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原始四足動物化石出土 有助揭示魚進化過程

2021-01-20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科學家們日前在拉託維亞發現了史上最原始的四足動物孔螈(Ventastega)的頭骨、肩膀及部分骨盆的化石,距今約有3.65億年的歷史,這將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了解魚類逐漸進化成四足動物的過程。這一發現刊登在6月26日發行的《自然》雜誌上。

孔螈的頭像復原圖

據美國媒體6月25日報導,科學家們稱,孔螈的外形看起來非常兇猛,大概有3到4英尺長,很有可能生活在比較淺的鹹水之中。雖然研究人員並沒有發現孔螈的腿骨及腳趾骨化石,但是通過出土的其肩膀及骨盆部分的化石可以推斷出這種動物其實是長有四肢的。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生物進化學教授阿爾伯格說:「從遠處看起來,孔螈像是一隻小型美洲鱷,但如果你離近的話會發現原來它的背上還長有鰭。」 他猜測,也許孔螈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爬上沙灘,並在淺溪之中捕捉擱淺的魚蝦作為食物。

阿爾伯格表示,其實研究人員們並不認為四足動物是由孔螈直接進化而來的,在這種動物的族譜中,孔螈作為一個分支最後逐漸滅絕,並沒有進化成為現在我們所知的任何動物。在那個時期有許多處於不同進化階段的生物,它們看起來都擁有相似的特徵,而孔螈的發現對於生物進化學專家的研究很有幫助。

四足動物(tetrapod)即具有四肢的脊椎動物或陸地脊椎動物,現在的兩棲動物、鳥類及哺乳動物等都是由這種動物繁衍而來的,早些時候曾經有研究人員發現過比孔螈生存年代更為古老的相似物種——提克塔利克(Tiktaalik)。這種動物生活在距今大約3.75億年前,其特徵介於魚類和陸生有足動物之間,不過相比之下提克塔利克更加接近於魚類,而不像孔螈已經逐漸進化為四足動物了。

