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研究發現企鵝源自於溫暖暖的澳大利亞水域

2020-08-26 cnBeta

一項嚴謹的基因組研究,已經確定了現代企鵝的確切起源時間和地點。該研究表明,這種不會飛的鳥類大約在 2200 萬年前出現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沿海水域,後來它們逐漸向南遷移到更冷的南極水域。這項廣泛的全球研究首先收集了 18 種企鵝的血液和組織樣本,目標是對企鵝的基因組進行重新測序,並有效地繪製出它們在全球遷移時的進化圖。

圖片來自於 Photo courtesy of Keith Barnes/www.pittaconsulting.com

這項研究還回答了科學家們多年來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例如企鵝起源於何時何地。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中,企鵝都和寒冷、雪景聯繫在一起。兩種最古老、最大的企鵝都居住在寒冷的南極環境中。不過新研究表示,這並不是動物的起源環境。

遺傳學證據表明,第一批企鵝出現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相對溫暖的沿海水域。研究人員認為,現代企鵝很可能產生於2100萬至2200萬年前,比之前推測的長達4000萬年前的時間範圍有所縮短。

這項研究還有助於驗證國王企鵝(king penguins)和帝企鵝(emperor penguins)和其他企鵝之間的關聯。因此,進化路徑表明,國王企鵝和帝企鵝隨後遷移到亞南極和南極水域,迅速形成了忍受冰凍溫度的能力。

新研究的作者之一 Rauri Bowie 表示:「爭論很長時間的系統發育問題現在終於有了滿意的答案。此前爭論的焦點在於,帝企鵝和國王企鵝在家族樹中的位置,它們是更靠近其他系企鵝的新品種,還是其它企鵝的姐妹。這是我們的系統發育學所顯示的,也是之前其他一些研究所建議的。而這也符合企鵝豐富的化石史。」

大企鵝的多樣化,讓它們更廣泛地分布在全球各地,大約發生在1200萬年前。當德雷克通道(南美洲南端和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之間的空間)開闊到足以讓南極環流復甦時,不會飛的企鵝開始在南美洲和非洲溫暖的沿海地區棲息。

Bowie 表示:「我們能夠展示企鵝如何能夠多樣化地佔據它們今天生活的令人難以置信的不同熱環境,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周圍水域的9攝氏度(48華氏度),到南極洲的負溫度,再到加拉帕戈斯群島的高達26度(79華氏度)」。

