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鰭到手,進化過程中它們經歷了什麼?

2020-11-25 新華網客戶端

        希望螈的指骨雖然看起來只是一些細小的骨骼,但它們對四肢的支撐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鰭中的這些小骨骼讓它們能將重量靈活且均勻地分散給整個鰭。擁有指骨後,這些魚類就能在水底或短暫地在陸地上支撐起自己沉重的身體。

       小時候,我們總會很好奇,人類是從哪兒來的,祖先是誰?其實,不只是普通人,人類起源問題,也一直是科學家在苦苦探究的。

       3億多年前,一部分魚類登上陸地,最終演化出包括人類在內的種類繁多的陸生脊椎動物。魚類登陸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要事件,但魚類是如何向陸生脊椎動物過渡的,至今仍缺乏足夠的認識。

       近日,有媒體報導,在《自然》上發表的論文指出,科學家找到了魚類登陸過程中的關鍵化石——希望螈,這是人類首次在已知動物化石身上發現手指與鰭「鎖」在一起的現象,揭示了人類的手部是如何由遠古魚類的魚鰭一步步進化而來的。

       從鰭到指缺少重要過渡環節

       要想知道人類的手部是如何由遠古魚類的鰭一步步進化而來,首先要知道魚類是如何向陸地脊椎動物過渡的?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盧靜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所有陸地脊椎動物統稱為四足動物。四足動物是由魚類演化而來,為了在兩者中間作出區分,一般把長著鰭的定義為魚,長著指/趾的定義為四足動物,所以偶鰭(魚的胸鰭和腹鰭)到四肢,特別是指的演化至關重要。對魚類演變成四足動物過程的詳細了解,是古生物學在近200年學科歷史中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

       「魚類在真正登上陸地演化出四足動物前,有一系列的過渡形態。」盧靜說,其中最重要的有幾個,一是現存的肉鰭魚類拉蒂邁魚,拉蒂邁魚保留了很多肉鰭魚類的祖先形態,但它離四足動物還很遠。二是真掌鰭魚,這是一種很「進步」的泥盆紀四足形類肉鰭魚,它們基本還是魚的樣子,並沒有四足,已經適應在較淺的水域中生活,有點像今天的烏鱧,但並不會爬到岸上去。接下來就是最早的四足動物代表,魚石螈和棘螈,它們為最早的四足動物的身體構造和生活狀態,特別是四肢的發育和演化提供了突破性的資料。

       盧靜表示,在真掌鰭魚,和魚石螈、棘螈中間處於關鍵過渡位置的「半魚半螈」的生物,就是希望螈類。希望螈類目前發現3個屬:希望螈、潘氏魚和提克塔利克魚。

       提克塔利克魚是希望螈類中的知名成員,它的鰭已經向四肢的方向演變。提克塔利克魚胸鰭的鰭條很不對稱,腹側的鰭條比背側的鰭條小好幾倍,研究者推測,這可能說明在胸鰭的底部,形成了一層肌肉。這層肌肉類似於四足動物掌心的肉,儘管還不足以支撐它們上陸,但可以幫助它們在河底移動。但是,提克塔利克魚的鰭骨則更接近真掌鰭魚,特別是末端骨骼很少,無法鑑別出明顯的「指頭」。

       而魚石螈和棘螈,它們雖然保留有魚類特徵,但胸鰭和腹鰭的鰭條已經完全退化,取而代之的,是由骨骼支撐的四肢和數量不等的手指,這證明它們已經做好了在陸地生活的準備。不過其他證據顯示,它們可能主要還是在水環境中生活,四肢用來在水底移動身體,棘螈也許是完全水生的,魚石螈則已經可以在陸地上移動,姿態可能和今天的海豹很像。

       無論是有鰭條但沒有指骨的提克塔利克魚,還是沒有鰭條但有指骨的魚石螈和棘螈,都為魚類向兩棲動物的演變提供了重要線索。但在它們中間,還缺少了一個關鍵的過渡環節——既有魚的鰭條,又已經演化出指骨的魚類。