據悉,在距今約3.65億至3.35億年間,即泥盆紀晚期至石炭紀早期,地球生物逐漸開始從水生向陸生演化。可能在一個淺水環境中,比如一個小礁湖或淺灘中,水中鹽分的濃度極易受到水位漲高或降低的影響,這樣的環境將促使生物演化出能夠在陸地行走的肢體,以便它們能拓展自己的覓食範圍。但目前已經發現的化石中缺乏這種過渡期物種,這一長達3000萬年的生物演化史幾乎是空白的。因此孔螈化石的發現對於這段時期的生物進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董楠)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原始四足動物化石出土 有助揭示魚類進化過程
    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科學家們日前在拉託維亞發現了史上最原始的四足動物孔螈(Ventastega)的頭骨、肩膀及部分骨盆的化石,距今約有3.65億年的歷史,這將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了解魚類逐漸進化成四足動物的過程。
  • 最原始四足動物化石出土 外形兇猛如鱷魚(圖)
    孔螈的頭像復原圖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科學家們日前在拉託維亞發現了史上最原始的四足動物孔螈(Ventastega)的頭骨、肩膀及部分骨盆的化石,距今約有3.65億年的歷史,這將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了解魚類逐漸進化成四足動物的過程
  • 科學家發現3.65億年前地球上最原始四足動物(圖)
    3.65億年前最原始四足動物復原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出土了地球歷史上最原始的四足動物的化石,這一發現有助於他們理解從魚到能在陸地上行走的高級動物的演變。    這些孔螈的頭骨、肩骨和部分骨盆化石在拉脫維亞發現,距今3.65億年。研究人員的這項研究發表於《自然》雜誌上。雖然孔螈可能沒什麼進化研究價值,但是,科學家們卻從這些化石中收集到從魚到四足動物進化演變的新資料。四足動物有4個肢體,衍生動物包括兩棲動物、鳥和哺乳動物。    之前曾出土了一個更為古老的動物化石,但它是魚而不是四足動物。孔螈卻是四足動物不是魚。
  • 中國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古老基幹四足動物化石(圖)
    為紀念中國泥盆紀脊椎動物的早期研究者、已故著名地質學家劉東生,此次發現的迄今最古老基幹四足動物屬名被命名為奇異東生魚。據了解,作為迄今最古老和最原始的基幹四足動物,奇異東生魚的發現對追溯包括人類在內的四足動物祖先的演化歷程將具重要影響。
  • 四足魚類從何而來?揭開「肉鰭魚」的神秘面紗
    活化石拉蒂邁魚:在我們中國古動物館,有一件很重要的展品叫做拉蒂邁魚,這個標本保存在福馬林的大魚缸中,保存了它的原始狀態。這個標本是一個現生標本,所以也被稱為活化石。拉蒂邁魚也叫矛尾魚,最早生活在4億年前古生代的泥盆紀,科學家曾一度認為這種魚在七千萬年前中生代的白堊紀就已經滅絕。直到1938年,漁民們在馬達加斯加島附近的葛摩群島捕捉到的一條怪魚,令古生物學家很快就發現,這條怪魚和化石標本上的肉鰭魚幾乎一模一樣,而後來在印度洋的東岸印度尼西亞附近也發現了它的蹤跡。
  • 人手如何從魚鰭進化而來?《自然》登出驚人照片:一條有「手」的魚
    這一發現填補了「魚過渡到四足動物」中缺失的進化環節。 這在科學界算得上是一件大事:魚類祖先進化成四足動物——人類所屬的四足脊椎動物——是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 遠古魚類是怎樣演化成四足動物的?它的鼻孔內藏著進化的秘密
    原標題:遠古魚類是怎樣演化成四足動物的?它的鼻孔內藏著進化的秘密新解今年春天,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自然》雜誌公布的一件精美的泥盆紀魚化石轟動了古生物界。在苦苦尋找了數十年後,這件希望螈的完整化石,終於為我們揭開了手指起源的關鍵一環。
  • 希望螈:一種古老「過渡動物」,你的手可能是由它的魚鰭進化來的
    正如《自然》雜誌上的那篇新論文描述的那樣,由於遠古魚類開始在淺水和陸地等棲息地覓食,導致魚類逐漸向四足類動物慢慢進化,動物物種逐漸從水裡走向陸地。這一過程似乎發生在泥盆紀(兩棲動物開始出現)晚期的幾百萬年內,但這一時期在遠古生物研究領域中出現了缺失,古生物學家們正在努力補全。這條完整的1.57米長的希望螈化石,第一次展示了完整的手臂(或者叫胸鰭)的骨骼。
  • 從鰭到手,進化過程中它們經歷了什麼?
    魚類登陸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要事件,但魚類是如何向陸生脊椎動物過渡的,至今仍缺乏足夠的認識。       近日,有媒體報導,在《自然》上發表的論文指出,科學家找到了魚類登陸過程中的關鍵化石——希望螈,這是人類首次在已知動物化石身上發現手指與鰭「鎖」在一起的現象,揭示了人類的手部是如何由遠古魚類的魚鰭一步步進化而來的。
  • 四足動物起源研究取得新進展