這項新的研究發表在《PNAS》雜誌上。

Source: Berkeley News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表明,企鵝不是起源於南極,而是來自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當你想到企鵝的時候,浮現在你腦海裡的通常是一種毛茸茸的鳥,它在雪地裡搖搖擺擺地走,或者在寒冷的南極水域裡遊泳。」 但在8月17日,CNN報導稱,根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數據表明,企鵝並非像科學家們多年來一直認為的那樣起源於南極洲,它們最初是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這兩大區域進化而來的。
  • 基因研究揭秘企鵝如何在寒冷南極洲生存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1日報導,基因研究揭示了企鵝進化到擁有更多羽毛和更厚的皮膚,以及為何它們的翅膀粗短的原因。眾所周知,企鵝是抵禦地球上最貧瘠荒蕪的陸地上的惡劣氣候的象徵。如今,科學家突破性地發現了企鵝如何成功抵禦南極洲的極寒、大風和連續幾個月的昏暗。
  • 南極洲非「故鄉」,研究:企鵝起源於澳新地區
    每當說到企鵝,人們腦海都會想到冰天雪地的南極,並認為該地就是它們的「故鄉」。但有研究發現,企鵝起源於澳洲和紐西蘭,並非普遍認為的南極。美國有線新聞網絡報導,世界各地多家博物館和大學分析了18種品種的血液和組織樣本,利用這些基因信息回溯過去,追蹤企鵝的移動及演化進程。
  • 南極洲非「故鄉」,研究:企鵝起源於澳新地區
    每當說到企鵝,人們腦海都會想到冰天雪地的南極,並認為該地就是它們的「故鄉」。但有研究發現,企鵝起源於澳洲和紐西蘭,並非普遍認為的南極。美國有線新聞網絡報導,世界各地多家博物館和大學分析了18種品種的血液和組織樣本,利用這些基因信息回溯過去,追蹤企鵝的移動及演化進程。結果發現,企鵝祖先源於中新世的澳洲和紐西蘭,而非以前認為的南極洲,企鵝是先存於較溫暖的環境,而後漸漸向寒冷的南極邁進。
  • 新研究發現企鵝的起源地不是南極洲
    當你想到企鵝時,腦海中浮現的形象通常是在雪地裡搖搖擺擺地走著的毛茸茸的鳥,或者是在寒冷的南極水域裡遊泳的那種。But penguins didn&39; movement and diversification over millennia.這項研究與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大學合作,分析了18種不同企鵝的血液和組織樣本。
  • 研究發現洋流活動影響澳洲小藍企鵝繁殖模式
    中國網7月23日訊 據西班牙媒體7月21日報導,小藍企鵝是世界上最小的企鵝品種,僅有33釐米高,體重約在1千克。這種企鵝主要以其棲息地附近的小魚和小型甲殼類動物為食。近期,一項國際調查研究發現,洋流活動能夠影響澳大利亞小藍企鵝的生殖模式。
  • 研究揭示小藍企鵝藍色羽毛之謎
    納米纖維對藍光的散射導致小藍企鵝的羽毛泛出了藍色。(圖片提供:L.小小的白鰭企鵝(Eudyptula)終其一生都是這樣度過的。 這種棲息於澳大利亞的鳥類是所有企鵝中最小的一種,其身高只有約30公分,它的羽毛因發生突變而泛著靚麗的淡藍色,而它的常用名也由此而來:小藍企鵝。 利用高能顯微鏡,研究人員如今發現,這些小藍企鵝翅膀羽毛中的納米級纖維為它們帶來了不同尋常的藍色。
  • 受暖化影響,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在南極發現綠色雪藻苔原!
    (圖/劍橋大學)全球暖化已延伸到南極,科學家利用衛星觀測全球綠藻的分布,結果發現,隨著全球溫度升高,南極半島的海岸也出現綠色雪藻。物理學網(phys.org)報導,該團隊由劍橋大學和英國南極調查局的研究人員組成,他們將衛星數據與南極洲夏季的實地觀測相結合,以檢測和測量綠雪藻。
  • 研究:全球暖化下70%國王企鵝或本世紀末消失
    【環球網綜合報導】全球暖化問題備受關注,據香港東網27日援引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及斯特拉斯堡大學專家團隊的話表示,若不設法改善暖化現象,預計約70%南極國王企鵝將於本世紀末被迫遷移,甚至消失。博厄克博士(Dr Céline Le Bohec)專家團隊的研究顯示,約110萬對國王企鵝將會受影響,氣候暖化令成年企鵝需經常遠離巢穴尋找食物。若氣候問題進一步惡化,外出覓食的時間會變得太長,將令它們無法及時餵食雛鳥,最終影響物種的存活率。
  • 企鵝是南極洲的吉祥物?最先研究發現,企鵝最早可能來自北極
    如果這是真的,企鵝又是怎麼從遙遠的北極飛到南極呢?在這項科學研究的調查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前所未見的鳥類化石。在最開始的時候,科學家們並沒有將這二者聯繫在一起,只是簡單地認為只是一種鳥類的化石。由於這副鳥類的化石實在是太大了,所以一開始人們將其稱為是「巨鳥」。
  • 企鵝是南極洲的吉祥物?最先研究發現,企鵝最早可能來自北極
    在這項科學研究的調查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前所未見的鳥類化石。在一些北半球的國家,比如說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國家,不少科學家也在這裡發現了plotopterids的蹤跡。雖然plotopterids與現在的企鵝相差很遠,但是它卻和一種已經滅絕的「紐西蘭巨企鵝」有一些相似的地方。Plotopterids善於遊泳,有著和企鵝類似的翅膀,但是也不會飛。
