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見」,孩子不肯走路,媽媽趴地躺下,孩子:算了,我自己走

2020-12-03 兒童護理阿曼

每次帶孩子出門,最讓家長頭疼,除了孩子想撒潑打滾買玩具之外,就是孩子走著走著就不肯走路了。

哪怕媽媽手上拎再多東西,孩子不想走的時候,就會張開雙臂站在媽媽面前來一句:要抱抱。

孩子明明會走路,卻不肯走,非要家長抱。家長不肯抱就賴在原地不肯走,甚至躺在地上等著家長抱。這是許多孩子都會出現的情況,多數時候家長都只能無可奈何地把孩子抱起來走。

最近,有一位媽媽,卻「走了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了」。

當天,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在廣場上走,孩子走著走著就不願意了,希望媽媽可以抱著自己走。沒想到媽媽並不打算抱自己。

孩子就直接趴在了地上耍賴,想著,這下你總會把我抱著走了。

沒想到,媽媽根本不走尋常路,看著孩子趴下,自己也直接趴下了。

孩子看著趴著的媽媽,想著,你這咋不按套路出牌呢?看著媽媽趴的比自己還平,跟自己大眼瞪小眼,孩子也無語了。

只能想:算了,這媽也不太靠譜,還是我自己走吧。

都說媽媽越懶孩子會越勤快,不得不說,媽媽這招還是很機智的。

為什麼孩子不肯自己走路?

孩子感覺疲勞兩三歲的孩子,骨骼和肌肉都孩子不斷發育的過程,腿部肌肉的力量跟成人相比也相對較弱,所以相對比較容易疲勞,有時候孩子想要家長抱,不是撒嬌,很可能是真的累了。

如果孩子經常感覺疲勞,還要考慮是否有病理性的原因。

貧血貧血是小兒時期比較常見的一組症候群,特別是比較挑食的孩子,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以6個月到3歲的孩子比較多見。孩子出現貧血時,血紅蛋白下降,和氧的親和力下降,組織缺氧,容易出現疲勞、容易發困、反應慢等情況。

如果孩子平時比較挑食,肉類食物攝入較少,面色、口唇黏膜蒼白,家長要考慮到貧血的可能。

對策:

缺鐵性貧血的孩子初期表現為精神不好、食慾比較差,不愛活動,皮膚黏膜變蒼白,其中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最明顯,學齡前和學齡兒童會說自己疲乏無力。

如果孩子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帶孩子檢查是否有貧血的情況。平時給孩子提供的食物中,可以多提供肉類、魚類食物的攝入量,促進鐵的吸收,防止孩子出現貧血。

足弓發育問題有的孩子走路很容易累,走多了還會說腳疼,家長還要考慮到是否有足部發育問題,比如扁平足即孩子的足跟低平、甚至完全消失,足底變平。

孩子的足部缺乏彈性、柔韌性比較差,起不到緩衝的作用,孩子走路時會容易出現疲勞甚至疼痛的情況。

不過正常嬰兒因為足心脂肪較多,初學站立式,雙足分開使足基底變寬,可以保持體位的穩定。當孩子會走路後,下肢逐漸靠攏,加上肌肉的鍛鍊,體重移向足外側,足跟會自然產生,所以兩歲之後才能確定是否有扁平足。

對策:

孩子的扁平足分先天遺傳和後天勞損導致,比如因為各種客觀因素導致足弓疲勞疼痛,繼發腓骨長肌痙攣,導致足部活動受限,最後足部關鍵因韌帶攣縮而出現強直狀態導致扁平足。

家長平時可以幫助孩子積極鍛鍊足部肌肉,比如跳繩、打籃球類的彈跳運動,攀爬運動等,在比較軟的沙灘地和泥地裡可以光腳步行等刺激足弓發育。

平時給孩子買鞋子時要注意選擇尺碼合適的鞋子,不要過大或者過小,也不要穿別人的舊鞋子。

注意孩子的坐姿,避免孩子經常跪坐,以免形成「內八字」的走路姿態。

2.孩子的興趣減弱

孩子1歲左右,會進入走路的敏感期。雖然孩子走的磕磕碰碰,但是寧願摔跤也不要媽媽抱,喜歡自己走。因為對孩子來說,學會走路,意味著自己的活動範圍迅速擴大,可以自己決定想去的地方。

