大流行,國際環境不確定性仍在增加的背景下,持續推進減稅降費有助於穩定企業預期、釋放經濟發展活力。未來完善減稅降費政策意味著政策將更加注重實施質量,更具針對性和指向性,比如重點支持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適當延續疫情防控期間的階段性措施等,以緩解中小微企業現金流困難,助力實體經濟復甦發展。

「續貸」「首貸」服務力度不減

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要「幾家抬」形成合力。經濟日報記者獲悉,除了財稅貨幣政策,2021年,監管層將進一步完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系。多家銀行機構也表示,將繼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尤其是「續貸」「首貸」服務力度。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要在增量、擴面、降本、控險多維度平衡發展上進行積極探索。」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說,具體來看,一是在發展戰略上更加重視小微業務,二是不斷健全專營體制機制,三是加大產品模式的研發力度。

從監管角度看,提升金融服務小微能力和水平的關鍵在於讓金融機構敢貸、願貸,這需要從政策上強化引導,為其設計差異化的監管政策。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銀保監會已提高小微企業貸款享受優惠風險權重的單戶額度上限,放寬普惠型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對小微企業「續貸」業務的風險分類作出差異化安排。

當前,小微企業對於「續貸」服務的需求仍然較為迫切。「接下來,工行將繼續以實體經濟為出發點、著力點,增強普惠金融供給,做好穩企業保就業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中國工商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總經理田哲說,針對小微企業反映突出的首次獲得貸款難問題,工行將從三個切入點著手,持續加大「首貸」服務力度。

從具體措施來看,一是與政府部門、電商平臺、龍頭企業合作,批量獲取「首貸」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數據,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二是與融資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合作,探索風險共擔機制,豐富業務辦理模式,將更多「首貸戶」納入融資支持範圍;三是深入開展「萬家小微成長計劃」等活動,提供「送上門」的「首貸」服務。

「穩企業保就業是一場持久戰,金融機構在特殊時期理應給予小微企業更多金融支持。」招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說,招行將繼續強化對「穩企業保就業」的金融支持,加大信貸資源支持力度。

截至2020年9月末,全國國標口徑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已達41.29萬億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4.76萬億元,較2018年初增長92%,較各項貸款增速高52個百分點;有貸款餘額的戶數2504.45萬戶,較2018年初增加1236.26萬戶。

