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最近流傳著一種說法,說適當的飢餓可以讓人更健康,而長期吃飽的人就會容易患癌,這種說法真的正確嗎?
會誘發癌症的因素有很多,不僅是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還有生活環境的影響,比如長期生活中汙染嚴重的環境中,就容易誘發肺癌。還有遺傳因素,比如某種遺傳物質會覺得人是否更容易患癌,還有被放射性物質輻射等。
所以我們並不能只通過飲食來說哪一種人群更容易發生疾病,隨意並沒有太多研究數據可以說明長期過度飲食和長期飢餓對於癌症的比率,但是現代人大部分的疾病都和暴飲暴食脫不開關係。理論上來說,如果是在保證營養攝入均衡、充足的前提下,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況下,肯定是長期暴飲暴食的人群會更容易患癌。
為什麼長期暴飲暴食的人更容易患癌?
長期飲食過量會導致人體攝入過多的熱量,引發肥胖。而長久地肥胖就會增加血管壁脂肪和脂蛋白的堆積,誘發動脈粥樣硬化、血栓等問題。內臟脂肪堆積過多還會引發很多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肥胖還會大幅度地加劇二型糖尿病的發病機率,增加心臟的負擔,從而誘發多種疾病。並且飲食過量還會導致鹽、油脂、糖分等攝入過量,而攝入高鹽就會刺激我們腸胃黏膜,長期影響下就會容易誘發胃癌。
而飲食過多還會增加人體胰腺工作的負擔,增加胰腺癌的發病機率。飲食過度還會造成消化系統長期被刺激,導致口腔癌、食道癌的發生,並且還會造成腸胃功能紊亂,出現便秘、腹瀉等問題,增加腸癌的病房機率。
總的來說,暴飲暴食會引發很多疾病,即使不是細胞癌變,各種肥胖的併發症狀也是很危險的,比如痛風、糖尿病、尿毒症、腎衰竭等等,都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那長期飢餓會有健康隱患嗎?
有一些人會說長期飢餓會導致生殖系統萎縮,尤其對女性來說,會引起卵巢病變。所以長期飢餓的前提是保證營養的全面均衡,而不是什麼都不吃,只是指適當的少吃。但如果是過度的飢餓,比如營養不良、營養缺乏症等,就會引起臟器萎縮。
如果能保證營養均衡、充足的前提下,機體飢餓一點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並且我們的身體是很神奇的,具有「反脆弱系統」的機制。簡單來說,就是外界環境越惡劣,只要在身體可承受的範圍內,身體就會變得越來越適應外界環境。
比如長期進行跑步鍛鍊的人,身體就會對這樣的「惡劣」習慣進行適應,就會提高心肺功能、關節和韌帶的靈活性。而節食減肥也是如此,因為食物攝入的少了,身體就會對這樣的「惡劣」環境進行適應,為了保存更多的能量,就會降低基礎代謝的消耗,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懶惰、嗜睡,還會減少瘦素的分泌,讓我們變得暴飲暴食。
而適度的飢餓可以增加我們全身的「警惕感」,包括我們機體細胞察覺異己成分的警惕性,就會使身體更容易發現自身的問題,並且積極地進行解決,包括癌細胞的癌變,也會儘早地察覺和抑制其發展。
適度飢餓還可以解決一些疾病問題,比如「輕斷食」方式,可以有助於降低二型糖尿病的發病機率,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