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原上草」中的「離離」是什麼意思?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含義

2020-12-04 賞詩詞品歷史

也許是因為時間久遠,我國的很多詩文典籍都有多個版本,而這就形成了許多有趣的文化現象。

比如「詩仙」李白著名的《靜夜思》就有多個版本,為大眾所熟知的是明朝時期的版本,原文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但是在宋朝其實《靜夜思》的原文不是這樣的,尤其是第一句和第三句存在很大的差異,宋代的版本如下: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雖然只是兩個字的不同,但是意境和韻律已經發生了很明顯的變化,很多人認為這一版本更加接近李白的原作,但是也有人認為甚至還存在更為早期的版本。

不過眾多版本的不同卻並沒有影響《靜夜思》流傳千古,這就和美酒一樣,「酒香不怕巷子深」,美詩美文歷經千年的歲月也更加醇香動人。

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也屬於這樣的優秀詩詞,只不過在很多人的記憶中這首詩還叫《草》,而且課本上的詩詞原文也只有四句,但是真實情況卻遠遠比這要精彩得多。

首先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詞,然後再為大家一一介紹這首詩詞當中暗藏的玄機。

《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之所以為「耳熟能詳」打上引號,是因為我們都在小學課本上學習過這首詩詞,但是後面四句卻很少被完整呈現出來,而且很多關鍵詞句也沒有得到很好地解釋。

這首詩其實是「香山居士」白居易在16歲參加科舉考試時的作品,從題目的「賦得」二字就可以看出來,因為古代的科舉考試規定,只要是指定的試題,那麼題目前面必須加上「賦得」二字。

16歲的白居易參加考試的詩詞就能夠穿越千年驚豔到我們,實在讓人讚嘆不已!然而,白居易的原文其實並非如上所述。

在唐朝有一位名叫張固的文人,他編訂了《幽閒鼓吹》一文。根據張固的記載,白居易這首詩的最前面一句應該是「鹹陽原上草」,而且後來的《苕溪漁隱叢話》和《唐詩解》這兩本書中也有同樣的說法。

可是等到了清朝時期,根據蘅塘退士編著的大名鼎鼎的《唐詩三百首》來看,「鹹陽」二字卻赫然變成了「離離」,而且也不知道是誰替換了這兩個字。

根據目前的詩文典籍研究來看,清朝之前所用的一定是「鹹陽」這個版本,詩句的意思通俗易懂。雖然換成「離離」二字之後卻沒有那麼容易理解了,但是當你讀懂這一句的意思的時候也許就會拍案叫絕!

我們首先要明白,這是一首送別詩,滿含離愁別緒,而「離離」二字的改動則堪稱經典。這一畫龍點睛之筆具有兩個作用:一是「離離」本來的意思,用以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而是與結尾的「萋萋」遙相呼應,讓整首詩在結構和情感上渾然一體。

修改之後的詩詞更加朗朗上口,情感充沛。春去秋來,草木枯黃,在送別的時候就連遠方的古道都寫滿了不舍,但是等到春回大地也就是友人歸來的時候又會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至於神秘人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修改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修改之後卻是更為驚豔,而且這一寫法還可以追溯到《詩經》之中。

在千古名篇《詩經·黍離》一文中也曾經連用三次「離離」,用以形容作物茂盛的樣子。我們再來一起重溫一下這篇經典當中的名句:

《黍離》節選先秦 佚名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不光《詩經》和《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用了「離離」二字,唐朝的皇家公子李賢也曾寫下「瓜熟子離離」的句子,清朝文人黃遵憲也曾寫道「門前兩行樹,離離到天際」,這些用法都具有相似的意思。

少年時期的「詩魔」白居易怎麼也沒有想到,不知何時他的作品會被人擅自更改,然而這一改卻成就了一首千古絕唱。

白居易當年因為這首詩受到了大詩人顧況的賞識,自此名揚天下。千年之後,他又憑藉這首被改動的詩詞名流青史,實在是一段佳話!