       我們的手指或起源於它的鰭

       希望螈的出現,補上了這缺失的關鍵一環。

       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穆斯基校區和澳大利亞福林德斯大學的研究者用CT掃描了一件完整保存的希望螈標本。三維復原結果顯示,這種魚既有發達的鰭條,也擁有明顯的指骨。在鰭條包裹的胸鰭中,不僅可以清晰地看到肱骨(對應我們的大臂)、橈骨和尺骨(小臂)、腕骨(手腕)、掌骨(手掌),甚至還發現了兩根明確的指骨,以及3根可能的指骨。

       「這是第一次在魚類中觀察到指骨和鰭條共存。」論文作者之一、福林德斯大學的古生物與地層學教授約翰·朗介紹,指骨雖然看起來只是一些細小的骨骼,並不起眼,但它其實對四肢的支撐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鰭中的這些小骨骼讓它們能將重量靈活且均勻地分散給整個鰭。擁有指骨後,這些魚類就能在水底或短暫地在陸地上支撐起自己沉重的身體。

       盧靜恰巧與該研究的幾位作者認識。「他們去年都參加了我們組織的早期脊椎動物年會,並在會上作了有關這項研究的報告。」盧靜說,希望螈的樣子有點像大鯢、鱷魚和鯰魚的混合體。它的頭和鱷魚非常像,身體有些像大鯢,但在水中遊動的身姿比大鯢飄逸,更像一條大鯰魚。它的「手」外觀可能像現代澳洲肺魚的鰭,但更強壯,也許能短暫地在淺水中支撐身體,但是這所謂的「手」從外觀看還是魚鰭,有明顯的扇狀的鰭條部分,也並沒有裂開變成有功能的指,所以它還不能算是四足動物。

       「提克塔利克魚和真掌鰭魚的鰭都沒有希望螈這樣,數量這麼多,和指骨一樣排列的小鰭骨。上面說過,有沒有指在傳統上是區分魚和四足動物最重要的一個特徵,所以說希望螈的鰭是處於偶鰭向四肢過渡的關鍵階段。論文的作者甚至認為,希望螈已經模糊了魚和四足動物之間的界限。」盧靜強調。

       那麼,能不能就此說希望螈是人類的直系祖先呢?

       盧靜認為,生命演化是極其複雜、精細的過程,而化石記錄則相對極為零落。因此,總覽生命之樹,嚴格意義上的直系祖先是不可能找到的,找到的永遠只是或近或遠的「表親」,它們身上可能有很多真正直系祖先的特徵,但也有一定比例自身獨有的特徵,但哪些是祖先特徵,哪些是獨有特徵,往往並不容易確定。

