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近來興起了一股收「老物件」風氣,為什麼這個老物件要打上引號呢?是因為這些老物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並不老,它的存在年代不久遠,它的實際作用已失去,它隨著發展成為了一種過渡的見證。
比如我們農村以前的餵馬槽,比如磨盤,還有諸如煤油燈和大水缸之些。很多人並不明白那些人收這種東西幹什麼,但人都有一種奇怪的心思,叫一趕三不賣,一趕三不買,這個上趕著的,從來不叫買賣。
為啥這樣說呢?當有人來收這類東西時,有些人會頭腦一轉,認為這個東西是值大價錢的,所以自己賣了就虧了。
那麼,就拿這個大水缸來說,一百塊錢能賣嗎?自己虧不虧?
其實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知道對方收走這些東西幹嘛去了,然後咱們才能說出來虧不虧。
一、他們收這些東西幹嘛用
有一段時間,我們村也老有人收這個東西,黑嫂自己就好奇,我這個人好奇心特別重,而且一旦好奇起來,就喜歡去證實。
就這麼著,我看著他們在村裡收了幾個餵馬槽後開車離開,我後面跟著他們,一直跟了多半天,他們收個差不多後開始回去,大概跟了出去有幾十公裡,他們在一個大院子前停下,靠近公路的一個院子,裡面都是一些磨盤、餵馬槽、大水缸這些東西。
這些人是二道販子,他們也是為了掙錢,把這些東西賣給了大院裡專門的收購人員,但是這東西都堆在這裡,他們是想要幹什麼?
我自己也不怯場,加上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我下去問了一下院子裡的人,儘管他們不太樂意說,可還是說了一些。
他們收這些東西,主要是賣給一些懷舊公園、主題餐廳什麼的,總之,就是打懷舊牌的一些公共場所。
他們收得不貴,但其實賣得也不貴。比如他們拿出照片來,你是一些遊泳池的院子裡放幾個磨盤,一邊是吃飯的地方。像是一些餐廳角落放個大水缸,裡面是米麵什麼的,主打懷舊。
對方告訴我,那都是他們賣過去的。
所以,他們收這些東西不是為了收藏,而是為了倒手賣錢,賣給了那些做懷舊為主題的場所。
那麼,這個大水缸一百塊錢沒賣虧不虧呢?
二、這裡不存在虧不虧
我們上面不厭其煩地說了這些東西的去處,就是為了下面說這個東西一百塊錢不賣虧不虧。
這個東西,其實沒有虧不虧,因為本身也不值什麼錢,它不是一件收藏品,而且以後也很難成為一件收藏品。
但由是收藏品,必定要有幾個特點,現代難造、造型現代少有、具有歷史厚重感、能證明一些斷代史什麼的,而這個大水缸完全不符合上面幾個條件,大水缸現代仍然還在造,而且跟過去造出來的一模一樣,沒有什麼變化。
這東西不像玉,你的盤包漿,這東西就是過去一段生活的見證,並且在農村有特別多這種東西,多是堆在角落裡。
所以,這裡面是沒有虧不虧的,因為你一百塊錢買不了多少東西。所以,不賣也虧不了什麼,放在家裡,當成個念想,看見後,可以想一下過去的歲月,也可以跟孩子和孫子說一下這東西在過去有什麼用途,然後說一下過去是怎麼生活的,是具有一定懷舊意義的。
賣了的話,其實也虧不了什麼,這東西自己放在這裡沒有多大用,而且自己也不打算做懷舊主題的社區,想做的話,一口大水缸也做不起來。而且這東西大概率沒有什麼升值的意義,但並不絕對,只是一個簡單的推斷。
故,賣和不賣,並沒有什麼絕對的虧不虧,有些人覺得放家裡礙事,直接用錘給砸了,這在我們村發生過多起。有些是倒扣在角落裡,打粉時還用得著。
想賣和不想賣,看自己意願,但請不要跟什麼文物上扯,這東西稱不上文物。
最後:作為一種曾經有過大用的東西,水缸是過去農村生活的一個見證,那時候農村沒有自來水,人們多是挑水,後來發展成了水井,幾天放一次水,人們為了存水而家家戶戶都備有一到兩口缸,後來用水方便後,人們開始用水缸存放糧食,這幾年糧食存放已經消失,大水缸也徹底失去了作用。但整體來說,如果自己有用就不賣,比如黑嫂自己家水缸裡種了幾棵蓮花,感覺挺好的。如果實在沒用的話,那就不如賣掉,全看個人需要了。