李商隱誇人:雛鳳清於老鳳聲,教你怎麼會說話,妥善處理人際關係

賈平凹的有色小說被禁16年,某詩人用首打油詩去諷刺他,實在有才

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怎麼都寫不出下句,此人隨口一說成千古絕唱

白居易這首情詩通篇是隱語,標題都堪稱朦朧驚豔,迷醉了千年歲月

相關焦點

  • 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離離」是什麼意思?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的詩作,平易近人。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閒的意緒情調,都曾屢屢為人稱道。這首詩不難理解,古原上的草,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野火燒也燒不完,只能燒掉枝葉,卻燒不掉根基,來年春天的時候,暖風一吹,草兒又發出了新芽。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背後的含義才是精華
    文/北舊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背後的含義才是精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面,我們經常會聽到許多的當地特有的俗語。一般來說,這些俗語都是比較常見的,大家有人都能體會到這句話說的大概的意思。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一句俗語。小編最近才聽到這句,感覺很新鮮,而且覺得這一句還是比件簡單、容易理解的一句。不就是說床的尺寸離不開七這個數字,棺材尺寸離不開八這個數字,桌子尺寸也就是離不開九這個數字了。小編還是沒有猜錯的,這一句確實是這個意思。但是,這只是皮毛的一點意思。實際上這句話的由來和代表的內涵是很有深度的。
  • 【原創】日落之際,賞離離原上草正當時
    很多人在此刻,都會想起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詩意。   是的,秋天在有些人眼裡,的確是悲傷的,憂傷的,甚至是悽涼的。
  •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俗語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這句話一般是過去的木匠們說的。其原話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數字,指的是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
  • 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什麼意思,數字代表什麼
    文章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什麼意思,數字代表什麼系文逗趣史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板橋俗語往往都是通俗易懂的,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在生活裡,或者工作中了解到一些俗語,這些老人的經驗之談,可能我們也會覺得迷信,也會有不靠譜的感覺,但是大部分俗語也還是有很多的道理和學問,這樣就要靠我們自己去發現了。今天說的俗語就是「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這是什麼意思?這些數字又代表了什麼?
  • 古代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代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在平時的一些言語交際中,通常會不可避免的用到一些俗語,這些俗語簡練而形象化,能夠準確地表達出我們的意思。俗語,也叫常言,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使人們交流便利且具有趣味性,並且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
  • 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是何意?漲知識
    如今的農村變化太大了,一排排整齊的房子,一幢幢漂亮的別墅,只是走在其間,好像缺少了點什麼。缺少了點什麼呢?缺少了純正的農村味道。這其中農諺的慢慢流失就是一個很大的遺憾,當然社會在發展,一些過時的東西慢慢被歷史淘汰,也是自然的。
  •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是什麼意思?下一句才是精華所在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是古人在製作、使用凳與門時流行俗語,而「床不離七,桌不離九」也是古人生活經驗的總結,那「凳不離三,門不離五」與「床不離七,桌不離九」說的是什麼意思,又蘊含著古人怎樣的智慧?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凳子是人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家具,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隨處可見。俗話中的「凳不離三」有好幾層意思。
  • 俗話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話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文|全民閱歷史我們國家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些俗語雖然難登大雅之堂,卻也是老祖宗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就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這句俗語,古時候木匠就非常注重這句話,打造的器具也大多是照著這個來的。