    本報北京11月3日電 從魚類進化到四足動物,這已是進化論一個不爭的事實。然而,魚類是如何一步一步地登上陸地,如何獲得適應陸地生活的身體構造卻是科學家們長年探索的課題。內鼻孔的起源就是其中爭論激烈的一個問題,在11月4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博士和瑞典科學家阿爾伯格博士通過合作研究給出了一個解答。
  • 罕見四足動物化石 或曾是陸地行走最早生命
    網易科技訊12月6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雖然我們對進化歷史已經了解了很多,但在化石記錄中依然有1500萬年的空白。如今,英國劍橋大學動物博物館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可以幫助填補這個空白。研究人員在蘇格蘭邊界處發現五個新物種,它們正處於進化歷史的關鍵點上,可能是在陸地上行走的最早的四肢著地脊椎動物。
  • 遠古魚類是怎樣演化成四足動物的?
    不久之後,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對此作出了解釋:現代魚類和現代四足動物擁有共同的祖先——古代魚類。通俗來說,可以理解為 「魚類登陸演化成為四足動物,人是從魚演化來的」。在接下來的近200年內,要解決的問題就變成了:什麼魚、在何時、怎樣演化成了四足動物?
  • 非洲肺魚能夠四足行走 四足動物最早起源
    原標題:非洲肺魚能夠四足行走 四足動物最早起源 非洲肺魚展示了簡單的行走行為非洲肺魚在受控的條件下展示行走行為這兩種能力先前被認為是早期四足動物的起源,有肢體的原始陸地居民比肺魚的祖先出現的更晚。這個觀察導致了陸地生活的進化事件順序的重新洗牌。它同樣表明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早期四足動物的化石足跡很可能是肺魚的祖先肉鰭魚留下的。
  • 3.8億年前的化石證據顯示:我們的雙手起源於地球海洋
    我們發現它有一個相當於陸地動物手臂的前鰭(胸鰭),這表明它有成排的手指骨——和你的手指骨是一樣的,」他說。據研究人員稱,這一發現表明,脊椎動物的手骨模式最早起源於魚,如刺魚,至少3.8億年前,在它們離開水遷移到陸地之前。朗說:「之前的想法是,手指最初是在四足動物中進化而來的,這是它們適應陸地生活的進化過程的一部分,所以這改寫了手的進化歷史。」
  • X射線分析改寫四足動物的脊椎進化理論
    大多數四足動物的化石都處於非常緻密的巖石當中。對冒險登上陸地的第一種海洋生物的精密骨結構的檢查到目前為止仍然是有限的,而且也引發了古生物學家和進化生物學家之間各種各樣的爭論。這項研究所獲得的這些高解析度的X射線圖片表明,4億年前實現短暫陸地旅行的第一種四足動物的脊椎骨由三部分組成,這與公認的理論完全相反。第一種已知的多骨骼組成的胸骨也在魚甲龍的胸腔中鑑定出來。在四足動物第一次進行陸地爬行的時候,一種多骨骼組成的胸骨結構為它的胸腔和身體提供了更多的支撐。(過客/編譯)
  • 科學家證實,人類是從魚類進化來的,進化過程大概是這樣
    生命是從海洋起源,而在三億六千萬年前,那個時候,大海裡有很多可怕的食肉動物,肉鰭魚類為了躲避天敵,慢慢地遷移進化到陸地上,成為了四足脊索動物的共同祖先,包括人類,我們其實也是一隻「魚」。四足動物(Tetrapod)的肺是由魚鰾進化而來,而且結構非常複雜,適應了陸地環境,可以從空氣中攝取氧氣。
  • 4800萬年前的蟒蛇化石出土,科學家:是在歐洲進化的,起源不清楚
    最古老的蟒蛇化石出土:科學家在德國境內發現了一種新的蟒蛇物種,蟒蛇化石顯示距離現在至少已有4800萬年,同時期人類祖先都還不知道在哪裡呢!蟒蛇的遺骸是在一個十分古老的湖泊旁發現的,雖然,這裡早在1970年前後的時候因為礦物開採而變成廢棄之地。
  • 早期四足動物盔甲有助呼吸
    生活在距今約295萬年前的半水生兩棲類動物化石,長1.5米。圖片來源:Christine M.Janis 那些最早登上陸地的遠古四足生物,有很多都身披厚厚的盔甲。盔甲由皮膚及皮下骨質板塊構成。這層厚厚的「真皮骨骼」能夠保護血管和神經,使身體保持溫暖和溼潤。現在研究者們又發現了「盔甲」可能具有的一個新功能:它能夠阻止動物體內的血液變酸。 對於這些四足動物來說,陸地生活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
  • 3D圖片重建3.6億年前四足陸地動物
    然而令古生物學家錯愕不已的是,對巖石內部3.6億年歷史的脊椎動物殘骸的3D圖顯示,過去的1個世紀間科學家一直把化石脊椎的位置前後顛倒。  這項發現推翻了一直以來對四足動物重建的方式,它意味著科學家必須重新思考諸如魚甲龍屬、棘螈和彼得普斯螈等四足總綱生物的脊椎是如何發展的。3D圖片顯示了首批四足陸地動物的椎骨是如何拼接在一起的。
  • 地球生命進化史上一大奇觀: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作者:馮偉民(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距今約5.3億年前,一場地球生物進化史上最為壯觀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驟然」上演,幾乎所有門類現生動物的祖先分子在很短的時間裡湧現了出來,其複雜而多樣的生命形態與之前漫長演化過程中出現的原始生命體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