       不過這些化石「表親」中,有些無論在形態和親緣關係上都可能已經非常接近真正的直系祖先,只是這裡的「非常接近」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所以在科普上,也不妨使用直系祖先或直接祖先來指代某些從魚到人類演化道路上處於關鍵位置的生物。由於希望螈是目前找到的最接近所有四足動物共同祖先的魚,因此它有資格被稱為是人類的直系祖先。」盧靜說。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證實,人類是從魚類進化來的,進化過程大概是這樣
    四足動物(Tetrapod)的肺是由魚鰾進化而來,而且結構非常複雜,適應了陸地環境,可以從空氣中攝取氧氣。化石證據表明動物腳趾數量在進化中逐漸減少。不過矛尾魚也是現存的肉鰭魚類中,最早與其他夥伴分道揚鑣的一支,這也是為什麼它們沒有走上陸地,進化成脊索動物的原因,需要指出的是,矛尾魚也是經歷了億萬年演化走到今天的,
  • 神奇寶貝超進化全過程!原來沙奈朵超進化的過程是這樣的
    超進化相對於進化而言,是一個更加神秘的過程了。在這個過程中,所發出來的光芒也是更加強烈的。因此我們更加無法看到自己的神奇寶貝是如何超進化的,因此有些網友就用一些圖片將這一超進化的過程給描繪了出來,你們覺得怎麼樣呢?
  • 在進化的過程中,它們去了哪裡呢?
    科學家發現的古人類化石中,為什麼沒有發現尾巴?它們去哪兒了?達爾文進化論是現代科學家研究人類進化的最重要基礎,但是也有一些人對達爾文的進化論提出了疑問,如果人類和動物真的有共同的祖先是通過進化而來的,那麼為什麼我們從來沒有發現過帶尾巴的古人類化石呢?這是不是意味著人類在進化的過程當中有一段的缺失呢?
  • 如果地球變成水世界,人類會進化出鰭嗎?海豚的側鰭就是這麼來的
    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不得不在水中生活,那麼人類會不會進化出鰭呢?科學家給出的答案讓人難以接受:會,海豚的祖先本來也有手指的,但是因為習慣了在水中生存,它們的手指逐漸退化,前肢進化成了側鰭。把海豚的側鰭放進X光機裡,你會看到一個驚喜:一段手指骨的弧線。海龜、海豹、海牛和鯨魚等海洋爬行動物或哺乳動物的側鰭也有類似的結構。
  • 男人的鬍子有什麼作用?為什麼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保留了鬍子?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來簡單了解一下什麼是進化。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進化是有方向的,所有的進化都會遵循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其實這種理解是很片面的,事實上,進化並沒有明確的方向,對於一個物種來說,進化的唯一目的,就是讓自己以及自己的種群在複雜多變的大自然中更好地繁衍下去。
  • 汽車頂上的鯊魚鰭有什麼作用,買車的人知道的不多!
    不知道各位老司機有沒有注意過,有的車頂尾部有長長的天線,有的車頂尾部有個小三角,還有的車頂尾部什麼都沒有。今天要說的鯊魚鰭,就是那個小三角物體。鯊魚鰭造型精緻,很多人以為就是用來給汽車做裝飾用的,畢竟有的車並沒有鯊魚鰭,所以認為是可有可無的。
  • 完整的神奇寶貝進化過程,原來沙奈朵是這樣進化而來的
    眾所周知,神奇寶貝的進化是一個非常神秘的過程,沒有人看到過一個完整的神奇寶貝進化過程。注意我這裡說的是過程!因此一些愛好者儘可能的將這一過程畫了出來,注意中間這種形態是不存在的,只是一個過渡階段。以下純屬娛樂,請勿當真。
  • 科學家們的臆想:人類或許來源於海裡魚,你知道是怎麼進化的嗎?
    從認知中學到的知識,我們知道人類是從森林猿類進化而來的,不是在這一過程中的一步,而是經歷了猿,能力,勃起,智慧的多個階段。人類的四個階段最終形成了我們的形狀。現代人類,那麼古代猿人是如何出現的呢?它們如何演變?一些科學家推測,實際上,人類在一開始並不是森林猿,而是從魚類進化而來,並詳細描述了從魚類到人類的整個進化過程。
  • 人的手臂是魚的魚鰭進化而來的,遠古時期魚類進化成脊椎動物
    生命進程中最重要的裡程碑之一始於大約4億年前,當時最初的生物從海洋走向陸地。在泥盆紀末期的時刻,地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地球上形成了複雜的植物生態系統,第一批木草植物出現了。地球的變化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動物四肢的發育也不是一件容易適應環境的事情。一些像魚一樣的脊椎動物在4億年前就已經開始長出手臂了,它們是鰭,也有肺和鰓。在自然進化的隨機過程中,海洋中的動物開始長出四肢,走向陸地,在地球上進化成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最後進化成人類。