相關焦點

  • 央行: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張莫)記者12月29日從央行網站獲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總第91次)例會於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 我國加大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 「十三五」新辦小微企業近5200萬戶
    央視網消息: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在金融、財稅等政策的幫扶下,「十三五」期間,我國新辦小微企業佔比超九成,數量近5200萬戶。
  • 金融信貸支持150多萬戶小微企業
    全省金融系統去年圍繞穩企業保就業,用好用足國家信貸支持政策,推動小微企業信貸「增量、擴面、提質、降本」,2020年10月末,小微企業貸款戶數150.9萬戶,較年初增加19.1萬戶。全省貸款加權平均利率5.41%,同比下降64個基點。
  • 央行2021年工作會議:構建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體制機制
    會議指出,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重大考驗和挑戰,人民銀行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金融委統籌指揮下,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全力支持穩企業保就業,持續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開放,認真履行金融委辦公室職責,各項工作取得較好成績。一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
  • 新辦數量近5300萬戶 中國小微企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在金融、財稅等政策的幫扶下,「十三五」期間,我國新辦小微企業佔比超九成,數量近5200萬戶。據了解,為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起徵點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升至10萬元,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徵收所得稅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從30萬元分步提高到100萬元、300萬元,並進一步加大優惠力度,2020年又實施了小型微利和個體工商戶延緩繳納2020年所得稅、階段性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等定向幫扶措施,積極助力小微企業應對疫情影響、渡過難關。
  • 定向幫扶,北京銀行為小微企業送「雪中炭」
    耿雅坤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講述了這筆專項再貸款背後的「小插曲」,「從疫情發生伊始,我們就時刻保持和企業的溝通,以掌握他們的需求。其實科興中維並不在央行最早的專項再貸款名單中,我們一直在關注他們能否納入名單,儘量為他們節省資金成本。所以名單更新後,我們就立即為他們修改相關方案。」
  • 建行·新華普惠金融-小微指數顯示:小微企業金融支持穩步增強 融資...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潘宇昕、楊瑞)「建行·新華普惠金融-小微指數」第十期成果11日在京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針對小微企業的融資供給和融資效率均有提升,融資成本和融資風險維持下降趨勢,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可得性顯著上升。
  • 林恆走訪慰問財稅金融系統幹部職工
    林恆走訪慰問財稅金融系統幹部職工2021-01-01 來源: 文登傳媒網文登傳媒網訊 12月30日,文登區委副書記、區長林恆在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的陪同下,走訪慰問財稅金融系統幹部職工。林恆一行來到文登農商銀行、區財政局等財稅金融機構,深入到窗口、大廳、科室實地察看工作情況,與一線工作人員親切交談,向他們表示節日的慰問。林恆指出,今年,受國際國內疫情影響,面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和嚴峻挑戰,文登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態勢,離不開財稅金融單位作出的積極貢獻。
  • 五大金融研究機構負責人談數字金融:應重點支持腰部和尾部小微企業
    央廣網北京7月8日消息(記者劉柏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正在持續受到關注。數字金融研究計劃啟動儀式暨首屆學術研討會今天(8日)在北京大學舉行,5位來自相關金融研究機構的負責人就數字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小微開啟對話。
  • 博州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可協商「應延盡延」!
    對於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農村信用社、民營銀行等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辦理的延期期限不少於6個月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人民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按照延期貸款本金的1%給予激勵,激勵資金總額控制在國務院批准的額度內。同一筆貸款多次延期的,只在首次延期時享受激勵措施。
  • 穩企業保就業!東莞舉辦金融政策宣講會
    目前,東莞經濟企穩回升的勢頭在不斷增強,但現在仍是緊要關頭,絲毫不能放鬆,全市金融系統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提高站位,強化穩企業保就業工作統籌,將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作為下階段工作的重中之重,確保政策落地見效,為奮力奪取「雙勝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民生銀行小微金融又出新招 助力小微企業騰飛
    2012年11月,中國民生銀行小微貸款餘額突破3000億元,三年來,累計為小微企業發放貸款超6000億元。身處小微經濟活躍的廣東,民生銀行廣州分行更是表現突出,自2010年6月以來,一直在廣州地區保持著小微貸款餘額和累計發放第一。
  • 支持實體信號密集釋放 2021信貸投放重點圈定
    近期,多部門密集部署,加碼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延期至3月31日,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兩增兩控」考核指標也被納入商業銀行績效評價。同時,綠色發展領域成為信貸支持新重點,在碳中和目標下,銀行信貸業務將進一步向低碳產業傾斜。業內預計,2021年我國綠色金融業務規模有望達到約16萬億元。
  • 央行2021上海貨幣信貸工作會議:加大對綠色發展等領域信貸支持
    來源:央行原標題:2021年上海貨幣信貸工作會議召開來源:上海總部2021年1月11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召開2021年上海貨幣信貸工作會議,傳達貫徹2021年人民銀行貨幣信貸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20年主要工作,部署2021年工作。
  • 數位化觀察之四十四:數據與創新服務小微企業
    金融創新時代和經濟新常態的同時到來,要求銀行運用新技術、新手段來解決服務實體、服務小微的老問題。在科技上創新,以科技助力金融,在金融上創新,以金融支持科技,江蘇銀行的實踐探索了一條數據與創新服務小微企業的新思路。
  • 金融「活水」,激蕩企業動能!
    通過實地調研、多方協調,給予了企業大力支持和幫助,協調中國銀行鄂爾多斯市分行開闢專項綠色通道,以最快速度完成貸款審批並放款350萬元,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在金融「活水」的澆灌之下,在東勝,更多像「賀福記」一樣的企業,血脈暢通了,筋骨壯實了。
  • 羅玫:區塊鏈技術如何賦能小微企業融資 | 清華經管說
    建設以小微企業應收帳款為基礎的供應鏈融資平臺是幫助我國小微企業獲得低成本資金、推進小微企業數位化進程、建設數字經濟強國的重要動力。清華經管學院數字金融資產研究中心主任、清華經管學院會計系羅玫教授與大家談談區塊鏈技術如何賦能小微企業融資。
  • 央行:下階段不讓市場缺錢亦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
    在貨幣供應方面,央行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根據宏觀形勢和市場需要,科學把握貨幣政策操作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對此,央行提出了七點政策思路。
  • 360數科吳海生:力挺小微 讓金融科技更有溫度丨2021寄語
    來源:投資時報360數科CEO 吳海生回首2020年,在中國與全球應對疫情以及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時,360數科作為一家數據驅動、AI賦能的第三方金融科技平臺,在本年度的重中之重即是藉助金融科技力量,加大對小微業務的幫扶力度,為實體經濟復甦貢獻應有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