  • 企鵝的「老家」在哪裡?研究:不是南極
    根據科學家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學界始終爭論不休的「企鵝老家到底在哪裡?」謎底終於揭曉:不是在南極,當然也不會是北極。企鵝的老家居然不是南極?「企鵝的老家在哪裡?」這是學界爭辯已久的話題。周一(17),科學家發表的一份新研究終於揭曉謎底。
  • 企鵝的「老家」在哪裡?研究:不是南極
    根據科學家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學界始終爭論不休的「企鵝老家到底在哪裡?」謎底終於揭曉:不是在南極,當然也不會是北極。企鵝的老家居然不是南極?「企鵝的老家在哪裡?」這是學界爭辯已久的話題。不少科學家都猜測,企鵝們的老家應該是在南極,之後才逐漸演化、分散到南半球各地;但同時,另一派科學家主張企鵝的發源地應該是在澳洲、紐西蘭等地區,隨著時間推演才逐步擴散到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不同地區。到底誰才是正解?周一(17),科學家發表的一份新研究終於揭曉謎底。
  • 紐西蘭發現史前巨型企鵝化石,其原貌應有一人高80公斤重
    在懷帕拉(Waipara)的業餘古生物學家Leigh Love發現該化石骨頭後,這段腿骨化石被基督城坎特伯雷博物館(Canterbury Museum)和法蘭克福森肯貝格自然歷史博物館(Senckenberg natural history museum)的研究團隊認定為科學界的新發現。
  • 研究人員發現古代怪獸企鵝化石 身高與人類相當
    在本周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坎特伯雷博物館和德國法蘭克福森肯堡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得出結論,2018年在北坎特伯雷的懷帕拉綠色化石遺址發現的骨頭,代表了6600萬到5600萬年前的一種巨型企鵝,它的身高達到5英尺,和一個成年人類的身高相當。
  • 南方冬天該暖不暖,大雁南飛不會蒙圈
    原標題:南方冬天該暖不暖,大雁南飛不會蒙圈 業內有名的鳥類觀測學者、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瀋陽理工大學環境學院生態研究室主任周海翔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候鳥往南飛,本質是食物的問題。」它們遷徙不全是貪戀南方的溫暖,而是因為南方溫暖天氣下有比北方更豐富的食物。以水鳥為例,北方冬季河水冰封,水鳥們只得望著被凍住的水生植物和肥魚興嘆。相反,南方再冷,湖面就算結冰也會迅速融化。對於以漿果為食的林鳥來說溫度就更無所謂了。
  • 海洋中的「馬拉松比賽」,橫越大洋,尋找更好的生存水域
    海洋是一條我們幾乎看不見的遷徙高速公路,然而研究者們可以通過水下動物的旅程來研究遷徙現象。海洋中微小動物的遷徙一些動物只有針尖那麼小,而另一些卻非常龐大,例如體重超過25頭大象的藍鯨。它們為了找尋食物更豐富、更適合繁衍或更安全的地方而遷徙。
  • 基因組分析:為什麼企鵝會出現在南極?
    根據新的研究,企鵝最早出現在大約2200萬年前,並不像許多科學家所認為的那樣一開始就出現在南極洲,而是出現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涼爽的沿海地區。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收集了代表18個物種的22隻企鵝的血液和組織樣本,然後對它們的全基因組進行測序和分析,以繪製千年來企鵝的移動和多樣化。
  • 紐西蘭發現新種企鵝化石
    圖片說明:紐西蘭黃眼企鵝。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科學家近日利用採自紐西蘭遠古企鵝化石的DNA,以及瀕臨滅絕的黃眼企鵝的遺傳信息,確定了一種以前未知的企鵝新種——懷塔哈企鵝(Waitaha penguin),並認為,黃眼企鵝是作為懷塔哈企鵝的替代者而出現在紐西蘭的。相關論文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古代企鵝 體型和成年人一樣大!
    (圖片:Canterbury Museum CC BY NC)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一種古代「怪物」企鵝,它比現代最大的企鵝帝企鵝還要大得多的。雖然這個新發現的物種體型巨大,但它並不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企鵝,這個頭銜屬於擁有3700萬年歷史的Palaeeudyptes klekowskii,它高達6.5英尺(2米),重達250磅(115公斤),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業餘古生物學家和研究合作者Leigh Love在紐西蘭坎特伯雷的Waipara鎮發現了這種企鵝的腿骨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