  • 鯨魚和海豚是如何在海洋中生活進化的?
    儘管鯨類(例如海豚和鯨魚)看起來像魚,並且像魚一樣生活在水生環境中,但實際上它們是水生哺乳動物。因此,它們在許多方面都更接近陸生脊椎動物,這些脊椎動物生下年輕的生命然後加以護理。現在,研究人員知道,鯨類是從約5250萬年前的陸地祖先演化而來的,並過渡到海上生活。對於這種劇烈的變化,這組哺乳動物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適應了不同的生物特徵,從而適應了水下生物的需求。
  • 史上最原始四足動物化石出土 有助揭示魚類進化過程
    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科學家們日前在拉託維亞發現了史上最原始的四足動物孔螈(Ventastega)的頭骨、肩膀及部分骨盆的化石,距今約有3.65億年的歷史,這將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了解魚類逐漸進化成四足動物的過程。
  • 史上最原始四足動物化石出土 有助揭示魚進化過程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科學家們日前在拉託維亞發現了史上最原始的四足動物孔螈(Ventastega)的頭骨、肩膀及部分骨盆的化石,距今約有3.65億年的歷史,這將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了解魚類逐漸進化成四足動物的過程。這一發現刊登在6月26日發行的《自然》雜誌上。
  • 來自深海的饕餮--藍鰭金槍魚
    1921年,在西班牙西北海岸的威戈港,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家海明威,看見一條體長1.8米的巨魚一躍而起,再落回水中,發出「如同馬群跳下碼頭的巨響
  • 野採的長鰭鱲以後回家入缸的溫度過水過程,為了提高存活率!!!
    很多魚友都喜歡自己從溪流裡面撈魚回來養,這個過程被魚友們稱做「野採」。我本人也是非常喜歡野採。很多人都能在野外溪流中野採到長鰭鱲,長鰭鱲可是出了名的高氧、冷水魚。野採完以後把長鰭鱲帶回家很容易,但是很多人會發現,到家以後,長鰭鱲竟然暴斃了一大半,帶回來很多魚的屍體。我野採回來的長鰭鱲存活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接下來跟大家說說我個人的經驗吧。
  • 汽車安裝鯊魚鰭有什麼作用
    汽車安裝鯊魚鰭有什麼作用 發布時間:2020-12-26 10:03:20 原創 來源:中華網 閱讀:6 孫新利 | 汽車維修技師
  • 為什麼鯨類的鰭骨就好像人手一樣,也有五個指頭呢?
    鯨與豬、牛、羊是同一個目分類下的,這是經過遺傳分子學鑑定與化石證據分析後的雙重答案,在過去很長時間裡,動物學家一直不知道鯨算是哪個分類下,所以單獨給它們開了一個「鯨目」。但是後來隨著化石證據的逐漸補齊,我們終於找到了鯨下水前和下水過程中的證據。在1970年代,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發現的一種四足動物被鑑定出與鯨有親緣關係,因而命名為巴基鯨,不過這種動物還是以陸生為主的。
  • 饑荒鯊魚鰭有什麼用 鯊魚鰭作用分析介紹
    饑荒鯊魚鰭有什麼用 鯊魚鰭作用分析介紹 來源:www.18183.com作者:似水流年時間:2016-12-12 饑荒鯊魚鰭有什麼用呢?本文小編為您帶來饑荒鯊魚鰭有什麼用 鯊魚鰭作用分析介紹。
  • 為什麼鳥類進化過程中失去了「丁丁」?
    但在雞和鵪鶉中,結節頂端的細胞開始產生一種叫做Bmp的蛋白質(骨形態發生蛋白)。它們還能有助於控制許多身體部位的形狀和大小 。它們是螞蟻失去翅膀和鳥類失去牙齒的幕後黑手。同時,蝙蝠通過阻斷這些蛋白質來擴展手指間的膜並進化出翅膀。
  • 長相最為奇特的淡水龜之一,龜鼻子像豬鼻,還有像海龜的鰭狀肢
    在龜類,按棲息地劃分,一般可分為陸龜、淡水龜、海龜等,在陸地及淡水中生活的龜類,其四肢往往能縮進龜殼內自保,而海龜四肢已進化成像槳一樣,有利於遊泳,卻不能縮進龜殼內,但在澳洲有一種淡水龜,也有像海龜的鰭狀肢,而且其龜鼻子像豬鼻,是長相最為奇特的淡水龜之一——豬鼻龜。
  • 把人類基因植入猴子胚胎中,大腦迅速進化,它們會進化成什麼?
    人類能夠在殘酷的自然演變中倖存下來,站到了食物鏈的頂端,成為了地球上的新一任霸主,靠的並不是體型的優勢和強大的生存能力,而是一顆裝有無限智慧的大腦。如果與整個自然界相比大腦並不是最重的,但是大腦皮層的面積卻佔據了人體很大一部分。大腦皮層的面積愈大,就能夠誕生出更多的神經元與腦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