但是過了這個階段後,孩子的新奇感減少,走路的興趣也大減,開始纏著家長要抱抱了。

對策:

孩子天性對世界充滿好奇,想要孩子自己走,家長可以在行走的路上給孩子「加點料」。引導孩子數一數路上的格子,路邊有幾個路燈,我們會走過幾個紅綠燈等。

孩子帶著發現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自然而然就忘記了腳下的路有多長,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一舉多得。

我家孩子每次在外面走時,我都習慣讓孩子認一認路過的各個店招上的字,一路走下來,孩子的識字量都增加了不少。

許多孩子有「哪裡不平走哪裡」的小愛好,家長也不要過度幹預,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方式走。

3.視野不同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外界事物對孩子的吸引力也大增,任何新鮮的東西都會吸引孩子去看,去碰觸。

但是孩子獨自走路時的視野跟大人不同,大人身高較高,而孩子身高較矮,在人多的商場超市等場所,從孩子的角度看,看到迎面而來的都是大人的腿,對孩子來說,會減弱孩子的安全感。

如果被大人抱起來,孩子看到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興致更高,安全感也更足。

對策:

在人流量大的商場、超市,也經常出現家長帶著孩子逛啊逛,孩子找不著的情況。因為現在的家長大多也是低頭一族,刷個手機的時間可能孩子就跑沒影了。

處於安全的角度,家長在帶孩子逛這些地方時可以備上推車,或者抱著孩子,避免孩子走失的情況。

相關焦點

  • 貓媽媽教孩子走路,四隻腳各走各的,無從下腳邁步
    小貓剛剛出生不久,正是要學走路的時期,貓媽媽要帶著它的孩子溜溜食,但是孩子並不是很樂意,因為走路對於它來講有點困難!貓媽媽看著孩子不是很樂意,就從窩裡將小貓叼出來,帶著孩子去戶外散步遛食,沒想到搞笑的一幕上演了!
  • 孩子學習走路,需要用自己的腳探索,你的扶、牽、教都是幫倒忙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昨天去樓下遛彎,碰到張阿姨在訓練孫子學走路。「寶貝,你往奶奶這邊走,有糖吃」,孫子估計是剛學走路,兩隻手扶著牆壁不敢往前邁步。張阿姨見勸說無效,有點急了,便走到孩子身邊,用手架著他的胳肢窩,拖著孩子學走路。沒多久,孩子的體力有些不支,彎著腿不肯再走了。
  • 給抱著娃的媽媽讓座,孩子媽:乾脆把你孩子的座位也讓給我孩子
    給抱著娃的媽媽讓座,孩子媽:乾脆把你孩子的座位也讓給我孩子樂於助人一直是我們提倡並踐行的美德,但有些人面對別人的付出卻擺出一副理所應當的樣子,更有甚者提出得寸進尺的要求,這種人真是能把人氣笑。放假第一天一大早小胡就帶著孩子坐上回家的火車,沒想到車上人比平時多了幾倍,連過道上都站滿了人。小胡帶著孩子坐下一會後,旁邊就過來一個抱著娃的婦女。車上人多擁擠加上可能起的早沒睡好孩子一直在哭鬧,那個媽媽沒辦法只好抱著孩子走來走去以轉移他的注意力。但過道都是人,行走很艱難,因此更是讓孩子煩躁不安,哭得更大聲了。
  • 早給孩子穿鞋,能早學會走路?教孩子學走路先摒棄誤區再把握時機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實用的育兒知識,讓媽媽照顧寶寶更輕鬆!導語:有的家長看到人家的孩子能夠早走,自己的孩子比人家的孩子大還不會,就著急,可能就會拔苗助長讓孩子早學走路,卻不知道這樣容易走入一些誤區,傷到孩子。