  • 老祖宗的講究: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三」作為數字,屬於離卦,離為火,火對應五德中的「禮」。 三人成「眾」,大家要想聚在一起,坐在一起,沒有衝突,就要遵守人與人之間的「禮節」。
  • 「男不離韭,女不離藕」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要解答了
    眾所周知,男女性的身體結構本身就存在很多的差異。因此平時在調理身體的過程中,食物的選擇需要合理。部分人常說,男性想要促進健康,就需要多吃韭菜,而女性想要保養好身體,需要多吃蓮藕。因此流傳出這樣一句話,「男不離韭,女不離藕」,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是否存在科學依據呢?
  • 「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有什麼講究?
    、桌不離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  這句話一般是過去的木匠們說的。其原話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這些數字,指的是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過去人們一般都是請木匠到家裡製作家具,在那時候做木匠也是個比較體面的行當。
  • 民間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道理?
    在木匠行業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這句俗語中所體現出的數字尺寸。 第一、床不離七 「床」,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寢具之一,忙碌了一天之後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能夠躺在一張舒服的床上睡大覺。 現代社會中「床」的尺寸、以及樣式,可以用五花八門來形容。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啥意思?裡面講究還真不少
    生活在農村的人經常從老人的口中聽到俗語,俗語是老祖宗的智慧總結,雖說句子簡單凝練,但其中蘊含著不俗的大道理,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意思呢?初讀這句話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很費解,不明白這句俗語要表達什麼意思,這句話就是指木匠做家具時候的一個講究,這句話出自明朝的工匠專著《魯班經》,流傳了千年,一直傳到了今天,從字面意思上看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就是說床的尺寸離不開「七」這個數字,棺材尺寸離不開「八」這個數字,桌子尺寸也就離不開「九」這個數字了。
  • 王者榮耀離技能是什麼 王者榮耀離什麼時候出
    王者榮耀離是遊戲八月份爆料的新英雄,很多的玩家都對這個英雄非常的期待,雖然只有一個字,但是霸氣十足,那麼,這款英雄什麼時候上線呢,下面安趣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王者榮耀離上線時間預測,希望大家喜歡。
  • 農村老話:「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如何理解?
    導語:農村老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如何理解?(一)凳不離三,從字面意思理解為,木匠做凳子時,凳子的高,寬,長等尺寸都不能離三(如3尺2寸,2尺3寸等),其語意告誡後人在做凳子時,凳子的尺寸都要帶"三",在古代人們認為凳子除自已坐用外,主要用來招待客人坐,希望坐凳子的客人都能像"桃源三結義」的有情義之人,另外,"三"與"山"同諧音,所做凳子尺寸帶"三",古人認為有"穩如泰山"之意,這樣的凳子人坐上非常穩固,不易搖晃。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文/落葉城主的歷史課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浩瀚的歷史上也有許多有趣的俗語,它們運用諧音的方式,表達人們對某種事物或某種事情的美好嚮往,就比如說結婚的時候,要在床上撒上紅棗,花生,桂圓,蓮子。
  • 老木匠常說「床不離半,門不離五」,「半」和「五」是指什麼?
    提要:老木匠常說「床不離半,門不離五」,這句話什麼意思?老木匠常說「床不離半,門不離五」,這句話其實講的是過去的木匠先生們在製作門和床的時候的尺寸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項,裡面包含的都是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和期許。不過現在人們都是買做好的家具很好再找木匠定製了,這些就已經很少聽說了。
  • 《魯班經》中有一句話叫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你聽過嗎
    中華上下五千年,民間流傳著一句話叫:「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你聽過嗎?其實這句話原話是出自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話在過去老木匠的口中大家都是知道的,在以前,手藝人是一個很體面的工作,大家都知道,不過也只是相對於商而言,古代的階級劃分是「士農工商」,工排第三位,在古代,上學是光宗耀祖的,但是能上起學的少,而大家大部分都是農民,大部分都吃不飽飯,所以,學一門手藝是大部分人出人頭地的最好的出路!好了,言歸正傳,咱們就聊一聊這句話的意思吧!
  • 《誅仙手遊》雉離喜歡吃什麼 雉離喜歡吃一覽
    導 讀 誅仙手遊之中,玩家能夠接到很多不一樣的任務,這些任務都需要玩家達成某種挑戰或者條件以後才能夠完成,那麼遊戲之中玩家怎麼知道雉離愛吃什麼東西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具體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