  • 為什麼有的孩子10個月就會走路,有的孩子18個月才會走路?
    鄰居家一位年輕寶媽在樓道裡遇到我,拉著我聊天,原來,她家娃已經1歲多了,但是卻一直不會走路,她有點擔心,去醫院檢查了,醫生也說沒大問題,但是她總是擔心孩子會有什麼隱性問題。我不由得笑了,這也算是新手媽媽的通病了,時常陷於一種焦慮情緒中,看誰誰家孩子會走路了,看誰誰家娃已經會說話啦,就會很著急,擔心自己娃落後了,「輸在起跑線了」。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其實是比較大的,有的孩子10個月就會走路了,有的孩子卻是一歲半才會走路,這中間如果孩子肢體沒有特別異常的行為,其實是沒太大關係的。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走路早,有的孩子會走路晚呢?
  • 孩子意外身亡,狗媽媽死活守著不肯走……結局很暖
    「流浪狗媽失去相依為命的孩子,它們能接受這個事實嗎?」流浪狗「珍珍」在五個月前也曾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那時她帶著孩子四處流浪。親眼目睹這一切的珍珍深受打擊,一臉失落悲傷的神情,呆坐在孩子膨脹的身體旁,遲遲不願離開……看著它瘦弱的身子,也不知道它有多久沒吃東西了。
  • 放開我的孩子——馬門溪龍媽媽的反擊
    「哈哈,小崽子,走得很累吧?別急,馬上你就可以到我們哥倆的肚子裡休息了。」面對這群長著尖牙利齒,兩條腿走路的「怪物」,幼年馬門溪龍表現出了本能的恐懼,「媽媽,媽媽!」它發出尖利的呼喊。「哎呀,是我寶寶的聲音。」大部隊中的一隻年輕雌性急切地喊道。它是幼年馬門溪龍的媽媽,由於是第一次帶著幼崽遷徙,沒有經驗的它沒注意小龍的情況,差一點釀成大錯。
  • 孩子被人類「拐」走,貓媽媽記仇一年後,自己也甘願被帶走
    這事要從幾年前說起了,那時候有一隻奶牛貓媽媽總是帶著自己的孩子——一個長毛虎斑小貓來看網友,從她這裡尋點食物。貓媽媽很警覺,不太喜歡人類靠近,吃完飯就走。但虎斑貓兒子不像它的媽媽那樣。它很拘謹害羞地在網友家門外徘徊,也不完全拒絕網友的靠近。於是網友就找機會把虎斑貓兒子一舉抓獲,開心地養在家裡。
  • 流浪狗在門口不肯走,網友給它看一段視頻,狗狗激動「我的孩子」
    孩子丟了,對每位媽媽打擊都很大,有的媽媽一蹶不振,甚至會瘋掉,而有的媽媽很堅強,痛苦之餘會想盡一切辦法找到孩子。01網友從「壞人」手下救下4隻幼犬家住臺中的網友,每天都有到河堤旁餵流浪狗的習慣,這天,她又來餵食流浪狗,在那裡她看見4隻小奶狗,3黑1黃,四周不見狗媽的身影。
  • 孩子遲遲學不會走路,家長卻一直幫倒忙,只因為不知道這些知識
    布布的身高體重在同齡人的生長曲線來說,已經超過了80%的小朋友,但是布布的媽媽還是整天為布布的身體而擔心。因為步步是快一歲的時候才學會扶著站,對於行走這件事情,小步步好像沒有多大的興趣。他總是邁開他的小短腿,扶著沙發走了兩步之後,就屁股一撅坐在了地上不肯再繼續了。這可把布布的媽媽愁壞了。這時親戚朋友們紛紛都給布布媽媽出起了主意。
  • 有的孩子不到一歲就能走路,有些一歲半都走不穩,究竟差別在哪?
    在成長的路上,孩子肯定要學習爬行、站立、走路、這是任何一個健康的孩子都要經歷的過程。不過,有些父母卻會發現自己的寶寶和別人家的寶寶進度不太一樣。 當寶寶們長到十個月左右的時候,一些寶媽就開始在群裡發孩子走路的視頻,並且可以看到孩子走的非常穩當,平衡感也很好。
  • 孩子為什麼不肯自己吃飯
    經常會看到一些爺爺或奶奶端著飯碗追著孫子餵飯,可孩子卻還不願意吃。我們先不說這種教育方式的對與錯,但是這種情況是每個家長都不想看到的。那為什麼,那麼多的孩子都不肯自己好好的吃飯呢?其實,問題不是出在寶寶身上,而是出在我們家長的身上:
  • 孩子「先爬後走」和「直接走路」差別有多大?家長心裡要有數
    文丨飯飯媽雖然孩子在一天天的長大,很多家長和孩子都開始漸漸面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寶寶爬行和走路的問題。在很多家長眼裡,他們的固有思想就是孩子就是應該先學會走再學會爬,但是有的孩子卻還沒有學習爬行,就已經學會走路了。
  • 「先爬後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有啥區別?
    其實每個孩子的天賦是不一樣的,並且看寶寶的過程中,讓寶寶接觸的一些事物也都不相同,所以每個孩子也是有很大差距的,有的孩子可能沒有爬,就直接學會了走路,也有的孩子是在7~8個月的時候就會開始到處爬,然後學會了走路。「先爬後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有啥區別?
  • 孩子養了一隻不拿自己當外人的雞
    那算了,火雞長大了好醜,欣賞不來它的國際範兒。小雞回家第一天,就被倆孩子人手一隻捧著,走哪捧哪。姐弟倆爭著給雞當三陪,不惜撕逼。小雞不肯好好呆窩裡。就在客廳各種溜達。經常伸長脖子照鏡子,一副被自己的美貌驚住的呆若木雞,然後各個角度欣賞自己的側顏殺。
  • 幫助寶寶走路的幾個小妙招
    孩子學會走路是人生中非常關鍵的一步,但是很多孩子學習走路真的費了老大的勁,接下來就跟大家說說幫助孩子學習走路的十條建議。 2、多讓孩子練習 讓寶寶自己四處走走,探索一下這個世界。但爸爸媽媽要注意把雜物清理乾淨,防止寶寶出現意外。 3.嘗試下仰臥起坐 如果想讓寶寶的肌肉得到鍛鍊,最好是能夠和寶寶一起做仰臥起坐運動。
  • 為啥有的寶寶走路時間晚?孩子學習走路階段,家長們要做好這4點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寶媽們的生活可以說就完全圍繞孩子進行了。如果一個小區裡有好幾個跟自家孩子差不多大的寶寶,那這幾個媽媽可有話聊了。 而且聊的話題無關乎都是孩子,有時候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才9個多月就學會走路了,但自己家的孩子一歲半還不會走,寶媽們心裏面別提多著急了。
  • 孩子愛光腳走路怎麼辦?育兒專家:光腳走路好處多,父母無需阻止
    琳琳媽媽跟樂樂媽媽抱怨說,自己的孩子每天一到家,就立刻脫下鞋子,光腳在家裡到處跑,怎麼說也沒用。事實上樂樂也是一樣,一歲八個月的樂樂一回到家就穿上拖鞋或者直接赤腳在地上走。對樂樂媽來說,這並不令人煩惱,因為樂樂媽下班回家也是光腳在地上走,樂樂還會學。
  • 看這孩子走路的氣勢,就知道是爺爺帶大的!
    由於生活壓力大,或者由於事業放不下,很多媽媽在生完孩子以後,都會把孩子交給老人幫忙帶,而自己則更丈夫一樣外出賺錢養家。 由於帶娃觀念不同,以及平時的生活習慣不同,爸媽帶出來的孩子和老人帶出來的孩子,還是有很多差別的。
  • 孩子明明會走路,可是出門卻要抱,這3個細節你發現了嗎?
    這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已經兩歲半了,走路比較穩當,可是一帶她出門逛街,就要讓她一路抱著。為何孩子自己會走卻還總是纏著家人抱呢?孩子哭著要抱抱說到這一點,想必很多家長都和這位寶媽有同樣的想法吧,每當孩子在不會走路的時候,自己拼命地要去學,學會走路之後,只要一出門走不了幾步就纏著你,讓你抱著他。孩子的小心思你發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